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1 01:02:07

厨房里干干妈-干厨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干厨房会这么让人厌倦

2016-2018凌家滩

2016 年底到 2018 年初这段时间,我作为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的新成员,参与了凌家滩遗址的发掘工作。这是我工作之后的第一次发掘任务,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好。可是考古发掘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而且突发状况经常出现,最后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不过,我有幸结识了一群有着相同梦想的伙伴,这让我明白,虽然这条考古之路充满坎坷,但我从来都不是孤单的。

2016——匆匆一瞥

凌家滩遗址的墓葬祭祀区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站在最高处进行眺望,周围的景色能够全部收入眼底。不过,这需要在气候宜人的时节才可以。

2016 年的发掘安排在冬季。考古队员每天都在凛冽的寒风中颤抖。发掘位置处于风口的同学,每天都是顶着“鸡窝头”才下班。即便如此,大家的热情依然没有减少。当遇到任务紧急的情况时,加班到晚上也毫无怨言。有时甚至还会自己找乐子,觉得半夜的墓葬祭祀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别有一番韵味。这次发掘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对我来说收获却很丰富。尤其是当我身处比我年轻的人群之中时,我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仿佛也变得年轻了。

清晨的墓葬祭祀区

布方的小伙伴

一起来刮面



2017——冰与火之歌

2017 年的发掘在春末夏初开始。这是凌家滩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油菜花已接近尾声,野蔷薇和金银花正含苞待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修建的防洪大堤成为大家休闲的好去处,大家骑着车吹着风,一群少年满是壮志。

发掘初期,大家并未感到太大压力。随着气候逐渐炎热,小插曲逐渐增多。山西小伙小杨因不太适应当地气候,出现了中暑状况。探方无遮挡且直接暴露在烈日下,急需搭建遮阳棚。探沟 TG6 和 TG8 处于水稻田中,时常需要抽水以观察遗迹现象。

我与陕西小伙小张被分在一组,各自承担 TG6 的南北两段工作。原本周边就存在一个小水塘,随着挖掘不断加深,探沟内的积水以能明显看见的速度在上升。常常是一锹下去,还没来得及进行观察,水就已经没过了刚刚挖掘的地方。这让大家都感到非常头疼,只能借助抽水机先将水抽到旁边的稻田里,之后才能够继续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很快,探沟的深度达到了 2 米多。每天早晨来到工地,会看到一池清水,还能时不时看到水蛇和蛤蟆。民工田大叔总是带着抽水机站出来解救大家。因为出土量大且深度太深,最后借助了吊机,才把任务完成。得益于王洼村全体村民的努力,我和小张顺利找到了探沟两端的斜坡状堆积,并且南端的发掘印证了钻探得出的河道拐弯处的结论。

期间,遇到过雷雨大风,几乎天天能见到骄阳似火。端午时吃了村民家的粽子,隔天又带上绿豆糕分给大家。时不时会被调侃让我认个干爹干妈……发掘并非仅仅是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更多时候会有相互间的理解,甚至还会有亲情般的关怀。

TG6 结方之时,我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田埂处。那里,成群结队的村民正陆续下工。看着他们,我的心中涌起了深深的留恋之情。这一次的合作,或许是我人生中所遇到过的最为和谐的一次。

烈日下的TG6

吊机运土

2017 年秋冬季的发掘工作是以防洪三期为重点展开的。发掘区大致处在裕溪河北岸。因为裕溪河的水位比较高,而发掘区的位置相对较低,所以队员们日常携带的装备是雨鞋和橡胶手套。时常会出现红烧土坑和灰坑,等把它们清理完毕后,基本上就变成了一个个水坑,要是不小心踩下去,肯定能灌满一鞋的水,这可真是个惊喜。秋季的气候较为宜人。在不太忙碌的休息时间里,我和小伙伴小许总是兴致勃勃地在稻田周围挖掘荠菜。晚上回到工作站后,我们会将荠菜清洗干净,焯熟后放进冰箱备用。

