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校训-广州大学的校训-广州大学校徽
标识说明:标识将“贵大”这两个字组合起来,“贵大”是贵州大学的简称,此标识体现了现代感、融合感以及贵州大学的特色。
“贵大”这两个字采用了篆书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体现出了贵州大学的历史积淀。
https://img2.baidu.com/it/u=4756511,395814649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标志所包含的专用字体能够传递贵州大学的信息;标志所包含的英文能够传递贵州大学的信息;标志所包含的“1902”数字能够传递贵州大学的信息。
4. 图形整体感强,醒目、易记。
https://img2.baidu.com/it/u=2165239362,376593958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27&h=500
贵州大学的校训展现了百年贵大对真理的追寻、对完美的崇尚,强调了博学与实干,蕴含着为国家民族竭尽全力的精神底蕴。它与 60 余年前国立贵州大学的创始人张廷休先生确立的“坚毅笃实”校训有着明确的传承关系,同时又结合了时代赋予当今贵州大学的新要求,既传承以往,又开创未来,起点更高,目标更远。老校训与新校训相比,新校训增加了四个字。它的内涵更为深厚,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丰富,可称得上是“和而不同”。
校训中的“明德至善”源自《大学》卷首。《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要在于知晓并彰显人性本就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接着必须亲近人民,并且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最后要通过个人的修身以及社会实践,让社会和人都达到和谐圆满、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做人、做学问有这样一条理想途径,这也是中国文化人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博学笃行”在《礼记·中庸》里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先贤做学问的方法论,它和“明德至善”相互配合:“明德至善”给出了终极目标,“博学笃行”则为实现这个目标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这些至理名言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备受推崇,近现代的中国高等学府也对其尊崇有加。因此,贵州大学的校训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新的理解与诠释,它是百年贵大所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贵州大学将不辱校训,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一路凯歌行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