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汽车-小康汽车股票-小康汽车和赛力斯关系
度哥拍摄中国工业重镇山城重庆的这片土地上,诞生了长安、力帆、小康等一批重量级汽车企业,福特、铃木、马自达等外资品牌也在此上演起起落落。面对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席卷,重庆汽车产业未能及时跟上。一众车企在艰难转型,小康汽车是其中之一。
近日,小康股份(.SH)为了摆脱低端商用车的标签,宣布将自身更名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小康股份的第三次更名之举,小康股份的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把这次更名当作其第三次创业的起始点。在他的观念里,在小康的创业历程中,公司曾用过的三个名字分别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次都遭遇了诸多质疑,然而前两次都获得了成功,他坚信这一次也不会出现例外情况。
这样的判断,到底是有理有据的呢,还是盲目自信的呢?这取决于张兴海能否紧紧抱住华为这个“大腿”。去年,小康股份与科技领域的巨头华为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了全新的品牌 AITO,并且很快就发布了问界 M5 和问界 M7 这两款智能车型。今年 7 月的产销数据表明,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 316.78%,而在其中,问界 M5 是贡献的主要力量。同时小康股份的股价、市值也水涨船高。
然而,小康经过 30 多年发展所形成的那种特质是否会消逝呢?要知道,过度依赖某一个单一的企业以及流量的话,市场今天能够将你捧到极高的位置,而明天也有可能将你置于关键的目标位置。59 岁的张兴海或许更应当思考怎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找到小康股份自身所独有的“灵魂”。
01
三次创业
从汽车零部件起步,张兴海的“三次创业”要从1986年说起。
相关资料显示,1986 年的时候,张兴海才 23 岁。他拿出了自己全部的 8000 元积蓄。接着,他创办了小康股份的前身,也就是“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这个厂主要的生产业务是座椅弹簧。
小小的弹簧配件,在张兴海的努力与带领之下,凤凰电器弹簧厂逐渐积累起技术优势,进而逐步成为长安汽车座椅弹簧的供应商。接着又切入汽车减震器等汽车零部件领域,曾经一度坐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2002 年时,张兴海不再满足于仅仅充当“配角”。他开始从事摩托车的制造和销售工作。在这个时候,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这就是张兴海所说的第一次进行更名,它标志着小康股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渝安集团制造的减震器在行业中名气很大,渝安集团制造的摩托车在行业中也名气很大。张兴海成为了汽车减震器行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张兴海也成为了摩托车行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同一时间,中国微型车市场的销售状况非常良好。长安汽车凭借此形势得以起飞,并成为了行业的龙头老大。而远在湖北的东风汽车公司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也希望能够分得一份利益,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
渝安集团在此时进入了东风的视野,张兴海也在此时进入了东风的视野。随后双方意见一致,达成了合作。于是成立了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持有该公司 50%的股份,渝安集团也持有 50%的股份。该公司主要生产“东风小康”品牌的微车,这一事件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例国企与民企合资造车的典型事例。
这期间,“渝安集团”进行了再次更名,变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东风渝安”也随之更名为“东风小康”,从而开启了其第二个发展阶段。
张兴海曾回忆那段合作经历。他说刚踏入汽车行业时,不被他人看好。然而事实表明,后来东风小康取得了行业前三的成绩,另外两家分别是长安和上汽通用五菱。据数据显示,在 2011 年 10 月,东风小康微型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 100 万辆。
https://img2.baidu.com/it/u=1402115327,3431218608&fm=253&fmt=JPEG?w=1188&h=800
2016 年经过多年积累后,小康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它成为重庆市继长安汽车、力帆股份之后的第三家 A 股汽车整车上市公司。到现在,搭上华为的快车后,总市值曾一度突破千亿元大关。张兴海、颜敏夫妇以 220 亿元财富登上《2021 年胡润百富榜》,位居第 302 名,并且跻身重庆富豪榜第五。
7 月 31 日,小康股份进行了正式更名,改为“赛力斯”。同时,还更换了全新的企业标识。其决心转型,将深耕新能源市场。张兴海表示,改名“赛力斯”是针对当前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所采取的应对之策,这意味着公司进入了第三次创业阶段,对统一品牌形象以及提升品牌价值是有利的。
02
曲线救市
小康股份的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从零部件供应商升级为摩托车制造商;二是从摩托车制造商转型为微车整车厂;三是从微车整车厂转向新能源汽车公司。相较于前两次转型,此次豪赌新能源的道路似乎更为艰辛。
张兴海的儿子张正萍在上市当年,也就是现任小康股份的董事长,于硅谷成立了 SF 。这家公司此前收购了某公司,该公司由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创立,其主攻方向是电动车的电池盒动力系统的研发与设计。
SF 在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其总部和研发中心都设立在硅谷。一直到 2019 年的上海车展,小康 SF 才正式在国内展示出来,并且被命名为“赛力斯”。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新能源市场进行摸索的阶段,小康股份正处于经营走下坡路的时期。2016 年是其上市的那一年,当时其总营收达到了 161.92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5.14 亿元,并且曾一次拉出 18 个涨停板。
2020 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7.29 亿元。
2018 年开始,小康股份的业绩下滑得很严重。2020 年,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在 2021 年,这是中国汽车业颇为风光的一年,然而公司仍未能摆脱困境,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到 18.24 亿元。
