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17 17:42:24

射电天文学-射电天文技术概论-射电天文工具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团队近期在微类星体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时间方面,是北京时间 7 月 26 日。并且,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 FAST 所发现的最新成果。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所共同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Sub- radio in a ”,此论文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该论文是关于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的研究。

它是研究强引力场和相对论物理的宇宙天然实验室。GRS 1915 + 105 是一颗知名的微类星体。它含有一个快速旋转的黑洞。并且观测到了视超光速运动的射电喷流。它是研究极端高能物理过程的重要样本。从被发现开始到现在近 30 多年了。该黑洞一直有着丰富的 X 射线光变特征和间歇性射电喷流。然而,我们对于黑洞喷流的动力学以及快速光变的起源仍然不清楚。

https://img1.baidu.com/it/u=3811157166,330033472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该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 2020 至 2022 年期间,为揭开微类星体的相对论性喷流的神秘面纱,首次利用 FAST 对 GRS 1915 + 105 开展高时间精度的射电连续谱光变和偏振监测。他们利用 FAST 的高采样和探测灵敏度优势,在 2021 年 1 月的观测中发现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脉搏周期约为 0.2 秒;在 2022 年 6 月的观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这个脉搏周期不稳定,并且在大部分时间里难以被探测到,所以将其称作准周期振荡。在该合作研究成果中,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的双聘研究员王培是共同第一作者,刘继峰研究员是共同作者。

这一成果首次观测到了微类星体中亚秒级的低频射电准周期振荡现象。同时揭示出黑洞系统的该准周期振荡现象与相对论性喷流存在直接关联。此次发现了黑洞射电辐射脉搏,这对于揭示致密天体相对论性射电喷流的起源与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科学意义,也将为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开启新思路。

http://t14.baidu.com/it/u=683506371,2594432875&fm=224&app=112&f=JPEG?w=500&h=500

图1. FAST观测GRS 1915+105的艺术想象图

论文链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射电天文学-射电天文技术概论-射电天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