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是什么公司-美团公司是哪个城市的-美团公司是500强吗
零售属于一种较为基础的商业概念。美团最终将自身嵌入到一个更为广泛的行业序列之中。撰文|樊荣章
编辑|翟文婷
创新是所有公司的梦想,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核心能力从未改变。
腾讯的专长在于通信社交,从 发展到微信,其本质未曾改变;阿里的基因是交易和消费,即便经历了从 toB 到 toC 的轨道转换,以及从国内到海外的地域拓展,其平台的交易属性始终保持一致;即便像移动流量之王字节,其旗舰产品历经从头条到抖音的进化,但其底层逻辑都是基于算法的内容分发。
只有一家公司例外,美团。
这家公司成立 12 年了。它的核心能力经历了多次转化。几乎每四到五年就会有一次变轨。在不同时期,其战略定位不同。赛道区域也不同。甚至他们的对手也不同,都有各自的定义。
从积极方面来看,这是美团顺应了用户的需求,主动进行了业务形态的转变。从实际情况出发,每一次行业格局发生变化,都会对公司的成长提出更高的要求。
大部分创业公司可能会有这样的命运。关键基础设施已被巨头抢先占据了位置,所以后来者如果没有毁灭性创新,就必然要在狭窄的缝隙中辗转腾挪,以占据有利的地势。如果脚下的支柱扎得不够深,就需要不断去寻找新的支撑点。
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外界时常会不了解美团的前进方向和运行轨道到底是什么。有时,即便公司的最高决策层也会存在“没有答案的时期”。
庆幸的是,美团为自己创造出了足够的可活动空间。每次进行变轨的时候,都能够找到用于业务转换的支撑点。
需要指出的是,美团刚刚完成了第二次变轨。2022 年第三季度,美团实现了盈利。当美团给自己贴上零售标签,打出类似重塑超市的口号时,这意味着美团开始正面攻入阿里、京东、拼多多的实物电商领地。
这还只是个开局。
01 基础能力的建立
商业世界更注重预测未来,而非进行历史考古。并且,很多公司都不愿意提及过去。
要搞明白美团支点转化的过程,就绕不开团购时代。美团的基础能力是由团购积累形成的,并且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公司业务的进化与拓展。
1、卡位本地服务电商
千团大战时期,许多团购网站将目光投向实物交易,而美团成交的首单便是实物,即红酒。不过之后,王兴进行了预判,他认为淘宝的用户基础庞大,其选品供应链也更为成熟,所以美团更适宜开展电商 2.0 业务,也就是本地服务,同时将实物电商交易控制在 10%以下。依据最大变量“人流”的变动,以满足用户的综合需求。
多数网站还沉迷于团购故事时,美团开始讲起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的概念,这使得他们能够迅速找到自身的生态位,并且一直坐到了头把交椅的位置。
美团对实物电商的进攻野心一直都没有停止。在即时零售的概念之下,如今它已经重新开始行动了。
2、业务扩容的能力
现在的美团是一个超级平台,它可以送餐、买菜、购物、买药,这些行为逐渐被人们习以为常。然而,这个用户心智并非在一天两天内形成。2014 年,王兴就为美团制定了“T 型战略”,其中团购是横的部分,垂直领域是竖的部分。猫眼的独立就是一次关键的实验;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酒旅业务到现在仍然是美团的现金牛。
美团在每个垂直领域都敢于进入并与头部玩家竞争,这一特质与当时的大众点评有很大不同。这也为美团之后进行业务多元化拓展提供了勇气和能力。
3、平台模式的本质
https://img0.baidu.com/it/u=1782791950,360940983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08&h=426
交易平台的角色包括:提供场所,建立规则以及维护秩序。作为连接用户与商家的双边平台,当两者利益出现冲突时,它更倾向于哪一方呢?起初,阿里更偏向商家,之后其态度变得模糊,似乎对两边都予以支持。
美团很早就明确了,他们要将满足消费者放在首要位置。归根结底,商家的存在是为了服务用户的,只有有了用户,才会有商家。
但这并非绝对正确,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失衡的情况。之前有因算法规定的配送时长而引发的社会争议,还有商家因佣金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最终平台都得进行相应的规则调整。
4、变现多样
互联网公司赚钱的主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增值服务,像游戏收入、会员收入以及直播打赏等;二是在线营销,也就是广告;三是商品销售等。
