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达怎么注销账号-账号注销中是什么意思-注消账号
不劳而获:交钱就能拿的证书2021 年,杨某从建筑专业毕业。他在一家规模较小的私企工作。杨某对这份工作不太满意,想要换一份工作。所以,他考取了一些证书。然而,杨某觉得这些还不够,还需要考取难度更大的证书。因此,他经常在网上搜索与考证相关的信息。
2021 年 8 月的某一天,杨某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鸿信教育培训公司的汪老师,还表示能够帮助杨某考取证书。杨某查看了营业执照,并且在网上也查到了这家公司。之后,杨某便消除了疑虑。
对方称其公司会与众多大公司合作,杨某手中原有的这些证书具有价值,许多建筑公司都需要用到。并且称这些公司使用杨某的证书后,会向他支付一定费用。
杨某听到挂靠费很可观,心里动了念头。然而,当杨某打算去挂靠时,对方告知他需要办理更多的证书,像入库证、八大员证等才可以去挂靠,不过汪老师称能够委托他们拿到这些证书。
办理证书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杨某正犹豫着,就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大型建筑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汪老师把杨某的资料发给了他。只要杨某按照要求把其他证书办下来,他就给杨某办理挂靠手续。对方还给杨某发了公司建筑工程队施工的视频。杨某完全相信了对方,不再犹豫,联系了汪老师抓紧办理公司所需要的证书。
在两个月的时间跨度内,杨某陆续缴纳了将近十一万元。杨某委托汪老师办理了二十多本证书。然而,在证书办理好之后,对方总是凭借各种缘由将挂靠的事情往后拖延。杨某开始怀疑自己遭遇了欺骗。经过再三的犹豫,在 2023 年 3 月 5 日,杨某前往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龙子湖分局进行报案。
防不胜防:规模很大的团伙诈骗
民警查看了杨某提供的二十多本证书,又结合杨某的讲述,判断杨某遭遇了诈骗。接着,民警梳理了鸿信教育培训公司的涉案账户,发现这个账号的流水很大,有三千多人曾向该账户转账汇款,这些转账汇款的金额从五六千到几万,甚至十几万都有,各不相同。
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龙子湖分局鉴于案件重大,成立了专案组来调查此案。民警首先对那些疑似被骗的群众展开走访调查工作,成功找到了五百多名被害人,并且完成了取证。经调查发现,很多被害人都是刚刚毕业或者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
https://img0.baidu.com/it/u=1479738341,8834163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111
民警掌握犯罪证据后,对这家培训公司的成员展开了追踪调查。最终,他们锁定了已经从该培训机构离职的嫌疑人刘某。通过刘某提供的信息,警方得知这个公司的规模很大。
民警依据刘某的通讯名单,首先抓获了该公司的核心人员。在摸清该公司的组织架构之后,专案组民警赶赴公司所在地展开抓捕行动,一举摧毁了犯罪团伙,并且抓获了近百名嫌疑人。
巨额资金:诈骗超八千万
民警得知,在 2020 年之前,这家鸿信教育培训公司是做正规培训的。从 2020 年开始,该公司的核心成员吴某和严某对公司进行了转型,开始做起了所谓的办证挂靠业务。
该团伙为诱导客户办证,有一套完整的话术。首先由公司组员与客户对接,接着公司中层领导冒充要挂靠的公司工作人员给被害人打电话,最后以挂靠费为诱饵,骗取被害人办理证书的费用,而实际上他们并无找挂靠公司的能力。
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龙子湖分局花费半年时间,经过多地辗转,将此案成功侦破,涉案金额达到八千多万元。当下,案件正处于进一步侦办的阶段。
普法时间
Q1:
案件中,被害人杨某起初迟迟不愿报警。他认为自己找公司挂靠的行为是违法的。那么在法律层面,对于挂靠是怎样进行认定的呢?
A1:
https://img0.baidu.com/it/u=3331628116,230465403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所谓证书挂靠,即本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在未实际工作的情况下,将其挂靠到某些单位或企业,以此换取酬劳。建筑企业若想获得更大的工程,就需具备更高的资质,且要有更多符合资质的从业人员。然而,挂靠比直接雇佣有资质的人员成本更低,这种情况催生了市场需求。所谓的证书挂靠,其实就是将证书出租出去或者出借出去,这属于弄虚作假的行为。建筑企业与公共安全紧密相关,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影响到公共安全,损害公共利益。正因如此,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实行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特别许可制度。而所谓的证书挂靠是违法的,所谓的挂靠协议通常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发现后,挂靠证书的人会被给予行政处罚,其中包括注销注册证书。
Q2:
本案中被害人数很多。这些犯罪分子为何能屡屡得手呢?他们抓住了被害人的何种心理呢?
A2:
犯罪嫌疑人一是借助了被害人所谓“躺赢”的这种心理,意思就是一旦拥有了证书,即便不用去工作,也能够赚到钱。二是利用了被害人的侥幸心理,其想法是既然存在市场需求,那么自己拥有证书的话,万一就成功了呢?这样就能把生活问题给解决了。三利用了被害人的畏惧心理。挂靠证书是违法的,很多被害人心里对此是明白的。然而,由于他们害怕被处罚,即便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也不会积极报案,也不会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
Q3:
本案中的许多被害人是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刚步入社会,社会经验不足。那么,给他们哪些建议能避免上当受骗呢?
A3:
要有法律意识,若明知不符合法律规定,明知是违法之事就不应去做,不然就要承担违法后果。在那些所谓的灰色地带以及违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诈骗分子利用来实施诈骗。如果不知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一定要谨慎些,去弄清楚,不要轻信他人的一面之词。
其次,要记住,在生活中,投入与产出、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若想拥有过硬且能找到好工作的证书,就只能通过认真学习和严格考试。若想安全、合法地赚到钱,就只能通过努力工作和付出。
案件来源 |《今日说法》节目《“挂靠”陷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