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现状-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情况-出国留学现状学生中国有多少
留学,意味着什么?国际化教育能带来,优质学习体验也能拥有,多元化生活环境同样具备,学术质量有保障且精神物质能双重提升。难怪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以此为孩子未来的优质发展打下基础。
但是,留学是需要资本的。动辄十几万、几十万这样高额的留学费用,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承担得起的。因此,有的家庭会进行思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留学到底是否值得呢?
命题已经给出,下面有六位经历不同的同学,组成了正反两个战队,并且各有自己的观点。对于此情况有疑问的家庭,可以将他们的发言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进行考虑,这只是仅供参考的哦!
没能力的人才担心金钱
VS
何必倾家荡产 , 不值!
正方:R同学 大一
观点:前期的路是父母铺的,后期的路要自己走。
“花销大是因为美国学费贵、物价高!”这个锅留学不背!
留学需要花费较多的钱。不过,除去学费和基本的生活开销之外,其余的部分是可以自己去赚取的,像奖学金以及勤工俭学等方式都可以。
我家并不富裕,为送我出国,曾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块,我深知家里的艰难。然而,有些学校设有专门的奖学金,金额较高,能够支付生活费且还有剩余,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意味着到了美国我不能松懈。
出国留学并非如有些人所想。每天吃西餐、聚会、周末购物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我们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学习研究以及图书馆里。因为美国院校的竞争力确实很大,所以花销也并非那样大。
努力提升自己,既能获得奖学金,又能提升自身能力;还是花钱毫无节制,只想着“度假享受”,你过着怎样的生活,这完全由你自己来决定。
反方:M同学 北京重点高中
观点:同样的金钱,在国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发展。
政治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点也没错。
先说钱的方面:把家当都变卖了送出国,即便付清了一年十几万的学费,那后续的生活费该怎么办呢?同学聚会你难道不去吗?有科研活动你难道不参加吗?置办教学用具你难道不买吗?这些都需要钱呀,难道只是眼巴巴地等着奖学金吗?
如果是我的话,倘若周围的同学都参加了,并且我自己也对这件事感兴趣,然而却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而无法参加,那我会感觉非常难受。
再说学习:我认为在国内学习是不错的。并非所有的老板、教授、富翁都有留学背景。而且,不出国留学就不能获得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
国内的教育体制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才形成的,这证明它是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在文史政方面以及数理化方面,国内的学术水平并非全都比国外的水平低。只要你愿意学习并且善于学习,就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成就。
我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在国内接触了相关机构和平台,在这些地方结识了现在的知道老师,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各种有趣的科研项目让我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https://img2.baidu.com/it/u=34520880,119464581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11&h=500
再说体验:出国读书能体会到不一样的学习项目,这是挺好的。然而,去体会骑马、橄榄球,听音乐会来陶冶情操等,在国内同样可以做到,也能够从中学习到东西。所以,我认为花费几十万出国是不值得的。
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值了
VS
学习投资回本慢,容易错失良机
正方:A同学 美高二年级
观点:用金钱衡量收获?肤浅!
有些事情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比如经历和能力。
我家的经济状况较为普通,父母都属于工薪阶层,既不富裕也不显贵。当时他们下定决心送我出国,这一决定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量。因为对于家里来说,一下子拿出那么一笔数额较大的钱,确实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当时我不想看到父母处于为难的境地。我心想,在国内学习挺好的呀,还能和朋友在一起。而现在,我为自己坚持下来而感到庆幸,因为我见识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国内的学习体质与我不契合,我对那种应试教育并不喜爱,因为必须为了考试而学习,这让我感到压力巨大且很不舒服。而美高的学习制度能让我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并培养兴趣爱好,也能让我接触到更多有意思的人,还能让我拥有更丰富的体验。
我除了在学习方面,还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与在国内每周只有一两节、每节 40 分钟的体育课相比,这里的体育锻炼形式更为多样,效果也更好。正因如此,我现在的身体素质很棒!要是身体不好生病了,不仅要花很多钱,还容易留下病根。
除此之外,我觉得自己独立自理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样凡事都依赖父母。我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独自去解决,在心情低落时自我排解。这些宝贵的经历是花钱买不到的。因此,我认为前期即使压力大一些也没关系,出国留学是值得的。
反方:K同学 美高一年级
观点:留学是为了未来发展?但未来要工作很久才能“回本”!
