am928 发表于 2025-4-3 15:41:22

2024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16个地区不良贷款率上升,经济大省波动明显

2024 年末,全国多数区域的银行业在总体上依然保持着资产质量的稳健。然而,具体的数据却呈现出普遍波动的态势。

近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进行了梳理。在已公布 2024 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数据的 26 个地区(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有 16 个区域的不良贷款率与 2024 年初相比有所上升。

具体而言,多个经济大省的资产质量出现了轻微的下滑情况。而在此之前,多个风险处于较高水平的地区,通过持续地进行处置以及清理不良资产的工作,已经逐渐地回归到了健康的发展轨道。比如,甘肃、河北、广西等这些地区的银行业实现了不良率和不良贷款规模的“双下降”;像广东、浙江和江苏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信贷基数比较高,不良贷款率出现了小幅的波动,从而使得不良资产的总规模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上升态势。

甘肃、河北等地持续压降不良贷款

上市银行 2024 年度经营指标近期在陆续披露。记者发稿前,招商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率为 0.95%,与年初持平,低于去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1.50%的水平;平安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率为 1.06%,与年初持平,低于去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1.50%的水平;交通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率为 1.31%,较年初下降 0.02 个百分点,低于去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1.50%的水平;重庆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率为 1.25%,较年初下降 0.09 个百分点,低于去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1.50%的水平。

然而,从全国范围进行观察。不同地区在银行业资产质量方面,依然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的记者梳理得知,在全国已公布 2024 年末数据的 26 个地区里。若以全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当作基准,高于该基准的地区有 9 个。其中,黑龙江、甘肃、吉林、海南、大连这 5 个区域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超过了 2%。浙江、江苏、北京、厦门和安徽共5个地区的该项指标低于1%。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持续地处置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指标偏高的地区数量有了显著的降低。其中,海南地区的降幅较大,已全面脱离 5%的“警戒值”,步入了安全区间;甘肃地区的降幅也较大,同样全面脱离了 5%的“警戒值”,进入了安全区间;大连地区的降幅同样较大,也已全面脱离 5%的“警戒值”,步入了安全区间。

https://img2.baidu.com/it/u=878093526,256034110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457

2024 年,多个区域的不良贷款指标在持续压降。甘肃实现了“双降”,其不良率在去年末比年初下降了 0.62 个百分点,为 2.56%,不良贷款规模较去年初减少约 130 亿元。河北实现了“双降”,不良率去年末较年初下降 0.35 个百分点,为 1.66%,不良贷款规模较去年初减少约 194 亿元。广西实现了“双降”,不良率去年末较年初下降 0.22 个百分点,为 1.28%,不良贷款规模较去年初减少约 55 亿元。还有其他 3 个地区(除天津、海南、大连、山东外)的不良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甘肃是近年来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典型区域之一。因为地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以及产业结构在进行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甘肃省内的农信机构,其资产质量存在高低差异,历史包袱相对来说也比较沉重。数据表明,在 2019 年到 2021 年这段时间里,甘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都超过了 6%。然而,国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城商行的这一指标要远远比整体水平好。到了 2024 年年末的时候,整体的风险指标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

近年来,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内容。2024 年的表述是稳妥推动农合机构改革,让高风险机构有序退出,努力清收处置约 450 亿元不良资产。据悉,2025 年是甘肃农信化险改革开始落地的一年。按照省政府工作安排,甘肃将依次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完成高风险机构退出高风险的任务。同时,甘肃省筹建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行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经济大省信贷质量略有波动

从数据变化幅度方面来看,黑龙江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相比 2024 年初上升了 0.40 个百分点,达到 2.60%,其增幅相对较高;厦门、广东等 15 个地区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相比 2024 年初也有上升,上升幅度有限,都在 0.01 个百分点至 0.20 个百分点之间,这些数据反映出资产质量出现了下滑。

