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18 18:28:05

京东几点开始配送-京东配送是-配送京东开始运营了吗

2017 年的“618”会成为中国电商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京东在这个关键节点开始探索零售业的未来,天猫也在这个关键节点开始探索零售业的未来。“新零售”这个概念开始变得很出名。然而,这场大战的硝烟还没有真正消散。平台大力开始把线下和线上进行深度融合的时候,商家和平台之间的博弈开始爆发。

揭竿而起的商家,一场有关霸权的博弈

商家与平台原本存在两种关系,一是合作关系,二是博弈关系。若品牌强势,平台就愿意给予更多流量予以扶持;若品牌弱小,就往往可能成为平台压榨的对象。一旦利润超出商家的承受能力,必然会引发反弹或反抗。最近,京东就陷入了一场平台运用强势手段压榨合作商家的以大欺小的风波之中。

近日,户外装备品牌黑岩()控诉京东 618 促销活动存在骗局。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商家称交易额创历史新高的该促销活动,他们不仅未收到京东承诺的促销补贴,反而遭遇了强行扣款。

在 618 期间,京东期望借助黑岩的品牌优势来扩大京东 618 的影响力。接着,京东告知黑岩会给予一定的促销补贴。因为京东给出的推广和促销力度较大,所以黑岩的销量有了大幅提升。然而,随后黑岩不但没有等到促销补贴,反而在 6 月 13 日收到了京东开具的处罚单,其理由是套利交易。京东的客服对于这件事回应说,所处罚的订单客户账号未曾购买过京东自营的产品,正因如此,该账号被平台定性为问题账号,随后又被定为套利订单。

商家大促本是平常之事。大促时流量会上涨,营销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商家参加平台的打折降价、买多少送多少等活动,其最可能的结果是赔本赚吆喝。一旦出现备货不足、超卖等问题,就需要迅速下架打折商品或者紧急调货,这些背后的问题都得由商家自己承担。线上渠道的势头越来越强。如果渠道的利润超过了商家的利润,那么双方就很可能会展开博弈。然而,出现压榨商家并引发丑闻的情况却并不常见。

事实上,本次事件中有一点耐人寻味,即京东连续两次扣款且加上原本的返点,恰好是京东平台补贴的促销费用。正因如此,商家觉得此事件是京东为提升销量而搞的促销阴谋,先是宣称补贴促销,而后以所谓处罚强行扣款,让商家为其承诺的补贴买单。这难道不是以大欺小吗?

成本重压之下,为什么爆发矛盾的总是京东

必须指出,京东并非首次被曝出以大欺小欺压商家的新闻。今年 618 电商狂欢节刚结束之际,有微博认证为“裂帛公司创始人汤大风”的用户在声讨京东,称京东擅自锁死了裂帛旗舰店的价格等所有功能,致使裂帛无法承受超卖以及不同价所带来的损失。

https://img2.baidu.com/it/u=2159582572,125216956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近年来,在 618 或双 11 期间,京东多次被商家曝出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锁定后台、强制清退等,还要求商家站队并参与打折促销。例如在 2016 年 10 月份,有大王、雀巢等;在 2015 年双 11 前夕,有三只松鼠、木林森等。而最早可追溯到 2012 年双 11 前夕,当时的当当网曾发声明指出京东强逼图书供应商站队。

为什么京东总是出现这类与商家的矛盾问题呢?在我看来,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京东的管理机制可能存在一些漏洞,导致对商家的管理不够严格,使得一些商家有机会钻空子,从而引发矛盾。其二,京东与商家之间的沟通渠道可能不够畅通,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容易导致误解和矛盾的产生。其三,京东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为了追求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可能会在一些方面对商家提出过高的要求,这也容易引发商家的不满和矛盾。其四,京东的一些政策和规定可能不够合理,对商家的权益保护不够充分,导致商家在与京东合作的过程中感到不公平,从而引发矛盾。

1,京东要给资本市场讲新故事

京东需要通过做出成绩来讲述故事,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作为当前 B2C 电商领军阵营中的一员,京东一直凭借着资本红利而推动着股价的上涨。然而,倘若无法找到新的故事,那么资本市场很容易就会选择抛弃一家公司。而对于京东来说,要在电商领域讲述出新的故事,618 电商狂欢节便是最为合适的契机。

