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相关文章-教育有关文章-文章相关教育心得体会
【热门总结】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尤其针对成人。它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评价继续教育的相关内容,共七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一起看看。
读书评价继续教育篇1
人处于安静的环境时,心会随之安静下来。在安静中思考生活,思考教学,思考明天的路该如何去走。安静下来,是一种反思,是一种沉淀,更是一种积蓄。
我曾经羡慕拥有各种荣誉称号的老师,然而那些称号似乎与我无缘;我曾经羡慕在闪亮光环之下的名师,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在教育的天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我曾经羡慕那些出书的老师,他们能将平凡的小事提升到理论层面,既通俗又有说服力,只可惜自己的文学功底太过肤浅……
随着年龄持续增长,我逐渐明白:教师不但得拥有丰富的知识以及精湛的教学技术,还得拥有一颗接纳学生的心。接纳并非全盘接纳,也不是一味地给予,而是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是能看到孩子的优点并将其放大,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是挖掘孩子的潜能,并且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我努力尝试以对待每朵花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孩子。无论遇到何种孩子,无论是百合那样的,还是野菊花那样的;无论是牡丹花那样的,还是狗尾巴花那样的,它们都有盛开的缘由,都有存在的必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只需为他们提供阳光、空气、水,以及耐心的照料,就能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我愿意像等待每一个花苞绽放那样去等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不会因为花朵迟开而感到焦急,也不会因为没有花苞而选择放弃。创造一个课堂该多好啊,这个课堂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升学率,不是为了追求所谓“完美”的优质课,而只是为了引导孩子走进知识探索的海洋,让他们能够在其中尽情遨游。
追求一种持续成长的姿态,不将名利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为了生命的价值以及幸福,为了让人生更具意义!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快车道”等场景一一上演,“快餐店”等事物也纷纷登场,我们对此已习以为常。我们慢慢跟上了快步的节奏,原本清净的心也随着世俗而改变。在大千世界中,霓虹灯在闪烁,尔虞我诈取代了淳朴憨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多的是相互利用。就连纯净的教育领域也变得骚动不安,一颗原本安静的教育之心再也难以承受涟漪的波动。打造教师特色以及学校特色;拥有名师和特级教师;撰写论文以及开展课题……这些并非不可以,只要具备真才实学,踏踏实实地从事教育工作都是可以的。然而,更多的是存在造假行为,更多的是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为这些都不是能够急于求成的事情,就如同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孩子要一天天长大一样。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那些应该慢下来的东西还是需要慢下来的。
教师也是如此。一味追求“快节奏”,一心只想成名成家,然而他们却忘记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一道理。还是应当循序渐进。教师的学习成长,需要的是“真功夫”,需要有内涵,需要具备真才实学,需要自身业务水准不断得以提升。作为教师,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教育理念。多读书,读多书,好读书,读好书,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多读书,不如读合适的书。读合适的书,意味着清楚自己的需求,清楚需要哪类书籍去慰藉欠缺的心灵。我所理解的教育如同精心呵护小树苗那般,教师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宛如雨露,能滋润每一棵小树苗,也能见证小树苗的快乐成长。世界广阔,生命短暂,应选择好的去践行。我需要书,我会用心走进书的海洋,聆听书的声音;我不需要的书,我会大胆地放弃。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只要读对了就好。
读对书,比不上读懂自我。优秀的读者会跟随作者文笔去畅想,然而不会被作者牵着走,也不会让自己大脑成为作者知识的储蓄罐或说客。他能把别人优秀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有自己思想的人才是完整的。失去自我,注定无法走远,因为真正能走远的是我们自己的灵魂。书不在多,在于人耶。
读懂自我,比不上读懂全世界。禅语常说“立地成佛”,处处都可成为成佛之地,时时都能成为成佛之时。优秀的读者,需跳出书籍,走出自我,把眼光放得更远些。如此便能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书本之外,是知识的窗口;自我之外,还有人外之人,那才是全世界。书不在于多,领悟尤为关键。
人的成长需要两种东西。一种是成长的舞台,另一种是成长的动力。如果你的阅读使你的视野得以丰富,那么你的生活必定会丰富多彩。倘若书籍将你的眼睛点亮,那么教育的曙光就距离不远了。
每颗星星都能发出光芒。教师只有真正静下心来读书,只有正确地巧读自我,并且跳出自我,不断进行感悟与反思,教育的夜空才会灿烂多彩。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可谁有时间去读书呢?谁又能一直坚持读书呢?真可悲啊!尤其是教师这一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文化人,是学生眼中的圣人,然而即便如此,又有多少教师能够读书呢?教师如果不读书,又怎么能称为师呢?教师原本就应该是读书的人,是和学生一起读书学习的人,而不只是仅仅读教材、教参、教辅;也不只是仅仅带领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考试而已。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应试教学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功利主义在起作用。倘若学校规定指标,要求交读书笔记等,可想而知,那些连一本书都没读过的老师,肯定会写得最多,而且还能写得头头是道,这实在是奇怪啊!
