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自行车简单画法-自行车画法大全-自行车画法画简单又好看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的步伐不断加快,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要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然而,我们真正喜爱做的事情“画画”,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做。我们处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需要努力学习和工作拼搏。也要留给自己适当空闲。让身体和心灵得到休息。
我在网络课上倡导学员要养成随时随地画画的习惯。我们日常都携带着手机,我认为可以用手机来画画。我在这方面花了一些时间去摸索怎样更好地使用手机画画。并且把相关软件推荐给学员,其中有一位学员对手机画画“中毒”最深,她已经保持了半年左右,几乎每天都用手机画画的习惯,这对她的影响以及绘画提升都非常有帮助。接下来她谈谈个人心得和体会,供大家学习借鉴:
画吧app作品
:
秋林老师把画吧这个 app 介绍给大家之后,我就深深地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了。
度过了开始的那段适应期,很快就对这个 app 产生了喜爱之情,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它非常方便。
这个方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简单,容易上手,进步很快;二是便携。因为手机人人都随身携带,所以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随时涂抹几笔。例如在路上看到有触动的景物,能马上描绘下来;在灵光一现的时候,也能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它其实就像是一个便携式速写本,而且还是彩色的。
“方便性”重不重要?我觉得非常重要!
为啥买了几千块钱的健身卡一直不去用?因为离家太远,不方便!
家里的苹果电脑一直未被使用,原因在于我已习惯了现有的系统,不愿意去学习新的操作系统,觉得那样太麻烦了。
我能不用需要注册一堆信息的软件,我能不用操作复杂的 app 并将其卸载,因为这些软件不方便。
我不是那种遇到困难就勇往直前的人。我能够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东西,但是不要让事情变得过于麻烦。我不希望被考验我的耐心和毅力,因为我本身就难以经受住这样的考验。
我一直在业余学习油画。然而,近年来我画的油画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找不到思路,技术也没有进步;另一方面,重要原因是嫌麻烦。
油画的覆盖性很强,它与水彩不同,颜料能够一层层地叠加上去,从而达到丰富的层次。不过,在叠加颜料时,需要等待底下的颜料凝固之后,再涂上一层。当然,也有直接画法,这种画法可以一次完成,此时就需要用厚涂的方式,不等下面的颜料干就蘸着颜料厚厚地盖上去。但这是我不喜欢的方法。所以,每一幅油画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绘制,这很考验我的耐心。因此,随着绘画的进行,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有时候因为觉得时间不够,就会停止继续创作。
画吧app作品
而用了画吧app后,我的绘画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一是不抠细节了。
由于手机屏幕如此之小(相较于画布而言),再用这般粗的手指头去戳(与铅笔相比),是难以做到非常精细的,所以只能抓住主要的部分而舍弃细小的部分,提炼出主题或者绘制出大的色块。其结果便是改掉了那种一画画就过于关注琐事细节从而影响主题的不良习惯,这着实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
二是大大拓展了绘画的题材。
感谢各位老师的美术课。画石膏的时候要有石膏,画花瓶的时候要有花瓶,画人体的时候要有人体,必须眼前有一个对象,我才能将其画出来。看一眼就画一笔,看不到就画不了。模特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姿势,我就画不下去了。光线只要稍微变一变,我也画不下去。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画没有看到过、不在眼前的东西。而在画吧这个平台,我发现软件不是用来画写实的,就如同跑车不是用来进行越野一样。
