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斯发动机价格-康明斯发动机报价-发动机康明斯价格多少
斯堪尼亚宣布要在国内生产重卡,其投产时间节点是 2022 年。奔驰也宣布要在国内生产重卡,投产时间同样是 2022 年。沃尔沃同样宣布要在国内生产重卡,投产时间也是 2022 年。从官宣之后,就没有太多详细消息,关于生产的车型配置大概有哪些也不清楚。最近有粉丝向“拉货神车”透露国产奔驰卡车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表明国产后的奔驰卡车将会搭载康明斯发动机。
欧洲生产的奔驰卡车
奔驰动力和康明斯动力
国产奔驰牵引车有两个系列,一个是和 C。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发动机,该发动机为奔驰自家的 OM471 直列 6 缸发动机,排量 12.8 升,排放达到国六 B 标准。目前在欧洲市场,这款 OM471 发动机最大输出 530 马力,且有最大扭矩。它搭配奔驰自家的 Power Shift 手自一体变速箱,还可选装液力缓速器。
欧洲生产的奔驰
奔驰OM471发动机
C 是专门为中国市场而设计的型号,“C”的含义应该是“China”(中国)。这个国产奔驰卡车的这个型号将安装福田康明斯的 X12 和 X13 发动机。X12 是一款发动机,其排量为 11.8 升,功率的覆盖范围是 360 到 510 马力,还有最大扭矩。另外,还有一款 X12 发动机,其排量是 12.9 升,功率覆盖范围是 520 到 560 马力以及最大扭矩。并且使用康明斯后处理系统,能够达到国六 b 排放标准。
康明斯X系列发动机
同样是匹配 AMT 手自一体变速箱,并且可以选装缓速器,个人有这样的推测,即会使用采埃孚的系列,并且与现在的欧曼牵引车动力链是一致的。
驾驶室与欧洲同步
https://img0.baidu.com/it/u=483883625,29600570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国产奔驰的驾驶室与欧洲车型的驾驶室是相同的。它标配了 2.5 米宽体高顶平地板驾驶室。然而,奔驰拥有多款高顶平地板驾驶室,目前暂未得知其具体规格。
奔驰最大号的驾驶室Giga Space
内饰方面,有标配指针式仪表盘的版本。如果加钱,就可以选装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屏的多媒体驾驶座舱。
标配内饰(参考)
高配内饰(参考)
底盘可以提供 4x2 这种驱动形式,底盘也可以提供 6x2 这种驱动形式,底盘还可以提供 6x4 这种驱动形式,并且这三种驱动形式覆盖了 99%的使用需求。
4x2驱动的奔驰卡车
第五代主动制动辅助系统不缺席
国产奔驰在安全配置方面据说很齐全。奔驰卡车拥有最新的第五代主动制动辅助系统(ABA5),此系统基于雷达和摄像头,在车速 50km/h 以内时,能够应对突然出现的行人和车辆,并且可以自动刹车以避免事故。
当 ABA5 检测到与车前或行人有追尾碰撞威胁时,会遵循“三级警告”的处理原则。其一,发出视觉和听觉警告,通过声音和指示灯提醒驾驶员减速刹车;若驾驶员未作出反应,便执行第二级,启动约 3m/s 的刹车,其刹车力约为最大制动力的 50%;第三级则是施加 100%的制动力使车刹停,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同时双闪(危险警告灯)会自动打开提醒后车。
https://img0.baidu.com/it/u=486588067,30129962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此外可以选装右转盲区辅助系统。在底盘侧面安装探测雷达来监测车辆侧面的情况。当有障碍物、行人或自行车等出现时,这些都会被监测到,并且会向驾驶员发出警示。如果驾驶员不理会这些警示而继续行驶,那么车辆会主动执行第二级动作,即刹停车辆,以避免右转弯时与行人发生事故。
价格可能有惊喜
大家更关心的自然是国产奔驰卡车的售价情况。除了配置之外,关于其定价目前尚未有相关消息。我们只能进行大胆的猜测,其主销车型的价格或许会在 50 万到 70 万这个范围之内。
猜测这个价格的原因是,如今进口的在国内的价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花费 60 至 70 万便可买到配置中等的进口奔驰。国产之后的价格或许会与之类似,不会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
装康明斯发动机的 C 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其定价和定位比装奔驰发动机的要低,大概在 50 多万的价格水平。
去年奔驰卡车宣布国产的时候,我们再来结合一下。福田汽车党委书记、总经理,同时也是福田戴姆勒汽车董事长的巩月琼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前中国的物流行业集中度在持续提升,大型车队以及企业客户的比重有了显著的增长。他们针对卡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售后服务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端化的态势十分显著。预计到 2025 年,单价处于 55 万之上的车型所占比例将会接近 40%。
关键词为“55 万”,从这个信息可以大致推测出,国产奔驰售价 55 万是有可能性的。至于具体的价格能达到何种程度,只有等到 2022 年下半年才能够知晓。
文:陈接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