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为什么叫北洋-北洋军阀叫做为什么-北洋军阀的
清末时期,列强展现出凶狠的行径,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在面对这样的混乱局面时,国家以及社会的精英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始组织起规模各不相同的新军,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他们自身已经获得的利益。民国初期,新军被某些个人所控制。这些个人形成了称霸一方的军阀。以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皖系军阀、桂系军阀为代表的这些军事力量,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是不得不提及的。
上图_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图(1917-1918)
系出新军
新军与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一同被称为“北洋三军”。
1903 年,清政府打算以北洋新军作为范例,准备在全国构建 36 个镇级新军。每个镇规定的官兵人数为 12512 人。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编练了十六镇新军以及十六个混成协。在这些新军中,袁世凯所掌控的北洋六镇,无论是训练水平还是装备情况,都最为出色,其势力范围覆盖了直隶、山东以及东北等地。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新军分化为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及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上图_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1911 年 11 月 7 日,武昌起义产生影响。原清政府广西提督陆荣廷凭借自己掌控的边防军,夺取了革命成果。他宣布广西独立,与清政府划分界限。与此同时,他拉拢士绅,使军力得以充实。还分化了同盟会成员,逐步掌控了广西的军政大权。就这样,旧桂系军阀得以成型。
但本质上他们还是清末新军的延续。
冯国璋出生于 1859 年,逝世于 1919 年。他字华符,也作华甫。他是直隶河间市西诗经村人。他是直系军阀的首领。
割据地方
军阀割据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民国初年也不例外。
直系军阀以冯国璋、齐燮元等籍贯直隶的将领为聚焦点。这些将领有着类似的政治主张,并且凭借乡土情谊这一纽带,立足于江苏、江西和湖北等地,相互之间关系紧密,彼此呼应。
皖系军阀的首领是段祺瑞,他出生于安徽合肥。段祺瑞曾在北洋武备学堂炮科以及天津武备学堂炮科进行学习,还前往德国留学。从国外学成归来后,他深受袁世凯的器重,被赞誉为“北洋之虎”。皖系的势力覆盖了安徽、山东、上海、浙江、福建、陕西等省份,其声势十分显赫,锋芒尽显。
段祺瑞生于安徽合肥,字芝泉,曾用名启瑞,他是 1865 年出生,1936 年去世的皖系军阀首领
张作霖出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且长期在东北三省扎根。1912 年,他身为中路巡防营统领,因镇压奉天辛亥革命有功,被提升为 24 镇统制,从而成为奉天省的实际掌控者。袁世凯窃取高位后,授予张作霖中将衔,让他担任陆军 27 师师长,使他成为北洋系的一名重要干将。
桂系的三巨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均为广西人。1923 年,黄绍竑表明支持广东革命政府。因为有粤军的支持,李宗仁和黄绍竑在广西得以站稳脚跟。1924 年 8 月,黄绍竑和李宗仁将陆荣廷的残余势力剿灭,实现了广西全境的统一。四大军阀清楚地意识到地盘的重要性,纷纷划定地盘招募士兵,各自管理自己的事务。
李宗仁,字德邻,1891 年出生,广西临桂人,是“桂系”的首领,1969 年去世。
离心离德
四大军阀都掌握着兵权,然而他们各自怀着不同的志向。直系对中央政府的领导权怀有觊觎之心,主张在全国实现“和平统一”,并且在外交上亲近英美等欧洲国家。1923 年,直系先后击败了皖系和奉系,从而一家独大,声望达到了鼎盛时期。6 月,直系的首脑曹锟通过“贿选”的方式当选为民国总统。
皖系把持中央政府权柄,这与直系不同。皖系提倡全国“武力统一”。为了筹措军费,段祺瑞与日本签订了《西原贷款》和《陆军防敌军事协定》。通过这些行为,段祺瑞不仅出卖了主权,还允许日本在中国驻军。段祺瑞从日本人西原龟三处借到的款高达 1.45 亿日元,这些款项被用来购买军备,其意图是进行武力统一。
