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为什么叫北洋-北洋军阀得名-北洋军阀的
古代和现代都有,高层和百姓也都有,人们都对给他人起外号这件事感兴趣,有时一个人的外号比他本人姓名还要响亮。“外号”这一名词在民国初年才首次出现,在此之前是称作“诨号”或者“绰号”的。因为“外号”是民国初年才被这样称呼的,所以正好可以来聊一聊民初北洋军阀将领们的外号。说起北洋,就一定要提到袁世凯。袁世凯创建了北洋新军,之后的北洋军阀都是从他这个系统分裂或者衍生出来的。袁世凯有两个别名,一个是袁项城,因为他是河南项城人;另一个是袁宫保,他在清末曾被清廷授予太子少保的头衔。上级或者朋友可以当着面叫他这两个别名,民间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外号叫“袁大头”。民国三年,北洋政府进行币制整顿,将银元统一铸造。在银元的正面,镌刻了袁世凯的头像。袁世凯的那颗脑袋肥头大耳,几乎占据了整个银元的版面。老百姓亲切地把它称作“袁大头”。之后,这个“袁大头”竟然也成为了袁世凯本人的外号。
“袁大头”袁世凯
袁大头去世之后,北洋被分裂成了直、皖、奉、晋等不同的派系,我们首先来讲讲直系。
直系首领起初是冯国璋,关于冯国璋的外号在历史资料中未被查到,只知晓他是北洋三杰中的“狗”。网络上有“糊涂将军”这一说法,但未查到相关依据。冯国璋是直隶河间人,因此朋友们常常称他为冯河间,这与袁项城、康南海、段合肥、熊凤凰等的情况是一样的。
冯国璋
冯国璋去世后,曹锟成为直系的首领。曹锟在家中的排行是老三。他早年做过小贩儿。别人偷他的东西,或者赊账不还给他,他从来都不会在意。他做生意总是只赔不赚。因此,人们送给他外号“三傻子”。正所谓傻人有傻福,曹三傻子这种吃亏了也不计较的厚道性格,让袁大头对他另眼相看。
“曹三傻子”曹锟
曹锟有个七弟叫曹锳,凭借他三哥的权势,先后担任过镇守使、旅长、师长等职务。在他驻扎天津的时候,每天都在妓院中混。在妓院里打杂的人被叫做“茶壶”,曹锳被送了个外号叫“大茶壶”。就像上面说的,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曹锳所率领的第二十六师有很多军官也经常在天津的各大妓院穿梭,所以第二十六师被人们称作“茶壶队”。
王占元属于长江三督之一。在他下台之前,其最高职务是两湖巡阅使。民国初年领兵作战期间,每当他收到电报,就总要和幕僚一起反复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细细推敲,努力探索字面背后的含义。对于一句简单的话,他都能揣摩出七八个不同的解释,并且总是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这让幕僚们感到厌烦至极,于是幕僚们私下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嘀咕”。王占元在统治湖北的时候搜刮了几千万的钱财,接着在天津置办了众多的房产。他下台之后就居住在天津,每当到了月末,他会亲自带着一大串钥匙,一家一家地去收取房租,于是人们给了他一个很亲切的外号,叫做“天津各大马路巡阅使”。
“王嘀咕”王占元
陆建章是冯玉祥第一任妻子的姑父。在袁世凯担任总统期间,他担任北京军政执法处的处长,对革命党人进行大肆屠杀,所以被人称作“陆屠户”。他曾送请帖邀请他人来吃饭,送客时让人从背后将对方打死,正因如此,他的请帖被称为“阎王票子”。巧的是,他本人也是被徐树铮用类似的方式杀死的。
“陆屠户”陆建章
北洋陆军上将王怀庆的爱好颇为特别。他对马桶极为喜爱,家中收藏的马桶数量众多,且各式各样。在行军打仗时,没有枪尚可,但没有马桶则不行,他专门抽出一个班来负责抬马桶。只要别人看到那只红漆鎏金的大马桶,便能立刻明白这是他的队伍,因此他被人送外号“马桶将军”。
“马桶将军”王怀庆
江苏督军齐燮元,有“齐瞎子”这一外号。前任江苏督军李纯突然死亡,外界皆认为是齐燮元所为。齐燮元郑重地表示,如果李纯是他害死的,那就让他日后吃卫生丸子。抗战开始后,齐燮元沦为了汉奸。在 1946 年,他被抓捕并被枪决,最终真的吃了卫生丸子。