此时,小康股份处于非常缺钱的状态,然而却仍在投入资金投向新能源领域,并且没有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效果。2020 年 7 月,赛力斯 SF5 实现量产并上市,在当年的销量仅为不足 800 辆。2021 年前 3 个月的销量分别是 83 辆、13 辆和 54 辆,这一销量情况完全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2021 年 4 月出现了救星,科技巨头华为登场了。小康股份与华为进行合作,推出了首款车型“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从这之后,它的知名度大幅提升,销量虽然不能说快速增长,但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乘联会数据表明,在 2021 年 4 月期间,赛力斯 SF5 的销量为 129 辆。2021 年 5 月,其销量是 204 辆。2021 年 6 月,销量为 1097 辆。2021 年 7 月,销量是 507 辆。2021 年 8 月,销量为 715 辆。2021 年 9 月,销量是 1117 辆。2021 年 10 月,销量为 1926 辆。2021 年 11 月,销量是 1385 辆。2021 年 12 月,销量为 1089 辆。综合这几个月的数据,总计 8169 辆。
这带动了小康股份的股价持续上升。它从每股最低 10 元多开始,一度涨到超过 80 元。如今股价有所下降,8 月 9 日收盘时为 66.32 元/股,市值是 992.89 亿元。
小康股份尝到了甜头后,对华为这个“贵人”更加依赖了。去年 12 月 23 日,华为与赛力斯携手推出了全新品牌 AITO,并且一同发布了首款智能汽车问界 M5。3 月初,问界 M5 开始进行首批批量交付。7 月,第二款车型问界 M7 正式对外发布。
其同比增长达到了 8873.56%。
可以看出,对小康股份而言,华为如同救命稻草。然而,对于华为来说,小康股份的分量究竟有多少呢?在汽车领域,当下与华为展开合作的车企包括北汽、广汽、长安、长城、吉利等。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已发展了约 300 家合作伙伴。
张兴海近期公开表明:“倘若宝马前来与我商谈合资造车的事宜,我定然不会应允,我会毫不动摇地与华为展开跨界合作。”此刻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小康股份为何无法独自前行,倘若离开了华为,它还拥有多少底气呢?
03
前景待考
https://img1.baidu.com/it/u=2600323514,101713184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111
知名度提升了,销量增加了,股价也上升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康股份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没钱的话,最终还是很难继续存活下去。从财报数据来看,小康股份的车卖得更多了,然而它也更加“烧钱”了。
7 月 14 日晚间,小康股份公布了 2022 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估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在 120 亿元到 126 亿元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幅度为 62.50%至 70.63%。同时,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6 亿元至-16.0 亿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净利润为-17.5 亿元至-16.1 亿元。
小康股份在公告里解释预亏的缘由。它说,因为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资金,并且前期的固定资产投入比较大,而产销量正处于逐步上升的阶段,所以折旧及摊销费用有所增多。
2020 年亏损 17.29 亿元,2021 年亏损 18.24 亿元,将这两年的亏损额相加,再加上两年半时间里的其他亏损情况,小康股份两年半的总亏损规模已经超过 50 亿元。
2021 年在现金流方面,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从 10.88 亿元降至-9.87 亿元,降幅达到 190.8%。到 2022 年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54 亿元,同比下降 41.06%,环比也下降了 22.05%。
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这意味着自身造血能力出现了问题。为使投资者安心,小康股份在 2022 年半年度的业绩预告里提及了现金流的最新状况,称随着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交付量逐月提升,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有了较大的好转。
小康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令人担忧。2022 年一季度其资产负债率超过了 80%。此前 3 年,该比率都在 75%左右。这一数字比 A 股汽车企业的平均水平要高很多。
今年初是幸运的,小康股份公告称拟在 A 股市场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 71.30 亿元。半年之后,公司迎来了这笔钱。7 月 15 日晚间,小康股份发布公告,表明定增已经落实。6 月 30 日的时候,非公开发行的 17 名发行对象把认购的资金汇入了保荐机构账户,这些资金总计约 71.30 亿元。之后扣除了相关发行费用约 7144 万元,募资的净额大约是 70.59 亿元。
这 17 名发行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其中有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机构,也有广发基金、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建信基金、华夏基金等公募。
有一位 70 多岁的老太叫周雪钦,她格外引人注目。她此次认购了 2.4 亿元以及 461.7 万股。在今年上半年,她曾出现在磷酸铁锂企业龙蟠科技、半导体设备公司芯源微、新能源概念股鑫铂股份的增发名单里。据统计,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太总共在 25 家上市公司的定增中亮相,被称作拥有“钞能力”的神秘牛散。
短期而言,小康股份度过了资金告急的危机。大家都清楚造车是很烧钱的。连张兴海自己都曾表示,搞新能源汽车并非有钱就能进行,然而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行的。小康股份距离实现真正的盈利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张兴海并不惧怕质疑。他始终保持自信,认为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早在与东风合资造车之际,他曾不被所有人看好,但最终实现了逆转。此次,他依然坚信,依托赛力斯能够成功翻身。
有一个数据被有意忽略了:2022 年上半年小康股份的整车销售为 12.57 万辆,同比下降了 5.36%。此销量远低于前些年,像 2018 年 1 至 6 月,小康股份汽车整车销售 18.90 万辆,还实现了收入 91.29 亿元。那时的张兴海,也充满了自信。
作者 | 月橼
来源 | 车圈能见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