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8 21:57:10

拼多多有多少用户-拼多多要那么多用户干嘛-拼多多里拼多多用户是谁

最高的薅了300元

拼多多曾因“砍一刀”“拉人助力”而饱受诟病,然而最近它却突然变得大方起来。

原来提现成功了,100 元已打进微信钱包。

刘梦第一次离“提现成功”的案例如此之近。在此之前,她曾前后帮过许多人,甚至为冒充新用户而将拼多多 APP 卸载后又重新下载。然而,刘梦从未听闻有人反馈成功提到钱,反而听到很多人在吐槽拼多多,说它“套路深”“永远让你差一点”“会榨干你所有的人际关系”。

第二天上班,刘梦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想法。她让七八个关系较好的同事帮忙扫码助力。中午吃饭时,她又抓住几个同事来帮忙。前后一共拉了十几个人之后,刘梦的手机屏幕上终于显现出“获得提现资格”这几个大字。几秒钟过后,微信提示 100 元到账了。

真能提到钱呢。那天中午,在刘梦的带动下,她所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同事们都拿着手机让帮忙助力。他们挨个找同事们去扫拼多多上的提现二维码。最终,办公室里先后有 8 位同事成功提现,这一成功率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最顺利的只拉了 7 个人,不太顺利的找了 20 多人后,在不断转转盘、领金币之后也提现成功了。

他们中提现最少的是 100 元,提现最高的是 300 元。刘梦提现成功后,方钰加入了薅拼多多羊毛的队伍。不到一个小时,方钰成功提现 100 元。接着拼多多让她继续拉人提现,她一下午总共提现 300 元。“一周的午饭钱有了着落。”

当天下午,刘梦的同事们感慨拼多多变了。他们不禁好奇,拼多多到底在搞什么名堂?到底在演哪出戏?

拼多多确实擅长“病毒营销式拉新”,这并非新鲜之事。从“砍一刀”这一方式,到“现金大转盘”;从“再邀请两人就能砍价成功”,到“手气最佳,幸运值 100%”。拼多多仿佛打开了裂变营销的潘多拉魔盒,将几乎所有人都卷入其中,使得消费者乐意花费时间精力、动用人际关系为拼多多拉新提供助力。

考虑到“0 元购”以及“提现”都需要投入真金白银,拼多多在这方面没少做吝啬的事情。2022 年年初,拼多多因“砍价永远差一刀”而被人告上法庭。没过多久,又有媒体披露“6 万人未能在拼多多上成功砍下一部手机”。

刘梦表示,在她的印象中,所谓的提现一直是噱头比实质更突出。她根本没想到拼多多这次会如此大方。重点在于还不要求只能在拼多多上花费,这相当于给的现金,随便往哪里花都可以。

在社交媒体平台输入“拼多多提现”这几个字,其中有很多吐槽的声音,不过也有一些是近期炫耀自己“提现成功”的情况。

(图源/受访者供图和微博截图)

冯曦记得,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她曾经尝试过一次,当时拉了大概二三十个人,一直显示只要再凑 1 颗钻石就可以了,然而却始终没有成功。这一次,她眼看着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成功了,于是也就随意地试了一下,没有想到仅仅拉了 6 个人就到账了 50 元。

陈琳称,在帮朋友助力之后,她收到了拼多多给的一个现金红包。只需随意点击屏幕,拼多多就接连有动作,先是“送你 1 份提现币”,接着又说“被选为提现之王,好运值加 100”,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要把“狗屎运”拍到人脸上一样。

陈琳找了 11 个人帮忙,最终成功提到了 100 元。她身边的同事朋友情况各异,有的找了四五个人就立刻提现了,有的曾濒临放弃,可第二天偶然再找人去试,竟然成功了。

拼多多仍在不懈地“撒钱”。方钰称,在她之后,她身边至少有 5 个人在朋友圈晒出了“提现成功”的截图。刘梦算过一笔账,仅她所知晓的,身边提现成功的 8 个人,一共从拼多多薅了 1300 元。

为了激活老用户

https://img0.baidu.com/it/u=3603502962,129169652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200&h=800

