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0 10:48:50

洛克菲勒自行车-洛克菲勒自行车r100-洛克菲勒自行车是哪国生产

(图片:时代周刊上的洛克菲勒)

最近在听吴军在得到平台的“硅谷来信”系列。讲到巴菲特时,吴军介绍了一本书叫《巴菲特法则》,其作者是 Mary 玛丽·巴菲特。然而,其他媒体在引用推荐时,错误地推荐了《巴菲特之道》这本书,作者是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我拥有后者,因此具备一定的发言权。《巴菲特之道》是对巴菲特投资经验的总结,这本书本身的质量是不错的。然而,吴军所推荐的《巴菲特法则》,实际上是巴菲特的儿媳妇 Mary 所撰写的。单看中文可能不太明了,但是看英文就能立刻知晓:它使用了 -logy 这样的词根,是在向“科学和知识”靠拢,并且是比较根本性的总结,例如(方法论方面)。我在京东上搜了这本书,发现居然没有可销售的译本。中信出版社在 2008 年有一个很古老的版本,且已经下架。在一个对巴菲特如此热衷的国度,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洛克菲勒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盛时期,他垄断了全球 90%的石油市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 10 亿美元的富翁。他的家族延续了 6 代以上依然兴盛不衰。这对于“富不过三代”的国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例子,无论是学习他的致富经,还是家教经。然而奇怪的是,在京东上搜索“洛克菲勒”,呈现出的竟然是一个来历不明的自行车品牌。特意去搜索“洛克菲勒 书”,能够找到的仅有两本。这着实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我在最近两天正在阅读《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 38 封信》,每一封信并非在论述具体的做事技巧,而是在与儿子一同探讨人生的基本道理。例如在写到工作时,他说道:

如果你赋予工作以意义,那么不论工作的规模大小,都能让你体会到快乐。自我设定的成绩,不管是高是低,都会使你对工作产生兴趣。

https://img2.baidu.com/it/u=3161991130,216349586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12&h=427

在筹备 7.5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的过程中,老板时常提及“(洛克菲勒习惯)”。我在京东进行搜索时,发现仅有 2002 年中信出版社的译本,且该译本已下架。许多人热衷于学习 MBA、EMBA,甚至远赴国外名校攻读 MBA,然而洛克菲勒的经营哲学和工作习惯实际上为美国管理学奠定了基础。我们无法去追溯源头和根本,去研究洛克菲勒的基本哲学以及他的工作生活习惯,这着实是一种遗憾。目前为止,我所能找到的能直接分享的关于洛克菲勒相关的最好资料,是「阅读原文」链接所给出的介绍「巴菲特习惯」的 PDF 文件 The PDF - My Note Nerd,且该文件为英文。

我在过去的几年中多次推荐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哲学。作者 M. 在书中对一个“三元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在“一元论”和“二元论”几乎统治全球思想界的情况下,这个“三元论”的哲学思想显得尤为珍贵。他提出了“良质”,“良质”是一个无法被定义,但却可以被明确感知,并且对世界有着根本影响的因素。这本书吸引了禅师菲尔·杰克逊,也让史蒂芬·霍金崇拜不已。

此外有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整本书都在阐述最基础的道理。并且,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常识”的重要性。退一步来讲,按照实用主义的说法,在股市中只要严格依照常识,就能取得超过 90%散户的成绩,我过去几年的投资成果证明了这一点。(参见:)

在即将迎来 40 岁的时候,我的案头摆放的讲技巧的书籍变少了。我更倾向于去做根本的事情,比如多研究哲学,多思考常识,以此来确保自己能相信正确的事情,并且重新养成简单的习惯。这些习惯能够保证我的行为符合这些“信仰”。

在整个社会狂飙突进的时代即将结束之际,我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回归到最初的根源。他们要重新思索自己究竟坚信着什么,并且在生活的每一个日子里,通过简单的习惯来落实这种“信仰”。

这就是我每天在做的事情,我也希望你听到。

参考文章:、

前一篇文章:

https://img1.baidu.com/it/u=953472193,95358245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569

我已开通了小密圈。我会在小密圈中记录我的生活和随感,还会记录我看的书以及读书感想。在小密圈里,聚集了 1000 多位对生活同样敏感、积极且热情的朋友,也就是我的读者们。在过去的四个多月里,我们成功在“小密圈”营造出了一种不同于“微信朋友圈”的氛围。了解「小密圈」,请回复消息「小密圈」(非评论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克菲勒自行车-洛克菲勒自行车r100-洛克菲勒自行车是哪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