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13 03:07:25

铁路工作-铁路工作怎么样-铁路工作有哪些岗位

“最美铁路人”

中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无数平凡英雄在拼搏奋斗,这些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国家领导人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说出的这满怀深情的话语,让无数普通人获得了巨大的鼓舞。

在祖国的万里铁道线上,有这样一群普通而伟大的铁路人在奋斗。他们的岗位较为普通,比如火车站候车室的客运员、重载列车装车线的货运员、行车指挥室的值班员、复兴号的驾驶员等。他们的精神却很伟大,尽管身处平凡之中,却胸怀大志,展现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真情以及对“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笃信笃行。

2022 年春运来临之时,中共中央宣传部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一同向全社会公开地发布了 2021 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

“最美铁路人”,一个闪亮的名字,请接受我们的致敬!

先行,交通强国的使命召唤

先行,目的是要让“美丽中国的交通”变得更加美丽。全国的交通地图宛如一幅画,铁路分布密集,高铁快速奔驰。在 2021 年底的时候,全国铁路的运营里程突破了 15 万公里,高铁的里程超过了 4 万公里。其中,在 2019 年 12 月 30 日开通运营的京张高铁格外引人注目。

京张高铁仅有 174 公里。它穿越了高寒区、大风沙区以及城市核心区。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难题。其中,清华园隧道就是这些难题中的一个。清华园隧道是京张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它与北京地铁 10 号线、12 号线、15 号线有交叉穿越的情况。同时,它还长距离并行北京地铁 13 号线,穿越了北三环、北四环等 7 条主要城市道路以及 88 条重要市政管线。该隧道的施工组织面临着诸多风险,标准高且难度大,就如同在纵横交错的交通脉络中完成一台精细的“心脏搭桥手术”。

难不难呢?想想那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京张。只要能够开动脑筋,那么就没有任何坎是中国人民过不去的!京张城际铁路有限公司运输安全部的副部长王久军,他是京张高铁建设大军中的一位成员。王久军身为施工现场负责人,与参建单位一起灵活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注浆加固方案,并且历经了多次试验。通过这些努力,他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成功地控制了开挖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最终确保了隧道的安全贯通。

新八达岭隧道全长 12 公里,它两次下穿了八达岭长城。为了让千年文物安然无恙,王久军和参建单位采用了控制爆破技术,震动速率仅仅是每秒 2 毫米,这就好像在长城上跺了一下脚一样。新八达岭隧道建成之后,新老京张铁路在青龙桥车站实现了立体交汇,为“人”字铁路增添了非常重要的一笔,从这之后“人”字就变成了“大”字。

2019 年 12 月,国家领导人针对京张高铁开通运营给出重要指示。京张高铁从当初自主设计修建实现零的突破,到如今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最初的时速 35 公里,到如今的 350 公里。京张线既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

2022 年 1 月 9 日,2021 年“最美铁路人”在发布仪式录制现场留下了合影。前排是刘晓云;第二排从左到右依次是王久军、王江;第三排从左到右依次是冯剑坚、张雪松、薛胜利;后排从左到右依次是陈向华、王军、郑天海、李玉斌。此图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如今,京张高铁成为了中国铁路从追赶到领跑的见证。如今,京张高铁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风景。如今,京张高铁不仅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追赶与领跑,还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靓丽之景。

先行,目的是让“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车体事业部的高级技师张雪松,他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见证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从起初的没有到后来的拥有,并且还实现了领跑世界。

车体属于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2005 年初正处于高铁技术引进的关键时期,张雪松被指派带队制造一辆铝合金样车。从无到有,历经十几个昼夜,进行了几十次试验,他带领团队顺利解决了车体底架挠度超差等 30 多项技术难题,成为国内在高铁铝合金车体制造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高铁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后,张雪松带领团队在多个方面持续攻坚。他们在智能检测方面不断努力,在智能工装方面积极探索,在智能打磨方面狠下功夫,在智能产线方面也勇于突破。先后开展了 109 项技术革新,不断摸索出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的各项技术参数,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从而持续巩固并扩大了中国高铁的领跑优势。

先行的目的是让“一带一路”上“山不再高、路不再长”。2021 年 12 月 3 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钢铁巨龙在这条中老友谊之路上飞驰。对于昆明局集团公司昆明北车辆段的检车员陈向华而言,这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2021 年 10 月,陈向华接到了为中老铁路试运行“选车”的紧急任务。并且对这些货车进行了快速整修。

