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信用等级-信用等级提高企业有哪些-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方法论评级基准
评级基准是评级的起始点。它主要通过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这两个宏观因素来对金融机构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评估。我们通常会把重点放在分析行业风险上,同时假设中国国家主权的信用风险是极低的。
评级基准体现了在当下以及预期的经营环境中,我们针对一家“典型”的中国金融机构可能的 SACP 所做出的假设性评判。标普信评一般把银行的评级基准设定为“bbb+”,把证券公司的评级基准设定为“bbb-”,把金融公司(除证券公司之外的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评级基准设定为“bb+”。金融公司中各个子行业受到的监管程度不尽相同。
我们可能会依据个别金融机构的特殊状况来对其评级基准进行调整。我们通常会考虑的调整因素包含:能否从央行或者银行间市场获得融资;能否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取到资金;政府是否给予了其垄断经营权;受到监管的程度是怎样的等。
业务状况
业务状况通常能体现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实力。我们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业务状况:一是业务的稳定性;二是业务的集中度或多样性;三是管理和战略等方面。业务状况的分数被分为“1”至“6”六个档次,“1”意味着业务状况非常好,“6”则意味着业务风险较大。
我们通常会先考虑其业务的稳定性,通过这一点来对业务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估。接着,我们会对集中度或多样性、管理以及战略等补充指标进行评估,依据这些评估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对初步评估的结果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影响业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含:市场份额这一因素;收入具有稳定性这一情况;客户群的主要构成等方面。影响集中度或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业务以及地域分布呈现出的多样性;各类业务和地区对收入所做出的贡献度。影响管理和战略的主要因素包含:管理层能够贯彻执行经营计划的能力;战略的方向;管理层的风险偏好;股权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
影响业务状况的正面因素通常包括:
影响业务状况的负面因素通常包括:
资本与盈利性
资本与盈利性通常是对金融机构在经济严重下滑时吸收损失的能力进行评估。我们把资本与盈利性的分数划分成“1”至“6”六档,其中“1”意味着资本实力很强,“6”则表示资本充足性严重不足。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会从前瞻性的角度来进行评估。
我们通常首先会考虑受评主体的资本充足率以及/或者杠杆比率,接着以此来对资本与盈利性展开初步评估。之后,我们会对资本和盈利的质量以及盈利能力等补充指标进行评估,并且依据这些评估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对初步评估的结果进行调整。
我们在计算资本充足率和/或杠杆比率时会进行调整,这样能更好地反映资本的实际情况,也能提高与同业的可比度。比如,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时,可能会对某些资产的风险权重进行调整;若认为存在坏账准备计提不足或者表外理财产品敞口巨大等重大风险,也可能会进行调整。我们可能会评估受评主体能否在业务增长与资本累积这两方面取得平衡。业务增长有可能会对资本造成削弱,然而留存收益能够用来积累资本。
在分析资本和盈利的质量时,我们或许会考量银行的核心资本在监管要求的资本里所占的比例。一般来说,这个比重越高,就越能表明资本质量越高。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对产生核心收益的收入来源是否具备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以此来判断盈利的质量。影响资本和盈利质量的负面因素有:核心资本在监管要求的资本里所占比重比同业低;其营收对非经常性或一次性收入等依赖程度较高。在分析盈利能力时,我们一般会对平均资产回报率、净息差、成本收入比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风险状况
