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8 21:31:12

拼多多有多少用户-拼多多现有用户-拼多多要那么多用户干嘛

用户完成这个动作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动机,二是具备去完成这个动作的能力,这两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用户去完成分享或邀请的行为动作。

从用户的动机出发,用户为什么要去完成分享/邀请?

一般来说,用户分享可能会出于5种心理去进行分享:

认同需求表现为寻求认同理解和归属感。例如社交平台上的“赞”的按钮,它能够满足用户寻求认同的心理动机,进而增强用户在平台上的内容分享以及用户的粘性。

情感发泄的需求包括纾解压力和逃避现实。人作为情绪的动物,愤怒、开心、有趣等这类情绪很容易促使用户去进行分享。

个人整合的需求表现为:个人通过某些行为表现或分享来提升自身的可信度、稳固性以及身份地位。像微信朋友圈里的这些内容,如新年签、月签等;某某测试;某某研究报告等。这些内容满足了个人整合的需求,而将其转发到朋友圈,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可信度和身份地位。

社会整合有需求,也就是社交需求,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等的联系。例如,星座、美食、情感等方面很容易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也能缓和沟通的氛围。

炫耀需求表现为寻求优越感和正向反馈。例如在知乎上,有诸如“有个很漂亮的女朋友是何种体验”“被清华北大录取是怎样的体验”“月入 10 万是怎样的体验”等这类花式炫耀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在知乎上的浏览量是很高的。

简单来说,有趣,有用,有利,有谈资是用户去分享行为的关键。

从用户的能力角度来看,用户分享的动力与阻力相比,动力是否更大呢?并且能否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降低用户的阻力,同时增加用户分享的动力呢?

动力包含用户分享后能够获得的奖品、勋章以及奖励等。如果用户只需下载一个 App 就能得到 100 元,那么谁会不愿意去下载呢?然而,下载之后能否留下来,这非常考验运营的功底以及后续流量承接的能力。

用户的阻力包含操作路径是否顺畅以及完成动作是否复杂等方面。如果能给用户清晰明确的指导,不让用户进行思考和选择,仅仅让用户看到奖品以及动作路径,那么这种中间过程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少。

精神奖励vs物质奖励,哪个的传播性更强?

我们可以看到,拼多多的很多裂变活动是以现金、优惠券、食物这些奖励为基础来设计的。同时,现金奖励这种具有普适性的奖励有很多。然而,为什么很多人复制拼多多的活动却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呢?

拼多多设计奖励这种活动,一方面是鉴于拼多多用户人群具有普遍性。如今,谁不进行网购呢?谁不在网上购买一些东西呢?然而,对于拼多多的平台而言却不一定。来到平台的人群是否是其潜在的目标人群呢?未来能否有机会将这些目标用户转化呢?

拼多多在承接用户流量时,设计了多种用户留存手段,还开展了浏览商品活动页的活动。用户浏览页面能获得金币,这些金币可以兑换成现金、免单奖励等。下单后完成一定动作,就能够获得现金奖励。拼多多将这些奖励动作连贯起来,让用户上瘾,从而爱上逛拼多多。

用户如果去逛拼多多,就很容易实现转化。因为在拼多多上购物,花费几块钱买小东西也包邮,用户下单的成本很低,随便买一堆东西的价格也不到 100 元,并且还有首单返现的活动来促进转化,就如同不要钱一样。

大部分产品不具备普适性,其目标用户不像拼多多那样广泛。承接流量的产品可能非常有限,难以做好用户留存和转化。这是很多人在做裂变时遇到的问题:裂变活动耗费了时间、精力和资金,活动期间带来了用户增长,但用户来了却留不住,很难实现直接转化,这就是所谓的虚假流量。

设计奖品要依据自己的产品属性以及目标用户的特征,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所获得的流量精准且有效。

2. 裂变的基本玩法

- 通过好友的参与,扩大活动影响力。

砍价免费拿商品,这是拼多多前期裂变最核心的裂变玩法。

天天可以领现金,现金大转盘是一种活动形式,守卫现金也是一种活动形式,这些都是限时完成动作就能获得现金的。这里的动作主要是邀请好友的动作。每一个活动页面都对应一个最终提现金额。天天领红包的最终提现金额是 100 元。现金大转盘的最终提现金额是 500 元。守卫现金的最终提现金额是 1000 元。看来拼多多上的用户邀请好友的能力很强,每个月能稳定地给拼多多带来更多的流量和用户。

https://img0.baidu.com/it/u=1688218796,60063538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8&h=456

