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高新区企业-太原高新产业-太原高新区企业名录
山西省太原市有个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中北高新区。它的前身是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在 2006 年得到省政府批准,同时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从而设立为省级开发区。2018 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复,决定让不锈钢园区与尖草坪区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了“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到 2020 年 4 月,正式将其更名为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北高新区包含多个发展区域,其中有基础区,还有科技创新园,以及转型产业园等。一区两园布局图。图片来源: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官网。
基础区:集聚效应显现支柱产业向新而行
该区的规划面积为 18.36 平方公里。自建区以来,积极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信创、新材料、直升机制造、现代制造以及现代物流这五大支柱产业。
信创产业集群方面,山西长城“智能云”工厂的一期项目投资达 7.5 亿元。其智能制造中心具备世界领先的组包生产线以及 SMT 智能生产线。该中心主要用于生产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等终端产品。二期计划投入 20 亿元,借助智能制造中心来提供支撑。要打造长城网信大数据园,同时还要打造芯片研发中心、生态适配中心、创新研发中心以及军民融合中心等“一园五中心”。据悉,该工厂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达到了 90%,平均每 18 秒就能够生产出一台计算机。
新材料产业集群中,太原太钢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有以下经营范围:生产新型合金材料不锈钢金属制品;加工新型合金材料不锈钢金属制品;销售新型合金材料不锈钢金属制品。并且其产品面向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造船、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能源、核电、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不锈钢高端用户。目前,公司的工业产值在太原市制造业中位列前十名。
山西金山磁材有限公司有着 50 年的军工企业传承,也有 40 年的磁材生产经验,它是一家省属国有企业。其产品系列包含 N54、52M、50H、45SH、48UH 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风力发电机领域、工业永磁电机领域、伺服电机领域、马达等电机领域,以及磁共振领域、电声领域、电子电器领域,还有磁分离领域、磁起重机械设备领域。
喆航公司生产车间直升机研发制造。图片来源:太原日报
山西喆航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位于新店北街创新中心西侧。2021 年在太原落地。2024 年达产后,每年能生产 300 架直升机,能创造 8.1 亿元产值。二期将建设直升机产业园,达产后,每年可生产 5 到 10 个机型的直升机 1200 架,核心产品产值为 60 亿元,能带动产业链配套产值 40 亿元,产业园可实现产值 100 亿元以上。
太原锅炉集团于 1997 年由太原第二锅炉厂兼并太原锅炉厂而组建。在近 20 年的时间里,该集团与清华大学团队一同努力研发“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如今,这一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并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太锅集团的核心是第三代超低排放锅炉产品技术。它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全面转型,不再只是为用户提供单一的锅炉产品,而是转型为向用户提供超低排放、超低能耗的热电系统工程总承包,同时还提供系统的运营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
https://img0.baidu.com/it/u=2051360785,1795936813&fm=253&fmt=JPEG?w=800&h=1131
东杰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属于先进的智能制造服务商。其第二生产基地处在中北高新区,是按照智能无人工厂的标准进行建设的。该基地占地 150 亩,厂房面积达到 14.5 万平方米。主要的产品包含智能物流输送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智能涂装系统以及智能立体停车系统。
太原润恒城是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它由江苏润恒集团在山西打造,是一座现代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区。该园区总投资 60 亿元,占地 1300 亩,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区。项目规划包含国际食品交易中心(食品综合体),还有水产鲜活交易中心,以及粮油交易中心,同时有果蔬交易中心,并且具备 45 万吨级智能化冷冻冷藏保鲜库群,它是太原市最大的城市冰箱。
国药集团山西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在 2018 年 5 月开始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规模为 2.5 亿元。库区的总建筑面积约为 2 万平方米。总存储量能够达到 45 万件。在满负荷状态下,能够支持公司 150 亿元的年销售量。整个项目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特点集于一体。它具有存储能力较强、存储环境较为安全、作业效率较高、作业流程较为规范以及配送较为及时等特点。
科技创新园:推进科教融合 产业创新突破成势
该园的规划控制面积为 15.41 平方公里。中北大学坐落于此。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也坐落于此。
中北大学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建设的高校。它被赞誉为中国的“军工泰斗”,也被称作“人民兵工第一校”。该校将目光投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战场,积极推进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为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给予了支持。经费超过 2 亿元。
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太原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北大学共同建设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该学院于 2020 年 8 月开始动工建设,在 2022 年 9 月 28 日举行了揭牌仪式。该校成为省院合作的样板。
源瀚科技公司蓝宝石晶体生产中。图片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
太原源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处在科技创新园公园南街。它于 2021 年 4 月成立。主要进行蓝宝石晶体等的制备、加工与销售业务以及产业园管理业务。此公司作为蓝宝石行业新的引领标杆,正全力构建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器件产业集群,努力在太原市建成全球最大的蓝宝石材料生产基地。
“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在 2023 年 12 月于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预计到 2026 年,“晋创谷·太原”将初步建成。它聚焦先进制造、能源和新能源、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要建设 30 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需推广转化科技成果 1000 项以上。要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 1000 家。还要建成双创服务平台 30 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要超过 20 亿元。
太原晋科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处在科技创新园柏板路。它于 2024 年 7 月 15 日成立。今年 6 月 11 日,沪硅产业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称其拟投资 132 亿元来建设集成电路用 300mm 硅片产能升级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太原项目是通过控股子公司太原晋科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来实施的,该项目计划的总投资为 91 亿元。
https://img1.baidu.com/it/u=69134818,42274619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979
转型产业园: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该园处在新兰路的两侧。首期规划的面积是 39.48 平方公里。主要将目光集中在京津冀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溢出的产业上,进行承接和转化。努力打造出一个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具备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的产业集聚区。
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隶属。其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于 1953 年始建。它是国家“一五”期间 156 项重点工程中的一员。是我国推进剂和发射药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肩负着国防装备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生产任务。其产品涵盖海陆空、火箭军、工程、防化等各个军兵种。为兵器、航天、航空、船舶等国防工业的 100 多个厂家提供配套。品种多达 300 余种。有 80 余种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和部级的科技发明奖、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产品以及工艺技术将国内空白予以填补。这些产品和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山西江阳化工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它是国家“一五”期间 156 项重点工程中的 35 项军事物资工程之一。公司创建于 1954 年。在 70 年的发展历程里,从建厂初期单一的炮弹装药厂,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弹药研制生产企业。其生产产品涵盖各大军种领域,并且具备废旧弹药拆分销毁能力。公司秉持“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一直致力于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建设。通过不断努力,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进而成为了“开放式战斗部装药工艺创新中心”以及“兵器先进战斗部试制基地”,并且在行业内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的太原第二热电厂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全资直属企业。在 2023 年到 2024 年的采暖季期间,二电厂肩负着太原市北部 3320 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同时还要为周边的三大军工企业提供工业生产用气。该电厂现役有四台热电联产机组,总装机容量为 126 万千瓦。二电厂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把民生保供当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地发挥出了央企在能源保供方面“压舱石”以及“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实际行动将央企的担当展现了出来。
中北高新区不锈钢(特钢)专业镇鸟瞰。图片来源:山西日报。
2023 年 4 月 10 日,太原市明确了 5 个重点培育的市级专业镇。其中,中北高新区的不锈钢(特钢)专业镇入选了。同时,半导体材料专业镇也成功入选了。
开发区实现了稳步增长。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官网,也来源于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官网,还来源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官网,以及山西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的管理指导处,同时还有澎湃新闻、太原发布、中北大学的官网、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太原广播电视台、大同日报和各企业的官网。
新黄河客户端:王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