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邦仪器-理邦仪器logo-理邦仪器生产什么
迈瑞医疗是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深圳本地医疗器械公司,市值超过 2000 亿,是创业板的龙头老大。理邦仪器也是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深圳本地医疗器械公司,市值只有 40 多亿。迈瑞医疗于 1991 年成立。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包括李西廷、徐航、成明和。他们均来自深圳安科,而深圳安科被誉为医疗器械界的黄埔军校。
1995 年,张浩和谢锡城都来自安科,他们创立了理邦有限公司。同年,祖幼冬加入了该公司。
2006 年 9 月的时候,迈瑞医疗在纽交所完成了上市。2011 年 4 月,理邦仪器在创业板实现了上市。
2016 年,迈瑞医疗完成了私有化进程并从纽交所退市。2018 年 10 月,迈瑞医疗在深交所创业板重新开始挂牌上市。
2011 年,在理邦上市前夕,迈瑞医疗针对理邦发起了 24 起侵犯专利权及商业秘密的诉讼。其中,除去后来撤诉的 12 起,其余的全部胜诉。最终,理邦仪器累计向迈瑞赔付约 3000 万元。
2012 年 5 月,迈瑞医疗向理邦仪器的客户寄送了律师函等法律文件。接着,理邦仪器向深圳中院提起了诉讼,要求迈瑞医疗赔偿 5000 万元。最终,理邦仪器以败诉而告终。
2017 年 12 月,迈瑞医疗发起了再次起诉理邦仪器的行动。迈瑞医疗称,在之前案件作出判决之后,理邦仪器并未停止在两项发明专利权以及一项技术秘密方面的侵权行为。迈瑞医疗要求理邦仪器停止这种侵害行为,并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
2018 年 1 月,理邦仪器向福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迈瑞医疗专利侵权。在一审中,理邦仪器获得了胜诉。然而,之后其专利却被判定无效,从而遭遇了反转。
2018 年 7 月,迈瑞医疗发起了又一起诉讼。这起诉讼是针对理邦仪器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并导致损害责任纠纷的。
2019 年 12 月,迈瑞做出了撤回 2017 年和 2018 年起诉的举动。随后,双方达成了和解。自此,双方之间的侵权纠纷在这一阶段告一段落。
从这些官司中能够看出,在众多官司的情形下,迈瑞处于全面占优的态势,而理邦仅仅是进行被动的反击。那么,迈瑞为何会如此坚持不懈地苦苦相逼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两家公司的收入构成情况。
从 2018 年的收入构成来看,迈瑞医疗的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体外诊断产品以及医学影像产品,大致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态势。
理邦的业务稍显凌乱。其中包括多参数监护产品及系统,此产品及系统对应迈瑞的生命信息及支持类。还有妇幼保健产品及系统。以及心电产品及系统。另外有体外诊断,该体外诊断对应迈瑞体外诊断。还有数字超生诊断系统,此系统对应迈瑞医学影像。
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的业务领域基本是重合的。同行往往是冤家。然而,大家都在深圳,都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优秀企业,创始人还出自同一师门,并且体量存在很大差异。即便不看情面,也不该打这么多年官司,只能猜测,要么是迈瑞太计较,要么是理邦做得太过分。
优质赛道
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处于持续增长态势。预计 2017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约为 4050 亿美元。2017 年到 2024 年期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平均增长 5.6%。
国内市场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并且,政府扶持创新,还积极推进国产替代。在此情况下,医疗体系逐步完善。这些因素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增长更为迅速。
2017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容量是 4450 亿元,且同比增长了 20%。2018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整体规模为 5304 亿元,同比增长了 19.86%。在近年来,国内市场基本上一直维持着 20%左右的增速。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配备水平比较低,且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些医疗设备亟需进行“更新换代”,同时也需要“填补缺口”。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各地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大,这促进了基层设备市场的扩容。在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中,主要是性价比高的国内厂商占据着市场份额,进口品牌的优势并不明显。分级诊疗制度为国内厂商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经营业绩
理邦仪器根据官网进行介绍,其致力于为医疗机构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贴近临床需求,涵盖了病人监护、心电诊断、超声影像、妇幼健康、体外诊断、智慧健康等业务板块。
