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现象-现象网络小说-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新华社于 10 月 8 日在郑州发布一则电文,题目为:网络旋涡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呢?这是对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这一现象的观察。新华社记者史林静、邬慧颖
高中生偷划父母 40 万元去打赏女主播。10 岁女孩沉迷于网聊,还加入了 30 多个群。3 名未成年人因为上网而盗窃 4000 元。中学生在网吧猝死。近年来,这类事件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空间的担忧。
当询问网络对孩子的影响时,郑州市民张钊既生气又无奈,他说:“要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吧!”张钊的儿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今年是“小升初”的关键年,然而孩子对网络的沉迷让张钊十分忧心。
孩子有时玩得兴致勃勃,连吃饭和睡觉都抛诸脑后。如今只得把家里的手机、平板电脑密码全部更改。然而这样做也没效果,孩子会跟你谈条件,说看两小时书后要玩半小时游戏。张钊对此很是无奈,因为玩手机已成为孩子学习的唯一动力,导致其成绩直线下滑。
沉迷网络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是家长忧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会导致孩子荒废学业。
网上流传的这些关于沉迷网络后果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现实问题,那就是过度沉迷网络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南昌市民唐女士称,她上初中的儿子在同学的影响下开始玩一款竞技类手游。仅仅半年时间,儿子的视力从 1.5 降低到了 0.5,并且脊椎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形的情况。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待在电脑前,其辐射以及高度紧张的状态,会对各种人体机能造成损害。这样会引发眼疾、手疾、颈椎疾等各类疾患。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刘华清表示,长期如此下去,还会导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疏离,甚至出现对立的情况,从而引发家庭矛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晓义认为,网络沉迷涵盖网络交友沉迷、网络游戏沉迷、网络色情沉迷等诸多方面。青少年的网络沉迷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这一方面。方晓义还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这体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
青少年群体自我管理能力较为薄弱,而过度使用网络容易让他们形成“网络性格”。最近有这样一则报道引发热议,某初二女生每天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某网络平台上发布“字体特效制作”的短视频。她通过招收“徒弟”以及售卖字体获得满足感,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和社交障碍,最终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
刘华清说。
记者进行采访后发现,网络所传递的那些错误价值观,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效应。
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一位小学三年级女生回答说她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这让家长瞠目结舌。一些当红的网络游戏不仅肆意曲解、解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还歪曲历史、恶搞英雄,并且传递了错误价值观。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李秀香表示,这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效应。
此外,有专家指出,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引发网络模仿症。因为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且法治意识较为淡薄,所以他们在接触到网络暴力、色情、犯罪等不良信息后,容易在现实社会中进行模仿,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 42 次的数据表明,到今年 6 月时,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超过 8 亿人。在这些网民中,21.8%的上网者年龄在 20 岁以下,而年龄不足 10 岁的网民大概有 2900 万。为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社会各界采取了一些相应举措,像游戏公司会核实用户身份,推出防沉迷系统,同时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
方晓义提出建议,政府的监管力度需要持续增强。同时,要降低青少年“接触网络”的风险,应该疏导而不是封堵。不能蛮横地切断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而是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升他们自主辨别网上不良信息的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