“齐瞎子”齐燮元
陕西督军阎相文,做事磨蹭且优柔寡断,被人送外号“阎大磨”。他应付不了陕西混乱的局势,最终吞鸦片自杀。当时有人怀疑是继任的陕西督军冯玉祥干的这件事。
吴佩孚在冯国璋死后,于直系中地位仅次于曹锟,位列第二。清末在东三省剿匪期间,因其鬼点子众多,常常能想出新招且屡立战功,所以被同僚称作“吴小鬼”。他是秀才出身,因此也有人以“吴秀才”来称呼他。而只有张作霖常常在背后称吴佩孚为“吴老二”,这是因为吴佩孚在家中排行第二。
吴佩孚
吴佩孚的手下存在几个带有外号的猛将,其中有被称作“董二杠子”的董政国,还有被叫做“刺儿彭”的彭寿莘等等。
孙传芳属于直系,是后起之秀,曾一度对苏、浙、皖、赣、闽东南五省进行统治,并且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这个人,外表看上去很和善,但内心却十分狠毒,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叫“笑面虎”。在浙奉战争期间,孙传芳的军队俘虏了奉军的前敌总司令施从滨。当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将军被押送到孙传芳面前时,孙传芳面带笑容地说道:“听闻施老前来担任安徽督办,那就请去上任吧!”然后让人把施从滨带到郊外并将其斩首以向众人展示。从这可以看出孙传芳“笑面虎”的称呼名实相符。下台后的孙传芳在佛堂被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给刺杀了。
“笑面虎”孙传芳
孙传芳的起家起初依靠他的姐夫王英楷。王英楷是袁大头手下的重要将领,曾担任过统制、南洋陆军大臣等职务。王占元是由王英楷提拔起来的,王占元懂得感恩,对孙传芳也给予了多方面的照顾。王英楷身体肥胖,大家都称他为“王胖子”。
陈调元在五省联军中担任皖军总司令。他身材较为高大,外表看上去憨厚老实,因此获得了“陈大傻子”这一外号。然而,实际上他一点都不傻,很懂得审时度势。他先后追随过冯国璋、李纯、齐燮元等。之后背叛了齐燮元,投向了奉系。接着又投向了孙中山,反对奉系。最后背叛了孙中山,投降了北伐军。在东南地区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政治变动,却依然能够屹立不倒,真可谓是跳槽跳得很有花样。
“陈大傻子”陈调元
下面再来说说皖系。
皖系首领是段祺瑞。老段有个特点,一旦生气,鼻子就会向左歪斜,只有经过按摩推拿才能恢复原状,因此别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段歪鼻子”。段祺瑞坚决抵制袁大头称帝。有一次,老段去拜见袁世凯,袁世凯的大公子,外号“袁大瘸子”的袁克定,纠集了那些年纪较小的弟弟们守在门口。等段祺瑞出来后,袁家的公子们一起呼喊“段歪鼻子”,这真的把老段气得鼻子歪了。段祺瑞为安徽合肥人,故而有“段合肥”之称;段祺瑞字芝泉,到了年纪较大时,便被人尊称为“芝老”。
“段歪鼻子”段祺瑞
靳云鹏位列皖系四大金刚之首。他自幼便患有眼斜之疾。早年的时候,他曾在染坊里做染匠,从那个时候起,他就获得了“斜眼染匠”这一外号。之后,他不再当染匠,而是当上了总理,于是人们称他为“斜眼总理”。段歪鼻与靳斜眼二人可谓是相得益彰。
“斜眼总理”靳云鹏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智囊。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曾给段祺瑞担任幕僚。由于他足智多谋且手段狠辣,所以被同僚称作“小扇子军师”,之后干脆就被叫做“小扇子”。“小扇子”与靳斜眼一同处在皖系四大金刚之内,然而他们二人彼此水火不容,矛盾极为深刻。
“小扇子”徐树铮
皖系四大金刚中另外两人是傅良佐和曲同丰。傅良佐未曾有什么外号。曲同丰有外号叫“曲辫子”,但这个外号的出处无法查到。
“曲辫子”曲同丰
段祺瑞的小舅子叫吴光新,他有“大吴三”这个外号。在直皖战争期间,大吴三带领两师四旅驻扎在长江上游。王嘀咕邀请他到武昌吃饭,他未经考虑就贸然前往,随后被王嘀咕扣押。大吴三的部队因为失去了首领,很快就被击溃了。
