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退近30个微信群、取关20个公众号及删10个好友的感悟
前几天,我删除了 10 个通讯录好友。说来好笑,现在的小伙伴们还真挺喜欢“一言不合就建群”。
旅途偶遇时拍了照片,想要和他人共享,于是就建了个群;在刷剧时想要吐槽并聊八卦,便邀请好友一起,然后建了个群;一起听微课,以及一起为考证而忙碌时,也建了个群。
于是乎,我总被莫名其妙拉进各种群里。
除了家人朋友群以外,其他的都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类型。有原创授权群,有打卡群,有拼车群,还有外卖群等等。
原以为这些“小团体”能给我带来温暖,让我感到快乐。然而没想到,里面满是刷屏般的表情、仅一两块的红包以及毫无意义的谈论。
我是个懒人,曾经有一颗“能不走就不走”的心,就像钉子户一样。直到有一天,我的手机无缘无故地闪退了,而且内存还不到 100M。
我忽地明白了,每天混迹的很多群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会浪费流量,会占用空间,还会损耗电量……
我真的不想在凌晨收到大量未读消息,不想看到某人进行现场直播日常,不想刚一开口就成为话题终结者,更不想让自己变成只是一串字符、一个头像或者一团占用手机 0.05G 数据的垃圾。
也罢,眼不见为净,我把手指点向界面右上角。
“你是否要删除并退出群聊?”“是。”
当然,不是所有的聊天都属于无意义的消耗。像工作群、家族群以及密友群,它们既暖心又便捷,这种情况还好说。或许只是不经意间余光一扫,然后点击“添加到通讯录”,你就有可能结识到不错的他。
但在更多的时候,你我被倾诉欲所吞没。我们只有相互闲聊的闲情,却没有珍视彼此的心意。
https://img2.baidu.com/it/u=2509564671,339981439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为了认识和维系某些关系,我们会在朋友圈小心翼翼地去窥探。同时,也会在留言区急不可耐地进行点赞。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硬社交”中那些带有明显意图的交流,却成为了榨干最后一丝热情的罪魁祸首。
群聊何尝不是如此?
有些人将微信群当作“资源和人脉”的中转之地。被邀请进入某个群后,会迅速扫视群里的人员,仅仅凭借名气的大小以及排位的高低来添加好友。
有些人渴望被人围观,且优越感十足。他们要么吹捧自己,要么揭朋友的短,总是开口闭口都是“我怎么样怎么样”。
有些人沉迷于群体式的认同感,他们总是想要抱成团,以此来取取暖。他们自以为只要表面上合群,内心就不会感到孤单。
我今天没有做任何事情。我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呢?哈哈哈,原来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呀。我这下就放心了。
当你心安理得地将真实忘却时,你要知道——那些曾经说过的话,曾经聊过的天,早已过了一夜,变得冰凉了,也已经开始变馊了。
还记得,我第一次“被移除群聊“的糗事。
这个群大概有两三百人。平日里,大家彼此之间会互相逗乐,相处得还算融洽。有一次进行抢红包大战的时候,我没有察觉到他们正玩得兴致勃勃,非常不懂事地把刚写好的文章往群里一放。
等再打开时,稍觉奇怪。再一看,心头拔凉。
我,被,踢,了。
那会儿我比较自恋。我特别担心相聊甚欢的友人察觉到我不在群里,然后会心生困惑。于是我赶紧翻出列表,想要跟他们解释一下。然而,没想到的是,我们俩根本就没有加对方为好友。
此事过后,我清醒了。我曾执迷的,只是“有很多朋友”这一假象。而我实际拥有的,仅仅是联系人而已。
起初我们说得颇为动听,诸如联络感情啦、深入交流啦、互换资源啦之类的。然而实际上,仅仅凭借微信群里的那些玩笑逗趣,又怎能“组合”出一个完整且立体的人呢?
https://img1.baidu.com/it/u=1073535274,13144051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那些踏实做正经事的大神,又怎会吃饱撑着,成天埋头于闲聊?
很多时候,这层虚拟关系就像脆纸一样薄。它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心力去建立,也不需要去维系。正因如此,一切都来得极为简单,离去也十分容易。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地询问了身边的几个朋友。对于“如何退群”这件事情,大家都感到有些为难。大家为难的原因相当一致,那就是“顾忌太多”。
担心邀请加入的朋友会觉得没面子,担心自己被骂不合群或装高冷,担心暗恋的她会发来新消息。多数人,宁可把一整块时间耗费在和陌生人闲聊上,也不愿意在爸妈的家族群里说一声晚安。
我们在纠结中,处于麻木的状态。我们忘却了去顾忌自己,未曾问问自己是否已经不堪其扰,是否需要独处的空间以及自省的余地。
其实啊,群聊这件事儿,不必太玻璃心。
如果你玩得很开心,聊得很畅快,那么就鼓起勇气,添加一个好友,珍惜彼此之间的默契以及相互投缘的感觉。
如果你不是自愿的,不是自在的,不是舒服的,那又为何要顾念那一份虚幻缥缈的人情呢?又为何要勉强自己白白地耗费时间呢?
如果有的人看不惯某些事物,那么就可以屏蔽它们;如果有的群不被喜欢,那么就可以退出它们。在离开之前,一定要记得和群主打一声招呼。
道一声,“你们玩儿,我们江湖再见。”
毕竟嘛,再好的社交工具,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人。
我更害怕的是,在抛却了几段旧关系并且挥别了几个假朋友之后,当微信被卸载、微博被注销、电话被清空之时——
再也查无此人。
来源是大樱桃与小灯泡(ID:),其作者是小灯泡儿,她是 95 后新锐作者,还是环球旅行达人。综合方面是共青团中央(ID:),图片来源为视觉中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