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受众-广告受众-广告受众是什么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一直被当作独立的广告生态。广告主参与黄金时段和黄金内容资源的竞买,将商业信息面向最广大的受众进行提供。直到现在,电视仍然可以被称作营销圈里的特殊阶层。然而,即便如此,将相同的广告画面播放给所有人看的这种逻辑似乎显得过于粗糙和宽泛。于是,在数字化的潮流之下,除了时段、频道、内容分众的方法之外,电视媒体也开始去探寻更多能够“精准投放”的可能性。就这样,一个新的概念由此诞生了。
TV
可寻址电视广告
--
--
简单来说,可寻址电视广告把电视广告从广告位购买模式转变为受众购买模式。它将电视广告受众纳入数字营销体系之中。通过多方数据的打通,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户电视家庭。依据人口属性、地理位置、媒体偏好等数据,制定出更精准的电视广告拖放策略。
目前,美国电视媒体在正常的线性节目播放过程中,会提供 2 分钟/小时的可寻址电视广告时长。通投的电视广告与之不同。在这 2 分钟/小时的时间内,不同的电视家庭用户会看到不同的广告画面。
保险公司曾投放过可寻址电视广告。他们挑选了租房的电视受众,以销售租房保险产品。在投放过程中,他们从多家第三方数据公司那里获取了用户数据,并将其与可寻址电视用户的注册数据进行了打通,最终成功找到了约 1500 万户租房家庭来投放广告。
在可寻址电视广告的逻辑里,电视就像手机、平板、PC那样,仅仅是承载广告的一块屏幕罢了,并非一个独立的广告生态。并且,数字化的投放方式使得电视广告能够更加精准且可控。
数据分析机构在 2011 年公开了可寻址电视广告的监测数据。他们称,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可寻址电视广告使得用户的退出率降低了 38%。
星传媒体在一份可寻址电视广告监测报告里指出,此项目监测的零售类品牌到店率有了提升,平均提升幅度为 70%;汽车品牌到店率也有提升,平均提升幅度为 50%;旅游目的地到访率同样有提升,平均提升幅度为 20%。
电视台网方面,可寻址电视广告正助力区域性媒体提升广告价值。在这套体系里,媒体所比拼的并非整体的覆盖数量,而是每一位用户所具有的价值。
--
--
其实,可寻址电视的概念有着很久的历史。据说在 1980 年代,就已经有关于电视定向播出的相关讨论。并且,谷歌和微软在 2000 年代就开始了这类广告业务。
2006 年,美国的有线电视供应商以及电信服务供应商开展了首次可寻址电视广告实验。他们尝试依据不同家庭电视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广告投放。
2008 年,有多家美国有线电视广播公司,比如时代华纳等,成立了一家名为 Canoe 的公司。这家公司推出了相关服务,在英国境内安装了 730 万个高清机顶盒。并且展开了可寻址电视广告投放。在该模式里,电视广告被下载并储存在特定用户的机顶盒中,在广告时段会自动取代传统电视广告进行播出。
2009 年,NBC 与微软展开合作。他们利用地理位置信息数据以及自动化购买技术来销售电视广告。会对来自机顶盒的电视网络数据进行分析,还会打通第三方数据,进而对消费者的媒体偏好、购物习惯以及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和洞察,以匹配广告内容。
2016 年美国大选期间,有一家专做可寻址电视政治广告的代理商。这家代理商投放了大约 200 单定向投放的竞选广告。他们宣称可寻址电视政治广告的投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美国视频广告局在 2016 年公布的数据表明,可寻址电视广告能够覆盖到 42%的电视家庭用户。
https://img1.baidu.com/it/u=612873247,370170924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9
数据表明,2015 年美国可寻址电视广告的花费为 4 亿美元。2016 年,这一花费增长到了 8.9 亿美元。2016 年的花费占整体电视广告预算的 1.3%。2016 年的花费是 2014 年的 4 倍。
美国互动广告局在 2015 年 7 月开展的资深营销人调查表明,有 28%的被调查者已经投放了可寻址电视广告,并且还有 38%的被调查者打算在未来一年内尝试进行应用。
目前,几大国际性媒介代理集团已开展可寻址电视广告业务,且该模式在欧美地区广泛发展。德国等国家电视广告不占绝对强势地位,它们将可寻址能力当作提升电视广告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三星等智能电视设备厂商在尝试通过可寻址电视广告进入媒介市场,以分割电视广告预算。谷歌等也在积极推进相关业务。
--
--
国内对数字电视的探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据数据表明,在 2016 年 6 月 30 日这个时间点,国内互联网电视的拥有量达到了 1.3 亿台。
