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0 11:44:56

洛克菲勒自行车-洛克菲勒自行车r100-洛克菲勒自行车价格

约翰·洛克菲勒

《国家人文历史》的稿件是独家的,若未获得授权,严禁进行转载行为,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将其转发至朋友圈。

北京时间 2017 年 3 月 20 日晚上,也就是当地时间 20 日早晨。洛克菲勒家族现存最年长的成员大卫·洛克菲勒在他美国纽约州波卡蒂科山的家中离世了,他享年 101 岁。

大卫·洛克菲勒

比尔·盖茨曾说:“在我心中,赚钱的英雄仅有一个,那便是洛克菲勒。”他所指的正是大卫·洛克菲勒的祖父——约翰·洛克菲勒。约翰·洛克菲勒从起初一无所有的毛头小子,逐步成长为能够纵横捭阖的石油大亨,成为了美国第一个拥有十亿资产的富翁。如今特地刊发此文,来讲一讲洛克菲勒家族那充满血泪的发家史。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对于石油的控制,意味着对所有国家的控制。”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能够真正掌控这一产业的人,非洛克菲勒不可。当时,全美超过九成的石油市场,曾经一度是由洛克菲勒旗下的企业所掌控的。

即使我的衣服被剥得精光,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接着把我扔到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区域,只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给我一些时间,二是让一支商队从我的身边经过,那么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够成为一个新的百万富翁。从最初身无分文的毛头小伙到后来能在商界纵横捭阖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发家历程,演绎出了另一段美国梦。有人称他为唯利是图的野心家,也有人说他是慷慨大方的慈善家,然而在比尔·盖茨的观念里,“我心里认为的赚钱英雄仅有一个,那便是洛克菲勒”。

12岁把50美元借贷给邻居

1839 年 7 月 8 日,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出生在纽约州哈得孙河畔的一个小镇。他的祖辈是法国人,为了躲避政治迫害而来到美洲新大陆谋求发展。他的母亲怀有虔诚的基督教信仰。他的父亲名叫威廉·洛克菲勒,具备多方面的才能,能够贩卖木材、毛皮、食盐,也擅长推销杂货,并且有时还会临时充当江湖郎中,售卖所谓“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18 岁的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在中学期间,同学询问他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洛克菲勒果断地回答:“我要成为一个拥有 10 万美元的人。”基于这个梦想,他没有选择去读大学进一步深造,而是在 16 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商业的海洋中闯荡。

威廉对自己的孩子并非溺爱。早年的时候,他乐意让洛克菲勒从高椅子上纵身跳进自己的怀抱。为了培养儿子的预防意识,有一回,威廉没有伸出双臂去接他,致使洛克菲勒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疼得大声哭泣。威廉看到这一幕后,严肃地告诫道:“要记住,绝对不要完全信任任何人,即便对方是你的父亲!”洛克菲勒的回忆录中,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日后在生意场上,他总是提醒自己要保持警觉的头脑。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洛克菲勒很早就展现出了精明的商业头脑。他拥有一个记账本,在这个记账本上,他详细地记录着自己在田里所做的各种活计,像砍柴、挤奶、除草、打水等等,然后凭借这些记录向父亲索要“工资”。

12 岁时,洛克菲勒开始做“高利贷”的事情。他把自己积攒的 50 美元借给邻居,并且收取利息,通过这种方式让钱生钱。有一回,洛克菲勒在树林里发现了火鸡的窝。他把小鸡带回家里自己饲养。到了感恩节的时候,他把这些小鸡卖掉,从而又赚了一笔钱。这些行为都得到了父亲的赞扬,因为威廉觉得:人生得靠自己,做生意应该趁早,只有钱才是最可靠的。父亲认为赚钱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激发了洛克菲勒对商业宏图的向往。

一轮又一轮面试让他成了“面霸”

1855 年,洛克菲勒 16 岁,刚读完高二。他决定退学到商界谋生。他先去到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商学院。在那里学了近 4 个月的会计和银行学。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接受正式的商业培训。之后他随即开始在商海中闯荡。

洛克菲勒为了寻找工作,将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翻开,然后从中挑出了知名度高的公司。他说:“我会去铁路公司、银行、批发商那儿找工作,而小铺小店是不会去的,因为我是要干大事的。”这是洛克菲勒的回忆。

但找工作的过程远非想象中那般顺利。每天早上八点,洛克菲勒身着西装革履出门,前往一轮接着一轮的面试。他很快便成为了“面霸”,即不断参加面试却总是被人拒之门外。洛克菲勒虽然屡战屡败,但就这样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在自己心仪的公司都走了一遍之后,他又重新开始,有些企业他甚至去了两三次,然而却没有哪家企业想要雇佣一个孩子。

