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为什么叫哈尔滨-哈尔滨叫什么机场-哈尔滨叫什么城
2 月 7 日,亚冬会在哈尔滨正式开始。媒体报道称,这场体育盛会使得冰雪游变得热门起来,哈尔滨的搜索热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多。可以这样说,在 2024 年年初哈尔滨文旅火遍中国之后,它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心。这座被网友亲切称为“尔滨”的城市,除了冰雪大世界,还有什么呢?很多人会想到中央大街,想到太阳岛,想到大列巴和红肠,还会想到《夜幕下的哈尔滨》以及女作家萧红……
中央大街老照片
“哈尔滨”充满了历史感
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过去。然而,它真正开始萌芽并成长为如今的模样,是从清代中期开始的。
在解读“哈尔滨”名称由来之时,黑龙江省的文史学者多次回溯这座城市的历史。1993 年的《学习与探索》杂志里,黑龙江省档案馆的纪凤辉提及,哈尔滨地区有过几度繁荣,也有过几度衰落。
南北朝时期,哈尔滨迎来了第一次兴衰。公元 493 年之后,哈尔滨一带属于勿吉七部中的安车骨部的居住范围。然而,到了公元 667 年,唐朝攻破高丽,安车骨部便奔散且势力微弱。这次兴衰,村名和城名都没有在史籍中留存下来。对于它的历史,自然也就难以较为清晰地进行追溯。
金元交替时期是哈尔滨的第二次兴衰。在金代,哈尔滨地区极为繁荣。然而,金灭亡之后,绝大多数的村寨城堡都在战火中被毁坏。这次兴衰,留下了一些村镇的名称,但是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名称所指代的地方,都需要再三进行考证。对于这一时期哈尔滨的历史,自然也就无法进行精细的描绘。
哈尔滨的再次崛起始于清代中期。阿什河流域开始被重新开发,众多村庄随之出现。1898 年中东铁路修建后,现代哈尔滨城迅速兴起。
哈尔滨为何叫“哈尔滨”呢?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黑龙江人就留意到了这个问题。然而,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罗列起来,哈尔滨的由来有以下几种:一说出自女真语,其意为“光荣或荣誉”;一说出自女真语,意为“天鹅”;还有一说出自满语,意为“扁状的岛屿”。有一种说法是,“哈尔滨”应为满语“晒网场”。这个说法是由俄国人提出的。1898 年,俄国采矿工程师阿奈鲁特在《1896 年吉林下航记录》一书中,通过访谈和考证后认为,哈尔滨的意思是满语“晒网场”。之后,这种说法开始广泛流传。
萧红
为何会被誉为“东方莫斯科”
提到哈尔滨,年纪大些的人会想到《夜幕下的哈尔滨》这部作品,也会提及“东方莫斯科”这一美誉。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上半叶期间,有大量俄罗斯人侨居在哈尔滨。这些俄罗斯人在哈尔滨进行了大量的建筑活动。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精神追求,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俄国人大规模进入哈尔滨是从中东铁路开建开始的。当时,有中东铁路建设管理局成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等俄罗斯侨民涌入哈尔滨。因为当地气候和莫斯科很相近,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所以,俄侨不断进入当地,并且在那里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开办学校、传播音乐、发展教育。统计显示,到 1913 年时为止,哈尔滨的俄侨总人数达到了 43091 人,此人数占哈尔滨人口总数的 63.7%。十月革命之后,黑龙江省的俄侨总人数高达 20 万人,并且其中大部分都在哈尔滨生活。“东方莫斯科”这个名称就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而得来的。
俄国人进入之后,时局处于动荡状态。日本人、苏联布尔什维克、共产国际、中统军统等,各国各方的间谍纷纷在此登场。这里逐渐成为闻名于世的远东谍都。直至哈尔滨回到人民手中,谍战大戏才宣告终结。如今,有以哈尔滨为背景的谍战剧一直很受欢迎。像《悬崖》这部剧,还有《夜幕下的哈尔滨》,以及《马迭尔旅馆的枪声》《剃刀边缘》《零下三十八度》等等。
围绕中央大街,能够跟随女作家萧红的脚步进行游览。散文集《商市街》将萧红在哈尔滨生活的点滴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红霞街就是曾经的商市街,与它相接的西五道街口,是萧军工作的《国际协报》所在之处,萧红在这家报纸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也从此开启了她的文艺创作之路。红霞街 25 号院曾是萧红萧军当年的居住之地。萧红的《生死场》在此处开始创作,两人合著的《跋涉》也诞生于此。它是哈尔滨的第一本新文学集。另外,还有中东铁路桥、儿童医院后院的那座俄式黄色小楼、兆麟公园以及一毛钱饭店的旧址……
时光渐渐流逝,往日的种种最终化作了尘埃。现在,当人们漫步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置身于那些俄式建筑构成的钢铁森林之中,多数的中国人或许会有一种身处异国他乡的感觉。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有好几家俄国餐厅,在这些餐厅当中,华梅西餐厅是最为热门的。还没到午饭时间,它的门口就已经开始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最终在 1959 年实行了公私合营,改制成为国企,并且改名为华梅西餐厅。
很多人即便没到过哈尔滨,也听说过哈尔滨的红肠和大列巴。就算连这些都未曾听过,也应该知道哈尔滨啤酒。哈尔滨啤酒始创于 1900 年,最初是为修建中东铁路的俄国人提供服务的。
当时,有数以万计的俄国人抵达了哈尔滨,然而他们却因为没有啤酒可喝而感到苦恼。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存在的商机。他以欧洲酿酒师带到哈尔滨的优良酵母作为基础,成功培育出了哈尔滨啤酒的第一代酵母。
图源:新华社
哈尔滨的其他名字也很有意思
冰城。这是哈尔滨另外一个名字。
1979 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逛冰城》的电影。这部电影介绍了哈尔滨的冰雕文化以及当地特有的与冰雪相关的生活方式。之后,在哈尔滨拍摄了一部名为《冰城之歌》的音乐专题片。通过这部专题片,哈尔滨的“冰城”之名开始广泛传播并迅速打响。
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十分漫长且寒冷,平均气温处在零下十几度到几度的范围之内。这里常常刮着北风或者西北风,降雪量比较大。所以“冰城”这个名字真的是名不虚传。如今,冰雪已然成为当地的一种优势文旅资源。
在英译中,哈尔滨这个名字与其他省市不同,它不是拼音简写。例如江苏的英译是“”,而哈尔滨的英译是“”,比拼音简写少了一个“e”。近几年,由于哈尔滨的名气大幅增加,这个问题曾被网友进行过讨论。这就涉及到“哈尔滨”这个名字的来源。它源自满语,所以在进行英译时采用本族语言转写。像厦门、拉萨和乌鲁木齐等地区也有相同的情况。
哈尔滨拥有诸多称谓,“东方莫斯科”这一称谓如此,“远东谍都”那样。每一个称谓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对于现今的网友而言,哈尔滨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尔滨”。这个听起来极为亲切的名字在 2024 年传遍了整个国家。热情的哈尔滨,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一位亲人,亦或是一位朋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综合报道
参考资料:
《哈尔滨地名由来以及哈尔滨城史纪元》,作者纪凤辉,刊载于《学习与探索》1993 年第 2 期。
《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美誉的由来》是孙名蕊在《北方文学》2014 年 11 月发表的。
《回归吧,哈尔滨满语地名“晒网场”的原本含义》;作者是柳成栋;该文发表于《黑龙江档案》2018 年 5 月
校对 王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