拼多多为何会大手一挥投入资金呢?刘梦猜测,也许和双 11 有关,因为各大电商都在激烈竞争,撒钱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在不少提现页面中,拼多多特意标注了“11.11 福利”字样。拼多多的产品经理陈霖透露,从 10 月 20 号起,公司开展了不少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真金白银地给予的。

以苹果系产品为例,拼多多在双 11 的补贴力度最大。今年苹果推出的苹果 14 手机,其中 128GB 规格的,经拼多多百亿补贴后售价为 5109 元;256GB 规格的售价是 5999 元。而这两个产品在苹果天猫官方旗舰店,领完 550 元优惠券后,售价分别为 5449 元和 6349 元。算下来,拼多多给每个手机补贴了好几百元。

一位业内人士进行了分析,拼多多突然变得大方,其背后存在一个核心原因。这个原因就是营销策略发生了改变。之前拼多多想要达成的目标是拉新,而如今在遭遇了增长瓶颈之后,它更加注重激活老用户。

拼多多如同所有电商企业那般,当下所处的局面为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要进行拉新存在诸多困难,正因如此,激活老用户便显得更为重要。

拼多多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呈现出相关数据。在报告期内,其活跃买家数达到 8.673 亿。单季度的增长数量为 1740 万。这一增长数量低于市场预期的 2000 万。同时,月活用户数为 7.415 亿。单季度的增长仅为 300 万。

数据公布之后,公司的股价立刻下跌了。因为市场向来对拼多多的飞轮增速习以为常,要是拼多多不能在用户增长方面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那么在转换和消费方面就更难以实现了。

拼多多之后历次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活跃用户和买家数量的增长情况未达市场预期。2021 年 Q4,其平均月活用户数比上季度减少了 810 万。2022 年 Q1,其平均月活涨幅仅为 4%且是个位数。到 2022 年 Q2,拼多多未公布月度和年度用户活跃数据。

与用户增速放缓相对应的,是拼多多获客越来越贵的事实。

拼多多发展初期,在那种全民都被各种“砍一刀”“助个力”所支配的裂变攻势之下,它迅速借助了微信的力量,凭借极低的成本就俘获了时间较为充裕的下沉市场。2016 年的时候,拼多多新增用户的获客成本是 10 元每人。到了 2017 年,这个数据增长到了 17 元每人。与之对比,在同一时期,其他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高达好几百元。

“五环外”用户终有拉完的时候,随着用户数量达到顶点,拼多多的获客成本持续上升。据光大证券的报告可知,拼多多系电商的获客成本在 2018 年为 77 元/人,到 2020 年增长到了 203 元/人。并且在不少统计数据中,其最新获客成本已达到 432 元/人。

拼多多为应对某情况,想到的办法是激活 8 个多亿的老用户。而真金白银撒钱是最有效的激活手段。所以,近期像刘梦这样的不少用户在拼多多成功实现了“第一次提现”。

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冯硕认为,拼多多的这一举措与它的平台基因是相延续的。京东主要是主打“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淘宝的“万能淘宝”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拼多多从开始就将定位设定为链接更多的用户,通过流量来促使商家降低价格,以此来保持平台的竞争力。

从这个角度去看,用现金红包这种方式能够唤醒用户,并且这种方式效率很高,这也算是拼多多一直以来的一种做法了。而且,执行起来也不是很难。

冯硕介绍说,更改提现难度的方式有控制提现因子,或者更改获得现金的系数。例如,原本可以提现的用户数是 1 万,现在改成 5 万。当门槛降低后,消费者参与的激情会大幅度增加。

拼多多认为,现金红包确实是一笔不错的经济账。刘梦称,在她的推动下,身边有一位从未使用过拼多多的朋友下载了 APP。方钰表示,她让身边 3 个朋友成为了拼多多的新用户,许多很久未使用的老用户也开始再次打开拼多多。

狂撒钱,可持续吗?