9 月 26 日,功夫不负有心人,洛克菲勒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他将这一天视为自己的“就业日”,就如同第二个生日一般。在此处,洛克菲勒开始学习做生意,月薪为 12 美元。

洛克菲勒除了做好记账的工作外,有时还会给公司的经营出谋划策。有一回,商行以高价购入了一批大理石,等打开包装后,却发现大理石材存在瑕疵。在商行老板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洛克菲勒提议将责任归咎于负责运货的 3 家运输公司,让它们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最终,这个举动为公司挽回了 1000 多美元的损失。

老板自此对洛克菲勒另眼相看,工作的第一年就把他的年薪调整到 300 美元,过了一年又提升为 500 美元。洛克菲勒无法控制自己对金钱的痴迷。他曾把老板一张 4000 美元的期票从保险柜里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这样反复了好几次之后才将其放回原处,完好如初。

20岁合伙开公司净赚4000美元

工作到了第三年,洛克菲勒的年薪被提到了 600 美元。然而,他觉得自己对商行的贡献远远超过了 600 美元,于是向老板提出要求,希望将年薪加到 800 美元,可这个要求遭到了拒绝。洛克菲勒果断地决定,既然老板不答应,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炒了老板的鱿鱼,然后自己开始独自经营。

1859 年 3 月,洛克菲勒向父亲借款 1000 美元,利息为 10%。他自身还有 800 美元的积蓄。接着,他与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股创办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谷物、牧草以及肉类等农产品的经营。年仅 20 岁的洛克菲勒,成功迈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的行列。

19 世纪中后期,有描绘美国东部开采石油的画作。在那钻井林立的油田之上,无数的冒险家都在追逐着被称作“黑金”的石油,心中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而洛克菲勒并未盲目地跟随众人,他选择了另辟蹊径,将主要的资金投入到了比原油开采更能赚取钱财的炼油产业之中。

开业初期,他们的运气不佳。美国中西部的农作物遭遇了严重的霜雪,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只得用来年的谷物收成作抵押,同时要求公司支付定金。受此状况影响,许多同类公司接连倒闭。

https://img2.baidu.com/it/u=3161991130,216349586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12&h=427

合伙人克拉克顿时慌了神,“我们赶紧关门吧,这样或许能保住成本。”他对洛克菲勒说道。洛克菲勒则觉得:在大家退出市场的时候,正是放手大干的好时机。关于周转资金,他很快从银行贷到了 2000 美元。在贷款之前,银行老总询问洛克菲勒:“你们有抵押品吗?”洛克菲勒如实回答:“没有,我本人就是担保的抵押品。”这句话使得银行老总同意发放了贷款。洛克菲勒觉得,自己在社会上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

洛克菲勒迅速将所收集的谷物和肉类倒卖到欧洲,以此赚取价差。因为经营状况良好,公司在第一年就完成了 4.5 万美元的生意,净赚 4000 美元。到了第二年,公司净赚 1.2 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 6000 美元。洛克菲勒在做生意时总是精心盘算,竭力想办法取信于他人。在搭档克拉克眼中:“洛克菲勒的条理极为清晰,对细节格外留心,丝毫不差。”如果有一分钱是该给我们的,那他必定会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就会让客户把那一分钱拿走。

找替身逃避兵役,大发战争财

1861 年 4 月,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 4 年。林肯总统发布了征兵令。洛克菲勒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年龄上来说,他本应入伍参军。然而,他的心思却完全放在了如何赚取战争财上。他对克拉克说:“去打仗?那简直是见鬼,你以为我疯了吗?让别人去流血吧,我们要做我们的生意呢。”

洛克菲勒为逃避兵役,首先佯装自己有脚病。若实在无法继续装下去,他便直接花钱找替身去充当战斗的牺牲品。因为战争导致的伤亡很大,据传洛克菲勒接连为自己找了二三十个替身。在南北战争期间,逃兵役的人远不止洛克菲勒一个:马克·吐温去创作他的小说了,银行家摩根以及钢铁大王卡耐基起初也是装病,接着花钱找替身上战场。

战事爆发前,洛克菲勒全力贷款,将所有资金投入其中。他大量囤积了谷物、食盐、火腿,以及棉花、煤等战略物资。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庄稼出现歉收的情况,农产品等生活物资的价格急剧上升。大量的订单像雪花般纷纷向他飞来。仅仅 4 年的时间,洛克菲勒究竟赚了多少钱,只有他自己清楚,旁人估计至少有 10 万美元。

