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教案-教案健康教育小结-教案健康教育大班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会组织领导开展的一种自我教育、自学成才的班级活动,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 5 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主题:
打开心扉,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为贯彻学校和学院的精神,要加强班级建设,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增进班内团结,消除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走出心理误区,帮助同学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班里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感受身边的乐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三、活动对象:
20xx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二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五、活动地点:
S教102
六、前期准备:
(1)班委讨论主题班会形式和内容。
(2)班长对班上同学遇到的普遍心理问题做分析讨论。
(3)收集相关材料。
(4)通知开会时间及地点。
七、活动流程:
机械一班的班长进行主持并发言,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
(2)班上同学发言,讲述自己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
(3)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怎样处理在大学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4)机械二班班长对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做总结并提出具体建议。
(5)辅导员对本次班会做总结。
八、注意事项:
1、入场后所有同学保持安静,手机调至静音或者关机状态。
2、所有班委注意维持现场次序。
2.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的目的在于增强个人的社会心与责任感,让个人能够以更优良的素质去应对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个人的信心。
班会主题:心理健康,不可小觑。
班会内容:
1、浅谈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即便面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对待。心理不健康的人缺乏自知之明,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他们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距离相差甚远,所以总是自责、自怨、自卑。他们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却又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总是和自己过不去。最终,他们的心理状态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即将面临的心理危机。
2、如何判断心理是否正常。
判断心理是否正常,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需保持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其内容和形式应与客观环境相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要保持统一性。即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且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要保持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3、珍爱生命,远离心理困扰。
社会在发展,当今大学生被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所困扰。恋爱困惑引发了生命悲剧,校园暴力等事件在各大高校频繁发生。珍爱生命,远离心理困扰,这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4、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相关。他们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于青年中期,而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为激烈的时期。同时,这些问题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情绪不够稳定。当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便会时常出现。例如,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所导致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班会总结:
此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更加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也为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许多好的方法。
3.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的:
https://img1.baidu.com/it/u=3839951781,415713897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07
以“克服浮躁”当作主题,始终以正面教育作为主要方式,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使同学们克服浮躁、保持平和的心态、踏实学习。
班会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老师说:同学们,如今人们愈发重视对健康的要求,健康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极为重要。我们在留意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当留意心理健康。
联系学习,我们更应该有个怎样健康的心理呢?
二、班长主持
提问关于浮躁的解释,询问为何会有浮躁心理,探讨怎样去克服,让同学们自由地表达他们的看法。
2、班长小结
三、全班同学集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
《诫子书》片段(略)
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事项:
两个值周班干部思考着如何组织同学上讲台,让他们发表对上述话题的看法,并畅谈各自的亲身体会。组织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推荐同学,也可以指定每组的两个同学等。
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同学们的发言。简要写出此次班会的总结,包括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内容,形成文字材料。
五、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课做总结,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
班会总结:这次班会给同学们带来了良好的心理教育效果。同学们的心态变得平和,并且积极进取。他们还找到了能够克服浮躁的方法。
(1)明确目标,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保持正确的进取心。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只有保持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要克服浮躁,就需要达到心宇澄清的境界。当面对成绩、荣誉和位置时,要一直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要把急躁转化为急迫,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当中保持紧迫感,提升进取心,用心去努力搞好学习。
4.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背景:
与部分家长进行恳谈,同时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之后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方面。所以,适时开设有关“学习习惯”的班会课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
二、班会目的:
班会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好坏优劣对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学生也会积极改善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三、班会重点:
检查自己的学习习惯,找出存在的问题。
四、班会准备:
1、制作三份问卷准备印发给学生填写:
问卷 1 是关于“好习惯、坏习惯的区分”。这些情况有的是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的是在与部分学生交流中得知的。
问卷 2 是学生所填写的一份“自我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主要包含:让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习惯,然后列出自己的好习惯以及坏习惯(数量不能少于 3 条),并且简要说明这样做的理由或者可能产生的后果。(需在课前完成填写)
问卷3是有关“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实施计划”。
请四位同学准备好。他们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可以介绍他人的学习经验。
五、班会过程:
(一)、引入:
初三是初中四年中的最后一个收获年级。同学们历经四年的努力,在接下来的 90 多天里继续奋斗,就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进入初三后,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在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中,老师认为这包涵着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与期待。老师很开心,同时也对同学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只是,我们发现不少同学由于以往养成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直接对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产生了影响,最终使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今天我们在这儿召开一个主题为《做习惯的主人,不做习惯的奴隶》的班会,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习惯方面“扬长避短”。
(二)、“好”“坏”习惯之争:
https://img0.baidu.com/it/u=2970124445,49862972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67
下发了一份问卷,名为《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要求学生在这些习惯面前进行区分的选择。
老师结合班内的现象进行指导。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习惯的好坏所决定的。
我们班有些同学总是精心制定学习计划,并且严格依照计划去执行,他们的学习安排得很有条理,生活也很有规律,作业总是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有些同学喜欢针对看书和做作业时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所以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入且全面;有些同学在记忆知识时,会采用记住后再重复记忆几遍的“过度学习法”,这样一来,公式、定理、名句、单词等内容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总是能够很快地回想起来;有些同学在晚上做习题之前,总是会先对有关内容进行复习,查看一遍白天老师讲过的内容,接着才开始思考问题的解法,最终题目做得既快又准确。有这些好习惯的同学,学习效果常常较好。(点名表扬为主)
做作业时,边翻小说、边听电视伴音、边浏览网页,作业做得很慢,有时还会漏做或做错。这些坏习惯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同学的学习效率。
(三)、自查与反思:
拿出已填写好的问卷 2《自我报告》。对照老师所说的这些好坏习惯,在这份自省表中进行修改。对照老师所说的这些好坏习惯,在这份自省表中进行补充。
(四)、指点迷津:
请五位同学简要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
1、分清主次,首先完成学习任务。
要点在于,不要等到玩得又累又迟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导致学习效率不佳,还会使得做作业和背书常常来不及完成,同时还会让自己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
2、专心致志,不一心二用。
要点是:不要边做作业边干其他的事。
3、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要点:连续学习1、2小时,中间就应该安排休息。
4、学习生活的安排有规律。
根据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再结合自身的状况,制定出一个更为具体的作息时间表,并且要坚持下去,使其形成习惯。
5、遵循学习常规。
课前要进行预习。课上要记笔记。课后要复习,还要做习题。课间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如果不懂就及时问或者查资料。要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今日的事情要在今日完成。
(五)、付诸行动:
同学们,时间对我们来说是紧迫的。因此,老师呼吁每个同学从今天开始,试着用三周时间养成一个好习惯。并且在下面的问卷中记下你的计划和实施情况。
5.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教案
这次主题班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能够体谅父母;二是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三是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四是真正走近父母。
班会准备:调查问卷、课件制作
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班会程序: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送一张纸条,用来调查学生和他们自己父母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写名字,要求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
是谁将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呢?又是谁在呵护我们、保护我们以及照顾我们呢?是我们的父母!然而,如今你是否感觉到父母与你们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拉大呢?你和父母是否已经不再有亲密感了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走近父母吧。
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
除了上述这些情况,你是否还存在不愿跟父母一起外出的情况呢?或者存在长时间看电视而忽略父母的情况呢?又或者存在与父母发生争吵的情况呢?请同学们说一说与父母在哪些方面关系比较紧张?
如果你存在上述情况,那么父母会怎样惩罚你呢?请同学们讲述一下,并说说受到惩罚后的感受。
父母惩罚你、责骂你或者打你,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讲人情。那就让我们从父母的角度来看看吧。
四、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教案文档推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