真正读书的人在学校里却显得与众不同,被大家视为傻子。浮躁的风气使得校园变成了无知的乐园,人们没有时间读书,那读书又有什么用处呢?它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用。只可惜读书获得回报的时间很短,很多人等不及,甚至看不到希望。那无孔不入的功利主义之风,蒙蔽了教师的双眼。真是令人痛心啊!
教师属于读书人,应当静下心来进行读书。通过读书,能够自觉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对生活感悟进行反思,以此提高个人修养。只有读书学习,才是教师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教育的大幸。
读书评价继续教育篇2
读《体育教师教育》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以此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这样能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既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又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
体育教学要依据学校的场地设施以及师资等实际状况,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能够选择的运动项目,以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运动技能。这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能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和享受。学生懂得体育活动要按照人体生理基本规律,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等方面来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
这样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
读书评价继续教育篇3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作者以小学生的身份,借助日记这种形式,讲述了一些较为细小的故事,并且把“爱的教育”巧妙地融入到这些故事当中,其目的是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https://img2.baidu.com/it/u=584959579,275635521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书中的主人公恩里科是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他生长在家庭中,这个家庭充满爱与信任。他天性纯良,并且观察敏锐。他是一个乐观进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人际之间的真诚宽厚的爱息息相关。
泰戈尔曾说:“爱是一座亘古长明的灯塔。它静静地凝视着风暴,却丝毫不为所动。爱就如同那盛满了酒的酒杯,充实了生命。”
“爱”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爱”是一种能让人切实感受到的情感,是一种人们内心所秉持的信仰,是一种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虽然无法用文字确切地形容爱的定义,然而我清楚,拥有爱的人,怀着付出爱的心,其人生必然会充实且没有遗憾。
书中所讲的人间的各种情感,每一种都能给人带来震撼。对于爱国心,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是真心实意地热爱着我们亲爱的祖国呢?或许你会对我说:“别跟我讲那些大道理。”难道我们没有察觉到这是一种多么令人胆战心惊的冷漠吗?
《少年爱国者》给我们上了极为震撼的一课。故事讲的是一个穿着破烂的少年,从巴塞罗那乘船返回他的家乡意大利热那亚。在途中,许多虚伪的人为了显示自己阔气,给了他很多钱。其中有几个人还在嘲笑少年国家的人民,说他们是“下等的公民”“强盗”。这个少年怒不可遏,他愤怒地把钱币掷向施舍给他钱的人的脑袋,同时严正地怒吼道:“我不要那些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
还有友情。同学间的友情,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成长、生活与学习,是我们的守护者。然而,有很多人都忽视了它的存在!书中的恩里科和他的同伴之间的呐喊,展现的是最为诚挚的友情。在我们身边并非没有这样的友情,但它又能打动我们当中的几个人呢?驼背的内利,还有拄拐杖的罗贝蒂,倘若他们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我觉得我无法肯定自己一定会全心全意地去帮助他们。
大人们的价值观已融入我们心中,我们常能听到家长对孩子讲:“某某成绩很差,你别和他一起玩。”“你瞧,某某功课很好,你要和她多做朋友。”这些话或多或少带有功利性,吞噬着我们纯净的友情,让我们的天真逐渐减少,心计却不断增多。这一切皆因冷漠,对纯真的冷漠。
当然,书中最让我激动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以及孩子们对父母亲的依恋和喜爱。其中有一对子女得知父母亲的生意遭遇挫折后,主动向母亲提出要放弃以后的礼物,甚至在饮食方面也要进行节制。这些事情被父亲听到了,第二天,这对父母买了礼物,悄悄地放在正在熟睡的孩子们的枕头下面。
《爱的教育》所描绘的各种爱,像是亲子之间的爱,像是师生之间的情,像是朋友之间的情谊,像是乡国之间的恋……这些爱近乎完美,让人深深沉醉其中,难以忘怀。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朝着相同的目标一起奋进吧!