后来,有传记作家称洛克菲勒对南北战争极为关注。他的办公室宛如陆军参谋部。洛克菲勒花费 25 美元巨资,买来大幅美国地图并贴在墙上,在地图上,他用黄色和红色分别标注从华盛顿传来的最新战报。洛克菲勒犹如将军一般,时常对着地图就时局发表高深的言论。许多人认为,洛克菲勒在地图上所标注的位置,实际上是他的商业网点。其中黄色标签表示谷物,红色标签表示火腿。所谓的战况图,实际上是一张商业进攻图。

26岁买断公司所有权单干

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这石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冒险家涌入此地。大家都期望能在这里挖到像黄金一样的“黑金”。一时间,宾夕法尼亚的采油区井架纷纷竖立起来。

洛克菲勒对来自宾州的消息保持密切关注。1861 年,他亲自前往采油区进行考察,在那里一下子出现了 72 座油井,每天能产出 1135 桶油。一年之后,这里的油井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当看到繁忙的开采现场时,洛克菲勒选择了等待。他做出这样的判断:石油的应用尚未普及,原油的需求是有限的,盲目地进行开采必然会致使油价下跌。

因为疯狂地钻油,不出所料地,每桶原油从最初的 20 美元迅速暴跌至只有 10 美分。很多钻油业主都血本无归,纷纷败下阵来。洛克菲勒事后进行了总结,他说:“打先锋的那些人是笨蛋,只有能够看准时机的后来者才能够赚到大钱。”

原油一再暴跌之际,洛克菲勒迅速采取了行动。许多人只专注于开采原油,而洛克菲勒则决定先从炼油开始。他察觉到,原油精炼成煤油后,每加仑大约能卖到 30 美分,其利润比原油开采要高很多。

1863 年,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加入进来。洛克菲勒与克拉克成立了炼油厂,他们双方各自投资 4000 美元,将其作为启动的本金。安德鲁斯成功地从原油里提炼出了煤油。之后,美国大力推动煤炼油工业的发展,用煤炼油来取代鲸油作为照明剂。不到一年的时间,炼油业务就成为了公司最为盈利的业务。洛克菲勒抓住了这个时机,从农产品经营领域转了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石油产业中。

因为扩大生产需要持续进行投资,克拉克和洛克菲勒这一搭档慢慢有了经营上的分歧。克拉克满足于小有成就便安于现状,不愿意去冒险;而洛克菲勒则怀有宏大的志向,全身心地投入。在 1865 年 2 月 1 日这一天,洛克菲勒邀请了几位合伙人到家中,他提出了一个让炼油厂快速发展的计划。克拉克对这个计划极其厌恶,两人最终把彼此的想法和立场摆到了桌面上,公司也就此解散,被拍卖给了出价高的买主。

克拉克希望把洛克菲勒排挤出去,洛克菲勒也希望把克拉克排挤出去。为此,他们两人都铆足了劲,唱起了对台戏。他们从 500 美元开始竞拍,标价逐渐上升到 5 万美元,这时双方都意识到标价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实际价值。然而,标价仍在继续上升,到了 6 万美元,接着又到了 7 万美元……当克拉克脸色苍白地喊出 7.2 万美元的价格时,洛克菲勒沉默了 5 秒,然后报出了 7.25 万美元的价格。最终,克拉克选择了放弃:“我不再抬价了,这股权归你了。”

这一年,洛克菲勒 26 岁。他后来回忆起此事,称这是他平生所做的最大决定,这一天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紧接着,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并且迅速对炼油设备进行了扩充。公司的日产油量增加到 500 桶,在当地 55 家炼油厂中处于霸主地位,其产量是第二大炼油厂的两倍。当年,公司上缴的税金超过了 3 万美元。

操纵银行,打压小公司致兄弟反目

洛克菲勒显然不甘心仅在克利夫兰占据优势。他毅然说服了弟弟威廉一同参与。接着,他们建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之后,他派遣威廉前往纽约去开展石油进出口贸易,目的是尽快开拓欧洲市场。

威廉即将前往纽约之前,兄弟二人进行了一次倾心交谈。洛克菲勒满怀信心地说道:“要不断地进行扩张,资金越多,我们发展的基础就越雄厚,这样就能独揽世界的控制权!”为了能够打开亚洲市场,公司分发了几百万盏价格低廉的油灯,于是中国百姓开始购买并点燃美国的煤油。这些油灯后来被人们称作“点亮亚洲的光明之灯”。