理邦仪器看起来很是高端大气。自上市后,其营业收入在 2011 年为 3.75 亿元,到 2018 年增长到 9.93 亿元。增长速度大致维持在 20%上下。虽然不算特别突出,但也并非不佳。
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并不理想。它从 2011 年的 0.59 亿元增长到了 0.93 亿元,虽然处于增长态势。然而,在上市之初经历了多年的下跌,到 2014 年时几乎处于亏损状态,之后才开始逐步复苏并增长。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情况不太乐观。2014 年,公司出现了 300 多万的亏损。2015 年,亏损金额扩大到 2600 万。从 2016 年起,情况开始好转。然而,到 2018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也仅为 3800 万,仍远远低于上市前 2010 年的 6300 万。
https://img1.baidu.com/it/u=796588803,62080131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475&h=796
如今的公司脸面主要靠非经常性损益,具体而言就是靠政府补助来支撑着,从这可以看出,公司的状况还不算太难看。要是对于一个营业收入在 10 亿左右的公司来说,3000 多万的净利润,那实在是获利微薄,几乎就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在挣扎着。
2019 年公司的扣非利润有好消息,大幅增长。2019 年前三季度已达 9500 万,达到历史最好成绩。细看原因,主要是毛利率回升,费用率略有压缩,即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一升一降,从而多出来两三个点的利润。公司利润率本身就低,所以增速较为明显。只是,如果放长周期来看,很难说这是随机波动还是趋势形成。
迈瑞医疗的官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中国在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都设有分公司,境外有 40 家子公司。全球员工接近一万人,其中研发人员的占比超过 20%,外籍员工的占比超过 12%,这些员工来自 30 多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研发、营销和服务网络。迈瑞的主营业务涵盖了生命信息与支持这一领域,也涵盖了体外诊断这一领域,还涵盖了医学影像这一领域。通过进行前沿技术的创新,能够提供更为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从而有助于世界改善医疗条件,也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
迈瑞医疗的营业收入在 2010 年约为 50 亿元,到 2018 年增长到了 137.5 亿元。归母净利润在 2010 年约为 10 亿元,到 2018 年增长到了 37.2 亿元。并且,迈瑞的扣非前后净利润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其非经常性损益占比很低,最大的特点是稳健。
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迈瑞在业绩对比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对理邦形成碾压之势。理邦起初发展缓慢,之后便步步落后。从 2010 年开始,二者在收入上就存在差距,约为 3 倍,到 2018 年,这个差距扩大到了约 13 倍。
2016 年,两家公司的净利润都出现了逆转上升的情况。然而,不同之处在于,迈瑞的净利润迅速上升,犹如一飞冲天。而理邦的业绩则经历了一番波折,兜兜转转之后才又回到了九年前的水平。真让人疑惑,这些年里,它都在做些什么呢?
两家公司的一个特点是海外收入和境外收入占比较高。迈瑞的境外收入占比变化情况如下,基本约为一半左右。理邦的境外收入经常超过境内收入。
迈瑞的年报未对公司境外业务的具体业绩情况进行介绍。据说其境外业务存在亏损情况,这也曾引发媒体的质疑。至于具体原因,我们并不知晓。
2018 年报中,在境外资产这一栏目里,迈瑞列出了两家重要的境外子公司。其中,迈瑞在全球范围内全年竟然亏损了 4.13 亿元。从它的资产规模(41 亿元)以及运营模式来判断,这家公司估计是迈瑞在境外设立的一个投资平台。因此,其出现亏损很有可能是由它所投资的公司导致的。
理邦的 2018 年报有披露,其境外收入占比为 57.33%,毛利率是 51.89%,而境内毛利率为 58.23%,比境内低。年报中未提及有适用需要披露的境外资产。由此可见,境外的那些子公司大概都是销售类或者是轻资产的研发中心。
产品对比
迈瑞医疗的三大板块里,生命信息与支持是公司的基本盘,它的收入占比最高,产品涵盖监护仪、麻醉机、除颤仪、灯床塔等多种;体外诊断业务主要包含血球、生化、免疫等领域的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随着化学发光产品体量快速扩大,该板块的收入占比正在逐渐上升;医学影像板块主要以彩超产品为主,有台式彩超和便携式彩超,其销售规模也在快速提升。
监护仪在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的收入占比最高,其占比接近 40%。在全球监护仪市场中,飞利浦和 GE 医疗占据主要份额,飞利浦占 38%,GE 医疗占 26%。迈瑞的份额为 10%,它是全球第三大监护设备制造商。
在国内市场方面,2017 年迈瑞的监护仪市场份额为 64.8%。飞利浦的监护仪市场份额是 17.7%。GE 的监护仪市场份额为 3.8%。迈瑞在国内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老大。前三家的市场份额总计高达 86.3%。并且它们主要以高端监护设备为主。迈瑞在三级医院的监护仪占据高比例份额。迈瑞在二级医院的监护仪也占据高比例份额。
迈瑞的体外诊断业务板块产品线较为完备。其中包含血液细胞分析仪,还有生化分析仪,以及免疫分析仪,同时有凝血分析仪及其相关试剂。此业务板块能够给实验室提供一系列产品,也能给诊所提供相关产品,还能为医院提供一系列产品,并且能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产品既有自动化的,也有半自动的。
