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0 15:18:24

洛克菲勒自行车-洛克菲勒公路自行车-洛克菲勒自行车r100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他是美孚石油的创办人。

洛克菲勒始终认为上帝只是委托他来管理财富,而非拥有财富。因此,他将亿万财产几乎全部回馈给了社会,仅仅留下了 2600 万美元的遗产。他坚信上帝会认可并赞扬这个出色的“管家”。所以,在他去世之前,满怀信心地与亨利·福特约定:“再见,咱们到天堂后再相会。”

1937 年 5 月 23 日清晨,98 岁的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在熟睡之际离开了人世。医生表示,他是因心肌梗塞且抢救无效而离世,但他离去时显得从容且安详。

洛克菲勒被安葬在湖景公墓,此地是美孚石油公司前总部所在之处。他至死都未曾忘记自己的发迹之地。墓地周围绿树成荫,墓碑由普通大理石制成,上面没有任何饰物。碑文简短且朴素,没有墓志铭。仅仅是墓穴十分结实,即便使用炸药也无法将其撼动,并且上面还覆盖着厚实的石板,因为生前恨他的人跟爱他的人数量是一样多的。在他的旁边是妻子的墓地,同样显得朴实无华,这体现了他们生前一贯的风格。洛克菲勒有记账的习惯。在 1864 年的账簿里,幸福的婚姻被枯燥的数字记录着:求婚时买鲜花花费 0.6 美元,购买钻戒花费 118 美元,举办婚礼花费 20 美元,办理结婚证花费 1.1 美元……并且,洛克菲勒一生都不曾举办豪华的筵席或盛大的舞会,家人过生日时,也只是收到玫瑰、蛋糕、领带等普通的礼物。他始终认为金钱必须用于正义的事业,而浪费是一种罪恶。

清理遗物时,人们发现了一张照片。那是洛克菲勒小学同学的合影。他虽然不在其中,但却珍藏了一生。贫苦的少年很少有拍照的机会。那天,他努力挤出笑容,摆好姿势,幸福之情清晰地流露出来。然而,由于他衣着破旧寒酸,在最后时刻,老师让他默默地走开了。不知这是否成为洛克菲勒内心深处的一大遗憾,同时又是否是他追逐财富并进行善捐赠的动力所在呢?

只是,有些痛楚,财富亦无法慰藉。

少年账薄

19 世纪 30 年代,纽约州的里奇福德镇较为冷清,人烟稀少,是个破败的小集镇。务农是当地居民主要的谋生方式。然而,江湖游医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却是个例外。他常年在外地游走,四处招摇撞骗,还摆地摊卖假药。即便在 1839 年有了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他也依然没有改变放浪不羁的性格,依旧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妻子伊莱扎可受苦了。她是虔诚的《圣经》信徒,既勤劳又俭朴,既善良又诚实,独自一人抚养着六个孩子。父亲的大胆冒险与母亲的坚韧勤俭,后来在洛克菲勒身上既对立又融洽地体现了出来,对他的一生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一直是洛克菲勒心中的阴影。这个满嘴没一句真话的人,不仅有骗子的行径,还存在小偷小摸的毛病。当周围没人时,他会立刻从羊群里抓起一只羊羔,塞进布口袋,然后仓皇逃离。由于长期受到商业的浸染,他对生意和金钱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亲情。

1858 年,洛克菲勒在创业时遇到缺钱的情况,他的父亲及时出现在他面前。然而,这并非是雪中送炭的行为,父亲拿出 1000 美元给儿子,并说道:“原本每个孩子年满 21 岁才能得到这笔钱,现在提前给你,但你需要付 10%的利息。”这个数额比市场利率要高很多。没过多久,洛克菲勒又一次缺钱了,这时父亲提前催促他偿还债款,尽管儿子苦苦哀求,父亲依然无动于衷。他并非贪婪且心狠。只是他望子成龙的心情十分急切,想要检验儿子的偿还能力以及应变策略。所以他不惜采用诈骗的手段,在生意上打败儿子,就是为了让儿子明白在生意场上没有父子之情,除了自己之外谁都不能相信。

洛克菲勒承袭了这种毫无怜悯的商业性格。在 1872 年标准石油进行全国大兼并之际,他对执意抵抗的弟弟弗兰克·洛克菲勒讲道:“倘若你执意行事,不听从指挥,那么财产将会消失不见。”弟弟丝毫未被打动,最终遭遇了凄惨的破产,生活变得狼狈且贫困。他对哥哥怀有深深的恨意,甚至不惜将两个夭折儿子的棺木从祖坟中迁出。他本人去世后,就长眠在远离家族墓地的小山坡上,坚决不愿意与洛克菲勒做邻居。