肤浅?在我开始展翅高飞之前,总得先让自己吃饱喝足呀。我刚来美高才一年,目前还没有感受到其他人所说的“物有所值”呢。有时候,我甚至还会产生后悔的情绪呢。
中国学生扎堆,即便不说学术氛围的问题,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家乡话”。学校位置较为偏僻,设施也不是崭新的。课程方面,虽然有特色课,但学生们对这些特色课并没有那么感兴趣,并且有的特色课还限制上课人数。
我的学习能力较为普通,不太热衷于学习。大部分时间我会把精力放在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上。尽管参与了几个研究项目,但我对它们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这些研究项目对未来的发展也不是很有帮助。
一直以来都认为留学完回国就像是“镶了金边”,回国后找工作会比较顺利,选择也会多一些,工资也会高一些。然而去年,我留学的姐姐回来了,她找工作并不那么容易,工资比国内应届毕业生高不了多少,要想赚回投入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就算不吃不喝也不知道需要几年时间。
每次想到家里爸爸妈妈在为我下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而省吃俭用地奋斗,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并且我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现在就去赚钱补贴家用。虽然每次打电话家里都让我不要担心钱,不要在意家里,好好学习,但我心里依然难受,唉……
眼光放长远,追求多元化发展
VS
亲情割舍、友谊危机出国错过了太多
正方:X同学 归国一年
https://img1.baidu.com/it/u=2665577282,369139992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40
观点:认为“回国收入”达不到期望值的,大多因为期望错误
作为一个留学回来且工作了一年的“海归”,我觉得未来工资与自己的期望值是否相符,跟自身是不是“留学生”的身份关系不是很大。
根据《2017 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近 7 成留学生觉得实际薪资比期望工资低很多。其中,只有毕业于学校的学生,其薪资与期望相差较小,而其余学生基本上都未达到心理预期。
达不到预期是正常的。那种认为“出国回来后就可以挣大钱”的想法是错误的。所以,那些想要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的家庭,可以停止这种行为了。
更多时候出国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独立的意识,还有前沿的思维,以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适应和掌握能力。这些能力对未来长久发展有益,是在国内埋头苦读学习不到的。把眼光放长远些,无论是家庭还是孩子,都能见识到一个新的天地。
反方:F同学 出国后两年回国
普通家庭为了让孩子留学,背负了过多的压力。学生自己在留学过程中也会错过许多。
我是半路回来的,虽然有点不好开口,但我的确是做了逃兵。
我的性格较为内敛,同时还很恋家。当初家里提出要送我出国,我也没有强烈反对。我想着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来磨练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的能力。后来才明白,有些方面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家里的压力很大,我自身的压力也不小。我一方面要考虑学习,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父母的处境。说话时得小心翼翼,学习时得仔仔细细,不能有丝毫闪失。一旦出了问题,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时间长了,自己也变得有点神经过敏了。
另外,在国内我有很多朋友。然而,出国之后,我和她们的联系变少了。她们过生日时,我在国外;她们出去玩时,我也在国外。因为参与不到一起,渐渐地,我就觉得和她们不再是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人了。
父母的身体原本就不太好,到了去年更是变得严重了一些。当我得知他们为了攒下一年的学费而减少用药的情况后,就再也无法安坐了。再这样持续下去的话,不只是我,就连整个家庭都可能会垮掉。
所以,我回来了。
留学,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对一家人考验
看了上面六位同学的发言,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感悟呢。
留学确实能够让孩子在意识和思维方面发生转变,能让孩子接触并掌握更为先进和前沿的信息,还能让孩子结识更优秀的伙伴。最为重要的是,留学可以使孩子尽早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从而为日后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而,留学并非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并非只有拼死一战、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够生存下来。在留学之前,一定要考虑好孩子以及家庭的承受能力。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扛得住留学的压力,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家境优越也经不住只消费不生产。家境普通的更需考虑孩子的能力,考虑孩子的性格,考虑孩子与学校的匹配度,还要考虑家庭的经济底线,切不可只因追求名声,或是一时头脑发热,就轻易决定让孩子出国。
其实留学,哪里有值不值得。
一切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