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宣传语-乒乓球宣传稿-乒乓球宣传语怎么写吸引人
“乒者,乓然心动也。”这个乒乓的世界,既是乒乓球运动员的世界,也是乒乓球器材的世界。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与乒乓球器材的变革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以技术流派和器材流派为首的各个门派一直争斗不停,既有深厚的情感,也有复杂的纠葛,共同描绘出了乒乓世界的波澜起伏。
漫步在乒乓球器材店,这里的上乘器材琳琅满目。耳边能听到不同的乐章,既有不屈的怒吼之声,又有沉寂的低吟之音;既有得意的欢笑之调,也有沉稳的浅唱之韵。“银瓶突然破裂,水浆迸射而出,铁骑突出,刀枪齐鸣”,乒乓球坛百年的激烈争斗都蕴含其中。
是否还记得,瓦尔德内尔手持类似“三八大盖”的球拍成就了大满贯第一人;刘国梁凭借一把 CL 球拍书写了孤胆雄心。是否还记得,马琳凭借宝剑般的气势倚天而立,凭借十八般武艺最终夺得冠军;王皓如同拥有宝刀一般屠龙,最终成为三朝元老,一代宗师。你可知道,科龙争霸不仅有赛场上的技艺比拼,更有场下的器材较量。
乒器谱上那些最为著名的宝器,有的已经折戟,有的选择隐退,有的正在现役,有的经过了改造。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这些宝器常常被乒坛中的人所津津乐道。
每当听见它的绰号,总能回忆起一段往事。
亚萨卡YE “碧玉刀”横打入门的首选球拍
也许瑞典的托马斯在计时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趣事。这支曾经由欧洲前世界冠军盖亭代言的球板,却因为马琳的使用而在中国成为了一代经典直板。也正是因为 YE 的直板型号在国内很受推崇,它那碧蓝色的手柄以及小块黄色点缀的拼花,让它获得了“碧玉刀”的美誉。
亚萨卡YE乒乓球拍底板( Extra) 王皓直板横打启蒙板
相比“响当当、硬邦邦、沉甸甸”的快攻板,YE 是很软的。这种软弹性能能够拉出稳定且疾速的弧圈球,正契合当时直板弧圈打法的需要,几乎成为了一代的标配。然而,YE 的意义在于软弹性能赢得了当年国家队直板阵营的超高占有率。它的柄形与板形十分适合直板握法,几乎成为弧圈型直板的设计蓝本,为后期各大品牌的直板开发提供了宝贵财富。
早期 YE 常被用作国家队直板的标配。马琳是出色的直拍选手,他曾使用过 YE。王皓是出色的直拍选手,他曾使用过 YE。李楠是出色的直拍选手,他曾使用过 YE。YE 整体比较柔软,它的持球效果非常好。同时,YE 的厚度较薄,手柄让人感觉很舒适。早期的马琳选择的 YE 大多重量在 90g 以上。而且,YE 相对偏硬的安哥利面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推挡的效果。再配合自身的弧圈优势,就可以在近台施展凌厉的攻势。此外,YE 恰到好处的底劲,也足以在中台周旋。
如今处于纤维时代,YE 要是再用于实战的话,会稍微显得有些软。然而,它仍然是横打入门装备的首选之一,同时也是直板弧圈型入门装备的首选之一。
拉弧圈首选“弧圈机器”的斯帝卡OC底板 纯粹弧圈
在 38mm 小球的那个时代,AC 的火爆程度比斯帝卡要大很多。然而,40mm 的到来使得回合的节奏变慢了,这正好给了弧圈球充分施展的空间。怎样提高单板的质量成为了焦点。那种形变大并且恢复快的球板,其一速或许不是特别惊人,但是它的出球质量却常常能够后发制人,成为大球所需要的重型武器。因为握拍法的缘故,直板握拍时顶住的中指实际上限制了形变,所以横板对形变有着极大的宽容度和需求。
斯帝卡 STIGA OC 乒乓球底板,它是弧圈神话,属于五层纯木的经典之作。
弧圈板教科书!