他所形成的“二十三步检车作业法”,到现在依然是昆明局集团公司沿用的货车检车标准。

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国家领导人着重指出,需继续努力、把事情做好,将铁路维护妥当、运营良好,把沿线进行开发、建设完善,打造出一条黄金线路,给两国民众带来福祉。在检车员岗位上坚守了 30 年从未停歇的陈向华,依旧满怀激情地表示:“我要为中国铁路再次建立功勋!”

https://img2.baidu.com/it/u=4148662351,372786136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0&h=500

服务,造福人民的初心映照

国家领导人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怀有向往,而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铁路属于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铁路人的奋斗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出行,货物能够顺畅地流通,让流动的中国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客运工作如同一张答卷,而旅客便是我们的阅卷人。沈阳局集团公司大连站客运车间的值班站长刘晓云如此说道。在这张饱含真情与汗水的答卷之上,刘晓云让无数旅客为之感动,并且成为了他们“信赖的姐妹”,也成为了他们“暖心的阿姨”,还成为了他们“亲爱的妈妈”。

2017 年夏天的某一天,刘晓云在候车大厅中忙碌着。突然,她听到了呼喊声:“晓云,快来呀!卫生间里有孕妇在生产呢!”她毫不慌张,迅速抓起医药箱奔跑到现场。凭借着之前积累的医疗经验,她为婴儿剪断了脐带,掏出了婴儿嘴里的积液,还拍打了婴儿的后背和屁股。紧接着,随着婴儿发出“哇”的一声啼哭,刘晓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果断地脱下自己的衣服,接着用这衣服把婴儿包裹起来,然后冒着暴雨,带着母子二人前往医院。

刘晓云救助的旅客并非第一位。在 27 年的时间里,她先后救助了 130 多名突发疾病的旅客。以她为带头人的“馨驰半岛”服务团队,累计帮助旅客找回遗失物品 2.2 万余件,还解决了各类问题 17.7 万余件,并且收到了 4600 余封表扬信以及 300 多面锦旗。

2021 年 1 月,大连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此后,大连站通过加开窗口等举措,对学生证进行集中核验。刘晓云带领团队连续工作一周,每天平均核验 7000 余张学生证,以此保障学生旅客能够尽快回家过年。

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凉风、一年四季有照明,能够多运输煤炭并且运输好煤炭,这是我这个身为老铁路、老党员的最大心愿。在大秦铁路这条“西煤东运”的重要大动脉上,太原局集团公司朔州车务段宋家庄站的业务主管薛胜利,整年都在货运的主要战场奋力拼搏。

2021 年 9 月,全国电煤的供需处于偏紧状态。中央发出号召,铁路做出响应,一场坚决要取得胜利的“电煤保供行动”快速地打响了。薛胜利所在的宋家庄站是大秦铁路进行煤炭运输的重要装车基地,为了提升百姓的“温暖指数”,薛胜利带领着他的团队迅速地制定并拿出了加强货源组织、对装车作业进行优化、开辟绿色通道等 12 项保供服务的措施。一个月之后,宋家庄站首次开启了东北“点对点”直达的电煤货运列车。这为 5 家热电厂以及 1500 余万居民解决了燃“煤”的紧急需求。在此之后,宋家庄站每天都常态化开行东北、华北等 17 个地区的电煤列车,且列车数量达到 10 列以上。在那段时间里,薛胜利连续 40 多天一直待在装车现场。他每天都要查看 1 万多个车门以及近 3 万个装载加固点,一天下来就要行走 20 公里。2021 年底,“电煤保供行动”获得了重大的胜利。363 家铁路直供电厂的存煤,其可耗天数达到了 23 天。

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是铁路人所牵挂的,是铁路人所担当的责任,是铁路人所秉持的道义。薛胜利用自己的言行,对“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担当,敢于拼搏的无我境界

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若能坚定理想信念,能坚定奋斗意志,能坚定恒心韧劲,那么在平常时候便可看得出,在关键时刻就能站得出,在危难关头更能豁得出,如此一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党和人民建立功勋、成就事业。

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政委郑天海牢记总书记对广大党员的殷切期望。他表示,要做到“看得出来”,就需坚守信念;要做到“站得出来”,也需坚守信念;要做到“豁得出来”,同样需坚守信念,而唯有坚守“我将无我”的信念和担当,才能做到这些。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沱沱河站派出所辖区有 582 公里线路,它横跨昆仑和唐古拉两大山脉。这里平均海拔 4500 米,常年处于高寒低温状态,空气稀薄且缺氧,阳光辐射十分强烈,因此被称作“生命禁区”。郑天海在此连续坚守了十年,他不但守护着天路,还成为了当地牧民的贴心人。