风险状况分析的目的是完善对金融机构各类实际和特定风险的评估。这部分分析涵盖了在资本与盈利性评估中未涉及的风险。我们把风险状况的分数划分成“1”至“6”六档,“1”意味着风险很低,“6”意味着风险很高。
一些重大的潜在风险是否在资本与盈利性分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常,我们会主要考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以此为依据,对风险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估。接着,我们会评估历史损失等补充指标。依据这些补充指标,判断是否有必要对初步评估的结果进行调整。
影响风险状况的正面因素通常包括:
影响风险状况的负面因素通常包括:
融资与流动性
融资
融资分析一般指把金融机构的融资结构和国内行业平均状况进行对比。我们会依据“优于平均”“平均”或者“劣于平均”这样的标准来给它打分。
银行方面,我们一般会考量其负债的构成结构,其中包含个人存款以及机构存款,还有同业拆借款,同时也会关注在资本市场上的抵押借款与无抵押借款所占的比例。
影响融资的正面因素通常包括:
影响融资的负面因素通常包括:
非银金融机构方面,我们通常会考量它所拥有的融资渠道,来评估它能否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比如,若一家非银金融机构能够从央行或者银行间市场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那我们或许会觉得它具备“优于平均水平”的融资能力。倘若一家非银机构无法从银行获得稳定的融资,我们或许会认为它的融资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流动性
流动性分析一般会考量金融机构在不利的市场及经济状况下管理流动性需求的能力,同时会评估该机构能否在长期的不利条件下维持运营。我们依据“1”至“5”这五档来给流动性打分,“1”意味着流动性极为强劲,“5”则意味着流动性存在欠缺。
在分析流动性时,我们通常主要去考虑金融机构是否拥有可靠的流动性来源。同时,我们还会判断流动性来源对其短期负债的覆盖程度。如果该机构是银行,那么我们会进一步考虑它对央行资金的依赖程度。
https://img2.baidu.com/it/u=2275885643,107197447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9
影响流动性的正面因素通常包括:
影响流动性的负面因素通常包括:
个体信用状况
我们或许会依据金融机构的个体特性,从上述的那几个方面,对评级基准进行提升或者降低,以此来得到其 SACP。
在进行级别调整时,如果是基于业务状况、资本与盈利性以及风险状况,我们通常会参照以下这个表。
业务状况
资本与盈利性
风险状况
分数
级别调整
分数
级别调整
分数
级别调整
+3/+2*
+2
+2
+1
+1
+1
-1
-1
-1
-2
-2
-2
-3
-3
-3
当业务状况的分数是“1”时,一般情况下级别调整为“+2”,只有在受评主体的业务状况与同业相比具有极大优势时,才有可能考虑“+3”。当资本与盈利性分数为“6”时,我们或许会考虑给出“b”类或者更低的 SACP。上述所有关于信用质量的观点都属于标普信评的信用观点。
基于融资与流动性进行级别调整时,我们一般会参照下表。
融资与流动性(级别调整)
流动性
融资
优于平均
+2/+1
+1/0
-1
-2
-3
平均
-1
-2
-3
劣于平均
-1
-1
-1
-2
-3
https://img2.baidu.com/it/u=1605953854,355924221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当流动性分数是“5”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去考虑给出“b”类或者级别更低的 SACP。所有这些上述的信用质量观点,属于标普信评的信用观点。
主体信用评级
企业的 ICR 由 SACP 以及支持框架一同决定。倘若我们觉得企业或许会受到集团或者政府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会在支持框架中得以体现,进而有可能让 SACP 和 ICR 之间出现差异。要是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意味着企业有可能获得集团或者政府的支持,而这对企业而言可能会成为信用加分的因素。如果影响为负面且表明企业会受到集团或政府的干预,那么这或许会使企业的信用状况被削弱。在多数情况下,企业获得外部支持的可能性会更大,因为集团或政府通常具备更雄厚的资金来源,且其信用状况一般比企业要好。