如今的斯帝卡 OC 回归了最初的结构。它是林巴面材加上云杉力材再加上阿尤斯大芯。其厚度约为 5.5mm,面材较薄,大芯的比例较高。辅之以 WRB(空心柄)技术和 CR(UV 涂层加硬)技术,将它们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了四款产品,分别是斯帝卡 OC、OC WRB、OC CR、OC CR WRB。其中带有 WRB 技术的有两支,其厚度约为 5.4mm。这两支产品在板面硬度、重心以及手感方面进行了微调,微调的程度极为细致。OC 的薄板身能带来极大的整体形变,它就像张满的弓一样。倘若技术娴熟,在大力拉球时,甚至能够感受到抓住球然后再抛出的那种感觉。其出球弧线较高,第二跳下扎迅猛,底劲之强几乎没有对手,所以有很多模仿者。然而,很少有其他品牌能够制作出像 OC 这样具有力量的五夹板,也许这就是斯帝卡纯木板的特殊魅力所在吧。
当然,斯帝卡 OC 这种弧圈机器个性鲜明,对使用者的要求自然也极高。其一,乒乓球板整体偏软,风格更注重相持,所以斯帝卡 OC 非常吃使用者的发力,要完美驾驭它,必须拥有足够的体力以及极好的爆发力。其二,这种板很容易形变,在以击打和借力为主的技术上不够扎实,震手感的副作用会凸显出来,反手的表现更虚。拉比打要好,中台比近台好,发力比过渡好。斯帝卡 OC 在弧圈板的概念上达到了极致,不尝试一下会留下遗憾,想要用好它又非常困难,对于左推右攻、搓攻的人来说用它更是完全不合适。为什么不使用老斯帝卡 OC 上表现出硬脆特性的 Koto 面材呢?那样性能不就会更加均衡吗?或许,斯帝卡就是专门为了弧圈而制造了斯帝卡 OC 吧,它可以说是最纯粹的“弧圈机器”。
“白玉美人”的蝴蝶大力神底板只在速度上强悍
蝴蝶乒乓秋底板有一个名字叫“白玉美人”,它除了有“大力神”这个响当当的绰号之外。
“白玉美人”的外观是通体桧木原色,它是源于蝴蝶大力神的。白色标牌被附在其上,其洁白的程度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因为害怕弄脏它。很多曾经拥有它的球友,有的给手柄缠上了吸汗带,有的则喷了清漆,在静态状态下,它确实是一支十分难得的“美人”。然而打起来之后,就能明白“大力神”这个绰号绝非虚言。在当年还流行 6.0mm 以内厚度的年代,球板结构为 3+2 芳碳的桧木夹板,其接近 6.4mm 的厚度属于偏厚范畴。桧木与芳碳的组合使球板在刚性方面极为强悍,击球速度在当年一众弧圈板中堪称超神,而且声音脆响,十分迷人。即使是发力普通的球友,在使用了蝴蝶大力神之后,也会觉得自己变得“有力”了很多。
蝴蝶大力神的刚性过于明显,这显然牺牲了球板的弧圈能力。在新时代来临之后,很少有人把蝴蝶大力神当作自己的主板来使用,大多将其作为收藏品,安置在了书架上。
斯帝卡EG“杀神”底板有传承球拍了-斯帝卡EGV2
从结构方面来看,斯帝卡 EG(Wood)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因为在斯帝卡的阵营里,染色科技木还有 AE()这位元老存在。斯帝卡 AE 乒乓球底板较为稳重,而斯帝卡 EG 在风格上更侧重于爆发。在发力驱动下,斯帝卡 EG 能够展现出极为惊人的单板质量。斯帝卡 EG 恰好遇到了自己的“伯乐”陈玘,那种遇神杀神、遇佛斩佛的爆冲弧圈曾经着实吸引了一大批球友入坑。当年勇猛的陈玘被球友们誉为“杀神”,他手中的 EG 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杀神杵”的名号。杀神杵”的名号。
https://img1.baidu.com/it/u=2494888710,134241799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217
STIGA 斯帝卡的 EGV2 WRB(V2 WRB)乒乓球底板是 EG 的升级版
瑞典进口 进攻型的轻量级五层底板
然而,人们发现斯帝卡 EG 球拍并非仅具备爆冲方面的优势。其球板手感酥脆,与传统国套搭配十分契合。在对小球的控制以及中等力量的相持过程中,EG 的稳定性能够完全压制“圈机器”OC。并且,它非常容易上手,对广大业余球迷来说较为友好。再加上售价还算亲民,斯帝卡 EG 一度被捧至神坛。然而,器材改革的推进使得纤维时代的号角被吹响。在这个越来越强调多回合相持的大时代里,大部分五夹板由于支撑力不足,渐渐地被时代所“抛弃”。曾经大红大紫的斯帝卡 EG 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毕竟再强的“杀气”也难以抵挡时代的变迁。
斯帝卡 VPS 系列里,斯帝卡 Wood 很畅销。因为很多家的宣传语都说它是“EG 的升级版”。不过,斯帝卡为斯帝卡 EG 底板推出了官方继承人 EGV2,通过加厚大芯使整体增厚来强化球板的刚性。但它毕竟还是一块五夹板,“杀气”已不如当年。
多尼克(瓦碳)瓦尔德内尔碳素底板“瓦氏妖刀”
曾经有很多老瓦迷持有这样的看法:即便把球改成了 40mm 大球,老瓦也肯定不会使用碳素底板。因为老瓦是一位非常依赖手感的球员,而在那个时候,碳素是以硬弹的形象深深印在人们心中的。尽管多尼克在世纪之交就推出了瓦碳,但起初,很多瓦粉对它并不感兴趣。以手感著称的老瓦,怎么会使用碳素乒乓球底板呢?