“大吴三”吴光新
https://img1.baidu.com/it/u=3836578701,244318540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98
安徽督军倪嗣冲言语浮夸,常爱讲大话,被人称作“倪大炮”。孙中山的外号“孙大炮”或许也是由此而来。或许并非倪嗣冲有意说那些不着边际的话,而是他本身精神就存在一些问题,最终他死于精神分裂。
“倪大炮”倪嗣冲
山东督军张怀芝性子急躁,脾气火爆,被人称作“张三毛”。他在统治山东期间,大肆宣扬做官要廉洁清正,然而暗地里却大肆贪污敛财,其贪污行为丝毫不比他人逊色,山东百姓于是又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灰耗子”,以此来讽刺他就像暗中偷粮食的老鼠一样。
“张三毛”张怀芝
徐树铮授意后,王揖唐拉拢皖系政客组建了安福俱乐部,且王揖唐成为了安福国会的议长。俱乐部成员前往安福胡同参加聚会,他们用隐语说去“买鱼”,正因如此,安福俱乐部被戏称为“安福鱼行”,而王揖唐也就成了“鱼行老板”。王郅隆主管皖系的财务,他被人称作“安福财神”。北洋时期存在一位财神,他是交通系的大佬梁士诒,人们称他为“梁财神”。袁大头称帝所需的经费,几乎都是由这位“梁财神”提供的。
“梁财神”梁士诒
湖南的督军是张敬尧,他给湖南带来了很大的祸害,湖南百姓都称他为“张毒菌”。张敬尧有三个弟弟,他们分别叫张敬舜、张敬禹、张敬汤。湖南有人创作了一副对联:“堂堂地叫张,就像尧舜禹汤那般;一二三四,如同虎豹豺狼一样。”
“张毒菌”张敬尧
被称作“臧大牙”的臧致平引发了江浙战争,原因是他牙齿不齐。孙传芳偷袭仙霞岭,导致浙江督军卢永祥战败,随后,臧大牙与卢永祥一同下野。
晋系与奉系在北洋体系中属于旁支。晋系的首领是阎锡山,他有个外号叫“阎老西儿”,这其实就是表明阎锡山是山西人,并没有其他特别的含义。接下来再来讲讲奉系的人物。
“阎老西”阎锡山
奉系首领张作霖常被人称作“胡子”。实际上,张作霖未曾当过土匪,他只是聚集了一群人组成保安队,收取保护费,负责附近几个村庄的治安,抵御胡匪的骚扰,带有一些黑社会的意味。张作霖后来与另一股黑势力张景惠联合,被清廷收编后逐渐发展起来。张作霖还有个外号叫“张小个子”,这是他的对头冯德麟给他起的。
“张胡子”张作霖
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其说话时吐字不太清晰,满嘴都是口水,因此被人送了个外号叫“吴大舌头”。当北伐军逐渐逼近京津之际,张作霖撤回了关外,吴俊升前往山海关迎接张作霖,接着他们一同乘坐火车返回奉天。在皇姑屯附近,日军引爆了事先预埋好的炸药,其中一颗铁钉击中了吴俊升的头部,致使他当场死亡。
“吴大舌头”吴俊升
吉林督军鲍贵卿与张作霖是儿女亲家。这位鲍督军性格较为内向,平日里沉默寡言,因此被人送了个外号叫“鲍老太太”。
“鲍老太太”鲍贵卿
孙烈臣担任过吉林督军,也担任过黑龙江督军。他是张作霖的心腹干将。由于早年家境贫困,他以贩马作为生计,因此获得了一个外号叫“马估客”,“估客”的意思就是商贩子。
“马估客”孙烈臣
热河都统汤玉麟早年颇具英雄气概,有“汤二虎”的外号。然而,他为官时间一长,那原本不怕死的劲头便逐渐消磨殆尽。当日军进攻热河时,汤二虎带着家眷以及几十车珍贵的细软家当仓皇逃跑,而日军仅仅用了七天时间就成功占领了热河。
“汤二虎”汤玉麟
袁大头担任总统期间,黑龙江的都督是毕桂芳。毕桂芳这个人就像个甩手掌柜一样,不管大小事务,因此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叫“毕不管”。后来,他被部下许兰洲逐走了,而许兰洲有个外号叫“赛天霸”。
杨宇霆有“小诸葛”这一外号,他是张作霖的重要谋士。张作霖离世后,杨宇霆凭借东北元老的身份自居,对张学良毫不放在眼里,最终被张学良处决。在新桂系当中,有个被称作“小诸葛”的白崇禧,他与北方的情况遥相呼应。
“小诸葛”杨宇霆