如果弟弟能够理解哥哥垄断的行为是为了整顿行业秩序,并且哥哥赚钱之后最终会将这些钱捐赠给慈善事业,那么弟弟或许就能够原谅哥哥。

https://img1.baidu.com/it/u=953472193,95358245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569

洛克菲勒从少年时期就受到母亲的影响而接触到浸信会的教诲,并且深受清教观念和格言的熏陶。他的父亲虽然品行不好,但能够背诵许多赞美诗,还鼓励孩子去教堂。他曾经给洛克菲勒 5 美元,让洛克菲勒从头至尾背诵《圣经》。父亲把上帝和金钱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不经意间的举动。母亲则将宗教和母爱融合为一体。正因如此,洛克菲勒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赚钱与花钱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一场葬礼上,洛克菲勒听到年老的牧师在布道时讲道:“要公正地去挣钱,要明智地进行花钱!”他默默地将其记在了本子上。他之后说道:“我从最开始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通过干活来积攒钱财,要光明正大地挣钱,接着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给予,这一直都被我当作一种宗教方面的义务。”浸信鼓励信徒去积累财富,然而却反对炫耀。这对洛克菲勒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深深相信,上帝期望信徒能够赚钱,之后再将其捐赠出去,这会形成一个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1855 年 9 月 26 日,洛克菲勒得到了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助理簿记员的工作。他每天要写各种信函,进行记账以及付账单等工作。他内心十分欣喜,把这一天当作“工作日”来庆祝,对这一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生日的重视。因为这代表着他开始能够自食其力,甚至还能帮助母亲维持家庭的生活开销。从那个月起,他花费一毛钱买了一个红色笔记本,将其命名为“账册 A”,然后详细地记录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情况。这本账册是他最为珍贵的纪念物。50 多年过去后,他在主日学校里一页一页地翻看这本账本。看着账本,他思绪万千,不禁老泪纵横,并且泣不成声。

洛克菲勒在这个笔记本上记录了从拿到第一笔微薄薪水起的所有捐赠情况。他在工作的第一年就把大约 6%的工资捐给了慈善机构。他后来表示:“我保留着最早的账本。那时候每天只能挣 1 美元,却会拿出 5 美分、1 角或者 25 美分捐给慈善机构!”在他年满 20 岁时,已经捐赠超过 10%的收入。批评者不相信这位慈善家虚伪的欺世盗名之语。他们指责除了彰显洛克菲勒慈善之心的慈善账本外,还有一本通过不择手段疯狂获取财富的经营账册,这两本账册是截然不同的道德分类账。

洛克菲勒不在意流言蜚语。他在 70 岁时言辞坚定地说:“我一直受到上帝的庇佑,事业得以发达,因为上帝知晓我会将金钱回馈社会!”他是个认准真理就绝不回头的人,记得少年时代下跳棋,对手因他思考时间长而反复催促,他回应道:“我想好了就会行动,你不会觉得我下棋是为了输棋吧?”他只参与那些规则由他来制定的游戏。他思考的时候谨慎且迟缓,然而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会毫不畏惧地勇往直前,并且不会轻易退缩。

纵横商海

这个城市迅速建起了近百家炼油厂。洛克菲勒找来一位精通石油的商人安德鲁斯,让他加入公司。之后,公司的总部搬到了克利夫兰市的近郊。在此之后,公司全力投入到了石油炼制业务中。

洛克菲勒冒险而克拉克保守,这使得冲突持续不断。公司很快就亏损了 10 万美元,分家这件事已迫在眉睫。在 1865 年 2 月 2 日,三人举行了内部拍卖会。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站在同一阵营,而克拉克独自成为一家。双方谁出的价高,公司就归谁,归谁的一方可以从事石油生意,另一方则只能从事代理商的业务。洛克菲勒首先报出 500 美元,接着克拉克将价格翻了一倍。洛克菲勒额头开始冒汗,然后价格涨到 40000 美元,对手又增加了 10000 美元,双方相互竞价,最后克拉克咬紧牙关喊出 72000 美元。

这情景很像洛克菲勒小时候走跳棋的再次上演。他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情,就绝对不会让步。当他大声叫着“72500 美元”的时候,克拉克低着头,用手掩住了脸,然后双手一摊,便不再参与竞价了。洛克菲勒 26 岁时开始掌控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这家炼油厂每天能够处理 100 桶原油。他后来在回忆拍卖过程时,依然感慨万分,他说自己当时十分镇定,怀着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对最后的结局进行了估计,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那时大多数人都预言石油只是短暂存在的事物,他们日夜疯狂地进行开采。炼油商比开采商更加激进,1870 年实际的炼油能力竟然是原油开采能力的 3 倍。大约 90%的炼油商都处于亏损状态,整个行业面临着崩溃的局面。但洛克菲勒深深相信石油是技术革命和经济腾飞的基础,他打算买下一批会导致生产过剩和行业混乱的炼油厂,以此来建立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当时美国大多数州的法律有这样的规定:是允许进行并购的,然而却不可以拥有合并企业之外的资产。基于此,洛克菲勒在 1870 年 1 月 10 日不得不将原公司进行解算。