多尼克瓦碳 Senso (老瓦)乒乓球底板,瓦尔内德尔底
不过,瓦迷们错了,老瓦不仅用了瓦碳,而且还用的颇为顺手。老瓦正式启用瓦碳,这背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2001 年 6 月,老瓦来到中国参加长城汽车国际擂台赛。在此期间,他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主板 Dicon 以及备用板瓦碳。到了 9 月的第二站比赛时,由于老瓦的行李遗失,他不得已使用备用板出场。而这似乎就成为了瓦碳在老瓦正式比赛中的首次亮相。
多尼克瓦碳加强型 Senso Ultra 乒乓球底板的型号是 33810|2281
其实,瓦碳不是当时人们想象的那种硬弹。它传承了瑞典式的酥脆手感。首先,瓦碳选用的不是传统的编织碳,而是手感很柔和的短切碳。其次,碳层被放在力材之下并贴合大芯,在控制小球的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碳层的存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纯木的手感。对于手法细腻且小球较多的人而言,瓦碳是一款没有碳味的碳板。发力之后,球板的碳味开始展现出来。碳纤维对板身强度的提升是很明显的,并且对出球速度也有比较明显的帮助。值得称赞的是,瓦碳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持球效果,提拉小瓢圈很容易,弧线长且低平,绝对力量不是它的强项,瓦氏妖刀向来不把底劲当作球板的重要部分,更适合在近中台进行争抢。
手感比 Dicon 稍差些,然而冷板的质量却远远超过曾经的瓦木系列,着实是游击兵器的最佳选择。
亚萨卡YEO马琳手中的“倚天剑”:用YEO需苦练
亚萨卡马琳碳并未使马琳到达人生的最高处,对手感要求极为严格的他依旧对纯木手感难以忘怀。在这期间,亚萨卡也在努力配合马琳为他研发全新的纯木球板。因为当时正处于“王马大战”的频繁时期,马琳手中的 YEO 被球友们称作“倚天剑”,而王励勤手中的狂飚王则被称作“屠龙刀”。
马琳在球板的开发过程中试用了很多亚萨卡的经典纯木型号。经过一轮淘汰后,他基本选中了 YE2(胡桃+云杉+阿尤斯结构,欧版名为,简称 YA40)。不过,他希望板形能继续缩小 1mm。“缩小 1mm”这一改变看似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这意味着板面的甜区会自动放大,再加上合适的重量,整体就会更加扎实。由此一来,为马琳量身定制的全新纯木球板YEO便诞生了。
亚萨卡YEO乒乓球拍底板 马琳专用YEO底板 直拍横打
马琳只爱它!
