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戏剧室孟京辉工作简历-戏剧室孟京辉工作内容
[]戏剧需要思考的并非今日和明日发生的事,因为这些事都会有所变化。戏剧需要思考的是“后天”所发生的事,即我还能够改变些什么,又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最初的心意不发生改变。
这是先锋派剧作家佐藤信所说的戏剧,同时也是杭州当代戏剧季所探寻的表达,而杭州当代戏剧季是与杭州一同诞生和成长的戏剧节日。
《看不见的城市》剧照。主办方 供图
一个夜晚有些微凉。2024 杭州当代戏剧季再度回归,此次带来了 10 部作品以及 20 场演出。9 月 23 日到 10 月 4 日期间,在这长达 12 天的“造梦之旅”里,戏剧的基因融入到了城市的细胞之中,无数的艺术家和观众加入到了这场与戏剧共同创造的旅程当中。
当“如果”照进现实空间,就像梦幻一般。那盛满了戏剧美丽的杭城,将会带给观众们怎样的舞台呢?那是原始质朴的舞台。又会带给观众们怎样的感官世界呢?那是多维精准的感官世界。
01
一条小鱼
13 年前,在首届戏剧节的主海报里,有一尾满怀好奇且自由穿梭的小鱼,它一头扎进了西湖那碧波荡漾的水中。13 年的时间里,这条象征着戏剧节的小鱼持续发生着蜕变,从有着奇幻波点的模样,到呈现出未来数字的形态,接着又变成了水墨宋韵的样子,慢慢地与江河湖海融合在了一起。
这么多年,我们的小鱼在美丽的杭州城中游弋。杭州当代戏剧在杭州得以行走、飘逸且生长。戏剧季艺术总监兼导演孟京辉回忆起杭州戏剧季的历程,从创办开始到现在,杭州当代戏剧季一共献上了 160 多部特邀作品,举办了 200 多场演出,开展了 190 多场线上线下活动,累计有 30 多万观众参与其中。
2024杭州当代戏剧季海报。图源 杭州当代戏剧季公众号
2010 年,孟京辉工作室在杭州落地。杭州的文艺青年都在殷切期盼着。两年之后,首届杭州国际戏剧节由他担任艺术总监。这届戏剧节掀起了一股从未有过的戏剧热潮:5 部参展剧目平均上座率达到 8 成。这样热烈的反响让孟京辉感到有些惊讶。他满怀期待地对朋友们说:“明年,我们不妨再把规模搞得更大一些。”
2019 年,戏剧节设置了“浸没单元”,多部浸没式戏剧依次上演,使观众进入一种自由且流动的观演方式。
城市和戏剧的联系日益紧密。在本届戏剧季中,开幕大戏《看不见的城市》乃是孟京辉献给城市的一首梦幻抒情诗。这部作品是由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的同名原作改编而来,属于新空间装置环境戏剧。“每一次城市出现新的变化,就如同有生命的肌体一般,拥有自己的气味和呼吸。”
青年演员以空间为景,伴随音乐,在流动的光与影中用肢体解读城市的密语,向观众展现一部关于虚构世界的旅行手册。观众与舞台演绎距离很近,灵活的演区移动让人身处整个戏剧世界中。随着演员夸张生动的肢体和语言,城市的记忆被唤醒,在多重时间和记忆边疆不断跨越,在现实与虚构之间交换记忆,重塑城市。
孟京辉在开幕式上说道。
https://img0.baidu.com/it/u=2046758128,384197478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200&h=800
《看不见的城市》剧照。主办方 供图
02
剧场内外
戏剧节的灵魂是剧目。开幕大戏已经演出完毕,接下来 9 部戏剧将进行 19 场演出,这些演出会陆续登场。这些演出涵盖了话剧、舞剧以及跨学科多媒体表演等多种艺术类别。
它们之中,有经典被改编后进行的创新再现。比如孟京辉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 24 小时》,还有杭州话剧艺术中心三位青年演员集体编创的《四分之三经典》,以及大型国风原创舞剧《西施》。
未来主义蓬勃崛起。王光皓的《时间来到了下半场》反映出时代洪流下的个体困境,王安邦的《胜利》反映出时代洪流下的个体自洽。
汉堡的艺术团体.M 共同创作了《朱丽叶,罗密欧及其他》,这部作品体现了剧场美学,不会缺席。孟京辉导演的《空中花园谋杀案》也将为观众们带来一场极具特色且带有艺术家个人风格的视听盛宴。
杨韵可的《游戏暂停》用最柔软的视角刻画了我们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寻常日子”;应佳根的《他和她》也用最柔软的视角刻画了我们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寻常日子”。
《他和她》剧照。图源 杭州当代戏剧季公众号
杭州当代戏剧季每年都会推出各类年轻人的作品,使他们能够与我们的剧场以及观众相互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孟京辉表示,戏剧虽是一种当众孤独的艺术,但它又并非孤独的艺术,因为我们始终要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共同相伴,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并且他特别期望能够看到各种富有创意的存在。