石油产业兴盛起来,公司开始急速膨胀。1870 年 1 月 10 日,洛克菲勒合伙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其资本额为 100 万美元。洛克菲勒担任公司总裁,他获得了公司 1/4 的股权。当时,从石油中提取的主要产品是煤油,然而很多工厂生产的煤油质量很差。洛克菲勒一直坚持要保证质量,为行业树立标杆,这便是标准石油公司名字的由来。标准石油公司此时已控制了美国炼油业1/10的市场。

许多炼油厂都叫苦不迭。

面对行业集体沦陷的状况,洛克菲勒开始谋划新的策略。为了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洛克菲勒与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展开了秘密合作。洛克菲勒承诺给予铁路一定的运输量,而范德比尔特则为其提供优惠折扣。通过这样的合作,洛克菲勒得以比同行降低运输成本。

洛克菲勒使用公司股票去收买克利夫兰各大银行的总裁,其条件为不能向当地的中小炼油厂提供贷款。许多中小企业既没有原油,又没有现金,它们要么遭遇倒闭,要么选择投向洛克菲勒,进而被标准石油公司吞并。两年过后,在克利夫兰仅剩下 26 家炼油厂,而标准石油公司掌控了其中的 21 家。

洛克菲勒有个亲兄弟叫富兰克林,他在克利夫兰拥有一家小型炼油厂。因为不想受哥哥的支配,最终宣告破产,兄弟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矛盾。之后,富兰克林甚至把儿子的坟墓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中迁移出去,称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上,儿子无法安然入睡。

在宾州等石油原产区,财大气粗的洛克菲勒布置了一个更大的圈套。他派遣了众多业务员,宣称以每桶 4.75 美元这种反常的超高价格来收购石油,并且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在那巨额利润的刺激之下,曾经一度停止的钻井又重新发出了轰鸣声,新的油井在不断地增加。标准石油公司每天都会收购 1.5 万桶原油。

仅过了两周,石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看到此情形,标准石油公司忽然宣称停止以 4.75 美元的价格收购原油,改成 2.5 美元一桶。此消息如同重磅炸弹,采油区一片凄惨:钻井不再转动,工地上加班的灯光熄灭,疯狂的人们陷入绝望之中。

洛克菲勒面对质疑态度十分强硬。他表示标准石油公司从未承诺原油收购价格不变,如今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完全是采油者的过错。现在的收购价格是 2.5 美元,他们可以拒绝接受。但他要补充一点,到了下个星期,每桶高于 2 美元的原油,本公司一概不收购。标准石油的这种做法使得许多原油企业纷纷破产。洛克菲勒以低廉的价格买下了众多采油企业。

洛克菲勒持续扩张,为此承受了诸多骂名。因为他的吞并行为,许多小业主家破人亡。在宾州采油区,有人将洛克菲勒的形象制成木偶像,对其施以绞刑,以此来消解心头之恨。无数饱含憎恨与诅咒的威胁信被送到洛克菲勒的办公室。

垄断全美95%的炼油产业

洛克菲勒贪得无厌,全力进行扩张,标准石油公司犹如一条大章鱼,其触角朝着全美方向延伸。他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收购炼油厂。1884 年,洛克菲勒将公司总部迁移到纽约的金融中心,也就是百老汇 26 号。

https://img0.baidu.com/it/u=1587419383,399481367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石油帝国崛起后,其本身庞大且难以驾驭的危险性日益增大。洛克菲勒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弊病并予以重视。就在此时,洛克菲勒在一本公开发行的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该文章写道:“小商人时代结束了,大企业时代来临了。”他觉得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相契合,于是以每月 500 美元的高额月薪聘请这篇文章的作者多德担任法律顾问。

多德是一位年轻的律师。他“走红”之后,想尽各种办法为洛克菲勒公司去寻找法律方面的漏洞。在某一天,他认真地研读《英国法》中的信托制度,在此过程中,突然有了灵感,进而提出了“托拉斯”这个用于垄断组织的概念。

所谓“托拉斯”,是指多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不再各自独立行动。这些企业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企业集团。1882 年 1 月 20 日,洛克菲勒召开了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组成了一个由 9 人构成的“受托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负责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该委员会的委员长。受托委员会接着发行了 70 万张信托证书。其中,仅洛克菲勒等 4 人就拥有 46 万多张,这 46 万多张占信托证书总数的 2/3。

洛克菲勒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联合事业,那就是托拉斯。在托拉斯的结构之下,洛克菲勒将 41 家企业进行了合并。他开启了美国经济的“垄断时代”。在巅峰时期,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 95%的炼油能力,垄断了 90%的输油能力,还垄断了 25%的原油产量。在美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像这样彻底地独霸市场。

