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书-心理健康教育本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课本
https://img0.baidu.com/it/u=1714737343,70322948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8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 1 版在 2006 年 8 月出版了。在这期间,该教材多次被加印。它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因为心理科学有了发展,并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学有需要,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本书修订时遵循以下原则:对教材的使用经验进行总结。在维持原教材基本结构、内容及风格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调整、增添以及修饰等方式,提升教材的质量,以满足教学与学习的需求。局部对教材结构进行调整,在再版教材中增添了本章学习目标、核心概念、学习指导、推荐阅读等栏目。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依据教材使用所积累的经验,对课后思考和讨论的部分题目予以修订,将其改为思考与练习,同时增添了实践课堂。在每一章中,都增加了本章小结部分、“引导案例”部分以及“拓展阅读”部分,以此来提升教材的可读性,拓宽读者的知识面。我们将原来的九章改成了十二章,并且依据需求增添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挫折与心理健康、网络与心理健康这三章。其他章节的大体情况未变,只是在内容方面稍微进行了修改。我们还对教材的文字进行了更深入的润色,期望文字的表达能够更加通顺且流畅。本书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其一,它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理论作为基础。其二,紧紧围绕影响大学生人格成长和人格完善过程中经常遭遇的心理问题展开,这些问题涵盖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挫折应对、恋爱心理、人格完善、网络心理、生涯发展等方面。其三,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理论以及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并进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其四,能够让学生及时对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其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其六,增强学生心理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家在 1996 年进行的实验表明,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具备一些特性。他们有能力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能够比较容易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业方面有着较为优秀的表现;善于去理解他人;人际关系较为良好,能够发展出深厚的友谊;患传染病的情况也比较少。心理学家的这个实验结果,正是作者编写本书的最初想法。本书能够当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还能当作心理咨询员、辅导员、大学生、教师等学习时的参考书。在修订期间,本书参考并吸收了一些著作和论文里的研究成果,对此,本书向相关作者表达深深的谢意,同时也向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以及多年来关心、支持和使用这本书的广大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因为编著者自身的水平以及时间方面的限制,所以本书依然会有一些疏漏的地方存在,在此恳请广大读者能够对其进行批评和指正。编著者
mor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