读书评价继续教育篇4
一、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时代处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状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研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精神,全力做好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与数量都能达标。本学年,我精心备课、编写详细教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置于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丰富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学习
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知识结构的发展,让自己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课余时间,我通过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多去听课,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先进之处,然后将这些运用到教学中。
把握外出学习的机会,及时进行内化。外出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关培训是教师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本学年,我紧紧抓住每一次外出的契机,如海绵吸水般努力学习。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和双休日进行消化吸收,认真做好相关的自学笔记。并且将一些理论成果运用到我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使得继续教育的意义落到了实处。
观摩教学,以提高思想认识;进行讨论,提升教学水平。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借此提升教研能力。
三、高度重视、做好反思再实践
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将大量教学杂志和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及案例进行结合,从而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后果,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这两种方式。我会进行“自省自察”,也就是“个体反思”。尤其是对于本学期的几堂公开课和展示课,我会依次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以及“思后实践”,并且会写好反思案例等,以便及时总结出理论成果。
四、以名师为榜样、大胆探索实践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或者自己进行教学研究,我总会以名师名家为榜样,其中也包括我身边好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有的课上得很精彩,有的班级带得很漂亮。所以他们都会成为我追随的目标,我会以他们为榜样。然而,我不会迷失自己,我会大胆地探索和实践自己的教学感悟。用心悟得教学原理,然后用最朴实、简单的教育教学手段去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接收到老师爱的教育。凭借这样的“追随”与“创新”,既巩固了所学理论,又提升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次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有深切感受。作为一名教师,一方面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有高标准的师德。同时,还需要具备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因为我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向全体学生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上都不够深入。为了让自己具备高尚师德,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我在不断加紧学习,学习,再学习。
读书评价继续教育篇5
在这个短暂的假期中,我读到了以往未曾看过的书,读书已然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假期里,我有着诸多收获。以下便是我在这一假期读书所获得的心得。
常言道:茶能醉人何必酒,书可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取知识。然而,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该如何读书呢?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且非常有效,一直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就像浩瀚无垠的海洋一样,极为博大精深。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以此来提升自己。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通过书来净化心灵,并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身。同时,我们也应当摒弃古时那种陈旧的求知理念,像“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说法,都是不可取的。
为了让读书取得更好的成效,我不仅善于动脑,能找到所读文章的关键之处并心领神会,还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若要获得好的效果,思考是最为重要的。然而,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对思考有帮助,也能帮助我们记住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进行比较、综合和分析。如果读的书是自己的,我会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看法、疑问和评论等,也会做一些记号。这样做能够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当作文时需要参考、模仿读过的文章,做过评注和没做过评注的,效果有很大差别。
https://img2.baidu.com/it/u=2653244465,415412895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07
常听学生家长讲,他们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仿佛如同圣旨那般灵验,可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过程中,我联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净且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身为教师应该好好地加以利用和开发。在教学期间,我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都会及时地给我指出来,这样一来,不但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融洽,班级的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中,教师能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能获得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靠近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与学生交流,这无疑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当学生向我表达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就会莫名激动。我总能深深感受到自身有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讲,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获得的最大收获,也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
更深的体会在于,教师的成功源自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认识教师的本质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怎样做人呢?其实,这不单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做人贵在追求真实。只有真实才是美好,只有真实才会善良。我的这种感受是通过学习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直以来,我都借鉴教育家的成功经验,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处世,严格要求自己,以宽宏大量对待他人。我认为,作为一位教师,首先要做到这些: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用到书的时候才觉得书少,事情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艰难。有人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拥有一桶水。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可是如果一桶水不再添加,也会有用完的时候。我认为,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还要有自来水以及长流水。就如同问那水渠为何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教导之后才知道困惑,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书本就像是一位默默教导的老师,而读书则是我在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所在。学习型社会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极为充裕的学习资源。在学习化社会里,个体进行学习,就仿佛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吃的东西。个体完全能够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去选择和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单来说,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我认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件事并不简单,然而也并非像蜀道那般艰难。我们只要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持续积累经验,长期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将会演出怎样的好戏?看看今天又能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思考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考虑,在为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时,必然会一步一步接近成功!