但翻看美团的财报时,其中大头是配送服务费和佣金,这两者占比超过 50%。其次是商品销售服务和在线营销。美团的变现方式较为多样,并且与大部分公司赚钱的方式存在不同。例如佣金方面,淘系和拼多多在这方面的收入占比很低,然而美团最新一季的财报中,这部分占比能达到 26.3%。
这个基调在团购时代就已经确立了。王兴觉得,美团把营销和销售这两种商业模式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并且二者彼此之间并不冲突。
他举例说,历史上曾有一个著名的辩论。在这个辩论中,探讨的是光到底是波动还是粒子。牛顿认为光属于粒子,而另一位物理学家则认为光为波动。这两位物理学家为此争执了几百年。直到爱因斯坦出现,他表明光既是波动又是粒子。
团购时代的美团仅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构建,并未构筑起真正的壁垒。他们的胜出并非是凭借击败了其他对手,而是对手自身出现了失误而绊倒。
独立网站消失了,团购逐渐变得隐形,成为各大平台的一种基本能力。在此之后,美团必须找到自己的业务支柱以及核心壁垒。
02第一次变轨
美团经历了从团购到外卖的转变,这是它的第一次变轨。这次转型的时期大约在 2014 年到 2019 年。由于外卖业务,美团构建起了自己的护城河,并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前端,美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年轻人餐饮消费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多样且善变。到店和到家是一个基本的维度。在合并点评之后,小红书和抖音还未崛起之时,很难有其他势力能够压制住美团不断蔓延的势头。
外卖市场格局逐渐变得明朗之后,美团开始大力迈出业务多元化的步伐。
餐饮是自营业务,酒旅是自营业务,打车是自营业务,支付是自营业务,线下零售店是自营业务,甚至共享充电宝也是自营业务,这些还不算投资。这就是美团四处树敌,竞争更为复杂的一种局面。
美团在后台推进商户数字化,尝试做一些与行业互联网化相关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构建起了一张规模庞大的配送网络。这张网络的辐射范围很广,时效也很强,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现在,凭借这张网络,美团成功地进入到了阿里和京东的腹地。
这个阶段,外界对于美团的感知是,它的业务较为繁杂,地盘在不断地扩大。然而,对于该如何去定义这家公司,以及它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何种模样,却没有人能够进行准确的描述。
现在回头再复盘美团当时的状态,有几个明确的信息:
必须要做交易,这是其核心所在,交易的对象是服务。各个行业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连接,例如在餐饮领域,是从信息层面延伸到交易层面,接着到配送层面,甚至还能给餐厅提供 ERP 系统,业务逐渐变得更重。王兴清楚地明白,服务业如果仅仅做很浅的连接,是没有价值的。
餐饮非常重要。横向拓展业务时,每一项都需要有一个最深入的部分,这样企业的根基才会更稳固。
这段时期,王兴思考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多元化与专注的关系,除此之外。
王兴不会以行业思维来解释美团所做的事。也就是说,在当时的那种情形下,任何一种行业都难以确切地对美团进行描述。
他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美团的业务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与位置有关。其一是服务提供者的位置,其二是服务需求者的位置。例如,依据这一逻辑,Uber 既开展了打车业务又开展了外卖业务。
今日资本的徐新将这种多元化业务所具有的优势,解释为 Super(超级平台)具备的巨大价值,能够一站式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位置”仅仅是一个关键词,它并未回答“美团是一家什么公司”的相关问题。美团的高层还通过“业务复杂”这一表述来对自身进行描述。
https://img0.baidu.com/it/u=470392205,318444824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375
王兴表示,对一个新东西进行正确的定义和理解是极为困难的。最终,他以给出美团使命的做法,间接对公司的核心价值——eat 、live 作出了回应。
听上去,这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进入行业序列
