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贷款利率-利率贷款企业有哪些-银行贷款企业利率
千方百计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专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国家领导人近期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中表明,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当下金融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呢?怎样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主动性呢?又如何协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解决难题呢?记者针对这些相关问题对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进行了采访。
五指成拳,缓解民企融资难初见成效
国家领导人着重指出要将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乃至融不到资的问题置于优先地位。那么,金融管理部门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这些措施的推进情况又如何呢?
郭树清称,金融管理部门全力贯彻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针对民营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的难点与焦点问题,在 5 个方面持续用力。其一为“稳”,包含稳融资、稳信心以及稳预期。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联合相关部门发布文件,提出诸多具体举措。五是实行“降”,通过多种措施一起行动来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五指如同拳头一般齐心协力发力,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方面已经初步见到了成效。据不完全的统计情况来看,当下银行业的金融机构给予民营企业的贷款在整个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差不多达到了四分之一,并且这个增幅还在持续上升。截至三季度末,18 家主要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平均利率为 6.23%。这个利率比一季度下降了约 0.7 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商业银行降低了 0.28 个百分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降低了 0.85 个百分点。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平均利率下降了 1 个百分点。
https://img0.baidu.com/it/u=2118421418,319973959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近期有一些措施受到各方关注。其一,《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本月下旬将会正式予以发布,按照预期,这能够调动更多的理财资金来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其二,对于出现股票质押融资风险的情况,尤其是那些面临平仓的民营企业,会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来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方案。从总体情况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当下都有能力妥善处理股权质押风险,并未出现平仓被踩踏的情况。其三,保险资金被允许设立专项产品,以参与化解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股票质押的流动性风险。目前已经有 3 只专项产品落地,其规模总计 380 亿元。
分类施策,帮民企摆脱困境;设定目标,让民企获得充足资金支持
问:现在民营企业反映,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处于困难中、出现问题的民营企业进行了盲目地断贷、抽贷以及压贷的行为。银保监会作为监管部门,对此有着怎样的要求呢?
郭树清称,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的金融机构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要实施具有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并且采取精细化以及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当前的困境。
其二,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形。这就要求银行与企业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困难,既不能简单地停止放贷、抽回贷款,也不能过度压缩贷款,避免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同时也能减少银行自身的债权损失。第三类情况是存在民营企业家涉嫌违法或者配合纪检监察进行调查等事件时,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想尽各种办法来保障生产、稳定就业以及稳固信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直在持续总结经验,并且也积累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将会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推广。
问:关于部分民营企业所反映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和规划是怎样的?
郭树清称,国家领导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着重指出需逐步降低融资成本。在他看来,第一步应从转变观念开始,需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做到一视同仁且同等对待。需明确规定,银行在信贷政策、信贷业务以及内部考核等方面,不可存有任何所有制方面的歧视。其次,银行要构建起针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管理长效机制。下一步,要通过一些方式来缩短民营企业融资链条等。这些方式包括给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对贷款流程进行管理优化,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的能力,下调转贷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等。同时,要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合理管控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以此带动降低总体融资成本。首先,持续深入地整治银行业存在的不合规以及不合理的融资收费情况,对各种变相提升融资成本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其次,针对群众所反映的突出问题,需加大整改问责的力度。最后,要汇聚起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力量,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位,以减少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附加费用。
https://img1.baidu.com/it/u=1235038527,75048797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139
改革完善监管考核机制,激发服务民营企业内生动力
现在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存在一定的害怕放贷的心理。怎样促使银行摆脱这种负担,让其能够毫无负担地投入到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去呢?怎样让银行能够轻松上阵,从而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呢?
郭树清指出,关键在于推动形成针对民营企业的“敢贷、能贷、愿贷”信贷文化,且要将其贯彻落实到信贷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以使银行业金融机构愿意去做、有能力去做以及会去做民营企业业务。所谓的“敢贷”,意思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构建起尽职免责以及纠错容错的机制,加快对配套措施的制定,对原有的不合理制度进行修订,以此激发服务民营企业的内在动力。所谓“愿贷”,就是要充分考量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对原有考核激励机制进行重新审视、梳理以及修订,从而充分激发从事民营企业业务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问:改进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会不会设定具体的政策目标?
郭树清称:经不完全统计,当下银行业的贷款余额里,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为 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里的份额超过 60%。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取的贷款与其在经济中的比重并不匹配,也不相适应。从长远的角度来讲,银行业给予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应当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应比重相契合。我们会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设定相应政策目标,让民营企业能从金融机构获得充足资金支持。初步设想是,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方面,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达到不低于 1/3 的目标,中小型银行要达到不低于 2/3 的目标。并且争取在 3 年之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达到不低于 50%。
问:认识对于行动具有先导作用。在服务民营企业这一问题上,您认为应当促使金融机构形成怎样的认识呢?
郭树清指出:需推动银企双方,尤其是金融机构,构建起“银企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与思想。实体经济乃是金融的根基所在,金融如同实体经济的血脉一般。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既是金融的天职,又是金融的宗旨,更是金融得以立足的根本,同时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举措。民营企业是银行的战略性业务客户,其成长潜力极大,所占比重会持续增高。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也就意味着助力金融业跨越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这一重要关卡。金融机构需充分且清醒地认识到服务好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各种方式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携手共进、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