2017 年,迈瑞医疗在国内检验室设备类市场的占有率是 15.3%,在排名上处于第二位,排在它前面的是希森美康。希森美康以及罗氏在三级医院的市场份额比较高。而迈瑞医疗将自身定位为中端,主要致力于二级医院的市场。
迈瑞的影像业务,其产品涵盖超声诊断系统以及数字 X 射线成像系统。超声诊断系统又包含彩超和黑白超。据 QY 估计,在 2017 年,全球超声市场大约为 71.8 亿美元。主要市场被 GE、飞利浦、东芝所占据,这三家的市场份额总计达 67%。而迈瑞在超声市场的份额为 5%,在排名中处于第五位。
在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的超声仪市场竞争格局方面,迈瑞凭借 19.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而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的是 GE 医疗,其份额为 9.64%,迈瑞与 GE 医疗的份额相差不大。因为迈瑞的中低端产品具有超高性价比,所以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被广泛使用。
迈瑞在产品线上已具备大规模军团作战的能力。从市场份额方面来看,迈瑞全面超过理邦。而理邦只能在一些较小的细分领域维持其存在。
理邦仪器近年来重点发力的领域除了传统强项心电图和妇幼保健外,还有体外诊断,更具体来说是即时检验 POCT(point-of-care),也就是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及床边检测。其主打产品一个是前面提到的 i15 血气生化仪,另一个是 m16 磁敏免疫分析仪。
公司年报显示,i15 是中国首创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干式快速诊断血气生化分析仪,它拥有的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超过 40 项,这些专利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m16 磁敏免疫分析仪是由石西增博士团队主导进行研发的,该仪器运用了创新磁敏技术以及智能微流控等技术,属于国际首创。i15 血气生化分析仪将智能微流控和生物芯片技术完美集成,m16 磁敏免疫分析仪也将智能微流控和生物芯片技术完美集成,这使得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成为可能。
两个重磅产品促使公司的体外诊断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自 2015 年产品推出后,体外诊断业务收入从 3026 万开始,占比为 5.5%,一路攀升至 2018 年的 1.15 亿元,占比达到 11.54%。然而,随着基数的不断提高,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依据公司 2019 半年报,公司体外诊断板块的收入增长仅为 25.09%,回落态势较为明显。
2018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体外诊断的毛利润在各个板块中处于最低水平,仅为 48.47%。同时,它比迈瑞医疗同期体外诊断 64.12%的毛利润率要低很多。从收入增长方面来看,以及从利润率方面来看,感觉这两款产品没有形成能够改变命运的爆款。估计这两款产品并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
研发投入
https://img2.baidu.com/it/u=1885715450,392065366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02
理邦在行业内的形象特点是注重研发。其研发投入常年保持在 20%左右的水平。并且这个投入是扣非净利润的数倍之多。
如果高投入能带来高回报,那么股东是喜欢高研发投入的。然而,问题在于到目前为止,这种高研发投入还没有带来高回报。
2012 年的股东大会上,大家对公司隐瞒巨额支出的美国研发团队感到不满,为此争执了一番。有股东甚至愤怒地将手中的茶杯砸向董事长张浩。会上,美国团队研发负责人林朝博士称 2014 年上半年将会有亮点成果,张浩也解释说钱不会白花,后面会有惊喜。事后来看,当时他们所说的成果应该就是 i15 血气生化分析仪。
抱歉,您的问题我无法识别。你好,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很遗憾不能帮助你。
迈瑞的研发投入常年保持在 10%上下。虽然从比例上比其他公司低一半,但因为迈瑞的收入高,所以一年的研发投入能轻易超过理邦的营业收入,达到 10 亿元之上。以研发投入的绝对数额来看,在国内医疗机械公司中,迈瑞是非常突出的。
两家公司在研发的财务处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理邦公司展现出一种“人穷志不短”的态度,将所有的研发投入都进行了费用化处理,并不担心利润会不好看。而迈瑞公司则表现得较为含蓄,维持了约 10%的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处理。
如果我们选取专利数量来作为对研发产出的一种衡量指标,那么双方的差异呈现出数量级的差异。
迈瑞 2018 年全年新申请专利 738 件,同时获得授权 74 件。到 2018 年年底时,一共申请了专利 3989 件,并且获得授权 2742 件。公司荣获第 20 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还获得 2018 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 2 项,以及红点和 IF 设计奖 4 项。
并且获得了 142 项外观设计专利。
理邦的研发费用率比迈瑞要高出接近 10 个百分点。然而,高研发投入并未转化为高毛利率。相反,其 55%左右的毛利率比迈瑞低了足足 10 个百分点。研发投入高,毛利率低,将近 20 个点的利润率就被消耗掉了,那还怎么赚钱呢?
