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经典鉴赏答案-西方文学经典鉴赏答案-西方文学经典鉴赏答案
2024年1月北大社文史哲艺新书
一起来看看吧!
气本与神化
张载哲学述论
杨立华著
在宋明理学的逐步展开过程里,张载哲学所起到的枢纽性作用,早就成为了学术界普遍知晓的常识。长久以来,对于张载的研究以及讨论,一直都是中国哲学研究当中的热门之一。《气本与神化》以相关的基本文献进行仔细阅读以及精准的概念分析作为基础,通过将文本自身的肌理展现出来,从而对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进行重新构建。在尝试把张载哲学放回到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中,“述”的解释学态度构建了一个场域,这个场域让读者与思想家能够“相遇”。
儒学与中国社会十五讲
干春松著
本书的基础是干春松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儒学与中国社会”课程的讲义,这些讲义一共十五讲。作者专注于儒家思想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的研究,书稿涵盖了“儒学的基本内容与演变”这个主题,还涵盖了“儒学与传统政治”这个主题,以及“儒学与中国地方秩序”这个主题,甚至涵盖了“儒学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这个主题。许多论题展现出作者对儒学与社会互动的独特认知,像“儒家与经济”这个议题,以及“儒家与宗教”这个议题等,能够大幅拓展读者对儒家思想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知。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此背景下,重新理解儒学对当下社会与个体生活的作用,以及理解儒家思想与西方各种思潮之间的关系,这既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也是关心中国文化复兴的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本书探讨儒学的重要问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传统中国,进而使我们对当下中国问题的理解得以加深。
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研究
张志刚 等著
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是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为建设“现当代外国研究平台”所设立的研究课题,此课题具有跨学科、交叉性的特点。该课题由哲学系、宗教学系、历史系、社会学系、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十几位学者共同承担并协力写作。本书乃是这一重大课题的初步探索所取得的成果。
本书有十五章,分为三篇。上篇是“全球宗教格局观察”。它从国内外理论界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始,先综合分析世界宗教人口数据,再分析全球宗教格局态势,以此来揭示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的复杂关系,并且反思世界宗教在全球化时代对不同社会、国家、文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下篇是“政教关系问题研究”,在当代世界宗教、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中,它堪称焦点话题,致力于揭示世界宗教对不同的文明、国家与社会所产生的复杂影响。
全球化到来后,“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这三者的差异和张力逐渐明显起来,一些国家地区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激烈,甚至越发严重,宗教已然成为“一个全球问题”,世界宗教知识也成为人们观察和判断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局势,尤其是众多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地区冲突的“必备知识”。因此,本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拉美史
https://img0.baidu.com/it/u=2459280422,27003402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What is Latin?
[美] 马歇尔 · C. 艾金( C. Eakin)著
董经胜 潘欣源 罗亦宗译
本书考察了拉美史这一研究领域在北美、拉美和欧洲的发展情况。这一研究领域既充满生机活力,又面临重重危机。作者马歇尔·C. 艾金先简要讨论了“拉丁美洲”概念的内涵与历史,接着勾勒出 20 世纪 60 年代前拉美史的发展历程,之后重点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发生的社会史转向和文化转向,还概述了有关奴隶制、原住民、种族、环境、科学、医学和性别等主题的创新研究,以及塑造拉丁美洲与拉美研究的关键社会、文化和政治力量,最后讨论了边疆、大西洋世界和跨国史等新概念的出现对拉美史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共同的存在主义哲学课
刘玮著
我们时常会感到困惑:活着究竟是为了何种目的?生活里的各个不同侧面,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我?我到底是否拥有行动的自由?对于这些问题,从 19 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80 年代结束的存在主义哲学运动,给出了诸多精彩的答案。本书选取了 12 位最有代表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分别是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胡塞尔、尼采、萨特、加缪、波伏瓦、雅斯贝尔斯、伽达默尔、阿伦特、陀思妥耶夫斯基、梅洛 - 庞蒂。总结了他们的哲学洞见,这些洞见深刻、有温度且值得玩味。试图通过他们的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思考自身的人生境遇和人生选择。在“加餐”部分,存在主义艺术、神学、心理学、电影、戏剧等方面的问题有生动的阐发。本书以刘玮教授与得到合作的“存在主义哲学 20 讲”课程讲稿为基础,还加入了每一讲之后的课程精选留言,讲述者与听众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共同思考,从而成就了一场极为精彩的存在主义哲学课。
