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仪器价格-仪器虹膜价格多少-虹膜仪厂家
如今,连眼珠都能拍写真了,追求仪式感的年轻人着实很“超前”。近期,一种新出现的“虹膜写真”在国内外忽然变得很流行,很多年轻人紧跟这种潮流,纷纷进行效仿,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发布了写真照片,还配上了浪漫的文字,并且分享了自己的体验。不少情侣也将其作为一种情感见证。
还有人带着家人或自己的宠物前往拍摄。
在重庆,小编所在的地方而言,在多个 App 上对“虹膜写真”进行搜索,搜索的结果表明本地已经有虹膜写真艺术馆了。
那何为“虹膜写真”呢?
虹膜指的是瞳孔到眼白之间的那一圈。“瞳孔写真”就是利用微距镜头相机去拍摄眼睛里的虹膜部分。经过后期调色后,能把虹膜的纹理以及色彩展现得更加细腻生动,这样的写真照片就形成了。
拍摄“虹膜写真”的仪器和医院检测视力的仪器相近。首先,让顾客将下巴放在托盘处,接着两侧的强光会照亮瞳孔处,随后通过微距相机对虹膜进行拍摄,这样就能获得一组“虹膜写真”。
“虹膜写真”拍摄场景(图源:@肉松小牛)
每个人的虹膜颜色是不同的。所以拍摄出来的写真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这些写真宛如艺术品,十分梦幻。给人带来审美冲击。从而赢得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喜爱。
价格方面,“虹膜写真”有单眼和双眼之分。其价格在几十元到两百多元之间有所不同。往上看,还有定价为三千多元的“虹膜写真私人藏品”以及“典藏级艺术品”等。
电脑渲染效果后,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够取片。并且能够用照片制作手串、手机壳等周边产品,很多从业者都将其视为很有前景的新兴产业。
虹膜写真流行起来后,一些网友开始产生担忧,他们想知道高清虹膜写真照片能否直接用于虹膜解锁。
大家都知道,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解锁以及身份验证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借助指纹、面部识别、虹膜扫描、声纹识别等个体的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正因如此,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门禁系统等诸多领域。所以,网友对虹膜写真的安全性产生质疑是很正常的。
但实际上二者存在本质差别。有从业者称,“虹膜识别”需借助活体检测,通过捕捉眼球运动轨迹来进行识别,然而“虹膜写真”是静态的,并且后期还会进行艺术渲染,无法实现生物识别。另外,虹膜图像采集需要特定的虹膜采集仪给予支持,以此来保证准确的识别,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虹膜写真”的微距镜头或许无法完成这一任务。
既然是这样,并且有如此多的人在追捧,那么“虹膜写真”真的就这么安全吗?还是可以听听专家的看法呢?
眼科医生从健康方面表示,“虹膜写真”依原理是把虹膜局部进行放大,能呈现出细微结构,在医学领域已被广泛应用。通常情况下,它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不过,因为拍摄瞬间通常需要强光照射,若光线过强,瞬间光能会聚焦,还是有对视网膜造成光损害的可能。因此,医生建议:在拍摄时,眼睛要尽可能避开强光;不要注视光源;也不要经常进行拍摄。同时,不建议患有角结膜炎、眼底病变等眼病的患者,以及近期刚接受眼科手术的患者拍摄虹膜写真。
从个人隐私角度而言,虹膜如同指纹、声音等一样,都蕴含着人独一无二的信息。所以,它对个人信息安全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敏感个人信息包含生物识别信息、宗教信仰信息、特定身份信息、医疗健康信息、金融账户信息、行踪轨迹信息等,同时还包括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就容易使自然人的人格尊严遭受侵害,或者让其人身、财产安全处于危险之中。
“虹膜写真”与“虹膜生物”认证在硬件、软件及技术原理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不能排除那些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会借助“虹膜写真”的照片,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来对虹膜生物认证系统进行破解。专家建议,对于所拍摄的虹膜写真,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进行展示。
那作为消费者我们就得完全规避“虹膜写真”吗?
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如果选择专业正规的工作室,在拍摄前重视与商家关于用途的约定,并且在保护好个人信息的范围内,我们就能够体验一下这种新型写真。
消费者在拍摄前一定要与拍摄机构签订相关隐私保护协议。只有经消费者同意,商家才可以采集虹膜这类敏感的个人信息,这样能避免后续纠纷。同时,要规定双方在照片使用、存储、传输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隐私泄露情况规定相应的责任和赔偿条款。拍摄完毕后,商家需妥善处理原始拍摄数据。比如要及时将其删除,或者按照严格的保密要求进行存储,以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或者滥用。同时,商家应承诺不会将消费者信息用于其他用途,若违反则需追究其法律责任。
有律师称,若虹膜写真照片仅被当作艺术品,且是在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的,那么就不会涉及侵犯隐私。然而,倘若商家借助拍摄的底片来获取非法利益,那就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