亚萨卡 YEO 的设计理念是,采用硬度较高的木材(胡桃木)当作球板面材,这样能加快击球的脱板速度,能够弥补传统五夹推挡无力的短处。同时,借助北欧独特的云杉作为力材,垫在胡桃木下面,起到缓冲效应,还能保留其持球性。芯材选用了阿尤斯,是为了追求其轻盈以及形变能力。
实际上,亚萨卡 YEO 考验使用者的功底:因为表层与内里的硬度有差异,球板会出现一定的“断档”情况。在中小力量下,球板的反馈稍显模糊。要打出后劲,就需要有一板抡圆了的爆冲。这对于使用者的爆发力和步法来说,都是很严峻的考验。不过,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上把“二王”击败了。他最终获得了男单桂冠。在这个时候,相信没有人会再去怀疑亚萨卡 YEO 的进攻力了。那些铁杆的马琳粉丝,只会因为自己的功夫不够而感到遗憾,然后开始刻苦地练习全台狂奔以及正手一板过,以便真正发挥出亚萨卡 YEO 底板的力量。
底板中“屠龙刀”一狂飚王&狂飈皓2五夹最经典之作
2005 年上海世乒赛,王励勤手持红双喜狂飙王并获得冠军。狂飙王毫无疑问成为了当时国产乒乓球装备中的“王牌”。然而,还是会有人产生疑问:一支国产的五夹纯木板,为何卖得这么贵?狂飙王采用了寇头、云杉力材和阿尤斯的经典欧洲弧圈板结构。但与传统欧洲弧圈板相比,红双喜狂飙王的底板面材加厚了不少,力材是相当的,大芯则略薄。发力之后会有极大的整体形变,超转的弧圈很迷人,强烈的二跳下轧也很迷人。更难得的是,狂飚王比传统欧洲弧圈板能承受更猛烈的发力,单板质量的“天花板”深不见底。它的刚性恰到好处,脱板速度不拖沓,无论是单板还是连续,都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堪称国产纯木五夹板中最经典的作品。
红双喜狂飚皓2(原狂飙皓656,无机狂皓2)王皓直拍横打专用乒乓球底板
直拍横打球板的一代经典。
狂飙王在国产乒乓球板的发展历程中地位毋庸置疑。进入无机时代后,狂飙王顺应形势推出了二代产品,即原名为狂飚王 655 后更名为狂飚王 2 的产品。当年作为次旗舰的狂飚皓,其二代产品狂飚皓 656 现更名为狂飙皓 2,也终于晋升到了旗舰级位置。作为狂飚王系列的兄弟款,狂飚皓 2 似乎更带有“屠龙刀”般的意味。
https://img1.baidu.com/it/u=3068507323,4929532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88
别看狂飚皓 2 只是一支五夹板。王皓凭借它在世乒赛中三次击败了马龙,正因如此,皓 2 被很多球迷应景地戏称为“屠龙刀”。在狂飚皓 2 之前的狂飚皓初代,就奠定了红双喜狂飙皓底板在横打球板中的经典地位。虽然它的单板质量略逊于狂飙王,但是其连续拉球的能力在五夹板中是独一无二的。
狂飚皓 2 的结构和初代相似,它加厚了乒乓球板的大芯。原本整体厚度约为 5.8mm,现在增加到了约 6.1mm,这样做是为了应对无机需要增加球板刚性的需求。皓 2 把初代原本的机枪式扫射型进攻完美地继承了下来。它获得了更快的出球速度,并且后劲更强。中远台的弧圈质量可以与重炮相媲美。它好上手,容易出质量的特点也受到不少业余横打球迷的追捧。
蝴蝶王泰克西姆和蝴蝶王VIS究竟谁是蝴蝶王?
“蝴蝶王”,到底是泰克西姆呢,还是另有其人呢?或许,这两位兄弟已经开始共同拥有这一称号了吧。
蝴蝶王泰克西姆是一款由五木和两层编织芳碳构成的中式直板,它的厚度约为 7.2mm 。这款直板的反弹力极为强劲,在借力反击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因此在国内受到了众多业余爱好者的热烈追捧。
从技术层面来看,泰克西姆属于典型的近台快攻板。在近台范围内,无论是发力还是借力,它都能有出色的表现。它的适用群体主要是业余中老年选手,尤其是老年选手。其超强的反弹力能够弥补力量方面的欠缺,但这仅限于近台。倘若退至中台或更远的位置,蝴蝶王泰克西姆的攻击稳定性就会大幅降低。因为它反弹力大,脱板快,持球时间短,这会影响球的弧线,很容易导致球出界或下网,让人感觉有劲使不出。为提高其稳定性并延长持球时间,有必要控制套胶的海绵硬度。一般常见的国产硬质粘套是可以兼容的,但如果海绵硬度太高(40 度以上),就会显得有些不搭。
泰克西姆在国内很热销,这其实是一个成功品牌的缩影。它是蝴蝶的第一款中式纤维直板,并且没有同型号的横板,虽然有些类似横板的影子。但是蝴蝶真正要感谢的,是国内球迷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绰号——蝴蝶王。而它的兄弟款,则带有一些逆袭的意味。
蝴蝶王有 30041、30044、24010 这几种型号,其中包括维斯卡利亚的横版和直板乒乓球拍,其材质为芳碳纤维。
经典流传 畅销之王!!!!