1872 年 1 月 1 日,洛克菲勒做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他收购了克利夫兰以及其他地区的一批炼油厂。在这一天,他把公司的注册资本从 100 万美元增加到了 250 万美元。紧接着,次日他又将注册资本变更为 350 万美元。在 2 月 17 日到 3 月 28 日这短短的 39 天之中。洛克菲勒在这期间迅速吞掉了克利夫兰 26 个竞争对手里的 22 个。并且还创造出了在 48 小时内连续买下 6 家炼油厂的疯狂纪录。为了能够尽快构建起庞大的垄断系统,洛克菲勒对那些抵抗者说道:“与标准石油公司进行竞争是没有好处的。要是你胆敢做出这样的举动,那么你一定会遭遇灾祸!”这种威胁毫不隐晦,然而他却将其解释为是适时的警告和真心的劝诫。

洛克菲勒对这种手段并不在意,觉得自己只是在幕后运筹帷幄的总指挥。他在报告回复时总是含混不清,既不署名也不给出具体指示。他深信任何事都难以做到绝对保密,一旦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到雇员身上,摆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而实际上他对任何事都了如指掌。洛克菲勒拥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情报系统。他给所有独立炼油商的记账员每月都支付 25 美元的佣金。通过月度报告中每桶油的销售情况,他能够察觉国内外任何地方的细微变化。

洛克菲勒的商业成就不能简单归结为巧取豪夺与阴谋诡计,这显然不够客观。他的经营智慧无人能及,他信奉“正确的数字就是金钱”这一理念,并且认为每加仑汽油的成本应该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三位数。1879 年,他在报表里查出有两家炼油厂提炼每加仑煤油的成本差异很大。一家炼油厂提炼每加仑煤油的成本是 0.0091 美元,而另一家炼油厂提炼每加仑煤油的成本却是 0.0182 美元。他让成本高的那家炼油厂的经理失去了工作。后来,这家炼油厂的继任者经过 9 个月的努力,终于将成本降了下来。还有一次,他发现机器给油桶封口时需要用 40 滴焊料,于是他吩咐专家说:“试着用 38 滴焊料。”试验表明,38 滴焊料会引发少量漏油的情况,而 39 滴焊料则是完全合格的。在此之后,39 滴焊料就被确立为统一标准。洛克菲勒后来颇为得意地说道,每桶节约一滴焊料,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节约下来的钱已经达到了几十万美元。

控制成本的目的是实现薄利多销。早年在油溪观看钻井时,洛克菲勒心里默念:“这给穷人带来了光明。”后来他告诫下属:“我们是在为穷人提炼石油,一定要让他们获得价格便宜且质量好的煤油。”据 1878 年不完全的统计,洛克菲勒的石油在美国每年总产量 3600 万桶中占比 90%以上。他深信自己拥有高瞻远瞩的商业智慧和纵横捭阖的领导才华。他认为那些被批评者视为横征暴敛的手段,在他眼中却是造福百姓的丰功伟绩。据他的笔记本记载,早年一种名为精制松脂的灯油每加仑价格为 8 角 8 分,而标准石油生产的更高级煤油每加仑只卖 5 分钱。当遇到反对者抨击假慈悲、真贪婪时,他就会提及笔记本里的这个故事。

https://img0.baidu.com/it/u=1587419383,399481367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洛克菲勒似乎忘记了一些事情。公司是自由竞争的产物,而标准石油已成为商业进步的障碍。等待他的将会是一场持续时间很长的审判。在宣判之前,人们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廉价商品固然重要,但是公平与自由更加不容侵犯。当初成就洛克菲勒辉煌与荣耀的,恰恰就是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

财富传承

1879 年春天起,洛克菲勒开始经历漫长的指控与调查。宾西法尼亚州的地方法院对 9 名标准石油公司负责人提起诉讼,罪名包括密谋垄断石油业、向铁路公司勒索折扣以及操纵油价等。他多次在各类调查委员会中接受调查和问询。他的律师能言善辩地进行无罪辩护。他曾整日躲藏在福里斯特山里,以此来远离那些纠葛。