短暂的秋季过去后,西北风在裕溪河北岸开始呼啸。这时,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寒冷。尤其考古队中大部分成员来自北方,长江边湿冷的冬季很容易让他们冻到崩溃。棉鞋垫、暖宝宝、电热毯、空调等一切能保暖的东西都全力发挥了作用,但大家依然觉得冷。对我来说,似乎只有每天下工之后走进浴室并打开浴霸的那一瞬间,以及晚上躲进被窝的时候,整个人才会是暖的。

2017 年的最后一天十分忙碌。我在忙着清理 TG11 东端的大灰坑。因为出土的器物较多,有罐、盆以及动物骨骼等。并且由于保存环境和器物质地的缘故,操作起来很困难。我和老程带着木板、包装袋、保鲜膜、密封袋等工具,采用整取加部分揭取的方式,几乎干了一整天才将器物从坑里清理出来。

探方变池塘

在TG12挖泥巴



2018——瑞雪丰年

2018 年开端依旧在进行发掘。当大家渐渐适应了寒冷后,新年的第一场雪突然降临。融雪之后,寒冷更加厉害。为了能够按时回家过年,雪后大家依然像平常那样上下工。原本以为这场雪已经是最终的考验了,然而没想到 1 月中旬又下了一场更为稀少的大雪,雪大到创造了近 30 年来凌家滩地区的记录。这场大雪之前,工地已经结束了。下大雪时,大家可以窝在室内整理材料。然而,大雪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原本订好车票的同学,因雪天路滑交通阻断,被困在村里出不去,不得不改签车票。原本的代步工具电动三轮,也因大雪而无用武之地。大家只能步行到附近的长岗集去采购食物。

冒雪徒步长岗集

2018 年 2 月初,这次的发掘最终圆满完成。队员们陆续离开后,凌家滩遗址考古工作站逐渐变得冷清。我当时是工作站的“看门人”,在整理或打扫的时候,常常会想起曾经的“坑友”们。

记忆中,少年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他们的习惯和风俗也各不相同。然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却非常统一:从未有人说过“辛苦”这两个字。似乎所有的劳累,在下班的时候,都能被田埂上的风吹得消失得干干净净。

雪中的考古工作站大门

大雪过后的TG13

当然,凌家滩遗址工作站的生活有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瞬间,其中除了发掘这一方面。

2016 年的圣诞,领队朔知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双刀剁馅的高超技艺,大家都十分惊叹,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并录制视频来留念。同时,大家也很快领悟到了自己动手就能丰衣足食的道理。于是,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厨房里时常会有一些队员忙碌的身影出现。

夏天来临,大家有时会一同前往附近的运漕古镇享用烧烤。彼时,赵雷的《成都》正流行开来。在返回工作站的途中,迎着风,一边唱歌一边欢笑的景象,至今仍清晰地印在脑海中。秋意渐渐变浓,那被盯了许久的柿子终于熟透了。于是,大家带上竹竿和袋子,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上蹿下跳地摘了满满几袋子柿子,然后拎回宿舍,分给大家。寒冷的冬天,火锅是必不可少的。材料是从附近村民家购买的新鲜蔬果,村民们都不愿意收钱,基本上都是趁人不注意就扔下钱然后逃跑。南师大的几位 GIS 少年也不管风雨如何,都一如既往地跟我们一起下地。他们从最初满脸茫然,到后来几乎被同化,最后经常吵嚷着要读考古的博士。

领队老师朔知揉面

上下工必经路线上的美景 上下工必经路线上的美景

几个月的时间在人生中只是个极小的插曲,然而对于一同参与发掘的人来说,却会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他们一起经历了整理材料时的不眠之夜,一起经历了早起时相互望着的惺忪睡眼,一起面对过困境时同样的不知所措,也一起在解决问题时共同有过豁然开朗。那种如同学生时代般紧密相连的情谊,必定是最为真切的。凌家滩遗址的未来神秘不可知,就如同遗址自身一样。曾经有少年人来过,他们在河堤和田埂上留下了身影,而这些身影早已被这片土地牢记。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包括标题以及编辑所添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部分。这些作品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可以进行转载、摘编、改编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对于获得授权进行转载的,需要注明来源以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厨房里干干妈-干厨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干厨房会这么让人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