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尧臣紫砂壶价格-紫砂壶吕尧臣简介-紫砂壶吕尧臣印章
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相明石瓢壶”,去年被拍出了 1232 万元的价格。吕尧臣和吕俊杰父子联手制作的“阴阳太极壶”,也拍出了 150 万元的高价。人们用“三年涨十倍”“一两紫砂十两金”来形容紫砂壶价格的突然暴涨,这种形容虽稍显夸张,但能很好地体现紫砂壶价格的惊人。资深藏家刘天宝先生针对此情况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紫砂壶的价格与价值存在严重偏差,价格中有虚高的部分。
刘天宝觉得,紫砂壶首先是一种具备实用功能的器具。自古以来就不存在官窑,而是在民间广泛被使用的实用茶具,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泡茶。就如同人们吃饭所用的碗碟一样,它与艺术品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技术难度上也有差异。即便有些“大师壶”可以被称作艺术品,但大部分紫砂壶依然是实用器,其价格不应该被炒得如此之高。
一些明清大师壶价值不菲。它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意义。现在的高价紫砂壶和它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别。
https://img2.baidu.com/it/u=2588654333,268403883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800
陈曼生开创文人壶先河之后,文人普遍热衷于将金石字画敷陈在壶上。然而,艺术性的提升不能取代它是实用器这一事实,使用依然是它的第一大功用。好的紫砂壶需要通过使用来展现其价值,倘若将它放置在一边不管,再好的紫砂壶也只是泥塑而已。只有让茶水滋养它,紫砂壶表面才会呈现出“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
如今,市场一味地抬高紫砂壶的价格,这未必是一件好事。试问,当拥有一把价格极高的紫砂壶时,谁还能够像往常一样淡定地去泡茶呢?
紫砂壶的价格在不断上升,那么它的价值是否也增加了呢?刘天宝对紫砂壶的“今时”和“往日”进行了对比,并表达了否定的态度。
紫砂壶的价格差异主要体现在工艺的复杂性方面。如今的工艺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过去的紫砂壶是通过柴窑烧制的,其成品率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就已经算高的了;而现在的紫砂壶则改用电窑进行烧制,成品率高达百分之百。从前的紫砂壶大多是纯手工制作的,所使用的工具数量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紫砂壶的生产工具增多了很多,制作规模迅速地扩大了。壶嘴、壶身、壶把都能够借助模子很轻易地制作出来,甚至还有灌浆的模子可以一次就成型。工艺变得简单了,能够进行批量生产,成品率也提高了,数量随之增加,按理来说紫砂壶价格应该降低,然而实际情况却与预期相反。
https://img2.baidu.com/it/u=1489852695,84068214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00
从前紫砂矿挖出来后,起码要“醒”二十年,然后进行自然风干或者手工捣碎。如今大多是“机器砂”。“手工砂”和“机器砂”在密度与透气性方面有很大差异。刘天宝拿出一把明代惠孟臣的壶来举例,这把壶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流畅,其砂料细腻光滑得让人惊叹,这是现代“机器砂”达不到的。
紫砂壶作为工艺品,美感是品评其价值的重要标准。近来紫砂壶价格一路高抬,那么在美感上它是不是有了质的突破呢?刘天宝认为并非如此。他说现在几乎看不见纯手工的壶了,即使是大师制作的紫砂壶,也大多借助大量工具。手工制作的紫砂壶线条流畅,成型自然。这种美具有个性,是有“人气儿”的美。因为每个工匠的手法与力度都不相同,所以制作出来的壶的感觉也各不相同。
如今,紫砂壶批量生产后变得更标准了。然而,这样一来却失去了人工的痕迹,进而也失去了个性的魅力。在工艺方面,从繁杂变得简单;在砂质方面,从细腻变得粗糙;在美感方面,有减少却没有增加。但令人惊讶的是,紫砂壶的身价却一直不断地上升。
刘天宝觉得,即便那些被当作艺术品收藏的大师壶,贵也得有个标准,不能毫无节制地膨胀。刘天宝回忆说:“在 1979 年,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顾景舟最好的壶售价不能超出 128 元。那时,一般工人每月工资为 32 元,这意味着,一个极为普通的工人用四个月的工资就能够买得起一把‘顾景舟’壶了。”如今的大师壶价格常常达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恐怕很多人只能看着壶而心生感慨,感到无奈了。
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紫砂壶离开饭桌,使其变成难以触及的奢侈品,或许这就是紫砂壶最大的悲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