早年的蝴蝶王(以下简称 VIS)那时还没有如今这般声名显赫。它独特的性能并不契合当时的时代,很少有球友去认可这款球板。或许是命运的安排,VS 随着张继科的崛起而一下子获得了极高的地位。撇开明星效应不谈,从无机以及甚至 40mm+大球的角度来分析,蝴蝶王 VIS 这支球板的火热确实是有一定缘由的。
在五夹时代,球友们在形变方面追求的是“整体形变”。而蝴蝶王 VIS 这种球板,它的形变是局部的,这让一些球友有“吃不住球”的感觉,其脱板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容易撞击而难以摩擦。实际上,蝴蝶王 VIS 在球拍的整体作用中起到支撑和回弹的作用,需要使用者凭借自身的力量来驱动芳碳的脆硬,从而贯穿套胶引导力量。在有机时代过于刚硬的(产品),虽然看起来不太符合国人的口味,却借着无机之风而大受欢迎。然而,张继科能够成就蝴蝶王 VIS,但并不是所有使用蝴蝶王 VIS 的人都能成为张继科。
蝴蝶王直板,其型号为 20060,还有蝴蝶王泰克西姆底板 -CS 也为 20060
蝴蝶第一款中式纤维直板,销量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在蝴蝶王泰克西姆很受欢迎的时候,蝴蝶王 VIS 还比较默默无闻。虽然两支球板的手柄拼花相似,但是许多发烧友并不认可把蝴蝶王 VIS 称作“蝴蝶王”,这个很有霸气的名号只有蝴蝶王泰克西姆能够独自享有。如今蝴蝶王 VIS 热销且几乎超越了蝴蝶王泰克西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直接称呼蝴蝶王 VIS 为蝴蝶王,渐渐地,市场认可了这一称呼。蝴蝶王 VIS 和张继科的众多追随者,演绎了一段精彩的逆袭故事。
蝴蝶inn ZLC小黄人“女王的权杖”最接近纯木底板的碳板
蝴蝶的纤维板迎来了一阵革新之风,自然也要把自己擅长的纤维都展示一番。在 Inn 系列之前,张怡宁 ZLC 就已经出现并且成功登上奥运五环。实际上“女王的权杖”主要是用来形容张怡宁 ZLC 的,在张怡宁退役(张怡宁 ZLC 停产)后,与它最为相似的蝴蝶 ZLC 底板继承了这一称号。球友们因为这款乒乓球拍的拍柄颜色,所以给它亲切地取了名为“小黄人”。
蝴蝶的乒乓球底板是 LAYER-ZLC 36681 23670,这是女王权杖的升级款
如果说 Inn ALC 与纯木极为接近,那么蝴蝶 Inn ZLC 底板几乎就等同于纯木板了。Inn 系列的全新结构把 ZLC 的锋芒给收敛隐藏起来了,并且更加突出了木材的作用以及球板的整体性,这种特性很符合国内球迷的手感习惯。发力爆冲时,ZLC 表现出的支撑作用显著。回挡高质量来球时,ZLC 弹性出来得很微妙,刚性也恰到好处,手感极好,控制落点相当精准。Inn ZLC 具有难得的特质,它内里十分浑厚。尽管它被称作“女王的权杖”,然而它却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任何一位男性选手的发力。曾经有许多欧洲力量型选手都对这块球板非常喜爱,并且他们还推出了新的型号,像阿波罗尼亚 ZLC 以及弗朗西斯卡 ZLC。
随着 40+的来临,蝴蝶针对 In 系列进行了调整。老款进化成了 Layer。蝴蝶 Inn ZLC 底板作为旗舰,其外观几乎未变,依然是小黄人的格调,只是板面印刷有所调整,并且略微缩小,重量也有所降低。这样既确保了 Inn 系列的整体感,又强化了球板击球的层次感,能确保在应对 40+时依然具备充足的杀伤力。
“桃李在春风中共享一杯酒,江湖在夜雨中相伴十年灯。”这个故事从乒乓球开始,只有开端,没有终结。“只要心中怀有热爱,那么永远都处于当打之年。”让我们一同静静地等待新的传说。
看完上述“盘点那些乒乓球底板发展中标志性球拍:弧圈机器、碧玉刀、白美人”的资讯后,或许对您购买以下商品会有帮助:
蝴蝶底板有其价格表,包含蝴蝶底板本身,还有蝴蝶套胶等。在蝴蝶品牌专卖店中,可进行乒乓球导购,同时也能获取相关新闻资讯。
动库商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