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哪些
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于创新。不久前,徐州市科技局公布了《2023 年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百强》。从数据来看,在创新百强当中,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接近 70%。民营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而言是重要的支柱,对于改善民生来说是有力的抓手。徐州的民营企业怎样才能迸发新的活力呢?又该如何与市场进行充分的对接,从而壮大“343”创新产业集群,闯出一条新的道路呢?
聚创新之势
扎根生长释放潜力
江苏恒久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徐州经开区,其车间内机器声不断轰鸣,焊花四处四射,工人们正全神贯注、竭尽全力地加工项目产品。
去年,恒久钢构获得了中国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的建设大订单。民营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模式创新方面具备着强大的内在动力。
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根本在于创新。此次恒久钢构承担了罗斯海新站的建造任务,该新站的建筑面积为 5244 平方米,建成之后预计能够接待度夏考察人员 80 人,也能够接待越冬考察人员 30 人。江苏恒久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厉广勇进行了介绍,这条生产线是国内空间钢结构行业当中的首个全自动螺栓球加工生产线,同时也是首个全自动网架加工生产线,并且实现了螺栓球网架杆件在全流程上的智能化生产以及数字化管理。
民营企业重视科技研发,这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很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转变,从依靠投资驱动逐渐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人才方面,也有了新的提升;在经验积累方面,更是迈上了新的台阶。
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上榜了《2023 年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百强》。它从起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稳稳地坐上了卷盘式喷灌机全国的“龙头老大”之位,这一过程花费了 16 年。
我们公司对技术研发十分重视。公司打造了一支精英团队,这支团队由 17 人组成。他们专门进行技术研发创新。这是一个队伍较为年轻化的团队,其平均年龄在 30 岁左右。这个团队为公司的研发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江苏华源节水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徐金良介绍道,由于持续地进行研发创新,他们自主研发的大型卷盘式喷灌机技术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平,这使得公司成长为农业节水灌溉行业的龙头企业。
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23 年中国民营经济百强城市活力榜》。其中,徐州在榜单中位居全国第 39 位。徐州市的民营企业存量超过 34 万多家。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徐州市的民营企业净流入数量达到了 1800 多家,在全国位列第四。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徐州得以落地生根,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传统产业植入创新基因,从而迈向中高端,并且稳步发展;新兴产业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培育期,积累了深厚的力量,成为了徐州民营经济潜力得以迸发的生动体现。
引市场之力
激活民企关键力量
https://img1.baidu.com/it/u=953149702,89087861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民营企业研发需从明确的产品需求及定位着手。通过应用来带动创新,凭借创新促进应用。持续催生新的成果、新的业态以及新的模式。
“碳中和”的大背景之下,很多民营企业的研发部门在光伏应用领域以及多晶硅等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科学研究,并且由此诞生了新的成果以及新技术。
中能硅业首先选择进入了技术门槛较高的领域,这个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长期被外资巨头所垄断,属于上游多晶硅行业。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打破这种技术垄断,公司聘请了大量来自国内外化工领域、多晶硅产业以及技术开发方面的人才,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良。
2013 年,中能硅业打破了传统的西门子法制备工艺。他们成功地产出了颗粒硅。这一成果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产能。
第二年,中能硅业的产量位列全球第一,为 6.69 万吨。2022 年,江苏中能自主研发出黑科技产品 FBR 颗粒硅,此产品释放 6 万吨产能。2023 年,4.6 万吨颗粒硅项目已投产。
民营企业持续进行创新,它能够为市场输送新的技术以及新的产品。同时,民营企业也为人才和高校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实践以及研发经验。
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组织模式方面表现更为主动,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合作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有共建实验室这一方式;还有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共同研发产品;另外还有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等。
徐州迈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数字政务业务。它一直都很重视与高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对面是大学,校企之间有联合。产学研的交流很便利。徐州迈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霄鹏表示,他们企业的实践经验可以分享给高校,而高校也能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把竞争力不断提高,才能在市场中站稳。
以往的民营企业承担着产业链中下游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任务。如今在自主生产以及创新的过程里,民营企业一直在努力尝试突破那些“卡脖子”的难题。徐州的民营企业在市场不断变化的浪潮之中,根据变化来调整自身,主动去寻求突破,凭借科技创新持续释放出自身的发展潜力。
燃发展之能
引领产业强势突围
https://img2.baidu.com/it/u=2587485029,318095211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97
民营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彼此相互配套,上下形成链条,以集群的方式挺进。在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在促进创新、提升就业、改善民生以及扩大开放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这对于徐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推进高质量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抓手。
各家民营企业以徐州的重点产业集群为基础,充分展现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将创新资源汇聚起来,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突破。
近日,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 VT-101 注射液。该注射液已分别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同意其用于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等实体瘤;同时也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同意其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试验。
近年来,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我们拥有一支近 500 人的专职研发队伍。这支研发队伍中,硕博学历的人员占比约为 50%。万邦医药副总裁兼药物研究院院长王克艳表示,万邦医药始终坚持创新,积极寻求突破。近 5 年,有超过 40 个品规的新产品获批上市,还有十余个原料获批上市。在这些获批上市的产品中,有 1 个是创新药,超过 5 个是生物类似药,超过 30 个是仿制药及一致性评价品种,国内前三家上市的超过 10 个。
徐州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它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的开发生产。同时,也从事成套焊接与切割自动化装备的开发生产。
徐州是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的一个大市场。华恒察觉到了这片市场的潜力,以每年 6%-8%的研发投入去攻克这一领域的难题。其机器人焊接技术使得工程机械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也显著提高,为徐州工程机械产业给予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徐州华恒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生表示,他们研发的产品与本地重点产业进行了结合,并且紧紧跟随徐州的经济发展。过去,公司只是代理焊接产品,有些产品在国外已经研发出来了,而国内还没有跟上。之后,他们将目标对准了机器人焊接项目,建立了工艺数据库,通过综合海量数据来实现定制化服务。
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连。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涌现。这些为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在创新的过程中谋求生存,在创新的过程中追求发展。如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融合交汇,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给徐州带来的贡献,不单是推动 GDP 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以及增加税收,更是为徐州在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注入能够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强劲动力。
记者 王春莹 见习记者 赵洋 李璐瑶 刘泓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