签到、多多果园和多多赚大钱,则是承接裂变进来的流量的关键。签到能获得签到豆,签到豆可以直接进行提现,1 元等于 100 签到豆;多多果园是通过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获取水滴和肥料,把树种好之后能够将一箱水果邮寄到家,从而实现水果自由;多多赚大钱是通过完成指定动作来获取金币,金币可以用来兑换商品,并且在这个页面有很多免单的激励,以此刺激用户进行购买。

签到是留存现有流量的关键,签到也是召回用户的关键;多多果园是留存现有流量的关键,多多果园也是召回用户的关键;多多赚大钱是留存现有流量的关键,多多赚大钱也是召回用户的关键。这里的活动包含邀请好友动作,邀请好友能获得更多签到豆;在多多果园里,邀请好友再回来浇水可以得到水滴奖励。

拼多多将社交关系的打通运用得十分充分。前期凭借裂变获取用户好友信息,之后通过各种活动,借助好友间的社交关系,持续召回用户。

只要好友的社交关系持续存在,未来就有再次召回的机会。

3. 裂变活动的噱头是什么,就吸引什么样的用户

有些人喜欢占便宜,而还有一些人更倾向于不掉面子地占便宜,这也决定了裂变活动能够吸引到哪些用户。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邀请好友获得现金,这种方式适合多种规格(SKU)的泛产品。任何用户群体都有可能成为平台的潜在用户,把用户吸引过来之后,能够利用多种产品来实现转化。

选择奖品时,需与潜在目标用户相匹配。若潜在目标用户喜欢某类物品,就拿这类物品作为裂变活动的噱头。

另外,依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理。如果想要进一步对来的流量的质量进行控制,那么对于邀请人的限制是很重要的一点。

4. 风控和羊毛党

羊毛党并非是利用技术手段作弊的人。大部分的羊毛党指的是那些薅羊毛的人,他们会把福利领走后立刻就离开。

做运营的人对羊毛党往往是爱恨交织的。因为很多羊毛党都极具传播力,活动能借助他们的社交圈迅速传播开来。然而,羊毛党带来的用户大多是只领羊毛就立即离开的羊毛用户,没有丝毫停留。这也证明留存工作并未真正做好,留不住羊毛党。

拼多多的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在于,即便我知晓你是一个专门寻找优惠获取利益的羊毛党,我也不会对你进行限制,然而我会想尽各类办法去让你发生转变以及让你所带来的用户也发生转变。

另外有一种超级羊毛党,他们会利用技术进行作弊。一个 IP 能够分身出众多用户,然后利用这些虚假用户去薅平台的羊毛。上次肯德基遭遇的被薅羊毛事件,实际上是因为平台的风控存在不足。倘若风控能够做到位,怎么可能会被刷几万单却还毫无察觉呢。

通过IP和设备去限制用户,也是在做风控时比较常见的手段。

前面讲了很多关于裂变基本要素的拆解内容,这是想和大家分享更多与裂变底层相关的思考。接下来,我们开始看拼多多裂变活动的详细拆解情况。

三、拼多多裂变活动拆解

分析拼多多的裂变活动时,主要从邀请人和被邀请人这两个用户路径着手。先分析裂变流量的流转路径,再分析用户流量的承接路径。比引导用户更困难的是,要把用户留下来,并且让他们持续留下来从而产生价值。

1. 砍价免费拿活动

从裂变的本质来看,A 用户爱占便宜,他想要免费获得一个实物商品,所以发起了邀请 B 用户点击砍价的行为。

根据人以群分的原理,被邀请到的必定是爱占便宜的 B 用户。在交互设计时,当 B 用户助力时,重点体现 B 用户可以免费拿到一个商品。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促使 A 用户带动 B 用户,B 用户带动 C 用户,C 用户带动 D 用户……,一个节点持续向外扩散,从而形成裂变。

同时,拼多多的每个活动页面会将所有活动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闭环。在这个闭环中,通过挽留弹窗、弹窗以及金刚区 ICON 来实现流量的流转与利用。