剧场内的戏剧盛宴十分丰富多彩,剧场外的艺术共创持续层出不穷。有 4 大主题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带你走进戏剧与生活相互交织所形成的缝隙之中:
你可以在“陶身体·戏剧日”,将戏剧作品的叙事语言与舞台模式相结合,开启对戏剧与舞蹈“过程”的全方位认知。借助舞蹈,让人能够自我反省、自我辨别、自我教导、自我明悟,进而获得行动实践的初始动力以及承受自我消耗的勇气。
你可以去看一场戏剧海报展,这场展览在杭城的多个文艺空间开展。你能在这里与杭州戏剧季历年的精彩影像不期而遇。同时,戏剧以一种“定格”的姿态,巧妙地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中。
“陶身体·戏剧日”。图源 杭州当代戏剧季公众号
你能够登上“日落号”戏剧大篷车,接着跟随这移动的舞台在杭城穿梭,充分地融入到市民生活里,在大街小巷以及车水马龙之中传播戏剧的能量,伴随着剧情的高低起伏,和角色一同悲伤欢喜。
你可以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进入一场“今夜我们读戏”的戏剧现场直播。通过环境戏剧朗读,开启一个温暖柔软的夜晚,和你我一同“聊”出一片新的天地。
03
杭城入梦
https://img2.baidu.com/it/u=393435664,170885738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5
2007 年,杭州的话剧市场处于冷清的状态。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将杭州沉睡的话剧迷唤醒了。
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里的爱情圣经。
美丽的事物是什么呢?在孟京辉的观念里,当处于绝望之际,美丽的东西能给予人希望;在情况模糊不清的时候,美丽的东西能让人察觉到一种清晰可辨的东西。“水、空气、面包、爱情,这些都是极为出色的东西。在杭州都能找到,实在是特别棒。”
《恋爱的犀牛》剧照。图源 杭州当代戏剧季公众号
开幕式上,孟京辉多次用“美丽”去形容杭州。这个形容是有迹可循的:首届戏剧节的口号是“美丽的戏剧,美丽的城市”;第二届的主题也与美相关,即“戏剧和你,都是这个城市美丽的风景”。
数十年的时间里,后者逐渐成为了一种信仰。当人们走进剧场时,这已经成为了年轻人文化生活的新潮流。在今年的暑期,那些采用“特种兵”式观剧方式的年轻人更是做出了“拖着行李去看戏”这样的举动。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显示,仅在 2024 年上半年这一时间段内,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包含娱乐场所演出)的场次达到了 25.17 万场。此场次比 2023 年的场次增加了 30.19%。并且,票房收入以及观演人次也都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增长态势。
品质是一出戏能够赢得年轻人认可且吸引他们一次次走进剧场的根本原因。橙子对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极为喜爱,是其铁杆粉丝。她三次观看后,在社交平台上连续撰写三篇“小作文”,从剧情、人物到灯光、音效都进行了细致分析。她表示每一次观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使得她每场都比上一场哭得更多,并且打破了她之前认为同部剧不能连续观看的原则。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图源 上海保利大剧院公众号
杭州剧迷阿郁认为,戏剧吸引年轻人,一方面是剧本质量过硬,另一方面是舞美设计贴近年轻人审美。“《翻国王棋》的舞台布置极为精致,与北欧历史神话中的场景毫无二致。我买了两次都未能如愿看到,最终在封箱前得以观看。”今年杭州当代戏剧季宣布不久,她就早早地购买了早鸟票,“我最期待的是《朱丽叶,罗密欧及其他》和《四分之三经典》。”
舞台上有创新,多元化的演艺空间为戏剧创造了机会,这些机会能让戏剧更多地进入大众生活。
今年 1 月,杭州公布了首批 40 个“城市艺舞台·演艺新空间”的名单。杭州大剧院露天广场位于城市地标“日月同辉”之间。百越蝴蝶剧场在黄龙洞附近。今夕艺术空间集合了体验、市集和互动剧情游等。这些地方随时随地都能让人邂逅“一出好戏”。
心事颇为悠长,美梦却极为短暂。此刻,戏剧般的梦境已经形成。你,愿意一同进入这梦境之中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