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10 20:33:35

中国乒乓球的历史-乒乓球历史中国运动员名单-乒乓球历史中国男单冠军

17:50

CCTV纪录片:乒乓球的前世今生(上集)HD高清

3845观看 2弹幕

在英文里,乒乓运动被称作“TABLE”或者“”,乒乓球则被称作“BALL”。

西方人在辨别事物时,向来是理性占主导,而混沌占比较小。他们能清晰地分辨出球就是球,球台就是球台。

中国人将乒乓运动称作“乒乓球”,仅一个“乒乓球”便能涵盖乒乓运动的全部概念。

在中国,有长条课桌,有水泥球台,也有国际比赛用台。有人手握专业球拍,也有人以书刊代替球拍。不论哪种情况,恐怕都没有人想过用别的什么“Ball”来代替乒乓球。所以,乒乓球的“球”是这项运动中最核心的元素。

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乒乓球直到1988年才姗姗来迟。

但它的人气之旺、魅力之大却在奥运赛场一路攀升。

2000 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乒乓球成为了第四个所有门票都售罄的竞赛项目。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中,乒乓球是竞赛项目之一,且该项目的所有门票都售罄了,并且它在所有竞赛项目中排第四个售罄。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乒乓球这个竞赛项目的所有门票都售罄了,且处于第四个售罄的位置。

鲜为人知的是,国际乒联在 1937 年就通过了参加奥运会的决议。然而,谨慎且自尊的“乒乓之父”蒙塔古主席(他曾担任过英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因为担心乒乓球水准不高会遭到拒绝,所以未能将这一决议付诸实施。谁能想到,这一拖延竟然长达 50 年之久。

蒙塔古(左四)年轻时候的照片

中国人把乒乓球认作“国球”是历史的缘分

这是因为“中国打世界,世界打中国”的乒坛格局维持了很久。同时,中国拥有数量最多的“乒乓人口”,并且积淀了独特的“乒乓文化”。

容国团在 1959 年的第 2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取了冠军。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

1971 年的“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竟然改变了整个世界形势。这是任何体育运动都不曾成就的历史奇勋。

瑞士洛桑乒乓球博物馆的馆长洽克·霍伊先生在 2007 年获得了一张很珍贵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是一位欧洲人在 1902 年 1 月 22 日从中国天津寄回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信上寥寥十几行字,讲述了乒乓球在天津已经非常普及的情景。

中国第一张乒乓球球台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

它确凿可靠地证明,乒乓球至少在1901年已经传入了中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漫画家沈泊尘当年的另一幅《百美图》,更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与乒乓球最初的结缘,并且还有“诗为证”。

沈泊尘《百美图》

席上春风将你召唤,丝网虽隔心意却并不遥远,自己裁剪的杨木比扇子还轻,轻轻摇动就像流星般缓缓飘旋。

怀着景仰之情去为“国球”寻找根源,早期乒乓球运动的开拓者身影遥远且亲切,他们当年所创造的天才之举让后人至今都能享用。

乒乓球原本是草地网球的“袖珍版”,后来以赛璐珞球问世为标志,真正变成了独立的体育运动。

过去用香槟酒瓶塞刻成的软木球,它太“木讷”了,所以难以弹起;而实心的橡胶球呢,又太“生猛”了,因而无法招架。

19 世纪中期,美国有一位富商。他悬赏一万美元。目的是寻找能够制造台球的新材料,以替代象牙。

https://img0.baidu.com/it/u=55812618,389148958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427

美国人约翰·海厄特是一位化学家,他在高额悬赏的激励下发明了赛璐珞,而这种赛璐珞这种硝基纤维成为了现代塑料的开端。

早期的赛璐珞台球标着安全警告

赛璐珞制造的台球在未改良时,高速撞击容易爆炸着火。因此,海厄特没有得到那一万美元赏金。

约翰·海厄特

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件小事。因为赛璐珞拥有发明专利,凭借这一点他就能够赚得很多钱,甚至盆满钵满。

1872 年,海厄特在美国创建了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是用于生产赛璐珞的。从这时候起,就开创了塑料工业的先河。

1890年一家赛璐珞工厂

除用于生产台球之外,还被用于制作马车的风挡;还被用于制作汽车的风挡;后来又用赛璐珞制造箱子;后来又用赛璐珞制造纽扣;后来又用赛璐珞制造直尺;后来又用赛璐珞制造乒乓球;后来又用赛璐珞制造眼镜架。

赛璐珞具有质轻的特点,同时具备良好的弹性、韧性以及机械强度,并且价格低廉,所以它一诞生就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摄影胶卷是赛璐珞制品,电影胶片是赛璐珞制品,衣服上的纽扣是赛璐珞制品,人造珍珠项链是赛璐珞制品,人造玳瑁梳子是赛璐珞制品,电话外壳是赛璐珞制品,梳妆盒是赛璐珞制品,乒乓球是赛璐珞制品,眼镜框是赛璐珞制品,孩子的玩具是赛璐珞制品,老人嘴里的假牙也是赛璐珞制品。

