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13 06:14:06

声之形漫画-漫画形态-漫画形声字

日本动画《声之形》是本周的新片。此前曾听闻不少关于此片的好评。宣传方还将这部电影与去年大热的动画片《你的名字》相提并论。

从热度方面来看,这次的《声之形》确实称得上是《你的名字》之后的又一部现象级动画电影。它在日本本土的票房表现极为出色,累计票房总共超过了 22 亿日元。并且在台岛也取得了有史以来日本动画电影票房第四的优异成绩。

可惜的是,这部动画我却始终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将其与《你的名字》相提并论的人,你们是否还记得《你的名字》呢?

当然,作为一部荣获众多奖项的电影,它确实有诸多优点。从它的背景开始说起,它就很厉害。说到《声之形》,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制作公司,那就是京都动画,也就是大家常称呼为“京阿尼”的公司。

如果你是日本动漫迷,那你肯定知道这些。若你不知道,那你也一定听说过京阿尼的这些代表作品。

像是早期的跨时代作品《凉宫春日的忧郁》

真·现象级动画作品《轻音少女》

还有包括前几年的《中二病也要谈恋爱》

京都动画有高质量作品产出,所以那时会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话:

京都出品,必属精品。

《声之形》是京都动画第一部在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所以能够获得那么多期待是很正常的。

《声之形》是京都动画出品的动画,它有着诸多京都动画鲜明的特点。

京都动画的多数作品都具有细腻清新的特点,《声之形》也具备这一特点。从剧照的画风可以看出,整个画面非常文艺且甜美。所以一开始是以“纯爱”的预期去观看这部作品的,不过之后发现这是一个误会,这一点稍后再讲。

另一个特色得以保留且具有传承性。这一特色便是“京都脸”。京都动画是影响力极大的动画制作公司,其讨论热度很高,由此也创造出了很多相关词汇,如“京蜜”“京黑”“京脸”“京腿”等,你们能明白意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京都脸”。

网络上是这样解释“京都脸”的:

京都脸属于一类面部外貌特征,它是对京都动画公司所创作的一系列动画角色面部特征的高度提炼和总结。

看了这张图你会更懂一些。

简而言之,是在调侃京都动画的人物脸部特征较为相似。可以说这种调侃带有很强的鬼畜感。

《轻音少女》平泽唯

《中二病也要谈恋爱》丹生谷森夏

《玉子市场》北白川玉子

这里需要提及一个人,她是创作了大量京都脸的两位监督中的一位,名叫山田尚子。

而她同时也就是这部《声之形》的导演。

所以在《声之形》这部作品里,女性角色们有着相似的画风,她们都是大眼睛萌妹,超级可爱。

这部电影十分难得,其中并没有因为那种略相似的脸而在情绪表达方面有所欠缺。

男主长大之后第一次找到女主见面时,在十秒钟内,女主的微表情依次经历了疑惑,接着是局促,然后是微笑,之后是不安,再接着是鼓足勇气,随后是生气,接着是彷徨,最后是胆怯等一系列情绪。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张二维且套路化的脸上,能够如此精准地展现出如此多细微的表情,从而推动剧情和人物关系的发展。

同时,《声之形》里女主具有听障以及不太会说话的特殊人设。正因如此,她的眼神和表情神态在这部动画里变得相当重要,成为了重要的存在。

这一点做得很棒,至少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清晰可辨。在观影时,常常能让人产生“女主真是可爱啊!!”这样的想法。

而山田尚子还给《声之形》带来了另一个福利。

在豆瓣短评中看到这样一条

https://img0.baidu.com/it/u=4270742937,137206951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59&h=500

在萌娘百科山田尚子的词条里,关于作品风格的描述之下有着两个大写加粗的字,即“腿控”。

这位同学,你猜对了。

另外我很喜欢配乐。电影的背景乐搭配得很出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物处于压抑状态时的钢琴单音节配乐。在其他情节中,音乐能根据人物状态和剧情节奏搭配得恰到好处,紧张时层层递进,压抑时深入谷底,其一个直接作用就是能让人更易入戏。