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二)
细论宝黛钗
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三)
贾府四春
欧丽娟著
台大中文系的欧丽娟教授是在华人世界很受欢迎的红楼梦公开课的主讲人。本系列把欧丽娟教授的一百七十多讲红楼梦公开课的逐字稿进行了整理。第二卷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人物论的总论以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第三卷主要内容为贾府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清代诗学研究
(修订本)
张健著
本书以明代诗学的内在问题为起始点,在对中国诗学进行整体理论观察的视野里,针对清代诗学展开了全面的研讨。作者提出,真伪这一对基本观念、正变这一对基本观念以及雅俗这一对基本观念,对明清诗学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制约作用。全书有十六章,以充分占有并深入研究大量原始文献为基础。它揭示了清代诗学的演变轨迹以及整体特征,探究了各时期诗学的理论问题与价值取向,考察了各诗学流派的群体构成以及理论主张,比较了各派之间的承嬗关系与诗学异同,阐述了重要诗学家的理论体系以及独特贡献,对清代诗学的历史与体系进行了系统而新颖的论述。
西方文学十五讲
(第三版)
徐葆耕著
https://img0.baidu.com/it/u=2459280422,27003402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本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的“西方文学思想与作品”这门课程的讲演实录。这门课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并且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书内容时间跨度达三千年,地域范围横跨欧美两大洲。它包含古希腊神话艺术,还有中世纪的圣经文学以及骑士文学。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有启蒙运动时期的。从近现代来看,有浪漫运动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时期的、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涵盖了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以及各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能从心灵深层揭示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注重联系当代生活现实,挖掘西方古典文学的现代性,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阐释,力求在中西会通和古今会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首版2003年出版后广受好评,成为畅销教材和读物。2012 年出版了第二版,此次进行修订后出版第三版。除原附录外,新增了《保尔:新圣徒的理念与激情》《人类最早的史诗出在东方——谈谈〈吉尔伽美什〉》两篇文章。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本以及《吉尔伽美什》这“世界第一部史诗”的读解进行了补充,部分展现了作者对苏联文学、东方文学的独特体认。
基本乐理与管弦乐曲谱赏析
马清编著
本书先简要介绍了基本乐理和管弦乐的基本知识,接着具体赏析了从 17 世纪开始的经典作品曲谱。这些作品历经古典、浪漫主义时期到近现代,涵盖了从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到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共 50 位作曲家。这些经典乐段旋律十分优美,音乐语汇非常生动,表现力极为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借此,我们能够充分领略作曲家创作的灵感,能感受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能领悟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还能提升个人的鉴赏水平和演奏能力。
10
直面病痛
中国近现代医学史研究
张大庆著
当代医学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与对医学的片面理解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人类对人体及其疾病理解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展现医学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本书将作者在医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汇集。这些成果分为中国近现代医学史、医学思想史、医学社会文化史、中外医学交流史、医学编史学和医学史教育六编。书中的文章既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又涉及对医学史学科建设的思考。通过这些文章,人们能够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把握医学的发展趋势。
11
反弹琵琶
医学的现代性批判
王一方著
新世纪的医学发展迅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它不仅在生命科学的前沿取得了重大成就,还为百姓带来了诸多诊疗、预防和健保方面的福利,赢得了人们的阵阵掌声和朵朵鲜花。但不绝于耳的是怀疑与质疑的声音,这些声音形成了特有的“现代性困惑”(魔咒)。其中包含对医学超越生死、苦难、生命诱惑的过度期许,对医学目的的重新审视,对医学良知的呼唤,以及对医学污名化、医生妖魔化、医患关系恶质化的纠正。如果没有职业反思的清醒,医学就会陷入这样的情况:做得越多,抱怨就越多;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却失守了道德的制高点。这样就形成了悖论与怪圈。于是,作者把学术忠诚转变为医学自我针砭的工具,就像那把“柳叶刀”一样,能够深刻地指出问题,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乐趣,并且把这种行为定义为“反弹琵琶”。
博识雅行学知天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