英国人詹姆斯·吉布是一位英国的工程师和著名的跑步运动员。

1900 年去美国旅行期间,偶然间发现了一种玩具球,这种玩具球是用赛璐珞制成的,并且是空心的,它的弹跳力很强。

他把这种球带回英国 , 并用它取代了软木的乒乓球。

1902 年的 Vogue 有一幅插图,名为 l Table No.91 。

他将这种球稍加改进,这种球质量轻、外壳薄、弹性好。然后这种球逐步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推广起来。

但是,赛璐珞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它也难以掩盖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易燃易爆。

曾经有句话说,没有失过火的赛璐珞工厂,不能叫赛璐珞工厂。

1899 年 6 月 8 日的《旧金山呼喊报》报道了同一天内有三起赛璐珞梳子起火的事故。在路上,纽扣着火了;在 BBQ 时,眼镜炸了;戴在脖子上的项链化了;孩子抱着娃娃靠近壁炉时,娃娃被烧伤了;胶卷起火引发了电影院火灾等案例数不胜数。

1931 年人类首次往返大西洋飞行时,驾驶员迈瑞尔采取了一个特殊的举措。他把 41000 个乒乓球塞进了飞机的机身和机翼。这样做的目的是,万一飞机迫降在海面之上,这些乒乓球能够让飞机安全地漂浮起来。这无疑是乒乓球为航空事业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不过,2014年聚酯纤维制的新乒乓球就取代了赛璐珞乒乓球。

最初的长柄乒乓球拍完全是“小一号”的网球拍。

后来拍弦被羊皮所取代,而短柄的木板球拍出现后还贴上了软木和砂纸,即便如此,乒乓球依然只是停留在茶余饭后用于娱乐消遣的层面上。

带颗粒的胶皮拍面世之后,乒乓球运动才开始渐渐达到竞技体育的层级。

1927 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匈牙利选手雅可比获得了首个世界冠军。此后,“欧洲风格”的削球在乒坛占据主流地位。杰出的匈牙利男女运动员巴纳和玛丽娅,他们是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维克托·巴纳

迈德年斯基·玛丽亚获得过 18 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金牌。她是历史上首位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的得主。

巴纳的职业生涯中,他一共赢得了 41 枚世乒赛奖牌。其中有 23 枚金牌,8 枚银牌,10 枚铜牌。同时,他是乒坛首位达成世乒赛金满冠的选手,拥有 5 个单打冠军,8 个男双冠军,2 个混双桂冠以及 8 枚团体赛金牌。

这样的骄人记录可谓前无古人,后也暂无来者。

海绵拍的使用,大大提升了进攻时的杀伤力,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球速也变得更快了。

从而获得了第一个亚洲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

https://img2.baidu.com/it/u=3342939013,399794363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91

1956 年 3 月,乒乓球元老运动健将李博达得知一个消息,那就是日本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海绵拍,并且这些海绵拍在国内被推向了市场。

当时中国和日本还没有建立贸易关系,要购买日本的海绵拍是很困难的。经过许多波折,李博达借助华侨球友的帮助,把海绵拍带到了广州,然后又从广州邮寄到了北京。

当时日本的海绵拍有天蓝色的,有黄色的,还有枣红色的。其厚度达到了 6 毫米,并且边是斜坡型的。

海绵拍被发明出来了,这为现代乒乓球运动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技术含量。荻村、庄则栋、徐寅生等亚洲选手,他们把海绵拍的威力发挥到了最高的程度。

海绵上覆盖着正胶,正胶造就了众多特色明星;海绵上覆盖着反胶,反胶造就了众多特色明星;海绵上覆盖着长胶,长胶造就了众多特色明星;海绵上覆盖着防弧胶,防弧胶造就了众多特色明星;海绵上覆盖着双面胶,双面胶造就了众多特色明星。一代国手张燮林的传奇故事和球拍息息相关,一代国手梁戈亮的传奇故事和球拍息息相关,一代国手葛新爱的传奇故事和球拍息息相关。

一记大板扣杀,乒乓球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每秒 47 米,球拍与球撞击的时间仅有千分之一秒。

在这短暂瞬间,橡胶被球挤压而凹陷变形,同时吸收碰撞动能。接着海绵也被球挤压而凹陷变形,同样吸收碰撞动能。当形变达到极限值时,海绵层开始形变恢复,释放储存能量使球“脱板”。随后橡胶层也开始形变恢复,释放储存能量使球“脱板”后高速弹出。

