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摊摊面加盟-老太婆摊摊面总店-加盟老太婆摊摊面要多少钱
南岸区的融侨公园中,孩子们正在吃重庆小面。(此为本报资料图片,拍摄时间是 2019 年 9 月 29 日)记者崔力进行了拍摄,该照片由视觉重庆提供。他们希望在自己所在城市开设重庆小面店。
即使在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的这种形势之下,“舌尖上的嘿小面”依然保持着稳步扩张的态势。老板谢涛的主要作战场地,也从店铺这一地方转移到了谈判桌之上。
截至目前,“舌尖上的嘿小面”已在国内外 10 多个城市开了 200 多家店。
重庆小面是重庆的地方小吃,因其麻辣鲜香且口味浓厚,在近 10 年里在大江南北都很火爆。2017 年举行的第 27 届中国厨师节上,重庆获得了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小面之都”的金字招牌。
重庆小面十分红火,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富民产业。重庆市小面协会估计,当下在全国范围内,一共有超过 38 万家重庆小面店。这些店分布在各个省份以及各大城市之中,所创造出的年产值超过了千亿元。
连锁加盟开路,重庆小面国内外遍地开花
重庆小面为何如此火爆?小面企业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探索并发展连锁加盟店,这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店堂较为狭小,摆放着几张简易的桌凳,装修也很简陋,有些店铺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只是在店外摆放两排高矮不同的塑料凳当作桌凳……曾经,外地人心目中的重庆小面店,普遍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就餐环境差且档次低的街边摊罢了。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以处在两江新区蔡家的“舌尖上的嘿小面”店为例子,它凭借透明的厨房、宽敞的店堂,通过不同灯光特意营造出的阴影区和明亮区,还有小面文化墙等,将人们对重庆小面店原有的认知全部给颠覆了。
为何把小面馆做得如此“高大上”?
谢涛解释,街边摊无法塑造重庆小面的品牌形象。重庆小面若要真正走出去打响名声,就需要创新升级经营模式,告别街边摊的形式,树立新的形象,以此增加品牌的吸引力和品牌传播效应。
2013 年时,“舌尖上的嘿小面”在南坪百盛购物中心开设了第一家店,此店具有休闲、时尚的风格。它成为了重庆首个将店开进购物中心的小面品牌。这家店开业之后,生意状况良好,每天进店消费的客人数量超过 400 人。
尝到甜头后,“舌尖上的嘿小面”打造了一套便于复制的连锁加盟模式。此模式包括向加盟商输出品牌,输出管理模式,输出经营理念,输出商业模式以及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同时还会统一店铺装修风格。创业者不必学习小面制作技术,也不必懂得经营,就能在公司的指导下顺利实现开店。
https://img1.baidu.com/it/u=3523809294,194315146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第一家店获得了成功,其连锁加盟模式易于创业,逐渐吸引了市内外以及国外的有意者前来加盟。到 2019 年,“舌尖上的嘿小面”在重庆开设了门店,在成都开设了门店,在贵阳开设了门店,在北京开设了门店,在上海开设了门店,在加拿大多伦多开设了门店,在澳大利亚悉尼开设了门店等,共计在 10 多个国内外城市开设了门店,约 200 家。其中,国外的门店有 10 余家。
从 2020 年开始,谢涛复制了“舌尖上的嘿小面”的成功经验。他打造了一个新的重庆小面连锁品牌,叫做“佬干溜”。到现在,这个品牌在重庆已经开设了 10 家连锁店。在今年之内,他的目标是让连锁店的数量达到 50 家。
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的,还有秦云老太婆摊摊面。
1994 年,秦云在原建设厂家属区的一个棚子里摆放了几张桌子,由此开始创业卖面。到了 2010 年,他成立了重庆摊摊面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凭借“秦云老太婆摊摊面”这个品牌来发展加盟业务,进而拓展小面市场。
彼时,餐饮加盟十分火爆。做加盟业务的餐饮企业,一般只允许加盟商使用品牌,却不传授制作美食的核心技术。秦云独辟蹊径,在业内率先创新使用师傅带徒弟的加盟模式。这种模式既授权加盟商使用品牌,又向加盟商传授制作小面的核心技术。加盟商学会技术并开店后,摊摊面公司会对其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
十余年来,“秦云老太婆摊摊面”凭借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地开拓市场,开设了上千家加盟店,成为了连锁店数量最多的重庆小面品牌。
近年来,不少小面企业采用连锁加盟模式,这使得重庆小面在全国各地得以快速扩张,进而形成了一个大产业。重庆市小面协会会长张寿江介绍道,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重庆小面店数量已超过 38 万家。其中,重庆市内有 8.4 万家。每天总共卖出约 1260 万碗面,年营业总额达到 400 亿元。
投资少经营模式简单,开小面馆是创业的好路子
在这个庞大的产业里,主角有搞连锁加盟的小面企业,还有很多创业者。他们是重庆小面形成庞大产业的“功臣”,同时也是重庆小面产业快速发展的受益者。