事实上,拼多多是享受过真金白银撒钱的红利的。

2015 年,阿里和京东开始践行消费升级战略,并且先后在一二线城市加大投入力度,试图杀入对方的核心领域。在双方激烈缠斗之时,一个名为“拼多多”的黑马成功杀出重围。它通过接盘被阿里消费升级所淘汰的 24 万中尾部商家,并且凭借背靠当时用户已超过 10 亿的微信这一优势,迅速实现了用户数量的增长。

https://img2.baidu.com/it/u=2572882937,240523430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9

除了“砍一刀”以及“助力提现”这些常见的玩法之外,拼多多还花费大量资金赞助综艺节目。在整个 2018 年,拼多多将当时很热门的综艺节目都进行了投放。接着,“拼着买,更便宜”的拼多多在朋友圈中变得非常火爆。当年的二季度,拼多多平均每月的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 1.95 亿,与上一年同期的 3280 万相比,增长了 495%。

2018 年 7 月紧接着到来。拼多多在这一年成功赴美上市。从项目上线开始到登陆资本市场,小米花费了 8 年时间,阿里用了 15 年,京东用了 16 年。而在那时的拼多多,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到 2020 年 9 月底,其 GMV 达到了 1.46 万亿美元,这个数值相当于当时乌克兰 GDP 的 13 倍。

公司发展处于早期阶段,拼多多的专长在于“以小搏大”,所运用的是“砍一刀”“助力提现”这类将人性揣摩到极致的玩法。在 2020 年初,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凭借当前的增长速度,他们很快就能够超越竞争者。

也超过了同期京东的 4.72 亿。

从这个时候起,拼多多增速放缓的问题开始显现。然而,这一问题被包裹在了亮眼的成绩单之中,所以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业内普遍认为,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规模达到一定体量后,增长会放缓,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努力去开拓新用户,可能会取得一半的效果却付出两倍的努力。相反,应当将营销的重点从用户增长转移到留存值的提升以及年度平均客单价的增长上。

拼多多确实在采取这样的行动,它拉高客单价的途径是引入品牌,呈现出“逐渐天猫化”的态势。在 2021 年底,有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的中国区高管透露,拼多多正在积极地寻求与国际大牌旗下的中高端品牌进行合作,“想要通过产品和品牌的多样化,来调整自身的形象,从下沉以及低收入的局限中实现升级”。

2022 年时,拼多多加大了对品牌的招揽力度且扶持力度也进一步提升。在 618 期间,小米成为了拼多多电视品类的第一名。同时,海尔成为了该平台冰箱、洗衣机这两大单品的销售冠军。

拼多多希望进行“向上”的品牌建设,这个逻辑是很容易理解的。品牌化意味着有稳定的质量保障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它不但能够带来持续的销售额,还能够降低平台的风险。

但目前而言,消费者端与品牌方似乎都未给予认可。像刘梦这样的不少消费者表明,通常仅会在拼多多购买纸巾这类易消耗品,至多再加上农产品,“即便遭遇买到质量不佳的物品这种情况,鉴于价格低廉,也能够勉强使用”。

对于美妆、手机这类品类,拼多多在砸钱补贴,价格比其他电商平台更便宜。然而,很多人并不会轻易去购买。原因很简单,仅仅为了节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却要冒着买到假货的风险,这是不值得的。

刘梦刚从拼多多提现 100 元,她表示除了给一位不太熟但帮过忙的同事转了 10 元答谢外,剩下的钱只有 20%花在了拼多多上,只是买了些纸抽。方钰提现 300 元,他说基本没把这 300 元花在拼多多上,一部分奖励自己“吃了些好的”,剩下的在其他电商平台花了。

拼多多一直以来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为此着实费了不少心思。然而,主流消费人群对拼多多的认知却依然较为“固定”:一方面,价格低确实是其特点;另一方面,质量却无法得到保证。

一边,“五环内”的品牌们与拼多多保持着微妙的关系。《晚点》报道称,像荣耀、小米这样的一些大牌,它们虽以官方名义入驻拼多多,然而却对外以经销商的名义进行宣传。并且,这是拼多多做出妥协的结果。

拼多多一直以来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示人,那就是将“把人性弱点玩到极致”展现出来。无论是“砍一刀”这种活动,还是“面对面扫一扫提现”的方式,都使得无数人因为人情世故的缘故,不得不陷入到“下载了又删,删了又下载”这样的无限循环之中。此次恰逢双 11 的“狂撒钱”活动,究竟能够给拼多多带来哪些具体的东西,或许只有拼多多自身才能够真切地感知到。

(文中消费者均为化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拼多多有多少用户-拼多多要那么多用户干嘛-拼多多里拼多多用户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