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是什么意思-力争按对境外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集中管理是为了实现集团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包括统一报告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用于信息采集。集中管理的基础在于信息集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集团信息的集中监控,进而让企业集团成员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以及共同发展。要实现集中管理,需要认真分析企业集团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要明确需要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后再制定出符合本企业集团需要的目标。
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传统的集团财务管理是一个分散的管理流程。企业下属的各个子公司会组织财务人员,设立独立的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期末结账后,这些子公司会向上级单位递送书面报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在会计期末通过合并报表,从而得出整个集团的经营状况。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流程以反映单个会计主体的经营信息为中心,它依据传统的四个会计假设,即会计主体、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持续经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单个会计主体为基础,利用合并报表来实现对整个集团经营情况的了解。在这种分散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下,集团整体的财务信息仅通过合并生成三张财务报表。不存在整个集团的明细帐和总分类帐。在这三张报表之外,那些对集团企业更有价值的经营信息无法清晰地获取。这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价值。另外,在这种模式里,只有到了会计期末,各个会计主体完成结账之后,才能够得到有关子公司经营情况的报表。并且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够汇总得出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然而,市场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它要求集团总部随时做出决策,并实施必要的调整。这种滞后的信息,很难对集团总部的决策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这使得数据信息能够集中起来,集中财务管理的思想随之开始出现。它要求对传统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修订,由集团总部统一设立“一帐式”会计帐簿,同时统一制定会计科目、人员权限以及业务流程等。各子公司可以在上级公司规定的范围内增设会计科目和人员等。并且,各子公司基于互联网在异地独立录入数据,电子数据会集中存储在集团总部的数据库中,最后由集团统一结帐并编制会计报表。集团公司能够实现跨帐簿、跨企业以及多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国外企业集团早已广泛应用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凭借 BPR(业务流程重组)这一改革契机,全球绝大多数大型企业集团(全球 500 强中的 80%以上)都建立了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下面以美国杨森制药集团和公司为例进行简要说明。美国杨森制药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二级集中管理模式,具体情况如图 1 所示:
图1:美国杨森制药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
各地或各国的制药公司在本地把财务与业务数据输入,然后直接通过远程通讯传输给集团总部。集团总部按照不同的岗位职责分别安排专人进行审核,审核完毕后进行记账处理。业务正常进行是以年初预算为依据的,非常规性的成本或费用支出需要申述理由并报集团批准后才能执行。
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能够全面掌握各地公司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各地公司依据当地本位币进行财务核算。总部能够按照不同的货币进行记帐处理。总部还可以进行各种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并且总部能够随时生成合并报表,从而掌握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
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个三级的集中财务管理模式,如图2:
图2: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
https://img2.baidu.com/it/u=1293447394,1970697974&fm=253&fmt=JPEG&app=138&f=JPG?w=707&h=500
公司在美国总部设立了一个一级财务管理中心,此中心承担着全球的投资、融资、贷款以及全球结算等工作。在全球的各个大区分别设置了二级财务管理与结算中心,这些中心负责本区域的预算审批事宜、财务管理工作、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工作以及地区级结算等相关工作。而各地的公司仅仅只负责财务与业务数据的录入工作。
我国的企业集团如何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以企业经营财务信息能实时集中为前提,借助资金结算中心或者财务信息中心,达成集中管理的目的;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对集团资源的集中管控;凭借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以及对财务人员资格进行统一管理,保证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政策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强化集团内部的审计制度,对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事后监督等。
要使集团母公司能够从源头实时获取真实、正确的信息,就必须建立集团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该平台的设计包含以下三种模式:
1、 实时集中模式
集团总部与各下属成员单位间建立实时网络系统,形成信息一体化平台,此为实时集中模式(又称完全集中模式)。集团统一制定财务制度,如会计体系、预算体系、人员权限等,并下发给集团成员。整个集团仅使用一套财务管理软件,所有分支机构都在网上实现业务在线处理,且将数据实时传递到企业集团进行集中存储。各级财务管理人员只要具备相应权限,就能跨越时空对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从而实现整个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其机理如下图3所示:
图3:实时集中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会对下属成员企业进行统一管理。企业集团会对下属成员企业进行实时控制。企业集团会对下属成员企业进行协同运作。并且,对于内部财务报告的时效性、深度和广度要求都很高的企业集团也适用这种模式。
2、 定期集中模式
集团总部与下属成员企业间建立了定期集中的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这就是定期集中模式。在日常业务处理时,下属成员企业会将数据保存在当地,并且会定期(像日、周、月、年这样的周期)借助网络等传输介质,把各单位的账簿数据或者会计报表数据上传到集团,以便集团进行集中管理。从企业集团管理与控制的视角来看,实时的控制权和管理权被下放到下级成员那里。而集团总部主要是通过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查询、统计以及分析等方式,来对下属的成员企业实施有效的控制和评价。其机理的情况如下图 4 所呈现:
图4:定期集中模式
从企业集团内部报告的要求来看,定期帐集中模式与定期表集中模式在对集团内部报告的支持程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定期帐集中模式在内部报告的正确性方面优于定期表集中模式;在有效性方面也优于定期表集中模式;在广度上优于定期表集中模式;在深度上同样优于定期表集中模式。
3、 混合集中模式
https://img2.baidu.com/it/u=1989676299,19790941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8
混合集中模式是实时集中模式与定期集中模式相混合的模式,此模式具备两者的共同特征。像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因为其涉及多个行业,所以成立了二级行业管理部门,并且将三级相同行业的成员企业归属到相应的二级管理部门来进行管理。在二级对三级实行实时集中模式,而一级对二级采用定期集中模式,同时要求在不同的层级上提供不同的内部财务报告。
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为集团母公司的适当分权创造了条件
当前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集团,其内部信息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严重的不透明、不对称以及不集成。甚至还有人为制造信息孤岛的情况。正因如此,集团总部的高层决策者很难获取到准确的财务信息。而企业集团实行财务集中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力度。同时,要建立起财务“决策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管理和监控信息网络。这样做可以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财务管理的进步来促进企业管理的进步,最终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集团实行财务的集权管理,主要目的是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然而,若集权过多,就会极大地挫伤子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还会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后,分子公司的财务数据集中到了总部。总部可以随时调阅和察看这些数据。下属子公司的任何异常情况,都无法逃过集团总部的眼睛。这为集团母公司的适度分权创造了条件。
财务集中管理与常见的“集权管理”不同,它不排斥分权。它强调在一定监管规则之下要有适度的分权,同时要实现重要业务信息的共享,以及业务过程的可视和控制。并且,它并非是集团总部取代下属分子公司的所有自主经营和决策权。企业集团能够依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方案,并且努力去防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这个时期出现“一放就乱、一统就死”这种现象。
集中管理与集权管理的区别
集中管理并非集权管理。集中管理主要是信息的集中,而处理权依然在不同的利益团体手中。集权管理是通过对“控制权”参数进行设置,在集团的不同层级上恰当设置“控制权”,以达成“集权”与“分权”的统一,并且只是在集权范围内的事项处置权归属于集权部门。
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反,它涉及集团母子公司之间财务管理决策权限的划分,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一种选择。集中管理应与分散管理相对应,它涉及对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经营数据和资金的管理,是集中在集团母公司,还是分散到各成员企业,这是集团公司财务监控方式的一种选择,二者有着不同的内涵。
集中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它基于网络环境,能实现集团财务的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报告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即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财务情况都要纳入到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范围之内。所属单位仅拥有进行日常决策的权利,同时负有执行集团公司各项政策的义务。其实施对象为集团公司的所属单位,涵盖了会计集中核算、财务集中控制和财务集中决策等方面。
集权管理是以集团财务分层管理思想为基础的。在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决策权限的划分方面,把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在母公司。这样一来,一方面,集团母公司能够比较容易地调动内部的生产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集团母公司可以通过对集团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进行整体优化,例如通过统一采购(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或者统一销售(共享销售网络,以降低销售成本)的方式,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展现的是财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其一,借助网络技术达成会计的集中核算,把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数据汇聚到母公司,让集团母公司能够随时查阅各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并且随时生成集团的汇总合并报表,消除了集团母子公司信息不对称这一弊端。其二,通过组建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对集团母子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集团所有下属单位资金在集团内部的循环,还能够集中资金用于集团战略投资以及偿付即将到期的债务,这样就能有效降低集团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