我庆幸自己是教师,我希望与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升,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成为人生舞台上最重要的主角。
读书评价继续教育篇6
继续教育属于教师教育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学习期间,将实际与不断的实践相结合,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现把一些学习体会进行小结。
经过学习,我首先更新了观念:对于教师而言,研究意味着学习、反思、成长以及发展,它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存在质的差异。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也是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学习之后,通过“过去的我”与“此刻的我”的对话交流,这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以实现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对自我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更新自我。教师承担着学生成长的守护职责。他把教师的主角设定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但要擅长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其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也是实践者,而实践的内涵为“变革”。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或许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值得珍视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里领悟并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挖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且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也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且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教育的真谛概括来说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赋予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与空间。
从人格方面来讲,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以及任何学段中,师生之间都理应是天然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不仅在人格和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且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也是共同探索、携手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总之,在教育领域,教师需通过自身的行动来感染学生,凭借自身的言语去打动学生,将自身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借此促使师生间形成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善良以及真诚的爱心,才会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需抓住机会,适时把自身的喜、怒、哀、乐展现给学生,通过交流与学生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既富有人情味、趣味,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使学生愿意去理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的话语,能够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爱,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对学生需有一种饱含职责感与理智感的爱,这种爱表现为严格要求,既要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最终,我与学生们相互进行学习,一同实现成长。我认为,所谓的教学相长正是这个含义吧!像这样的情况,我在当“好学生”的同时,也在竭力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砺我的重要过程;而成为一名好教师是我的最终目标。总而言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极为丰富,它促使我进行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大量的知识。然而,我憧憬未来。我明白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运用。我要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到达培训的目的。
读书评价继续教育篇7
教师是在太阳底下最为崇高的事业。教师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把书教好,还要把人育好,在各个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师德不只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还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能起到“以自身行为来教导学生”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身需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道德来治理教育,以道德去培育学生。也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真理解了继续教育之后,将其与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相联系,于是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评课”与“议课”存在区别:“议课”主要是围绕观课所收集到的课堂信息来提出问题并发表意见。“议”的这个过程会展开对话,且存在“主”“客”的差别;“议”意味着参与者围绕着共同的话题进行平等的交流,“议”需要超越那种“谁说了算”的争论,从而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原本的“被评”地位以及失语的状态。“评课”主要把“表现、展示”当作献课的倾向,执教者侧重于展示教学的优势;“议课”活动以“改善、发展”作为主要的献课倾向,不但不畏惧出现问题,而且还鼓励教师主动地将问题暴露出来,以此来获得帮助,谋求发展。
在教学中,公开课、观摩课等各种形式的课常会以不同方式和形式出现。然而,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常常流于形式。有的只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有的以表扬为主,充当好好先生;还有的被动发言,敷衍了事,说几句好话,提一点期望。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多人都曾遇到过。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实践,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倘若都说些无意义的话,那么评课又有何意义呢?课堂教学终归是一线教师自身的事情,我们所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内心想法,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同,被大家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行动。
“议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来讨论问题和发表意见的。“议”的这个过程,是展开对话以及促进反思的过程。“议”特别强调了彼此的平等,每个人都拥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同时也有倾听和理解对方的义务。我认为“议课”能让教师获得提升且更有说服力。因为有时评课者不了解学校、学生以及教学进度等情况,会对上课者提出过高要求。如果只评不议,可能会让教师觉得委屈和不理解,进而打击其进取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授课者进行说话。这样能让评课者更精准地点中要害,不仅能够获得参与者的充分信任与理解,而且对教师改善课堂以及促进专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短短的几个字,极为精练地写出了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道德如同教师的灵魂一般重要,师德就像是教师职业梦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既神圣又艰苦,教书育人需要投入感情、花费时间、耗费精力,甚至要付出全部心血,而这种付出是以强烈的使命感为根基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这句话表明了这一点。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就要甘愿忍受寂寞,甘愿承受辛劳,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有人将教师比作红烛,它燃烧着自己,却照亮了他人,这是对教师的一种极高评价和极为完美的赞誉。世人给教师戴上了这样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该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教师最重要的是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对教师职业充满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且无私奉献。同时,教师应当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意味着要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也不能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期盼得到教师的爱。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尤其如此。他们容易形成异常的性格。这就使得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应当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热情地鼓励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要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领悟教育的意义。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极为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他人对他的期望以及团体对他的信任,进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另外,教师需要在处处事事上都严格要求自己,要有勇气正视自己,剖析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我要先做到,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学生不能做的事,自我坚决不做,避免给学生留下坏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的效果要好百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