山东督办以及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的外号着实不少,像“张长腿”啦,“狗肉将军”呀,“三不知将军”呢,“五毒将军”哟,“张三多”之类的。这位张督办特别喜爱作诗,还出版了一本《效坤诗钞》,里面有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妙句,有兴致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瞧瞧。
“狗肉将军”张宗昌
李景林是直隶督办,也是直鲁联军的副司令。他在民国年间很有名,是一位武术家。他极擅长武当剑术,因此得了个雅号叫“武当剑仙”。
“武当剑仙”李景林
郭松龄曾在东北讲武堂担任教官。他身材高大,与那些逃入中国的白俄鬼子差不多。学员们于是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郭鬼子”。很可惜,郭鬼子反对奉系却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最终遭遇兵败被杀,其下场十分悲惨。
“郭鬼子”郭松龄
常荫槐有个外号叫“常棒槌”。张作霖去世后,常棒槌与杨宇霆关系十分密切,全然不把小六子放在眼里。最终,他和杨宇霆一同被小六子张学良在大帅府老虎厅处斩。
“常棒槌”常荫槐
张海鹏有“张大麻子”这一外号,他还是奉系元老。东三省沦陷之后,张海鹏投靠了日本人,在伪满洲国担任到了总理大臣这一职务。解放后,张海鹏因汉奸罪被抓捕并被枪决。
阚朝玺在吉林担任清乡会办这一职务期间,有着嗜好杀戮的行为,并且手段极为残忍,因此人们称呼他为“阚铡刀”。“九一八”事变之后,曾经的“阚铡刀”沦为了汉奸。到了解放后,他在狱中病死。
“阚铡刀”阚朝玺
https://img2.baidu.com/it/u=3512274207,27344839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7&h=332
奉系说完,再来讲一讲一个可以算作北洋余脉的团体——西北军。
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原属直系,他是陆建章的侄女婿,也曾在曹锟、吴佩孚麾下任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改变立场,从此自成一派系。冯玉祥信仰基督教,因而有“基督将军”这一称呼,就如同湖南军阀唐生智,只因他信佛,便被人称作“唐僧”,其部队也被称作“佛军”。类似的还有被称作“李和尚”的李济深。冯玉祥先后进行了反清的行动,还进行了反袁的行动,也进行了反皖的行动,以及反直的行动、反奉的行动和反蒋的行动,正因如此,他又被赋予了一个外号叫“倒戈将军”。
“倒戈将军”冯玉祥
唐生智曾命令所部官兵全部信奉佛教。冯玉祥则以半强迫的方式要求西北军官兵信仰基督教。西北军五虎之一的张之江表现得极为积极,他自己拿出钱来印刷了 1 万册《圣经》并下发给部队,让官兵在平日里进行学习,到集会时一起阅读。官兵当着张之江的面称呼他为“大主教”,张之江为此感到很高兴。而在背地里,官兵们都称呼他为“张圣经”,这与“张神经”的读音相近。
“张圣经”张之江
鹿钟麟属于西北军五虎。他具备善于应变的特点,并且足智多谋。正因如此,他获得了“鹿小鬼”的外号,这个外号与吴佩孚的“吴小鬼”颇为相似。
“鹿小鬼”鹿钟麟
西北军五虎之一的宋哲元,性格较为沉稳,平日里不苟言笑。当别人跟他讲述事情时,他往往只是轻轻应一声“哦”,之后便不再言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僚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宋老哦”。
“宋老哦”宋哲元
西北军五虎之一的刘郁芬,有“刘哈哈”这一外号。在他主政甘肃的时候,先后出现了河湟事变以及凉州事变。抗战期间,刘郁芬做出了叛国投敌的行为,最终沦为了汉奸。
“刘哈哈”刘郁芬
韩复榘早年有“韩结巴”的外号。主政山东后,他喜欢亲自审案,还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韩青天”。他的手下人对他阿谀奉承,也就跟着叫“韩青天”。实际上,韩复榘审案完全是凭个人感觉,手往右摆就决定杀人,手往左摆就决定放人,由此弄出了不少冤假错案。有人还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半文半武半野蛮,半风半雨半青天”。