广告投放主要是以 OTT 端的开机广告和贴片广告为主。有公司在开展互联网电视层面的程序化购买业务,还代理 OTV、IPTV 的广告投放。同时,专门针对电视端的用户行为采集工具已经问世。
卫视以及有线电视层面尚未有太多的动作,同时也还没有出现能够替代传统电视广告时段的广告产品。
--
--
可寻址电视广告的概念或许会和一些相近的概念相混淆,例如程序化电视。
( tv)。
在 2016 年 5 月推出的《程序化电视白皮书》中提出,程序化电视购买有更广义的含义,指代自动化的电视广告资源策划、购买、执行。它能为广告主提供数据,让广告主了解所需购买的电视台网、时段、节目信息,提升定向购买的能力。不过,它基本不会深入到定向投放特定的用户、家庭、设备。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台网主导可寻址电视投放。这种投放方式能够对接广告主的第一方数据,从而将广告定向投放到特定的用户或设备上。
简单来说,程序化是一种可寻址类电视广告产品的购买方式。在 2016 年 6 月的时候,通过程序化方式投放的电视广告大约占全美电视广告花费的 1%,其花费达到了 7 亿美元。
另外一个常见的近义词是定向电视广告( tv)。
数据预判投放则根据受众贴近性原则,将广告投放在特定的节目、时段中,此时观看该节目的受众看到的广告相同。
现阶段定向广告投放主要通过数据预判来实现。很多电视台会开放数据接口,这样能帮助广告主更好地了解受众的媒体行为偏好,从而可以将适当的广告投放到适当的时段或节目中。
可寻址电视将电视纳入数字营销体系,使电视数据具备和其他屏幕数据打通的潜能,有助于广告主更好地知晓受众的全媒体偏好。实际上,当下有不少机构正尝试把电视与其他屏幕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以达成更精准的洞察与投放。
在电视端,人们给机顶盒、网络电视等终端赋予了设备唯一的编号。通过该设备的 IP 地址以及网络注册信息等线索,人们尝试把用户的多台联网设备连接起来。在美国,有不少电信服务公司正在进行对电视台网的收购。这些公司希望打通已有的移动网络数据与收购来的电视台网数据,从而形成对消费者的多渠道、多屏包围。
在移动端,有公司推出了工具。这种工具通过类似听声识曲的方式,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识别出电视正在播放的内容。接着,它可以匹配电视与手机。并且,它还能结合两大媒体的数据来了解消费者。
此外,公司会利用部分电视内置的摄像头进行面部识别。通过这种方式,公司能够了解到具体是哪位家庭成员在观看电视。这样一来,公司就可以将精准效力提升到个人层面,而不是仅仅针对家庭用户。据悉,谷歌和微软之前都曾收购过开展类似业务的公司。
--
--
https://img1.baidu.com/it/u=1996972137,149189087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09&h=500
可寻址电视广告似乎给电视广告带来了更广阔的未来。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它仍面临着一些难题。
目前,可寻址电视的用户规模较为有限。传统电视台网的变革意愿并非十分强烈。在早期,不同台网的数据通常不会相互打通。单平台的运作进一步限制了单次投放所能影响的用户规模。同时,可寻址电视广告的 CPM 单价较高,有媒体报道指出,在美国这类广告的报价接近 100 美元/CPM,比传统电视广告和网络视频的单价都要高。
两者对可寻址电视广告 ROI 的提升起到了限制作用,这需要广告主拥有更高的媒介管理能力,以便能够制定出更细致的媒介计划,进而调动那些极为窄众的人群的营销价值。然而,在当前的数据应用水平状况下,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新形式的出现时常会带来新的问题。2016 年 2 月,智能电视 Vizio 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私自收集了用户观看数据、IP 地址、邮编等信息。之后,它因这一行为被罚款 200 万美元,此事件成为智能电视引发的首起个人信息泄露案。
--
--
许多新兴的营销概念是这样,可寻址电视广告也一样,它代表着未来的趋势,不过它自身还不够成熟。面对这类概念,HDMR提议广告主要持续予以关注,对于擅长精准且做效果广告投放的广告主来说,可以考虑进一步去尝试。
①
广告主首先需要摆正观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电视将不是独立的生态,而是众多屏幕中的一块
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投放与监测
②
作为数字生态的一部分
电视端的数据有需要也有必要
与其他屏幕进行有机整合
③
精准的受众需要精准的内容
在提升媒介精准定向能力的同时
广告主也需提升受众精准洞察能力与精准内容制作能力
-- END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