这种痛苦和折磨在 32 年后才宣告结束。那时洛克菲勒已经退休。1897 年他就低调且隐秘地淡出了石油帝国。遥遥无期的官司一直纠缠着他,让他身心疲惫。原本他就深受消化道疾病和神经紧张的烦扰,身体又出现了血液循环障碍。而标准石油运作得正常且有序,他对这台运转了将近 40 年的机器已经毫无兴趣。儿子小洛克菲勒在这一年从布朗大学毕业,他便能够安心地交班了。然而,退休的消息一直没有向外界公布,他依然保留着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总裁的虚衔。儿子所做出的错误决策,由他来承担骂名和指责,并且诉讼官司也仍需他本人去面对。

1911 年 5 月 15 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了最终的裁决。该裁决表明,标准石油公司必须在 6 个月的时间内进行解体。这几乎是十年前的 5 倍。正所谓“祸兮福所倚”,洛克菲勒或许未曾料想,反垄断者对他提出的指控以及发起的诉讼,竟然将他推向了成为世界首富的境地。

1889 年美国人最早将首富头衔授予了洛克菲勒。一篇新闻报道表明他的净资产值达到 1.5 亿美元。另一篇文章估算他每小时能赚取 750 美元。那时普通美国人每周平均收入还不到 10 美元。在媒体的歌颂以及鼓动之下,各路乞讨者和仰慕者接连不断。无论洛克菲勒身处何地,总有陌生人一直尾随其后。甚至有人带着行李想要与他住在一起。世界各地的信件迅速堆积成小山。最多的时候,一周能收到 15000 封。到了月底,这个数量又刷新为 50000 封。让洛克菲勒感到愤怒的是,80%的信件都是为了借钱,而理由仅仅只有一条,那就是拿到钱后自己会很满足。

洛克菲勒身为上帝的“管家”,他要把每笔钱都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他担心捐赠会让不劳而获的习气滋生,因为这违背了新教不劳者不得食的伦理。即便要行善,最好也能做到既帮助别人又照顾到尊严。有一次,他看到借钱的人特意跑到街对面走路来回避他,这让他内心十分沮丧,因为财富使他与朋友分开,让他变成了孤家寡人。洛克菲勒愿意无偿捐献财富,体面地卸下负担或许能够避免他人追究财产的来源。然而,以往的办法已经不再适用了。他需要研究出一套既系统又科学的捐赠模式,例如通过创建芝加哥大学来推动教育、医药以及科学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对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进行资助。这成为了他日后主要的慈善途径。

洛克菲勒对慈善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十分享受。芝加哥大学五周年校庆的次日,他穿着运动装在校园里骑车快速行驶,同学们满怀着拥戴和感激之情,向这位传奇人物表达敬意,他不时挥动着手进行回应,脸上呈现出满心欢喜、十分满足的神情。洛克菲勒老年很喜爱骑自行车这项活动。他虽然年近花甲,但仍追求高难度的惊险动作,例如撒开车把并双手撑着雨伞骑行。他一直想登上山福里斯特山的陡坡,在翻阅大量土木工程书籍之后,他总结出只要有“3%坡度”就能够爬坡骑到家门口。洛克菲勒对高尔夫球很着迷,不论天气是刮风、下雨还是打雷,他都坚持打球。他在打球时总是打侧旋球,为了纠正动作,他特地让人把他打球的动作拍成电影,然后反复研究。到了晚年,他依然骑着自行车,从一个球洞到另一个球洞,以此来节省体力。

骑车和打球让洛克菲勒几近崩溃的身体恢复了活力。之前他脸色苍白且布满皱纹,之后变得红润光滑,身心也愉悦起来。虽然他规定活动时不能谈论经营或慈善事务,但他依然觉得自己长寿是因为上帝的眷顾。他的捐赠步伐没有减缓,尤其是在 1919 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之后,他的捐款记录已经追上了安德鲁·卡耐基一生捐出的 3.5 亿元。他去世之前拿出了 1.8 亿元。他的儿子直接捐赠了 5.37 亿元。家族另外还捐赠了 5.47 亿元。这些款项加上之后,洛克菲勒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慈善家。

1830 年代洛克菲勒出生之时,安德鲁·卡内基、杰伊·古尔德、J·皮尔庞特·摩根等日后在商业领域叱咤风云的巨头先后诞生了。那是一个时刻,众多明星在闪耀。然而,洛克菲勒与众人不同之处在于,只有他坚信自己与上帝站在一起,并且他的赚钱能力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这种礼物必须与全社会共同分享。一百多年来,洛克菲勒的财富信仰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逐渐沉淀下来,形成了一种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勇敢地去追寻光荣与梦想。

揭秘洛克菲勒家族:小商贩的儿子创造石油帝国

罗振宇:为什么说中国人更不应该忘记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第三代掌门,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大学都是他资助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克菲勒自行车-洛克菲勒公路自行车-洛克菲勒自行车r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