美团真正清楚地定义自己是谁,是在2021年。
这年 9 月的战略会上,王兴提出美团的战略要从“Food+”进行升级,变为“零售+科技”。晚点有相关报道,在这之后一个月,美团内部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该小组的职责是负责零售相关业务的讨论以及作出决议。这个小组后来被起名为 goods-team(商品小组),简称 g-team。
外卖战役结束后,美团在进行多元化业务探索。它在战略性拓展打车、单车等出行业务的同时,重点投入的另一块阵地是生鲜。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只是在试错,所以当时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去提及零售这么大的概念。
2019 年,王慧文在腾讯的生态大会上进行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与其说是在分享美团的思考,不如说是他们的调研分析。他们所讲的内容都是问题和坑,并且在整个行业中普遍都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疫情在 9 个月后来袭,并且一直到现在都愈演愈烈。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间接地促使美团完成了这次跨越。
首先是餐饮外卖的地位保持稳固。2019 年度这部分的交易额为 3920 亿元,到 2021 年底增长到 7020 亿元,而 2022 年美团未再公布此数据。
在此基础上,美团逐渐培养出探索“大零售体系”的勇气和思路。业务有的在进行,有的已停止;有的在收拢,有的在放开。其核心在于寻找能够承载零售概念的“内部优秀人才”或“内部新力量”。
起初美团优选被选定为种子选手。2020 年 Q3 财报电话会议上,王兴明确表示,选择美团优选是因为其是最高效的模型。然而,他也指出,对于这个新业务,自己存在很多疑问,“不会假装自己已经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并且美团会持续保持三种业务模型同时存在的状况,另外两种业务模型分别是美团买菜和美团闪购。
后来,社区团购这把野火的热度降低了。随之,美团的战略重心也进行了重新调整。最终,美团的战略重心被锁定在了美团闪购。
闪购是平台模式,它与买菜和优选的采购自营不同,同样起到连接商家和用户的作用。然而,与外卖相比,此次的商家变为了便利店和超市,配送的内容也从餐食转变为牛奶、狗粮和洗发水等。
美团最终找到自己核心商业价值“零售 + 科技”的重要背景
逻辑是通顺的。闪购和外卖的用户群是相同的。外卖能够为闪购引导流量,促使用户进行转化。这原本就是过去美团所擅长的领域,在本地生活的时代,能够将餐饮用户转化为酒旅客人。
陈亮在美团内部进行分享时提及,零售业务与团购业务、外卖业务从本质上来看并无差异,其核心在于持续增添新的能力,凭借新能力的建设这一基础,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数据证明了假设。2022 年的第二季度,闪购每天的订单量达到了 430 万。2022 年的第三季度,这个数字冲到了 970 万单。
今年 10 月,美团将新业务与超市相联系。美团希望用户能理解美团与零售相连接的意义。其中,美团优选和团好货属于“明日达超市”,美团闪购和美团买菜属于“即时达超市”。
如果不把财报中关于核心本地商业的话语体系考虑在内,这些都属于美团“大零售体系”里的重要手牌;要是将餐食当作广义零售的一部分,那么这个牌面的阵容已经能够和阿里、京东、拼多多进行对抗了。
只不过,从理论到现实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
从消费习惯方面来看,闪购主要是以即时进行消费以及凑单为主。排名靠前的品类有“粮油副食”,这类商品货值低且质量重;还有“牛奶乳品”,同样具有货值低、质量重的特点;以及“酒水饮料”等品类,它们也具备货值低、质量重的特性。同时,也有“蛋糕甜品”这类商品,这类商品对温度有更高的要求;还有“海鲜水产”这类商品,它对温度的要求也更高。
外卖平台知晓,理论上它们能够送达各种物品,但在现实里却难以满足所有的需求。在特殊时期,就像今年夏天的高温情况,间接使得闪购订单达到了新的高度。总体来讲,送外部物品的即时零售,仍处在强化用户消费心理的阶段。
但这些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因为闪购最终让美团看到了构建长久核心能力的可能性,能够用一种话语体系来描述现有的多元且复杂的业务。
团购属于一种业务形态,外卖属于一个垂直领域,零售是一种更为基础的商业概念。美团最终将自身精准地嵌入到一个更为广泛的行业序列当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