画吧app作品
https://img2.baidu.com/it/u=1216104419,196927262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9
画吧的小朋友画的有日漫风格的卡通,还有武侠题材、神话题材、小说题材、电影题材。软件的特性如同给绘画加上了特效,具备各种超现实的手段,这使得绘画的对象与题材得到了大大拓展。
我开始尝试描绘“幻想”。将脑海中闪现的画面展现出来,把思考和观念用图像呈现出来。得益于软件的强大功能,那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能够轻易被实现,也能让我在现实中无法达成的画面效果得以呈现。我惊喜不已,察觉到前方的道路突然开阔了许多倍!接着更进一步,我又尝试把画面提炼为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在逐渐理解抽象画的价值和含义。在这个过程里,我意识到绘画包含三个阶段,分别是临摹自然、描绘思想以及提炼抽象。这三个阶段一个比一个对人的要求更高。我觉得倘若人愿意学习并且持续进步,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踏上这条进化的道路。
画吧app作品
三是极大增加了绘画的数量。
随时在画是因为方便!我会利用碎片化时间画一些,接着把它们存起来。当灵感突然出现时,我会立刻画个大概,之后再抽空慢慢填补。有好几幅画是我在关灯躺床上的时候画的。我在洗车时画过路边的自行车,在海边喝茶时画过海上生明月,还有几幅是在电影院里以及饭桌上画的。我就是在看无聊的电影时画过好几幅。
可以说,这几个月我画画比过去几年都要勤快。在半年时间里,我在画吧发布了 250 多幅画。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画一幅,有时候突然有灵感能画五六幅。当然,也会有没想法的时候,当我想不出要画什么时,就拿起一个颜色随意地涂抹,接着根据涂出来的色块展开幻想,设想场景,常常能得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无物不可入画,看到的东西能画,想到的东西花些时间琢磨也能画,目前缺的只是技术。而技术需要长期学习和打磨,要循序渐进。
四、画吧还是一个交流的平台。
一个人练与一群人练存在差异。人多了会有人气,能够进行交流以取长补短,也可以获得反馈和肯定。这样一来,人们会跑得更快,走得更远。所以,结成社区进行互动本身就是人们心理需求的产物。
当我在画吧获得点赞时,那必然有满足感;当我在画吧被加好友时,那必然有满足感;当我的画被推荐到画吧首页时,那必然有满足感。所以,尽管现在画吧的功能渐渐有点不够用了,但我还是在这里不停地进行创作和发布。
这半年以来我使用了画吧,我深深感受到科技手段对传统绘画的帮助是全方位的。它拓展了绘画者的思路,拓展了绘画者的题材,拓展了绘画者的风格,拓展了绘画者的技术,还能起到速写的作用,能起到记录的作用,能起到草稿的作用,能起到练习的作用,能起到试色的作用等等一系列作用。
当然,如果要回到传统的架上绘画,还必须经过艰苦的转换。
软件涂一个背景只需一喷,而在现实中则需一点点抹上去,且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颜色选择方面,软件取色是无限的,选色只需动动手指,若不满意还可再动手指,拥有无限可能。而现实的绘画调一个颜色非常费劲,调不准需不断添加,一不小心就会糊掉……
结论就是现实比电脑里的世界难多了(因为我试过)(ಥ_ಥ)
所以软件画要变成现实中的架上油画,大家需要时间去转化。
但画吧会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个人使用经验:
我第一次使用画吧的时候,没有去看任何教程。因为之前我使用过 ps,所以觉得画吧再复杂也不会超出 ps 的范畴,只要尝试一下就能够知道怎么使用它了。就这样,我有了第一幅通过软件绘制的画作。
这幅画名为“一个人和一座城”。其初衷是要描绘一种遗世独立的精神,即“我有自己的想法,即便你们人再多,我也不会同流合污”。这个想法原本是很好的,然而可惜的是,在实际绘画中,手底下的功夫却不行,把城池画成了一个澡盆。人物比例也存在失调的问题,对于空间感的处理也还不会,并且在用笔方面,也仅仅只会使用第一种笔——普通笔。对于模糊、直线、柳叶笔、喷枪等技巧,都完全不会使用。
那个时候感觉极为不便,也很不直观。原本一支笔就是笔,可现在得先挑选笔的种类。画出来的效果并非真实画笔所呈现的笔触、轨迹和色彩,全都不对,需要试过之后才能进行选择。所有想要的效果都要经过软件进行处理,并且有时处理得还不正确。各种工具不熟练的时候确实很让人抓狂,然而这是用软件绘画必然会经历的过程,并且还是最困难的一步,一定要跨过去。
那时我并未气馁,怀有好奇心。我发现画吧官方推荐的作品中,有不少技术很强大的。这些作品虽带有一点低龄和日漫气息,但它们所呈现出的效果以及所表现的场景都十分给力。所以,只要我坚持画下去,肯定会有收获。
