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研究生院-吉林化工院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吉林化工院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石油化工学院的前身是化工系。1958 年成立之初设立了基本有机化工专业和无机化工专业。1978 年以后增设了化学工程专业和石油加工专业。1998 年因国家专业调整,将上述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4 年设立了轻化工程专业。2008 年设立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06 年成立了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由于发展的需求,将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入其中;在 2013 年,学院更名为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之后,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于 2014 年又更名为石油化工学院,并且下设化学工程系、轻化工程系、油气储运工程系以及化工原理教学与实验中心。教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现有专任教师 64 人,其中包含中外合作办学外教 10 人。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 34 人,其占比为 62.9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 36 人,占比 66.67%。有 7 人具有国外研究经历。国家级人才有 10 人次,省部级人才有 15 人次,市级人才有 10 人次,各种社会人才有 2 人次,硕士生导师有 30 人。外聘的企业行业兼职教师有 32 人。国家一流专业的负责人有 1 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的负责人有 1 人,省级优势特色一级学科的带头人为 1 人。
学院拥有三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轻化工程专业以及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3 年,获批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 专业。轻化工程专业属于吉林省特色专业,在 2020 年获得了吉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批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由教育部设置专业点的,并且是吉林省唯一拥有本科学位授权的单位。
https://img2.baidu.com/it/u=1777229035,59378629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98
学院拥有 6 个省级科研平台,分别是“化工分离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化工过程优化与节能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化工分离技术与节能工程实验室”等;拥有 3 个省级教学平台,分别是“吉林省石油化工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吉林省石油化工类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 1 个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国家级创新实践基地,2 个省部级创新实践基地(含 13 个实践单位,分别是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2 个校级科研平台以及 1 个计算机仿真中心。
近年来,学院获得了 29 项各类教学建设成果。其中有 1 个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 门吉林省教育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 门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承担了 14 项各级教研项目,其中包括 1 项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和 5 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学院出版了 6 部著作和教材。学院获得国家级授课大赛二等奖 2 人次,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获奖 5 人次。学生每年取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大创课题 20 余项。学院教师获得了 4 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承担了 21 项纵向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有 25 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了 104 篇论文,其中 64 篇被 SCI、EI 收录;申请了 32 项发明专利,授权了 20 项发明专利,实现了 3 项专利成果转化。
学院从 2008 年开始先后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 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14 年开始招收“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21 年获批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3 年开始招收“材料与化工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3人,在校硕士研究生66人。
https://img1.baidu.com/it/u=1550192152,38981509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79
在 60 多年的时间里,学院一直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经过多年的积淀、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产学研结合育人成才”这一特色。学院培养了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学院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 10000 多名专业人才,且深受好评。培养了国家级人才,比如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车顺爱;还培养了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像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德武以及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李纯等。近年来,石油化工学院在大型国企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以及大型民企如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其社会声誉也在不断提升。
学院秉持育人的初心,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育高级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时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近些年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学校的前列,并且毕业生在专业领域展现出了较为强劲的发展能力。学院始终以一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姿态,朝着更名大学以及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向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