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企业-智联企业版-智联企业能拉黑个人吗
三月迎来春天,山河呈现出新的绿色。全国的“两会”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奋力跃动向上的山河美丽景象。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业”这个词被提及了 28 次。并且,“稳就业”以及“促就业”的主基调一直都很稳固。
过去 5 年,我们把稳就业当作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就业优先政策的导向持续得到强化。今年,我们需要达成“城镇新增就业 1200 万人左右”这一总体目标,并且要把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得细致入微。
锚定目标后,千帆开始竞发。在就业市场中,“金三银四”这个时期正式开始了,线上和线下的场面早已热闹非凡。到了 2 月底,上海举办了一场规模极为宏大的招聘会,这场招聘会是近三年来规模最大的,超过千家的企业提供了 2.5 万多个岗位,并且收到了 3.5 万多份简历。智联招聘观测到了线上的热潮。2023 年的《春招市场行情周报》表明,在春招的一个月期间,招聘职位指数从 1 开始逐步上涨到 1.28。求职规模指数在第三周达到了 1.76。供需两方面都很旺盛。线下消费成为了春节后的增长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稳就业任务艰巨”。要将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置于更突出位置。同时,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政策层面已明确航向,需落实落细。
目前市场供需火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轻易取得成功。求稳、回乡等求职新趋势开始显现,招聘信息存在失真情况,小微企业招人存在困难等旧堵点依然存在,就业和用人的理想难以轻易实现,并且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大力度去突破的考验。
求稳向优不踩坑,求职路不平
三年来,求职者普遍期待“稳”,国企和事业单位一直备受青睐。智联招聘《2022 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指出,有 32.1%的求职者倾向于到国企/事业单位工作,该占比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年龄层越低,这一占比就越高,原本“爱闯荡”的年轻人如今也“爱上了稳定”。并且,抛开考公不谈,进入国企也并非易事。国企的招聘考察包含学历、专业、实习经历等方面,并且也会提及项目经历。实际上,不单国企,央企以及 500 强等实力强劲的头部企业,都设定了更高的招聘门槛。更细致的考核,意味着匹配难度会更高,这对求职者的岗位识别能力有要求。如何在众多职位里,快速且准确地挖掘出更契合自己的那一个呢?这个问题与努力的方向息息相关。倘若方向出现偏差,即便做了再充分的准备,也将是徒劳无功的。
https://img1.baidu.com/it/u=764800414,330953003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084
有人选择“向上”发展,而有些人则打算“下沉”。回乡就业在近些年成为了一种新的就业潮流,非一线城市所具有的慢节奏、不内卷以及有亲朋相伴等特点,都对人才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促使他们返乡。然而,求职者在回乡就业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相似的阻碍,比如他们不了解城市的生活环境以及产业的现状,并且很难获取到本地靠谱企业的招聘信息。
“求稳向优”的理想不易实现,求职路上存在着“暗涌”。不久前,上海在“砺剑 2023”系列专项行动中侦破了一起招工诈骗案件。招聘方称,交纳 3298 元报名参加学习课程后,凭借“学习证明”就能入职月薪 8000 元的消防岗位。即便情况没有这么恶劣,薪资腰斩以及福利不符等情况也会给求职者带来很大的伤害。面对不太理想的岗位,很多人选择了“凑合”。央视网在成都举办的一场大型线下青年人才招聘会中进行调查,发现只有 24%的青年表示会拒绝应聘成功但自己不满意的工作,会继续去寻找符合自身的工作。这明显与“人职匹配”的高质量就业不太相符。真实且靠谱的招聘信息,是求职者迈向理想岗位的首要一步。
大中小企各有难,招人多有坎
视角转换到需求端。人才市场中人员众多,显得很拥挤。然而,当提到“招人”这个话题时,HR 往往会有很多抱怨。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烦恼,中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的烦恼。
大企业让求职者“如雷贯耳”的,不只是高薪资和好福利,还可能有“996”、内卷以及“35 岁被优化”。新闻报道中个别大企业的案例被放大且过度解读,社交平台上内部员工真假难辨的“吐槽贴”带动了舆论风向。从当下的新趋势来看,“大厂”正在失去光环,仅靠一个“名头”来招揽人才已不再有效。整体印象形成后,其中那些确实高薪高福利的靠谱大企业会被误伤。这些企业亟需被“正名”,要让优秀求职者相信它们的诚意。