这一过程中,球拍底板和球的变形是微乎其微的。

切向挥拍速度会引起海绵层形变不对称,这种形变不对称会使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球心,进而导致球的旋转。在各种球类中,没有一种球像乒乓球那样,将花样百出的旋转作为常规技术形态和基本“杀伤”手段。

急旋的乒乓球转速可达每秒150转。

乒乓球旋转的原因在于受力作用线未通过球的重心。法向的碰撞力会让球平动,切向的摩擦力会让球转动。球拍传递给球的力是撞击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球拍和乒乓球之间如果没有摩擦力存在,那么旋转就无法发生。这就是“光板”球拍时代打不出像样旋转球的原因。

运动员击球时,切向挥拍速度产生的静摩擦力会使海绵层形变出现不对称的情况。这样一来,力的作用点就会发生偏移,不再指向球心。最终,球会沿着横轴、竖轴或纵轴进行旋转。

击球时挥拍速度快,会使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大,且摩擦面变“薄”,这样乒乓球的旋转就会更强烈。反贴胶的“粘性”极大,正胶颗粒顶端有细小花纹,这些都是为了提升球拍的“拧球”和“咬球”能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日本队使用反贴胶这种乒乓球拍覆盖物,其胶粒朝下、表面光滑,具有摩擦旋转力强、击球稳定、易控制、容错性高的特点。他们用这种反贴胶拉出急速上旋的“弧圈球”,这一举措曾一举横扫欧洲,并且让世界乒坛都“谈弧色变”。

传言中其诞生与一场大怒有关。

上世纪 60 年代,有一名日本大学生发明了这项技术,他叫中西义治。中西义治时常参加日本的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然而总是输给一个叫涩谷五郎的削球手。在那个时期,乒乓球的技术主要是削球和击打,甚至当削球遇到削球时,要得到 1 分往往需要削几十板。因为涩谷五郎的削球旋转性很强,所以中西义治在击打时经常出现下网的情况。他终于在又一次输球后发怒了。他用一个非正规的动作,直直地、用力地摩擦球。对方一削,球就一下子飞出去了。原来这种球的上旋力特别强。他由此开始了求变的道路,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成功发明了弧圈球最初的形态,并且用这个击败了宿敌。

最终战胜了盖尔盖伊。

旋转的威力和“吃球”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当上旋球落台后,绕横轴的旋转力会沿水平方向朝后作用在台面上。摩擦力会带来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使球获得了向前的加速度。因此,上旋球弹起时冲力很猛,并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下旋球情况相反。落台后,其旋转力能让球获得向后的加速度。所以下旋球弹起时,冲力比较弱,反射角比入射角小。当球的前进速度不太大,而下旋又极强时,就会出现落台后“回跳”的这种情景。

球拍与上旋球接触时,摩擦力会让球顺着拍面往上移动,从而使反弹角度增大。

下旋球则沿着拍面“下钻”而减小反弹角度。

难怪在抵挡上旋球时常常会“远走高飞”,而在应付下旋球时容易“自投罗网”。

球拍上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为了能更好地控制旋转球。皮厚粒短且表面光滑的防弧圈胶皮,能够有助于消除弧圈球急速的上旋。柔软纤细的长胶,在击球的那一瞬间,胶粒会倒伏,而用胶杆的竖直面去“刷球”,这样回球的旋转方向不会改变,从而让对手“自食其果”。

长胶的“剑走偏锋”表现出很大的反常性,也难以预测,这种特性不利于技术的提高和观赏的增进,所以国际乒联在 1999 年做出了胶粒高度与直径比不得大于 1.1 的规定。

旋转的乒乓球在落台后会找到“发力”的支点,触拍后也会找到“发力”的支点,并且在空中还会改变飞行弧线。

上旋球的顶部存在空气环流,此环流的方向与迎面而来的空气阻力方向相反。同时,球底部的空气环流方向与空气阻力方向相同。这就导致了球的上沿气流速度较小,而下沿气流速度较大。

依据伯努利原理,球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会形成一个压力差,且这个压力差的方向是朝下的,正是这个朝下的压力差使得球的飞行弧线变低了。

如果说有些东西只是被感觉到了,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它;而有些东西一旦被理解了,就能很好地去感觉它。

我们熟悉了这些力学常识后,就能够更自如地与“旋转球”进行周旋。我们熟悉了这些力学常识,就可以在与“旋转球”周旋时更加得心应手。

欢迎收看【懂乒帝】,让我们走进乒乓球的世界。全球各地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请放下手机,一起参与乒乓活动。我们将进行深度剖析,打开大家的视野。收看的朋友请帮我们投币、订阅并分享。动动手,开启关注吧。也欢迎您告诉我们您在哪个城市打卡收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乒乓球的历史-乒乓球历史中国运动员名单-乒乓球历史中国男单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