我时常翻看画吧所推荐的作品。我会看从幻想类的作品到暗黑风格的作品,从插画到漫画,再到照片式的以及中国风的作品。在不知不觉中,我吸取了不少的想法,原来还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构图……原来想象力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https://img1.baidu.com/it/u=249447369,114167948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89
那时候我时常关注“最新作品”这一栏目,因为我自己也是新人呀!既没有好友加我,也没有点赞。发布完作品后,就只能自己不停地刷屏,看着自己的画夹杂在一堆小孩子的作品中被刷出来。那种感觉就仿佛是一个旁观者在看别人的作品,由于混在人群里,第一眼就能察觉到自己作品的好坏,显得特别客观。
那个“最新作品”里新人居多,他们的作品大多很幼稚,大多在简单模仿动漫人物。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看得出是有想法、想表达的,这种表达的欲望让它们在一堆人云亦云的平庸之作中显得很突出,让人不会将它们混为一谈。技术上的幼稚无法掩盖它们的闪光点。
技术是可以练的,这种“有话要说”的状态才是最可贵的。
任何图画可以被说成仅仅是一堆颜色、线条以及形状。然而,思想会将它们进行组合,并且赋予它们相应的意义。
首页推荐的作品,因其技术过于出色,有时会导致其意义被掩盖……因为大家的目光仅仅聚焦在最华丽的那部分上。
当然,这些感想是我画了半年之后总结出来的心得体会,属于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当时我刚进入画吧,对各路大神们非常羡慕,毕竟他们每幅画都能被推荐,点击率还那么高!虽然点击率不能用来当饭吃,但能满足虚荣心啊!
不过我自始自终都有一个观点:
不能深陷于技术之中无法自拔,技术是要为意识服务的,我首要解决的是意识方面的问题。不要在每一幅画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将其打造得完美无缺,这又有什么价值呢?我是带着问题来到这里的。我是为了找寻将来架上绘画的绘画语言和形式感。我希望能解决自身画面在构图、色彩、空间方面的问题。我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风格。画吧是一个极为好用且方便的工具,仅此而已。
我们能够活学活用画吧这个软件,它能为我们将来的作品增添助力,让作品如插上腾飞的翅膀一般。这便是学习画吧这类绘图软件的最大价值所在。
后来我一直在不停地画。就是玩手机啦,比如在吃饭的时候、等车的时候,还有看电视、看电影的时候,以及躺床上胡思乱想的时候,都能够画画。真的没有别的什么技巧,就是要多画。把所有的工具都反复使用一百多遍,差不多就可以了。
我自己画到一百幅左右差不多就会使用了。画到两百幅时,技术勉强算是过关了。与大神相比,还差得很远,但基本能够把自己想要的画面表现出来了。
当我技术熟练了一点,画成这样:
可以看出,背景为平面时,效果更为强烈,主题也更突出,装饰效果较重;背景具有空间感时,层次更加丰富,包含的可解读内容也更多,更能让人联想到现实。
以往画油画时,我从未尝试过单色背景这种形式。老师曾教导油画要有空间感。然而,这些单色背景的画摆放在眼前,效果强烈且良好。突然,卡茨的画在眼前浮现……那些我觉得很美、很鲜明且很简单的画面,一直让我不知其缘由,此刻我似乎有所领悟了。
形式的作用是为主题服务。你想要达到的效果决定了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形式。
不要拘泥于形式,要直指人心。
画画存在多种方式,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表达途径。
不过这些是回头看时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在画画的时候,依靠的完全是直觉,并且是经过反复的尝试。特别要指出的是,颜色搭配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幸好,用软件试色仅仅是动动手指头而已。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在反复试色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获得理想的结果。
我掌握了初步技术后,将其运用到绘画中能得心应手。同时,我还开拓了素材来源,对于各种风格也都有了尝试的信心。
画吧app作品
——EN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