2010 年 5 月,沱沱河站派出所需要补充警力。郑天海在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他告别了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女儿。然后毅然来到了沱沱河。他的理由很直接,那就是组织有需要,他就必须上。

郑天海初到沱沱河时,因为高原反应,整宿都难以入眠。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他瘦了整整一圈。然而,他并没有选择退缩。他说:“再苦也得有人守着。既然选择了坚守青藏铁路,那我就无怨无悔。”

青藏铁路要穿越沼泽,穿越草甸,穿越陡坡。很多地方汽车根本没办法抵达。每当遇到翻山这样的艰巨任务时,郑天海总是冲在最前面。每当遇到涉沟这样的艰巨任务时,郑天海总是冲在最前面。每当遇到蹚河这样的艰巨任务时,郑天海总是冲在最前面。每当遇到爬涵洞这样的艰巨任务时,郑天海总是冲在最前面。群众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傍晚时分,唐古拉地区突然降下罕见暴雨。郑天海接到了牧民布琼打来的求救电话,布琼称他家的皮卡车陷进了水沟,无法动弹,希望所里能派人去救援。由于不清楚皮卡车具体的陷车位置,郑天海带着同事在雨夜中寻找了将近两个小时。当皮卡车终于被拖出水沟时,郑天海因为过度缺氧和劳累,一下子瘫倒在了冰冷的草地上。他清醒过来后,眼前出现了热腾腾的酥油茶。同时,布琼一家人那温暖的目光也映入眼帘。这酥油茶和目光如同一股暖流一般,走遍了他的全身,让他感受到了无比的踏实。

2020 年 4 月,郑天海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被从沱沱河调离。在离别之际,他望着那满满一柜子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哈达,流下了眼泪。牧民们送来的每一条洁白的哈达,都蕴含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记录着高原上的深情。

担当,是雪域高原的执着坚守,也是抗疫一线的无悔逆行。

在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际,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发出了动员令,要同时间展开赛跑,要与病魔进行较量,务必坚决遏制住疫情的蔓延势头,务必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与病魔展开较量,比拼的是速度,争夺的是时间。得知要从上海向武汉运送医护人员和抗疫物资的消息后,上海局集团公司上海机辆段的动车组指导司机冯剑坚率先报名,把有着红手印的“请战书”递交给了党组织。在他的引领下,全段有 136 名动车组司机积极踊跃地报名了。

https://img0.baidu.com/it/u=4229705846,318415754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49&h=500

上海机辆段的动车组司机不在上海至武汉之间值乘,他们对该区间不熟悉。所以必须跑一趟试验车,把运行数据摸清楚,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那么谁来上这趟试验车呢?是冯剑坚第一个报名的。

2020 年 1 月 30 日清晨,冯剑坚与另一名司机一同值乘试验列车,从上海虹桥站驶出。在途中,他拍摄了线路视频,将线路坡度、站台长度、分相区段等关键信息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回到单位之后,他连夜展开培训工作,目的是让每名司机都能尽快且熟练地掌握相关情况。2 月 1 日 6 时 30 分,在上海虹桥站 8 号站台,冯剑坚带领出乘组,面对着鲜红的党旗,进行了庄严的宣誓。他驾驶着 G1772 次列车前往武汉。一个月后,冯剑坚和同事们在这条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上来回行驶,为武汉持续运送医护人员和物资。

身为党员,既要做会开车的能手,也要有敢担当的肩膀。冯剑坚时常这样说。2021 年,正值京沪高铁开通运营 10 周年,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扩展至京沪高铁开行,冯剑坚再次冲锋在前承担重要任务。为保障运行安全,他驾驶列车进行了管内贯通试验,仅用 2 天时间就探寻出一套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平稳操纵的方法。

奋斗,奔跑追梦的最美姿态

国家领导人十分牵挂青年的成长成才。他强调青年正处于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关键时期。同时,他指出我们的生活条件虽然变好了,但奋斗精神绝不能减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也绝不能丢弃。