捐赠60万美元创办芝加哥大学

洛克菲勒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隐退。1896 年,他 57 岁,离开纽约总部,秘密搬到自家庄园,将公司事业逐步过渡并交班给唯一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

退休后,洛克菲勒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他最喜欢的活动还是骑马。同时,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慈善事业上。他首先投入 60 万美元,用来创办芝加哥大学。在之后的 10 年里,他一共为芝加哥大学捐款 3400 万美元。这是他进行的第一项大笔的慈善捐款。

慈善事业如同石油业,需要垄断与联合,以此让自身变得强大,进而击败竞争对手。洛克菲勒在慈善方面运用的是“托拉斯战术”。冠名“洛克菲勒”的研究所、教育委员会以及基金会相继成立,他的捐款总额达到了 5 亿美元以上。对此,一些人表达了尊重和感谢。还有一些牧师谴责洛克菲勒所赚取的是“肮脏钱”,所以他们拒绝了一笔 10 万美元的捐款。

1925 年 9 月 26 日,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参加完一场婚礼后。老洛克菲勒(左二)以及他的儿子小洛克菲勒(左一)准备离开。1974 年时,洛克菲勒财团的资产总额达到了 3305 亿美元。此资产总额超过了摩根财团,在当时位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

标准石油公司高度垄断,这最终让美国国会和华尔街感到不满。1911 年 5 月 15 日,美国最高法院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作出裁决,认定标准石油公司是垄断机构,应当被拆散。随后,公司被拆分成 37 家地区性石油企业,其中有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亚美等。这些公司经过重组合并后,在业界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多年以后,美国政府因垄断指控对微软公司提出“解体”要求。在这一时期,据说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从洛克菲勒那里获得了慰藉。

1937 年 5 月 23 日,洛克菲勒离世,他享年 98 岁。经估算,洛克菲勒的个人财富达到了不少于 14 亿美元。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拥有十亿级财富的富翁。在当年,美国的 GDP 为 920 亿美元。从个人财富占 GDP 的比重来看,到目前为止,美国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洛克菲勒。《纽约时报》曾写道:“洛克菲勒先生拥有的财产,或许是任何一位仅靠个人努力的美国私人公民所能累积到的最高限度。”

1929 年,洛克菲勒迎来了自己的 90 岁生日。洛克菲勒已经步入了耄耋之年,他早已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慈善事业上。

洛克菲勒留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家族产业。其中有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有洛克菲勒中心,以及大通银行。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规模足以与大都会博物馆相媲美,因“9·11 事件”而消逝的世贸双塔也在其中。任何一项事业都有着足以傲视同行的实力。家族的慈善事业遍布全球,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它享有“亚洲第一流医学院”的美誉,就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建而成的。他的后代里,有一位是“风险投资之父”劳伦斯,还有一位纳尔逊当上了美国第 41 任副总统。

链接:洛克菲勒教子之道

洛克菲勒感慨道:“赚钱的能力乃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份礼物。”他通过自身的言行来教导他人,这可以说是他家族能够长久兴盛的重要宝物。尽管他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在个人以及家庭的物质生活方面,他却极为节俭。他不吸烟也不喝酒,上班时常常会随手把小煤气关上,还会把水龙头拧紧;他结婚只花费了 20 美元,所购买的戒指也仅仅花了 15.75 美元;孩子们从小就需要自己挣零花钱,比如打苍蝇能挣 2 分钱,练琴每小时能挣 5 分钱,除杂草 10 根能挣 1 分钱;在长大成人之前,他们从未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也不知道父亲是有钱人;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给 4 个孩子买了一辆自行车;小洛克菲勒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在 8 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排行最小,前面 3 个都是姐姐。某种意义而言,洛克菲勒的一生恰似一场高尔夫。他曾告诫儿子:“不存在一杆就能完成的高尔夫比赛。你得一杆一杆地打下去。你每打出一杆的目的,便是让球离球洞越来越近,直至将球打进。”

好 文 推 荐

吃货们在涮火锅时,往往会想要来点午餐肉,而这种午餐肉曾经确实是军用品。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一些《亮剑》的粉丝曾有议论,他们说剧中楚云飞所穿的那种翻领打领带且扎了一条武装带的军服,也就是被很多人称作美式军服的那种,非常好看。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军根本就没有这种打扮。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从未在地图上出现过的“国家”还会不断地在中东的权势斗争中闪现。它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直到在某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真的变成现实。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克菲勒自行车-洛克菲勒自行车r100-洛克菲勒自行车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