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已运行,空间站110个项目成果颇丰
18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召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进行介绍,当下,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正式开始运行。空间应用方面,呈现出有序展开的态势,并且成果不断涌现。另外,中国在空间应用领域积极开展务实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此助力构建人类外空命运共同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称,到目前为止,空间站已经安排在轨道上实施了 110 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以及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通过这些项目,获得了近 100TB 的原始实验数据,还下行近 300 个实验样品。其中,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应用成果。
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成功地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寿命周期培养。在功能基因调控方面有了新的发现,这些发现有望推动地面新品种水稻株系的培育,并且有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增收。
发展了航天员健康维护的新技术。
林西强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 1992 年开始立项并实施。到目前为止,已经有 4000 多项成果。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家的各个行业之中。
https://img2.baidu.com/it/u=3093497048,172061382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89
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生物材料、药物、医疗以及农业技术领域;微重力流体、燃烧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家在材料方面的短板问题以及改进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等作出了贡献。
一种非晶合金制备方法是通过空间实验获得的。相关成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量产零部件中,同时也被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量产零部件中。
我国开展了 3000 余项航天育种搭载实验,这些实验是通过飞行任务进行的。育成了 240 多个主粮审定品种,还育成了 400 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种。这些成果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超过 3600 亿元,并且年增产粮食约 26 亿公斤。
林西强指出,中国载人航天一直致力于以和平的方式探索和利用外空。同时,积极开展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促使世界航天技术以及空间应用取得进步和发展。
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也和欧洲航天局等航天机构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https://img2.baidu.com/it/u=1908254703,64181096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66
其中,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已经得以顺利地实施,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围绕着中国空间站,更多的合作项目正在进行酝酿和孵化。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的首批国际合作项目载荷,将会很快在空间站开展实验。同时,与欧空局联合实施的 10 个空间应用项目也在有序地向前推进。
林西强展望未来,称中国空间站有希望获取一系列极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以及一大批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必定会作出更多且更大的贡献。
开展空间材料制备研究,能够为国家战略急需材料的制备与工艺改进贡献实质力量。开展空间干细胞与增殖分化、器官芯片与类器官、蛋白质结晶、合成生物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能够为面向大众健康的再生医学、精准医疗、新药开发等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
总台记者丨王洹星
签审丨李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