我们会依据评估受评主体对于支持提供方的重要程度,来对其可能获取的支持力度进行判断。我们把重要性划分成“极高”“高”“中等”“偏低”“有限”这五个等级。同时我们认为,随着重要性的逐步提升,上调企业评级的可能性也会相应提高。在下面的图中,每一个重要性等级都有着与之对应的评级可以提升的范围。评定重要性之后,通常把曲线上对应区间的中间点当作起始点。若重要性为“极高”,可能会选取更高的起始点。接着判断是否需进一步上调或下调评级,以此得出最终的 ICR。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最终得出的 ICR 不一定落在曲线上。
- 受评主体对金融体系具有系统重要性。
债项评级
在对债项进行评级评估时,我们或许会参照《标普信用评级(中国)评级调整因子及偿付顺序的通用考量因素》。由于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债项评级有可能与 ICR 一致,也有可能与 ICR 不一致。
一般而言,优先无抵押债券的评级通常与 ICR 是一致的。然而,倘若发行主体既发行了大量的优先有抵押债券,那么其优先无抵押债券的评级就有可能低于 ICR。此外,因为次级债务在发行主体资本结构中的偿付顺位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所以此类债务的评级可能会低于 ICR。
2019 年版权归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所有,该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标普”)拥有上述那些内容(涵盖评级、与信用相关的分析和数据、估值、模型、软件或者其他应用以及其中的输出等)或者其任何的一部分(“内容”)的版权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标普未事先书面许可的情况下,严禁以任何形式或方式对任何内容进行修改、逆向工程、复制或发布,也严禁将任何内容存储在数据库或检索系统中。内容不能用于任何非法或未经授权的目的。标普以及任何第三方供应商,还有其董事、管理人员、股东、员工或代理人(统称“标普方”)都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用性。标普方不承担任何因错误或遗漏(包括疏忽或其他情况)以及因使用内容所产生的结果的责任,也不承担用户输入的任何数据的安全性或维护该等数据的责任。内容是以“概不保证”为基础提供的。标普方声明免除所有保证,包括明示和默示的保证。这些保证有:适销性保证,适用于特定用途或使用目的的保证,不存在漏洞的保证,无软件错误或缺陷的保证,以及内容功能不会中断的保证、内容将与任何软件或硬件配置兼容的保证等。标普方在任何情形下都不会对任何人就与使用任何内容相关的各种损害、费用等承担责任。这些损害包括直接、间接、附带、惩罚、补偿、惩戒、特殊或后续的损害,费用有律师费等,损失包括收入损失、利润损失以及因疏忽造成的机会成本和损失。即便标普方已经知晓发生类似损害的可能性,也不会承担责任。
信用相关的分析以及其他分析,像评级和内容中的陈述,这些都是截至发表之时的意见陈述,并非事实陈述。标普的意见、分析、预测以及评级确认决策(如后文所述),既不是也不应该被当作购买、持有或出售任何证券的建议,同时也不涉及任何证券的适合性。在发布之后,标普没有义务去更新(不管以何种形式或格式)所发布的内容。在进行投资及其他业务决策时,不能依赖内容,内容也无法替代用户等相关方的技能、判断和经验。标普并非受托人或投资顾问,除非它已注册为该类机构。尽管标普从其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取信息,但它不审计所获得的信息,也不承担相关的尽职调查义务或进行独立验证。评级相关的出版物会因各种缘由而发布,这些缘由并非一定取决于评级委员会的行动,比如会发布定期更新的信用评级以及相关分析。
监管机构若允许评级机构在一个司法辖区因某些监管目的承认在另一个司法辖区发布的评级,那么标普保留可随时自行决定授予、撤销或中止此类承认的权利。标普明确声明,不会对因授予、撤销或中止承认而产生的任何责任负责,也不会对宣称因这些行为而产生的任何损害负责。
标普将不同业务单位的活动进行分离,目的是保持相应活动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所以,标普的某些业务单位会拥有其他业务单位所不具备的信息。标普制定了相关政策和程序,以保证在各个分析过程中,对特定的非公开信息予以保密。
标普有可能从其评级以及特定的分析活动中获取报酬,这种报酬通常由证券发行人、承销人或者债务人来支付。标普拥有发布其意见和分析的权利。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的公开评级和分析会公布在其网站上,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发布,比如但不限于标普的出版物以及第三方转销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