从目前我所体验的用户路径而言,拼多多不再将目光聚焦于高速的用户增长。它通过让用户进行免单打卡返现的方式,试图促使用户完成首单转化的破冰之举。其关键在于让流量转化为用户,并且让用户能够持续地留存下来。

2. 邀请好友得现金活动

https://img0.baidu.com/it/u=2646680597,166465589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70&h=500

去年火热的裂变游戏,与砍价采用相同策略。这种策略让用户觉得自己差一点就能拿到现金或奖品,从而促使用户开始行动。用户行动之后,就产生了沉没成本。看着离目标很近,他们也就不忍心放弃了。

当用户准备放弃退出时,会弹出挽留弹窗:能获得 5 倍现金卡,并且邀请 1 位好友的助力金额会翻 5 倍。仿佛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弹窗上关于放弃奖励的字样以及叉掉弹窗的设计非常隐蔽,使得用户会不假思索地按照拼多多的指示进行操作。

同时,给用户指明了目标。你不知道该邀请谁,拼多多会告诉你,你邀请 xx 好友就能够加速提现。通过利用自己的社交关系,进一步为拼多多进行用户召回。

邀请好友得现金的活动情况相同,对于助力的 B 用户,重点不在于继续让 B 用户助力,而在于想方设法让尚未转化的 B 用户实现转化。

3. 多多聚宝盆

完成任务后能获得聚宝盆现金以及微信零钱。提现的周期是一周。如果在一周内没有完成任务并进行提现,那么现金就会失效,之后就需要重新开始。

在这里的任务主要是进行浏览,抽取免单奖励,完成下单后可打卡免单等。这些任务大多属于用户留存和转化方面的。通过浏览以及下单免单等方式,能够促成裂变来的流量进行转化。

拼多多做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提现秘籍,没有官方正式的文字说明,而是以用户口吻在朋友圈发布攻略。这个秘籍告诉你,提现很简单,只需点一点即可。

拼多多目前保留的裂变活动,大部分以微信现金打款作为裂变的依据。与之前的砍价免费拿相比,其用户群体更具普遍性。并且,用户不必担心拼多多的免费拿商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从而不愿意参与砍价活动。

另外,在留存方面,现在的签到活动和多多赚大钱活动比之前的多多果园更适配现在产品的发展阶段,能给产品带来更多助力。原来的多多果园,其水果不一定能被所有人喜欢,不一定所有人都愿意参与该活动。然而,免单大奖和现金奖励适配所有人,并且能够很好地刺激用户完成下单转化动作。

有了第一单的转化后,未来能够知晓用户在拼多多上喜欢购买的东西,能够给用户推荐更多令其感兴趣的商品,进而再次推动用户转化。

四、关于拼多多活动的思考

基于拼多多的活动,有几点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1. 以终为始,决定着裂变流量的质量

裂变是开始,是流量的起点,而非重点。需要从流量最终的利用效率去考量,我们的裂变活动要有目标点。也就是说,要围绕着北极星指标,来看我们每一次的裂变活动,是否达成了核心指标以及辅助指标。

如果没有达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达成呢?后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优化呢?

比如,我们确定裂变活动的目标为裂变出 3 万新用户,促使 300 个用户下单。此 3 万的流量目标并非核心关键所在,核心关键在于怎样转化用户,而这才是裂变活动真正能够给产品带来的正向价值。

2. 承接流量是重点

现在的拼多多不再仅仅追求用户的高速增长。它会想办法承接好每次到来的流量,并且想办法让每一次进来的流量形成转化。

如果用户在免单的刺激作用下尚未实现转化,那么拼多多会通过新人限时 1 元购的方式来推动用户转化。在当前拼多多的策略当中,转化是对承接而来的流量进行处理,而将流量转变为用户是关键所在。

3. 社交召回用户

裂变来的流量意味着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社交关系链,并且这些社交关系链对于拉新和召回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社交链召回的效率比 PUSH 召回的效率高,社交链召回的效率比短信召回的效率高,并且社交链召回更容易转化。

拼多多裂变活动里有较为明显的社交关系方面的提醒,邀请 xx 好友的话能够让提现金额加倍,这种方式会刺激你去把长期处于不活跃状态的用户召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拼多多有多少用户-拼多多现有用户-拼多多要那么多用户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