奋斗是青春最为亮丽的底色。在广州局集团公司衡阳车务段的衡阳站,存在着这样一位“励志哥”。他名叫王军,于 22 岁开始参加工作,在 5 年的时间里,从原本的“业务小白”逐步成长为“全路首席技师”。王军能够取得进步,是因为他一直刻苦钻研并且脚踏实地。他入职仅 1 年,就把 4 套行业规章都翻得很破旧了,还做了 8 本学习笔记。他将标准作业流程和行车规章都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因此被同事们称作规章方面的“活字典”以及业务上的“领头羊”。

2022 年春运前夕,为了保证线路设备的安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桥工段的干部职工,在暴雪的天气下,进行了更换钢轨的工作。此图片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2017 年,“王军车站值班员技能大师工作室”得以成立。王军带领着团队,成功攻克了多项重点课题,其中包括防止行车设备误操作以及行车组织错办理等共 10 项。并且,15 次参与了京广、湘桂、衡柳、怀衡和吉衡线的安全攻关工作。此外,主导编制的 20 项教学课件,已然成为行车一线作业人员的“宝典”。

在衡阳车务段,大家称呼王军为“挎包教头”。每到休班时间,他会背着一个挎包,拎着一捆学习资料,前往青年职工处上门送教。5 年来,他跑遍了沿线 61 个车站,进行了 180 余场次的授课,360 余次的现场教学,培训了 1900 余人次的学员。王军表示,他不怕苦也不怕累,只希望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行车“指挥官”,以此来保障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奋斗能够成就最为美丽的风景。在武汉局集团公司,金鹰重工工程机械研究院的副院长王江,他是一名铁路科研人员。在工作的 20 年时间里,王江设计出了接触网检修以及钢轨打磨等 30 多种铁路工程机械。在破解大功率重型轨道车在高原条件下的各种运用难题过程中,他成功克服了严寒以及缺氧等诸多困难。他主持攻关的高原大功率重型轨道车,经受住了高原负压的考验,也经受住了风沙大的考验,还经受住了温差大的考验等恶劣环境的重重考验,从而填补了高海拔大功率轨道车的空白。他和团队在研制 96 头钢轨打磨车的过程中,花费 3 年时间攻克了 26 项技术难题。他们还制定了 100 多项技术规范。开发出的新一代打磨控制系统以及车载廓形监测系统,使得作业后钢轨表面粗糙度能够控制在 6 微米以下。这引领着中国钢轨打磨车的研制迈入了世界一流水平。

2022 年 1 月 17 日是春运开始的第一天。成渝铁路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 G8612 次列车,也就是“共青团号”列车顺利发车了。这是全国第一次在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里常态化开行“共青团号”列车。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铁路青年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去做事,全力保障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图中展示的是一位旅客在这趟列车上书写新春祝福语的情景。新华社记者唐奕拍摄了这一场景。

奋斗能成就最美的传承。陇海铁路上有一座铁路大桥,它跨越深谷且巍峨耸立,名为杨连第桥。此桥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连第烈士的名字来命名的。现在,值守这座桥的是郑州局集团公司洛阳工务段杨连第桥隧工区的工长李玉斌。

李玉斌的爷爷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人,他守护大桥达 18 年之久才退休。其后,李玉斌的父亲也在此地安下身来,一干就是 38 年。在 2008 年,听着英雄桥故事成长起来的李玉斌到工区进行报到,他的父亲多次叮嘱他:“要把班接好,把桥守好,要比我们做得更出色。”

杨连第烈士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勇于攀登,拼搏奉献,他的事迹激励着李玉斌祖孙三代不断接续奋斗。李玉斌手握接力棒,以实际行动延续并守护着英雄桥的责任与使命。

14 年来,确保了英雄桥和管内 35 座桥梁、10 座隧道、118 座涵洞安全万无一失。

2016 年,在大桥旁建起了杨连第烈士纪念馆,此纪念馆成为中国铁路以及河南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玉斌主动请求担当此任,担任起了义务讲解员。他前往学校,前往政府机关,前往企业,讲述英雄故事。经过几年的时间,他义务讲解了 300 多场,有 1 万多人接受了精神的洗礼。

国家领导人着重指出,需将红色资源运用得当,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红色江山得以世世代代流传。每当李玉斌站在杨连第烈士纪念碑前时,他都表现得极为坚定,并且说道:“英雄桥的故事,我定会一直讲下去!”

历史不断地流淌,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那些闪亮的名字,那些光荣的群体,那些“最美”的故事……我们会一直将它们讲述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铁路工作-铁路工作怎么样-铁路工作有哪些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