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17 23:28:14

赞美书法的诗词-诗词赞美书法的句子-赞美书法诗句书法欣赏

墨韵词魂:陈维崧三幅经典书法诗词的深度品鉴

在清代艺术的星河里,陈维崧凭借其卓越的才情而闪耀。他的书法能够力透纸背,在笔锋游走的过程中尽显风骨;他的诗词饱含着情思,有的豪迈,有的婉约。如今细细品味他的三件经典作品,就好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古韵雅境的门,去探寻书法与诗词相互交织的绮丽世界,感受那跨越时空的艺术震撼。

——题记

清代书法有从帖学到碑学的转变。早期延续着明季的书风。中期帖学逐渐衰落,而碑学开始兴起。晚期碑学达到了中兴的状态。书法家们像王铎、傅山等,在继承明代遗留下来的风气的同时,还开创了新的书法风格,从而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清代书法汇集了历代的成就,篆隶之风非常兴盛,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时期。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代著名书法家陈维崧书法作品。

陈维崧生于 1625 年,卒于 1682 年。他字其年,号迦陵,是江苏宜兴人。他的父亲陈贞慧乃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家族的学问传承渊源深厚。他年少时就已负有才名,胡须长到了面部,当时人们称他为“陈髯”。在康熙十八年(1679 年),他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并得以录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一职,还参与了纂修《明史》的工作。他擅长诗文,尤其在填词和骈文方面极为擅长,是清初阳羡词派的领袖人物,他的词风豪放且雄浑,继承了苏轼、辛弃疾的风格,更具有爆发力。传世作品包含《湖海楼诗集》《迦陵词》《迦陵文集》等,这些作品合称为《湖海楼诗文词全集》。《清史稿》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后世对他的评价是“扫空万古,横绝六合”。

https://img2.baidu.com/it/u=1028675119,379904161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陈维崧的书法传承了晚明文人的书风,他的行草尤其展现出雄健的态势。他虽然是以词闻名于世,但是在笔墨之间可以看到疏宕劲逸的韵味,字势开张的地方暗暗契合他词作中“横绝六合”的气象。他的书作常常将诗词的意境融入笔端,线条浑厚却又不失文人气韵,展现出文学修养与艺术表达的深度结合。现存的书迹大多出现在信札题跋中,笔法精熟之中透露出清初文人特有的苍郁之感。

清代书法家陈维崧《草书五言律诗轴》赏析

清代书法家陈维崧的《草书五言律诗轴》选用李白的《送友人》进行书写。此轴通篇的草法显得雄健且疏宕,从字势开张的地方能够看出晚明书风的余韵。线条浑厚且遒劲,墨色浓淡搭配得很适宜,行笔的快慢也很有节奏。立轴的形制为横 57 厘米、纵 132 厘米,这种形制强化了“孤蓬万里征”的苍茫意象。它的结体呈欹侧之势以取势,像“横”“绕”等字,欹正相互生发,在疏密的对比中暗暗契合了诗中游子漂泊的跌宕情致。此作将诗的意境与书法的意趣熔铸为一个整体。尤其在“萧萧班马鸣”这一笔的末笔,用长锋拖曳,仿佛能听到马嘶的余音。文人的意气以及豪放的词风在纸上跃然呈现。作为小莽苍苍斋以前所收藏的物品,此轴现在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研究清初文人诗书相互渗透的非常珍贵的范本。

青山横亘在城北郊外,白水环绕着城东。在此地一旦分别,就像孤蓬那样万里远行。那浮云就像是游子的心意,那落日仿佛是故旧的深情。挥手从此离去,离群的马萧萧长鸣。

清代书法家陈维崧《篆刻陈维崧印》赏析

清代书法家陈维崧的《篆刻陈维崧印》中,他篆刻的“陈维崧印”以汉印为宗旨。印文的布局呈现出方整端严的特点,线条在浑厚之中透出文人的雅正之气。他的刀法深深契合古玺的遗韵,笔画的转折之处方圆兼具。例如“崧”字的下半部“山”旁,以斜笔打破均匀,增添了疏宕的趣味。印面虽然仅仅只有四字,但却能够通过空间的疏密呼应展现出“横绝六合”的雄健风骨,并且与他的词作在气脉上相互贯通。他身为阳羡词派的领袖,其篆刻艺术也融入了诗词的意境。印文当中,像“维”字的绞丝旁那样连绵回环,暗中蕴含着骈文的韵律感。此印如今被收录在《崧字印谱书法字典》里,是清初文人篆刻中诗书印融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https://img0.baidu.com/it/u=1139215396,60258157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464

清代书法家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赏析

陈维崧的《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创作于康熙七年(1668)的秋天。全词凭借着雄健的笔触将古今相互勾连。上阕中“秋色冷并刀”这一句,是对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这一意象的化用。用并州的霜刃来比喻秋寒透骨。这样既渲染出了燕赵之地的肃杀之气,又暗含着词人那霜刃未曾试用的遗憾。下阕中“残酒忆荆高”这一句将荆轲、高渐离、豫让这三位有着悲歌事迹的人串联了起来。通过“易水寒”以及“豫让桥”的时空变换,把历史的悲慨和个人的际遇融合在了一起。当经过易水的时候,“寒”这个字,既表示气候的萧瑟,又暗暗地比喻了壮志难以实现的苍凉;而经过豫让桥的时候,“慷慨”这个词则突出地展现了词人想要效法古代侠士的激烈心志。全篇以“忆昨车声寒易水”作为词眼,让历史的壮烈与现实的行旅相互交叠,从而形成了“酸风卷怒涛”般的情感张力。

释文:此为《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是清代陈维崧所作。秋天的景色如同并刀般清冷,一派酸风如同卷起怒涛。与三河的年少侠客并马而行,他们性格粗豪,在皂栎林中醉意醺醺地射雕。残留的酒意让我想起荆轲和高渐离,燕赵之地的悲歌之事仍未消散。回忆起昨日车声在寒冽的易水旁,而今日,我慷慨激昂地经过了豫让桥。

欣赏了陈维崧的诗词作品,内心满是震撼。他的诗词题材广泛,有时激昂慷慨地诉说家国情怀,有时细腻入微地描绘世间百态。词风雄浑沉郁,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在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学底蕴与独特才情。

观赏名家书法,品味从容人生。读者们,你们观赏了听月为你们分享的陈维崧的这些作品后,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尽情表达,一同探讨书法艺术的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赞美书法的诗词-诗词赞美书法的句子-赞美书法诗句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