中小企业面临的难处依然是传统的招聘堵点。其一为“露头难”。在 2021 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 4800 万户,日均新设企业 2.48 万户。要让求职者从如此庞大的群体中看到自己,仅靠自身“发光”是远远不够的。中小企业与“财大气粗”的大企业相比,可用于招聘宣传的预算通常是有限的。所以,中小企业更需要一股推力,把这颗“明珠”推向求职者的视野。
中小企业招人难处之二是“获信难”。它们的品牌力较弱,知名度较低,缺乏求职者的信任。尤其是在骗子公司和虚假职位混淆视听的情况下,警惕性高的求职者在与中小企业接触的初期就会心怀芥蒂。即便一些技术先进、关注员工福利、发展前景广阔的“神仙中小企”,也容易被淹没在庞大的企业海洋之中。
旧的堵点与新的趋势相互叠加,无论是求职方面还是招聘方面,“靠谱”都成为了最为核心的诉求。在招聘市场上,应当有一股能够双向推动的第三方力量,这股力量面向求职者,帮助他们去辨别岗位的真实性以及匹配度,以此来提高求职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面向用人企业,让企业先能够被求职者所看到,然后再被求职者所信任。
https://img0.baidu.com/it/u=2455250411,3363104405&fm=253&fmt=JPEG?w=693&h=1500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服务供需双端的使命,行业头部平台正在把这股力量汇聚起来。智联招聘面向全部求职人群上线了“靠谱企业榜单”。从“靠谱企业榜单”中九大榜单的名称可以看出,智联招聘在努力从不同角度消融求职与招人的障碍。
在智联招聘 APP 的“靠谱企业榜单”页中,“中国最佳雇主”榜单、“专精特新”榜单、“央国政”榜单、“家乡好工作”榜单、“500 强”榜单以及“独角兽”榜单,这六大榜单权威性较强且都有独立跳转。而“城市明星榜”“回复榜”“福利榜”这三个榜单,它们侧重于不同的评价维度,可直接点击查看。若对这些榜单进行分类,会发现它们能分别对应求职或招聘过程中的不同堵点。
“央国政”将央企、国企、政府企业以及世界 500 强企业和中国 500 强企业聚集在一起,为那些靠谱的大企业进行了“正名”。“家乡好工作”展示出了各个城市的靠谱企业,这些城市中既有北京、上海、成都、青岛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也有石家庄、长春、太原、厦门等值得人们前去奋斗的非一线城市。两大榜单使得那些力求求稳的求职者,无论是想要“向上”前往大企业、大城市,还是打算“下沉”去到非一线城市,都能够有可供参考的内容。
“专精特新”和“独角兽”明显是为中小企业而设,能将政府认定的特色企业以及高成长的创新企业托举起来,让它们站在招聘市场的高位。凭借政府或行业的“官方盖章”,彰显出它们的资质和实力,从而使它们能被求职者看到并获得信任。
“城市明星榜”“回复榜”“福利榜”从细致的维度给予了企业展示空间,并且使求职者的判断更为精准。企业在本地的口碑情况、回复的速度及其内容、员工对企业福利的评价,都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诚意以及招聘的真实性,这些都成为求职者做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靠谱企业榜单”确实名副其实。据悉,智联招聘采取了九大合规审核及用户信息保护防范措施,其中包括对 HR 个人资质进行审核、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对企业情况进行调查、对招聘需求进行核实等,对招聘的各个要素都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在审核过程中,要求以真实数据为依据来筛选上榜企业,以确保企业在平台上发布的职位信息真实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智联招聘做到了在用户端呈现榜单信息时“千人千面”。在信息触达用户之前,平台已经将职位与求职者进行了匹配。凭借权威榜单以及精准推送,助力求职者一直保持正确的“航向”,从而能够更快更准地找到职位。
每一家企业都怀揣着自己的“江湖梦”。从“靠谱企业榜单”中,我们能够察觉到智联招聘的“江湖梦”,其核心内容为“价值”二字。智联招聘有着一句历经多年未曾改变的核心理念,那就是“让价值被看见”。此理念具有“双向”性,一方面能让求职者的价值被企业所察觉,从而协助求职者找到好工作;另一方面也能让企业的价值被求职者所知晓,进而助力企业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智联招聘在实现供需的“双向价值”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它作为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价值,即让全社会的就业生态更为靠谱。
智联招聘在破解求职和招聘的难点方面一直在努力,致力于推动就业市场高质量发展。人力服务行业也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各方齐心协力成为了希望的源头。虽然当下就业市场仍存在矛盾,但有了这些真诚的努力,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