武隆区仙女山镇的“80 后”苏秀兰属于其中的一员。在 10 多年前的时候,苏秀兰把握住了武隆大力发展旅游的商机,接着在她的老家仙女山镇开展起了餐饮生意。10 多年的时间里,她先后经营过中餐店和农家乐,然而一直都没有赚到多少钱。有那么一年,她甚至还亏损了好几万元。
去年 4 月,苏秀兰有了另寻发展途径的打算。通过市场调查之后,她做出了开面馆的决定,并且加盟了“佬干溜”。1 个月之后,她投入还不到 20 万元,在两江新区蔡家开设了一家小面店。
这家面积不足 50 平方米的小面店,从开业第一天起就持续给她带来惊喜。每天的早、中、晚三餐时间,顾客都络绎不绝。一天结束时,最差的情况也能卖出 300 多碗面。要是遇上节假日,一天甚至能卖出 500 碗。每月的营业收入超过 15 万元。
重庆人对吃面很喜爱,他们通过加盟的方式开设小面店,这种方式投资少却能挣钱,而且经营模式较为简单。苏秀兰表示,这是很适合我们普通人去创业的一条途径。最近,她正在蔡家寻找门面,打算开设第二家小面店。
重庆市小面协会的数据表明,在重庆市的 8.4 万家小面店中,60%多是本市农村居民所开的店,还有 60%多是大学生创业开的店。单店的年纯收入一般都超过 15 万元。有一些生意特别好的小面店,年纯收入能够达到上百万元。
数量庞大的重庆小面店,也让众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https://img0.baidu.com/it/u=3739502056,148641423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据调查,单家小面店依据生意状况,招聘员工的数量通常在 1 至 5 人之间。若平均每家小面店招聘 2 人,那么全市 8.4 万家重庆小面店就解决了 16 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在这些人中,6 成以上是农村居民。若每人每月工资为 4000 元,那么重庆小面店每月可促使这 16 万多人增收超过 6.4 亿元。
以“舌尖上的嘿小面”以及“佬干溜”作为例子,因为它们的生意普遍都很不错,所以这两个品牌的 200 多家门店总共拥有近 1000 名打工者,并且单个门店招聘员工的数量通常是 4 到 5 人。
其中,“佬干溜”小面店是苏秀兰开的,她在店里请了 4 名员工,这些员工都来自农村。目前,加上苏秀兰本人,这家 5 个人的店有些忙不过来,所以挑面这个活儿还是由她亲自去做。她告诉记者说:“过几天,我打算再招一名挑面师傅。”
陈明惠 65 岁,是苏秀兰小面店的新员工,她来自梁平区聚奎镇,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以务农作为生计。对于这份工作,它“不需技术且对学历无要求”,她感到相当满意,认为这最适合像她这样没有技术、没有文凭的农村人。
以前在老家从事种地的工作,每年仅仅能够挣到两三万元。然而现在,仅仅一个月就能够挣到 4000 元,按照这样计算,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有 5 万元。陈明惠在擦桌子的时候,向重庆日报记者讲述道,他与在蔡家买了房的女儿住在一起,因为不用租房而出来打工,所以这些钱都是净赚的。
每卖1亿元小面,可为相关产业创产值4000万元
除了带动创业、解决就业,重庆小面还有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
重庆小面包含麻辣小面以及各种带有臊子的面食,其一个显著特点是味型极为丰富,所需的原材料数量非常多。
佐料对于重庆小面而言至关重要。一碗重庆小面通常需要用到油辣子、花椒面、姜蒜水、葱花、榨菜等十多种调味料。倘若要开一家重庆小面店,仅仅是与这些调味料相对应的原材料,每个月都需要进行不少的采购。
重庆渝都小面集团旗下的小面连锁品牌渝味悠面,以其位于观音桥朗晴广场的一家加盟店为例。从 4 月中旬开业到 5 月中旬,在这 1 个月的时间里,花椒用了约 30 斤,辣椒用了 50 余斤。
这数量相对较少。重庆渝都小面集团的总经理吴隽透露,当下该集团已在重庆中心城区开设了 10 家渝味悠面小面店。每个月,集团需向这 10 家店配送约 900 斤辣椒,以及 450 斤左右的花椒。平均算来,每家店每天大概要用 3 斤辣椒和 1.5 斤花椒。
重庆胜宏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干辣椒批发生意已有 20 多年。其主要客户是小面店、火锅店等餐饮企业。该公司创始人陶思勇留意到,近两三年间,公司批发给重庆小面店的干辣椒数量,每年都以 5%至 10%的幅度在上升。今年每月的量达到 5 万斤左右,销售额约 90 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仅向重庆小面店批发干辣椒,年销售收入就可达上千万元。
重庆曾花椒商贸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曾维树做了 30 多年花椒批发生意。他的客户中有不少来自重庆小面行业。在这些客户中,小面连锁企业的采购量比较大。他透露,每个月公司仅向重庆小面行业客户批发的干花椒就约有 1 万斤。干花椒价格低的每斤四五十元,高的每斤八九十元。若按均价 70 元计算,每月销售额约为 70 万元。一年下来,就有800多万元。
业内进行测算,每卖出 1 亿元的重庆小面,就需要大约 50 吨花椒以及大约 200 吨辣椒。按照目前的市场批发价来进行计算的话,花椒的成本在 700 万元左右,辣椒的成本也在 700 万元左右。
重庆市小面协会秘书长邹徐表示,如果把姜、葱、蒜、面条、小菜以及藠头等也算上,在这 1 亿元当中,原材料成本的占比最少是 40%。每卖出 1 亿元的重庆小面,能够促使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出 4000 万元以上的产值。这也就意味着,每年能够卖出 400 亿元的重庆小面,至少可以帮助种植、养殖等相关产业创造出约 160 亿元的产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