多数地区从整体风险指标来看,银行业资产质量依然保持着稳健向好的态势。然而,值得留意的是,在 2024 年,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业贷款资产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第一类是经济大省,其中包含广东、浙江、江苏。去年末,这些省份呈现出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规模“双升”的情况。广东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了 0.17 个百分点,达到 1.52%,且已超出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基准线。广东的不良贷款规模在去年新增了约 450 亿元,总量达到 2806 亿元,在全国排第一。浙江不良率数值处于极低水平,仅为 0.75%,且上升了 0.13 个百分点;江苏不良率数值为 0.77%,上升了 0.07 个百分点。浙江不良贷款规模新增约 344 亿元,江苏新增约 423 亿元。这三个省份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由于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基数大,客观上带动了不良资产规模的增加。

第二类是一线发达城市,其中有北京、上海和深圳。还有部分沿海城市,像厦门、青岛。这些地区的数值处于低位,并且信贷质量出现了波动。北京的不良贷款率较 2024 年初上升 0.02 个百分点;上海的不良贷款率较 2024 年初上升 0.06 个百分点;深圳的不良贷款率较 2024 年初上升 0.2 个百分点。北京的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了约 81 亿元;上海的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了约 150 亿元;深圳的不良贷款规模增加了约 153 亿元,且深圳不良贷款规模总量达 1540 亿元,在一线城市中居于首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中,厦门的不良贷款率上升 0.16 个百分点;青岛的不良贷款率上升 0.20 个百分点,增幅较为明显。

多家全国性银行的资产质量体现了这一趋势。近日,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发布了 2024 年年报。年报显示,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信贷风险指标呈现明显上升,位于东部、南部地区的信贷风险指标也呈现明显上升。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这些经济发达区域的不良率出现阶段性反弹是较为正常的情况。因为这些区域的指标基数相对较低。近年来,房地产风险正处于逐步出清的过程中,对于原本处于较低水平的不良率来说,容易引发波动。一位券商分析师称,零售领域不良贷款的压力主要源自普惠领域的小企业以及经营贷。预计零售不良率会继续上升。在对公方面,大部分民营房企的债务压力已基本显现出来,房地产正持续平稳地进行出清。

https://img0.baidu.com/it/u=2444111048,1787245654&fm=253&fmt=JPEG&app=138&f=PNG?w=1009&h=500

机构分化:中小银行存量风险待解

近三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处置的不良资产都超过 3 万亿元,处置力度较为强劲。银登中心的数据表明,在 2024 年,不良资产挂牌转让的成交规模达到了 2258 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81%。从总体上看,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呈现出向好的态势,然而,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A股上市银行作为优质银行的代表,其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近期,16 家上市银行在 2024 年业绩快报中披露了资产质量数据。其中,有 10 家银行在 2024 年末实现了不良率同比下降,6 家银行的不良率与上年持平。这些上市银行,一类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另一类主要是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银行。

金融监管部门的数据表明,全国性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呈现走低态势。数据显示,在 2024 年末,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率为 1.23%,且同比下降了 0.03 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 1.22%,同比下降了 0.04 个百分点。

地方中小银行的风险指标处于相对高位。2024 年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 2.8%,与上年相比下降了 0.54 个百分点。虽然降幅比前一年明显,但该数值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仍处于首位。城商行和民营银行处于其次的位置。城商行上升了 0.01 个百分点,达到 1.76%;民营银行上升了 0.11 个百分点,达到 1.66%。在不良贷款余额增量方面,城商行仅次于国有大行,全年新增 417 亿元。

过去一年,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节奏有了显著加快。在多地,农信系统的改革方案得以平稳地落地。四川以及广西等多地成功组建了资产规模在万亿以上的省级农商银行,一批全新的万亿级“超级农商行”正处在推进的过程中。与此同时,在 2024 年,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全年减少了 192 家,其中村镇银行减少的数量最多。

值得期待的是,未来中小银行在风险化解方面的力度有望持续加大。今年 2 月,2025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得以发布。该文件要求坚持农村中小银行对农村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定位。同时,要“一省一策”地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并且要稳妥有序地推进村镇银行的改革重组工作。今年 3 月,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一并推进,综合运用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对风险进行分类化解”。这些政策举措为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的风险化解与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预示着后续相关工作将继续推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4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分析:16个地区不良贷款率上升,经济大省波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