“韩青天”韩复榘
石友三倒戈跳槽的行为不亚于他的上司冯玉祥,他反复无常,谁给好处就跟谁。并且石友三这个人凶狠且毒辣,常常动不动就杀人,他杀人的手段只有活埋这一种,他的理由是节省子弹。因此他被人送外号“石阎王”。就在石友三准备投降日本之前,被他的部下高树勋诱捕,之后被活埋了。
“石阎王”石友三
孙连仲这人很老实本分,他有个外号叫“孙肉头”。在徐州会战期间,孙连仲所率领的第二集团军十分顽强,成功守住了台儿庄,打出了辉煌的台儿庄大捷。正因如此,原本被称作“孙肉头”的他,又被人们称为了“孙钢头”。
“孙钢头”孙连仲
孙良诚有“扁担愣”这一外号,他在西北军中以勇猛且强悍而闻名。然而,抗战爆发之后,这位西北军的悍将对自身的前途感到悲观,最终沦为了汉奸,在解放后病死在了狱中。
“扁担愣”孙良诚
张维玺眼睛近视,需要佩戴眼镜。官兵们在背后都叫他“张瞎子”。有一回,冯玉祥问他不戴眼镜能看清多远的东西,张维玺回答说:“能看清五六米远。”从那之后,他又获得了一个外号叫“六米达”。
“六米达”张维玺
刘汝明有乐善好施的品质。部下官兵遇到困难时,他常常会解囊给予帮助。每当刘汝明到基层进行检查,常常会有官兵围着他要钱,然而他却毫不生气,只要兜里有钱,就会给多少给多少,正因如此,他得了一个外号叫“刘善人”。
“刘善人”刘汝明
吉鸿昌从军之后作战十分勇敢。他敢于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因此获得了“吉大胆”这一外号。在中原大战期间,原本被称为“吉大胆”的他倒戈并投靠了蒋介石。到了 1933 年,他又拥护冯玉祥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然而,这却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最终他在北平被抓捕并被处决。
“吉大胆”吉鸿昌
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是西北军出身。他以善于练兵而闻名,在当时的西北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石友三用鞭子,韩复榘用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而张自忠扒皮最为无情”。张自忠有一句口头禅是:“看我不把你的皮扒了!”正因如此,他被送了个“张扒皮”的外号。1940 年 5 月,张自忠担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 33 集团军司令。他率领总部的 3000 余人,在 5 月第五次渡过襄河去进攻日军。然而,他不幸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身中七弹,最终壮烈牺牲。
“张扒皮”张自忠
除直、皖、奉、晋、西北军之外,有一些未被划入派系的北洋人物。性情温厚的黎元洪被称作“黎菩萨”;不忘清廷且留着辫子的张勋被称作“张辫帅”;毅军老将姜桂题年轻时常犯错,被送外号“姜老过”;徐世昌因老奸巨猾,被称作“水晶狐狸”;北洋老将张锡銮当年在东北驰骋,被送外号“快马张”;河南督军赵倜的弟弟、宏威军司令赵杰满脸麻子,人称“三麻子”;在北洋政府当过财政部长的王克敏因近视,被称作“王瞎子”;国会议长吴景濂因脑袋大,被称作“吴大头”。
“黎菩萨”黎元洪
“辫帅”张勋
“水晶狐狸”徐世昌
“王瞎子”王克敏
1926 年,国民革命军开始进行北伐行动。冯玉祥、阎锡山先后倒向了国民党。吴佩孚战败并下野,孙传芳战败身亡,张作霖也战败。北洋的大势已消逝。北洋军阀最终成为了历史名词。然而,北洋的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趣事,到现在依然被今天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