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10 02:32:52

需求的价格弹性-弹性需求价格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公式

文/王新喜

科技市场研究公司早前发布报告,称 2019 年的头三个月,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萎缩,萎缩幅度为 8%。

苹果公司 2019 年第二季度手机销售收入为 259.9 亿美元,约合 1794 亿元人民币。这一收入低于华尔街预期的 263.1 亿美元。7 月 31 日,三星已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三星明确表示看到了包括 A 系列设备在内的价格更实惠手机的需求。同时,三星也指出价格更高的 S10 表现不佳。

三星的增长率仅次于华为。

三星的增长与其中端机 A 系列的性价比策略存在直接关联。指出在 Q2 期间,从 A10 到 A80 这些新设备占据了三星手机总出货量的一半。

从苹果和三星近期的市场数据可知,1000 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销量不佳,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太愿意花费超过 6000 元到 7000 元去购买一部新手机。

从需求弹性理论来看,高端手机为何不好卖了?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国内厂商手机产品的供给提升了,性能也提升了,质量也提升了。性能过剩的情况变得普遍起来,这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发生了变化。

从需求弹性的角度来讲,价格能否引发需求量或者销售量的变动,取决于商品与服务的属性。对于刚需产品或服务以及非刚需产品或服务,还有替代性强或者不强的产品或服务,民众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回到经济学中的说法,也就是需求弹性不同。

民众对于生活基本必需品、医药品、饮用水等这类刚需类产品。即便价格上涨,人们也得照样购买。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或者缺乏弹性。而非刚需产品的需求弹性则大很多。

我们将手机产品与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进行对应来展开分析。依据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可知:倘若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量较少,那么其需求弹性就会较小。过去系列产品销售良好,原因在于当时 iOS 的流畅性相较于其他产品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并且大屏恰好弥补了换机用户的不足。在当时的情况下,该系列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在市场中具备不可替代的特性。

但今天 iOS 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与之相比不再有足够大的差距,国产旗舰的性能和系统体验大幅提升了。这表明手机市场已经存在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手机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因为一旦这种商品价格上涨,哪怕只是微小的上涨,消费者通常会舍弃这种商品,转而选购它的替代品,进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比美国低。人们对价格很敏感。在经济学中,被认为合乎理性的人是“经济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经济人”相对较多。所谓合乎理性的人也是“非感情用事”的人。在国民收入相对有限时,人们行事的利己动机更强烈,会力求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当前,国内华为 P30 系列是高端市场的竞品。即将上市的系列是高端市场的竞品。去年发布的系列是高端市场的竞品。三星自家的 S10 系列是高端市场的竞品。三星系列产品也是高端市场的竞品。

从定价方面来看,华为系的旗舰产品多数定价在 4000 到 5500 元之间。三星产品的旗舰定价大多维持在 6500 到 8000 元这个价格区间。苹果系的旗舰(XS 系列)过去的定价区间是 8500 到 12500 元。然而依据当前的发展势头,华为呈上升趋势,苹果和三星呈下行趋势,这显然与它们高端产品的定价有着直接的关联。报告指出,华为高端手机在华为出货量中所占比例为 18%,并且它是利润最为丰厚的产品领域。

https://img0.baidu.com/it/u=2044711533,800392482&fm=253&fmt=JPEG&app=120&f=PNG?w=666&h=277

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角度来讲,华为的 P 系列和 max 系列,与三星的 S 系列和 Note 系列,是处在同一阵营的旗舰进行对比。当下的华为与三星旗舰对决,在多数消费者的认知里,双方的性能以及创新程度,或许处于不分高下、齐头并进的状态。

此前华为 P30 和三星 S10 系列发布之后,业内针对两部手机的优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家都难以分辨出谁更胜一筹。因为三星 S10 系列的优势在于屏幕,而华为 P30 在拍照方面的亮点更为突出。至于消费者应该如何做出选择,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了。

大众眼中势均力敌的产品,价格差距约为 2000 元。华为销量上行,其本质是符合上述“经济人”的选购逻辑。

苹果的品牌有一定的溢价,这溢价高于三星和华为。然而,随着手机在系统底层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和迭代,系统层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此时,iOS 系统已经无法再支撑其价格比旗舰手机高出近一倍的情况了。

我们看到,三星、华为、苹果三家的销量与定价存在着颇为直接的关系。从销量方面来看,它们的营收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呈现下滑态势,净利润同比下降了 12%。最新的调研报告表明,在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地区的苹果手机出货量下降了 14%,而华为的出货量增长了 31%,并且占据了 38.2%的份额,是第二名 OPPO 的 2 倍还多。华为在中国市场不断夺取份额,这对苹果产生了影响,使得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6.4%下降到了 5.8%。

超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如今的竞争压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巨大。有分析师察觉到,苹果当下售价处于最低水平的新款 6199 元的 XR,相较于 XS 和 XS Max 而言,更受人们的喜爱。

华为智能手机中,高端机型的出货量占比达 18%。销量上行的背后,本质在于华为高端手机相对苹果和三星仍有更大价格优势,比三星旗舰价格低 1500 至 2000 元,比苹果超高端旗舰低 4000 至 5000 元。并且华为高端手机具备不输于苹果三星的旗舰性能配置与创新亮点,同时借助不断上行的 5G 技术品牌声量,推动了华为手机销量上行。