我们先说完了好的地方,接下来聊聊不太满意的地方。或许主要就是剧情方面,这也是这部动画最大的不足之处。

这部电影引起如此大讨论的一个原因是其主题,它是关于校园霸凌的故事。男主石田将也在小学期间欺凌了听力有障碍的转校生西宫硝子,这使得西宫遭受了一连串身心方面的伤害,之后西宫转校了,而石田将也也自食其果,被同学孤立。长大后的将也再次找到西宫,试图弥补他曾经给西宫带来的伤害。

起初,我认为这是一部能够反映校园霸凌的极为现实的动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错了。

看到最后,你会发觉校园霸凌仅仅是一个引子。它仅仅是一个背景,能让角色之间构建关系,接着便开启了疼痛青春的救赎之旅。

实际上,校园霸凌只是促使了一群主角聚集到了一起。整个主题与校园霸凌的关联并不是很大。

电影进行到前半段时,我曾以为这是一个以西宫为第一主角,从石田将也的视角出发的大型赎罪故事。然而,我又一次错了。

我承认结局包含催泪的元素。然而,为何获得解脱与救赎的是加害者呢?为何变成了施暴者通过赎罪来解救自身呢?所以,受到欺凌的西宫不仅没有在现实意义上得到升华,反而仅仅成为了一个如同圣母般烘托男主的工具。

这样的设定当然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很难接受。

电影进行到中间部分时,女主开始表达心意了,这部分的处理十分可爱。我心想,哦,看来这是一个纯爱故事呢,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此之后突然开始了一场同学大集合,接着又发生了群体撕逼。最终,男主分别总结了每个人的缺点并发动了 aoe 伤害,之后大家就撕破脸了。

???

这都是些什么走向啊!不这么反复的虐与别扭人不行么。

期间穿插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狗血情节。有突如其来的跳楼事件,还有鬼畜般地怪自己“没有改变”且每天道歉千万遍的情况,同时没有一个人去指责欺凌同学的恶毒女二,反而都在纠结如何摒弃彼此之间的隔阂等。

最后,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作为受害者的西宫开始逐个进行道歉,原因是她给大家带来了麻烦,从而促成了一波大团圆的局面。

最终,我只能把它理解成是文化差异。日本电影常常喜欢道歉、治愈与谅解,而韩国电影却总是爱用复仇来解决问题,就如同这样。因为只有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看,我才能够让自己接受,毕竟其中很多逻辑和动机都让我难以理解。

除此之外,电影在很多细节情节的跳转以及故事讲述方式方面存在问题。这一问题要归因于另一个方面。这部电影是由漫画改编而成,将 7 卷的漫画改编成约两个小时的电影,无需思考也能明白其中有大量情节被删减了。看介绍可知,在大陆上映的《声之形》在原电影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删减的时长将近 20 分钟。并且让人搞不懂为何要进行删减,总感觉只是为了缩减片长以便增加排片。

删上加删,所以导致很多地方都交代得非常不明确,甚至看不懂。

出现这样的评价我觉得非常合理。

去看了漫画,发现有诸多令人惋惜的删改。漫画恰恰解释了我心中许多困惑的地方。对比电影和漫画后,问题主要体现在人物动机、情节转折以及细节刻画这三个方面。

关于男主石田将也,在电影里是女主转学而来,接着他毫无缘由地开始欺负她,几乎没有对他的性格进行描画,也没有交代他欺负她的动机。

漫画很好地铺陈了这一点。漫画用不少篇幅刻画了男主平时的生活,他热爱玩一种“试胆游戏”,顽皮地去尝试各种无意义的“好玩事”以找寻刺激,其目的仅仅是打败无聊。

这也是他后来欺负西宫的一个原因。

在电影里,男主存在两种状态,小时候极为顽劣,长大后则十分谦卑友好。这前后俨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设。然而,最为关键的变化过程却缺失了。展现在眼前的,要么是绝对的顽劣不堪,要么是陡然间绝对的谦卑友好。就连中间男主为何想要跳楼,在电影中给出的理由小到几乎难以察觉。我在观看时,脑海中仅浮现出三个字“至于吗?”