电商归根结底是流量生意。当前,京东在 B2C 领域的流量处于被天猫压制的状态。因此,若想在 618 这样的日子取得成绩,就需选择大范围的促销打折来吸引用户入场购买。而促销必然意味着要让利。从京东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 618 期间京东商城的销售总额突破了千亿。这不仅体现了京东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实际上也反映了巨额让利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京东既有自营业务,又有近半的第三方商家入住。京东能否在打折促销这件事上做到公平公正,做到一碗水端平,这就为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2,处于亏损的京东要促销就要慷他人之慨

京东从成立开始到现在已经连续亏损了十好几年。今年一季度的最新财报,在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条件下,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究其亏损的原因,主要是京东自营旗下有着庞大的人力成本、仓储成本以及物流成本,这些成本将京东的营收全部覆盖掉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为,在 2016 年 5 月这个时间节点,阿里巴巴在全球的员工数量是 3.6 万。京东的员工数量超过了 10 万。并且如今阿里的市值是京东的六倍。

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京东是怎样维持正常运营的呢?答案很明了,那就是现金流。刘强东在很多公开场合都强调了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京东依靠对供应商应付账期的持续拉长,积累了自家平台的现金流。数据表明,在 2010 年的第四季度,京东的应付账款约为 12 亿。到 2016 年的第四季度,增长到了 440 亿,六年间增长了 36 倍。与此同时,应付账期从 2015 年第一季度的 41.9 天拉长到了 2016 年第四季度的 52.6 天。

京东承受着自营业务的巨大成本压力,且必须持续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在面临这样的两难局面时,它自己放血是不太可能的。强迫第三方商家进行打折促销,一方面能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另一方面也能达到某种目的。

https://img1.baidu.com/it/u=490407021,253451658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8&h=500

抗衡天猫等对手,抗衡国美等对手,抗衡苏宁等对手,这成为了一招巧妙的借花献佛,或许这也是京东的最好选择,然而这就引发了平台与商家之间的矛盾。

3,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激化了矛盾

众所周知,京东商城采用自营 + 第三方的模式。这表明入驻京东商城的第三方商家与京东存在着合作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竞争关系。京东在其中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在这样一套体系里,第三方商家很难获得与京东亲儿子自营业务相同的待遇水平。

京东平台对于第三方商家的 SOP 模式(即卖家在京东销售商品,且卖家每日将消费者订单打包并自行或采用京东快递完成购物订单配送)以及 FBP 模式(即卖家在京东销售商品,京东提供仓储来管理所销售商品,京东完成购物订单配送和收款),其大部分项目的入驻收费比天猫还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平台与商家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中小商家面对霸权平台应该怎么办?

如今,线下与线上相拥抱已成为零售行业的大趋势。电商平台日益强势,这给中小商家带来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大。然而,京东作为国内电商平台的巨头之一,它所能给予商家的资源和流量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于中小商家而言,断然拒绝与京东合作是不明智且不讨喜的。

在我看来,商家选择电商平台合作时要广撒网且不站队,与愿意敞开渠道合作的平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如此能将可能因某平台霸权欺压而导致的损失最小化并分散化。同时,商家遭遇平台霸权欺压后,应封存被平台压榨的证据,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维权,比如投诉至工商部门等。

京东而言,强迫或诱骗商家促销打折并非电商平台发展的正道。若长此以往,商家都不愿与京东合作,最终受伤害的将是京东自身利益。京东更应思考如何更好地赋能商家,帮助商家赚更多钱,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之后再探讨如何分蛋糕。

科学的粉丝,是一位专注于 TMT 行业的撰稿人。他在百度百家、搜狐科技、今日头条、艾瑞网、网易自媒体、企鹅自媒体、凤凰自媒体、UC 头条、知乎专栏、一点资讯等平台均有入驻。同时,他也会在虎嗅、钛媒体、新浪创事记等科技博客持续发表言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东几点开始配送-京东配送是-配送京东开始运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