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体种类-字体书法种类有哪些-书法字体有几种类型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上分为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这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的类别。在每一个大类别当中又进一步细分出若干小的门类,比如篆书又有大篆和小篆之分,楷书又有魏碑和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1甲骨文书法
所谓“甲骨文书法”,大抵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和书法特征为宗,然后进行工整摹写而形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能够依据需求集古字来组合成新的句子。其内容是新的,然而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那般富有雅趣。不过,甲骨文总共仅有二千多字,并且其中还有许多尚未被释读出来的怪字(尤其是人名、地名),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并不多。因此若遇到甲骨文中没有的字,且所书写的对联、题词中无法替代,那就只能将其偏旁拆零,自己进行拼接;若再拼不出来,就需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寻找帮助。开展这项创作的主要人物是罗振玉。
一层意思是指以甲骨文特征为借鉴进行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他们把甲骨文当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而非追求“形似”。所以,他们不会严格按照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书写,可能是综合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来进行创作。这种书法艺术与古文字学存在关系,但并非完全跟随。
https://img1.baidu.com/it/u=115272924,253846959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5
中国在先秦伏羲氏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这种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因为它是用于占卜、预测吉凶祸福的,所以被称作“卜辞”。然而,它已经具备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如用笔、结构、章法等。在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也就是金文,又称“钟鼎文”,得到了广泛的流行。秦始皇统一后,将其统称为“小篆”,也称作“秦篆”。所谓篆书,实际上就是掾书,也就是官书。它是一种经过规范化的、用于官方文书的通用书法体。
2楷书字体
郑道昭是北朝魏时期的诗人、书法家。他的字是僖伯。他是荥阳开封(今属河南)人。他是北魏大臣郑羲的幼子。在孝文帝时期,他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和十九年(495 年),他跟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与孝文帝君臣联句作歌,这件事被传为佳话。宣武帝初年,他升任秘书监,因从弟郑思和的事情受到株连,被外派出任光州刺史,后来又转任青州刺史。之后又再次被召回担任秘书监。死后追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文恭。
北朝文学开始兴起的时候,郑道昭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擅长写景,稍微具有清拔的气息,风格与南朝的谢灵运和鲍照相近,和其他北朝诗人模仿齐梁的情况不一样。像“双阙承汉开,绝虹萦;涧禽朝迷,窦狭鸟过亟”,还有“山游悦遥赏,观沧眺白沙”,笔力强劲有力,比较有气势。他的文章中,有两篇是章表,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有《天柱山铭》还稍微有点文采。《魏书·郑羲附道昭传》记载他“喜欢做诗赋,总共几十篇”,然而现在仅仅留存 4 首诗和 3 篇文。这些诗和文被辑入了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以及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郑道昭热衷于修身养性和炼气化丹。在延昌元年(512 年),他在莱州大基山,分别按照车、西、南、北、中这五个方位,设置了“青烟寺”“白云堂”“宋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用于炼气的地方。并且在这些地方刻字来记录。他还创作了一首《置仙坛诗》并题刻在壁上。从那之后,莱州的云峰山和大基山的光彩有了很大提升,名声传遍了四海。那些熠熠生辉的石刻,让海内外的游人墨客心生向往。又称"真书""正书"代表人物: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3隶书字体
《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也被称作《韩明府孔子庙碑》《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它是在汉永寿二年(156 年)刻成的,字体为隶书。此碑纵 227.2 厘米,横 102.4 厘米,收藏于山东曲阜孔庙。该碑没有碑额。碑的四面都有刻字,且均为隶书。碑阳有十六行,每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以及两侧也都有题名。
4行楷字体
https://img2.baidu.com/it/u=3498788523,90751361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562
行楷,其形态近似行书的楷书。《金石林·绪论》中提到:“行楷就如同二王等诸帖中稍微接近真书的那种,大概占十分之八九。像僧怀仁等所集的《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的就是。”清朝的王士禛在《池北偶谈·谈艺三·赵松雪书杜集》里记载:“赵松雪亲手书写一部杜诗,使用朱丝栏,字体为行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中,老爷将那名帖揭起,接着看到底下的那篇信是张虚白所写的寸笺,上面写着极为细小的蝇头行楷。
5行书字体
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 51 岁时写下《兰亭序》,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在兰亭集会,举行修稧之事,景象十分壮观。他感慨人之生死、修短随化。在崇山峻岭之下,茂林修竹之边,带着酒意,挥笔书写,为众人的诗赋写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此序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是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他在 725 年至 785 年期间生活。他以“狂草”闻名于世。自幼便出家成为僧人,在修行禅法的空闲时间,他喜爱书法。他刻苦地临帖习字,用芭蕉叶当作纸张来练字,把木板当作纸,以至于木板被穿透,芭蕉叶也用尽了,秃笔堆积成了坟冢。之后,他的书法笔势如龙蛇舞动,纸上满是云烟般的墨迹,王公名流都喜爱与这个狂僧结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