张作霖,字雨亭,1875 年出生,1928 年离世,是奉天省海城县北小洼村人,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奉系出自北洋,其在政治主张方面相当“佛系”。张作霖偏居于东北,时刻伺机而动,深深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真理,始终未曾形成统一的政治主张。他曾得到日本的支持,尊崇过封建道统,拥护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对占卜扶乩之术极为迷恋。然而,崇尚武力、追求权势乃是张作霖一生都未曾改变的信条。
桂系三巨头出身于近代新式军校,他们接受过资产阶段民主思想的教育,拥有较高的军事和政治头脑。在施政方面,他们推行内外兼修的策略。桂系对外积极加入广东国民政府,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多次立下战功。桂系内部实行“三自”政策,推动了广西社会的全面发展。四大军阀表现出三心二意的态度,这折射出民国初期纷乱的政治生态。
曹锟出生于 1862 年 12 月 12 日,逝世于 1938 年 5 月 17 日,字仲珊。
结局不同
时代变革之际,四大军阀有着注定的结局。曹锟当上大总统后,直系的势力极为兴盛。常言道“树高易招风”,国民政府与奉系张作霖以及皖系卢永祥联合形成了“反直三角联盟”。在直系内部,冯玉祥、王承斌等人遭到吴佩孚的排挤与打压,心中满是不满。直系在内外两股力量的夹击之下,先是在与皖系的江浙战争中败北,接着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利,吴佩孚不得不退出北京,向南逃到了洛阳。1926 年,国民革命军开始挥师北伐,吴佩孚难以进行抵挡,他的军队也开始分崩离析,大部分军队被国民革命军和奉系收编了。
皖系段祺瑞凭借日本提供的借款,大力推进武力统一的行动。想要将西南军阀和国民政府消灭。他的这种行为引发了直系的敌视,在 1920 年,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皖系遭到失败,逐渐衰落。1924 年,在奉系和国民政府的支持下,段祺瑞担任了临时执政,这是皖系在民国政坛最后的辉煌。
上图显示,皇姑屯事件发生在 1928 年 6 月 4 日,是日本关东军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1924 年,奉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之后,张作霖在国内政坛受到极大瞩目。他与孙中山多次会面,其地位逐步提升。1927 年,张作霖在北京被任命为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从而成为国家元首。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之后,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遭遇炸弹袭击并身亡,他的儿子张学良接着担任了奉系的首脑。之后全国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国民政府起步之时,桂系便开始与之展开合作。桂系在与国民政府合作的过程中,在政治方面多次试图夺取权力,对蒋介石的权威发起挑战。在军队领域,桂系是“黄埔系”“保定系”“士官系”之外的一支重要派系。在国民内战期间,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的争斗,促使了国民政府的分裂以及垮台。这宣告了桂系军阀的最终消亡。
蒋介石出生于 1887 年 10 月 31 日,于 1975 年 4 月 5 日去世,如上图所示。
民国军阀是由各方势力相互较量而产生的。四大军阀与古代军阀有相似之处,他们打着“革命”的旗号,争夺权力,用军事干预政治,损害了国家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不同的是,与古代军阀相比,四大军阀造成的危害在广度和烈度上更为严重。这一顽固的病症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所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只留下了短暂的片刻。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
【1】胡玉海 《论奉系军阀》
【2】莫建来 《试论皖系军阀的形成》
黄宗炎和韦春景撰写了《论新桂系的形成及其统一广西的历史意义》这篇文章。 他们探讨了新桂系的形成过程。 同时也论述了新桂系统一广西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4】莫 杰 《陆荣廷及旧桂系军阀的特点》
马雷和胡博撰写了关于讨贼联军、五省联军、国民军以及直系军阀的兴衰和裂变的相关内容。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