实际上,漫画中有很多铺垫和介绍。你能看到那些变化以及绝望的痛。男主想要选择轻生的原因,他遭遇的各种事情,历经的背叛,他的努力以及最后的绝望。

这些挫折在经历了大量事件和细节的铺垫之后,发生了必要的转折。或许,这确实是受到动画篇幅的限制,难以在有限的时长里展现出来,但这也正是这部动画最为可惜的一个方面。

同样缺少细节的地方还有男女主的关系。

在电影里,他们小学阶段的关系很简单直接,就是欺凌与被欺凌。然而在漫画中,关系就丰富复杂多了。其中包括小孩子之间的微妙情感,还有小学时期男生那种天真且无知的残酷等。

漫画中的这几段,石田将也鼓足勇气,假装漫不经心地跟西宫说话并表达关心,接着又用欺负和辱骂来掩饰自己的慌乱,这些桥段非常细节可爱,同时又非常重要,它们让男主形象在一开始就没那么惹人厌。

场景1

场景2

场景3

https://img1.baidu.com/it/u=3290127416,290208815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7&h=327

在原作漫画中,两人长大后在接触过程里,石田会突然产生自己都搞不明白的吃醋情绪,然而在电影里这一点完全没有被展现出来。一直到最后,都让人感觉女主在爱情中是单相思。

实际上,在未删节版电影里,存在着类似展现男女主之间微妙关系的情节。然而,我们却看不到这些情节,也不明白为何在我们的版本中要删掉这样的情节。这就导致大家都在吐槽男女主之间那种莫名其妙产生的爱情。

在动机和逻辑问题之外,在一些关键性的转折节点上,电影的转折显得非常生硬。很多时候都能明显看出,是为了推动剧情达到某个目的而强行安排的结果和场景。这些强行的转折与巧合在很多人看来就成了“狗血”。

西宫为何最后会转校呢?在电影中,只有突然老师出现并告知她转校了。然而,在漫画里有一场西宫的爆发戏,平日里温和柔弱、毫无意见的女生情绪突然爆发,与男主正面冲突,这是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情节,也很好地过渡到了最后离开的结果。在未删减版本中也有这样一场类似的戏,实在是非常可惜。让人疑惑不解,为何总要删除重要的戏份呢?

长大后的西宫希望找回小学时期唯一对自己友好的同学佐原,为此她跟将也一同来到了佐原所在的另一个城市。然而,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人是很麻烦的,而我们的电影时长又有限,那该怎么办呢?不如就在车站的电扶梯上直接来个偶遇吧。(微笑)

这种巧合动脑子吗??

漫画里就合理的多,直接让他们空手而归。

后面的同学开始大集合。他们莫名其妙地一个个找到了以前的小学同学们,接着莫名其妙地开始群体聚会,之后又莫名其妙地一起在游乐园见了面并开始一起游玩。我认为这种不约而同的行为大概是彼此之间的心有灵犀吧。

只好用漫画里将也的心理活动来总结这件事情。

同样地,漫画中很多细节也因为篇幅关系都被丢弃。

如果你有心,就会发现早期的西宫硝子和与石田交往后后期的西宫硝子有一个最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在于发型。这里所说的发型并非指长发或短发,而是一个关键点,即露耳朵。

漫画中,西宫小时候去剪头发。她特意剪了一个发型,这个发型能够盖住耳朵。从这可以看出,她对于自己的听障有着自卑心。

电影未特意明确提及这一点,却将其当作暗梗埋于两人相处过程中。在某一场戏之后,她便不再遮住耳朵。这既是西宫硝子的心理突破,也是她对自己的接纳。

早期西宫

早期西宫

后期西宫

后期西宫

漫画改编存在删改问题,而电影中的价值观更为奇怪。你能想象吗?直到结束,霸凌西宫的几个同学都没有对她说过一句抱歉。不仅如此,加害者们还抱有这样一个观念:“我们因为霸凌你的事情败露而导致彼此友谊破裂,这个结果都是你的错。”并且让西宫认同了这个观念,在西宫道歉的时候,他们还欣然接受了。

里面的角色有的认为这些都是你的错,觉得自己有理。有的则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错,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改变,因而感到很抱歉。

唉!

西宫的妹妹偷拍了女二辱骂西宫的视频,甚至把这个视频给男主看了,还问他有什么想法。男主表示,他希望西宫能够喜欢自己。

??

像这样让我不理解的事情多到没法说。

最后所有人都洗白和好的结局,我认为这只是加害者的一种白日意淫。

总的来说,京都动画的制作水准没跑,仍然很出众。

但是,这一出狗血戏,我真的不是很懂。

只能将之称为,文化差异吧。

(图片源自网络及豆瓣电影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声之形漫画-漫画形态-漫画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