迈瑞的净利润率将近 30%,这一表现十分亮眼。若扣除非经常型损益,理邦的净利润率就会显得很差。不过,这两年理邦的利润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股权结构
两家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相似,特点在于,江山属于大家,且创始人平分天下。
迈瑞医疗的实际控制人是公司创始人李西廷和徐航。李西廷通过信托公司持有 26.9%的股份,徐航通过信托公司持有 24.4%的股份。并且,二人通过睿隆管理和睿福投资合计持有 7.61%的股份。两人合计持股 58.94%,从而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成明和通过 Ever Union 持股 5.29%。
比较有意思的是,从 2010 年起,徐航开始逐渐不再参与迈瑞的日常管理工作。2012 年,他辞去了联席 CEO 的职务,将全部精力转移到自己的地产业务上。他在深圳开发了顶级豪宅深圳湾 1 号,据悉,现在该豪宅的房价超过 20 万每平米。
迈瑞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除了创始人之外,通过睿享投资、睿嘉投资、睿和投资以及五个员工持股平台持有 5.86%股份。这样做实现了管理层与公司利益的绑定,激励措施得以到位,也充分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理邦仪器的创始人张浩持股 20.86%,祖幼冬持股 17.11%,谢锡城持股 17.02%。2014 年,这三人结束了一致行动人协议,此后公司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实际控制人。
这种股权结构,谁也管不了谁。它不是一个好的股权结构。在大家都好的时候,还能相安无事。但一旦发生分歧,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翻车。从长久来看,这种股权结构是个隐患。
投资价值
仅从公司层面来看,迈瑞医疗在各方面都远远超过理邦仪器。甚至可以说,将迈瑞与理邦进行比较,这本身就是对迈瑞的一种不恰当对待。迈瑞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绝对领军者,就如同医疗器械行业的恒瑞医药一样,其产品线极为丰富,研发实力十分强劲,各类产品都发展得很好,在国内市场有着自然的增长态势,再加上国产替代的因素,在 2018 年报中,李希挺提出了“黄金十年”的观点。
迈瑞的缺点在于价格较贵。其滚动市盈率(TTM)约为 48 倍。考虑到公司净利润约 30%的增长速度,当前的价格稍显昂贵。这是现阶段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业绩稳定增长的大白马通常价格不低,这也是成熟市场应有的状态。
理邦仪器的滚动市盈率(TTM)为 37.11 倍。若考虑 2019 年前三季扣非净利润 75%的增长速度,此估值似乎不算高。然而,这显然并非一个常态的利润增速。理邦的利润率较低,收入或研发投入方面的些许变动就会致使利润出现大幅波动,其表现极为不稳定。
理邦的一个优势在于盘子小。当出现爆款产品时,能带动业绩快速增长。然而,面临的问题是要获得一个爆款非常困难。当然,盘子小的话,在风来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交易性机会。而当下似乎确实起风了。
这篇推文周一就已写好。原本打算在周更新时再发送。然而,周中体外诊断板块的行情开始上涨。现在如果将其发出去,可能会有人认为我们在吹票。这纯属巧合,我们并非有意如此。另外,我自己在手上建立了一些理邦仪器的观察仓,因为存在利益关系,所以特此说明。
牛市已至,大家的交易量随之上升。为节省一些佣金,可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大生投资的专属链接,开通东方财富证券账户,此账户费用优惠,还能专享手机版 Level-2 行情以及价值 5800 元的软件。
所有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