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18 14:40:34

教育品牌起名-起名教育品牌名字-起名字教育机构

一个好的品牌名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让消费者产生联想并且记忆。它还能帮助品牌节省一半以上的广告费。所以,品牌名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品牌命名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有哪些误区呢?又有哪些有效好用的方式呢?接下来,大华上智将全面展开,为大家解答如何给品牌取一个好名字。

一、品牌命名3大原则

1.简单易读易记

品牌名需由简单的字构成,这些字易于发音,没有多音,并且易于输入。这样的品牌名更容易被记住,也更便于搜索,有利于品牌的传播,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的教育成本以及传播成本。

2. 独特有个性

品牌名需要与其他品牌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独特个性,这样才能起到区分其他品牌的作用。因此,在给品牌起名字的时候,有时候需要有冒险精神,选取一些虽然很常见、容易理解,但是又不是普遍通用的名字。

小米,在刚开始注册之时,无人能够猜到它会是一家科技公司。这样的名字虽与产品毫无关联,但只要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宣传,一旦产品进驻用户的心智,效果便会十分良好,并且竞争对手也难以跟风效仿。

3.能注册受保护

品牌越来越多,商标注册也就越来越难。其中,两个字的商标能够注册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在确定品牌名之前,应当先前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查看该品牌名是否已经被注册,以及是否能够注册。

一种做法是,直接借助“猪八戒”“权大师”等商标交易平台。从行业以及产品属性着手,直接去购买已经注册好的商标。这样做能够保证品牌名得到保护,同时还能节省注册所需的时间,为品牌的发展争取到时间。

二、品牌命名3大误区

1.忽略行业背景和产品定位

很多企业在给品牌起名时极为注重形式,过度着力于追求好听的名字,然而却忽视了名字与行业以及产品之间的关联。正因如此,取了某个名字后,用户听到后根本无法联想到相关产品。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品牌而言,这是极为致命的,因为在进行宣传时会非常费力。

2.盲目跟风

品牌起名切忌盲目跟风。烂大街的名字,一方面会让品牌缺乏辨识度,另一方面会拉低品牌的档次。很多企业热衷于使用当下热门的词汇,却不知这些字早已被用得泛滥且俗气。此外,抄袭大牌名字的行为绝不可取,因为会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

3.盲目使用谐音谐

音梗看似有趣,然而实际上对品牌传播并不友好。它不便于用户输入,也不利于搜索。并且,品牌很难分辨消费者是否理解正确。所以,即便消费者理解错了,品牌也没有解释的机会,像黄太吉、没想稻这样的情况就是如此。

三、品牌命名6大方法

1.借用熟悉的事物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像植物、动物之类的,能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联想,这样更有利于记忆,也能降低传播成本,例如:小米,花椒,瓜子二手车,喜马拉雅,小天鹅,天猫,闲鱼,酷狗音乐等等。

2.人设化

品牌名称被人格化,品牌被赋予了个性化的人设,这样能增强用户的好感度与记忆度。例如,有王小卤、江小白、外婆家、曹操租车、老干妈、沪上阿姨、莫小仙、食族人等。

3.口语化

用口语化的方式来展现生活场景,这种形式非常容易被理解和传播。像“去哪儿”“饿了么”“叫了个炸鸡”“车来了”“借呗”“会玩”“唱吧”“什么值得买”这些。

4.品牌定位

把品牌定位或者品牌战略的关键词融入到名字当中,将品牌战略转化为消费者一听就明白的词汇,以此清晰地传达出品牌个性、产品个性以及价值,例如“小罐茶”(其定位为小罐),“小仙炖”(其定位为鲜)。

5.叠词

叠词能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感受,读起来非常顺口,也容易记忆。常见的叠词形式有 AA 式,如滴滴;ABB 式,如 QQ;AAB 式,如钉钉;ABCC 式,如拼多多、货拉拉、淘票票等。还有娃哈哈、人人贷、宝宝树、美图秀秀、阿里巴巴、天天基金等。

6.带品类词

品牌中植入品类,这样消费者能够一眼就看出品牌的业务范畴。目前,大多新消费品牌都采用这种取名方式。

(1)情绪+品类

在品类前添加表达积极情绪的词,以此来传递品牌情绪从而感染用户,使他们能够产生共鸣,例如:茶颜悦色、喜茶、自嗨锅、乐乐茶等等。

(2)地域+品类

把品类和地名相联系,让消费者对那个地域所具有的信任以及喜爱,转变为对产品的信任和喜爱,像青岛的啤酒、北京的稻香村、哈尔滨的啤酒、东阿的阿胶、长沙的铺子。

(3)量词+品类

在常见的品类或通用词汇的前面加上数字,这样能形成强烈的画面感,便于人们进行联想和记忆。例如有 360 杀毒、九头牛、三只松鼠、六个核桃、七天网络、58 同城等。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品牌名。在起名的时候,要准确抓住自身的定位,然后找到适合自己品牌的就可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品牌起名-起名教育品牌名字-起名字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