三星苹果的市场下滑,本质在于其定价策略与当下消费者的心理现状不契合。当下手机厂商都未出现突破式的重大创新,技术产品迭代速度放缓。如果没有必须换机的理由,用户更倾向于购买 3000 至 5000 元档位的手机。

基于三个理由:

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下,这个价位的产品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做得较为完善,不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其二,硬件设计的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高端手机与中高端手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减小。在国内,因为性价比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当前许多只有旗舰级才具备的功能,已经逐渐被下放到中低端机型中。更不必说在中高端市场的手机,从性能方面来看,已经接近顶级;从颜值方面来看,也已接近顶级;从品质方面来看,同样已经接近顶级,基本上都已达到了顶级的标配。

7000 到 8000 元的高端手机,与 3000 到 5000 元价位的手机相比,其提升程度和带来的感知,已经无法支撑两者之间的差价。

其三,用户更换手机的周期变得越来越长。在美国,消费者如今大约每 3 年才会对手机进行一次升级。并且,两次升级之间的间隔是 2 年。在中国,之前有相关数据表明,换机周期已经接近 4 年。

系列出现下滑,这其实是苹果 iOS 无法支撑起高品牌溢价所导致的销量滑坡现象。也正因为此,用户越来越多地倒向了华为。

7K以上的智能手机市场是一个越来越危险的市场领域

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从整体分析来看。7K 以上价位的属于高端市场,这个市场领域正变得越来越危险。因为存量市场已经饱和,4 到 5000 价位的中高端手机市场,其性能和设计在大幅提升。这对高端与超高端市场形成了挤压效应。如果 7 到 8K 定价,没有极为明显的创新设计来击中消费者的潜在痛点,就很难撬动市场,让用户产生有效的购买欲。

https://img0.baidu.com/it/u=848165686,286747681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8

三星的产品具有扎实的功底和强大的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过去的 Note7 系列发生了电池燃损事故,这给三星 Note 系列的品牌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当下,三星系列正处于品牌恢复期。目前,它的定价或许存在明显的失误,或许应该借鉴华为的定价策略,在中国市场定价时应该展现出更大的诚意。

三星一方面要考虑中国市场的特殊国情,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整体竞争力对手实力空前提升的形势。在拍照技术方面,无论是三摄,还是在充电技术上的超级快充,以及屏幕相关的屏下指纹等,都是国产手机在引领潮流。并且,国内的手机产业链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成熟的市场。

苹果在反思自身的定价策略。库克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增值税从 16%降低到 13%,这对苹果而言是很大的帮助。所以苹果预计能够将价格降低约 6%,此举有助于刺激需求。

从今年 9 月即将发布的系列来看,其定价有所下调。据外媒爆料,11 的三款机型价格分别是 5181 元、6911 元、7603 元。与去年相比,价格差不多下调了近 1000 元。可以说,在与即将到来的新品 PK 时,三星丧失了价格优势。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对于需求具有较高的弹性。价格下降的比例基本上能够决定销量反弹的幅度。在合理的售价范围内,用户对于创新的宽容度更高。

对于三星而言,若要在中国市场翻身,其最佳方式是凭借极致性价比的价格展开竞争。在高端市场,三星需守住自身位置,应及时调整战略。须知,Note 系列这两年正逐渐走向小众。倘若以高端顶级旗舰搭配中高端甚至中端价格,相信能够拉动该系列的销量逐步回升,进一步稳固其旗舰王者的地位。

在当前的状况中,手机厂商特别注重一种态势。常言道,形势比人更有力量。倘若态势处于上升趋势,就能够稍微提高价格来配合品牌的升级。然而,当势头呈现下降趋势时,顺应形势而采取让利给消费者的举措,以稳住市场份额,显然比单机的利润更为重要。三星若要在中国市场实现突围,使用顶级旗舰产品并辅以 4000 到 5000 的市场定价会更为恰当。如果不是这样,用户很难找到一个不选择华为的缘由。

从当下智能手机的现状去看,我们或许能察觉到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呈现出类似日本社会低欲望的特征。他们不求达到最好的程度,只希望能适中合适,并且性能足够强劲就可以了。在当下这个时期,从手机以及荣耀 9X 等产品来看,即便价格在 2000 元以下的中低端智能手机,其表现也已经相当出色了。

在对比效应的作用下,7000 到 8000 元价格区间的智能手机倘若没有突破式的创新以及能打动人心的亮点,从性价比这一角度去考量的话,它越来越难以打动用户。

本质上,要突破当前的低迷状况,所有手机厂商都得调整定价策略。要从以利润优先转变为以销量优先,让利给消费者,这或许是当前重回增长曲线或者维持增长曲线的最佳方式。

请提供需要改写的横线下的句子呀,你没有给出具体内容呢。

2018年钛媒体十大作者

2017年新浪科技年度作者

2016年科技自媒体睿见之星

腾讯科技2015年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百度的专栏作者、钛媒体的专栏作者、虎嗅网的专栏作者、36 氪的专栏作者、今日头条的专栏作者、腾讯的专栏作者、搜狐的专栏作者、知乎的专栏作者、雪球的专栏作者等 40 多个专栏作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需求的价格弹性-弹性需求价格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