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可以培养的-创业精神是什么
国家领导人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作出了重要部署,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地回报社会,并且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先富带后富”,而大力发扬企业家精神则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共同富裕并非仅是部分人和部分地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都要实现富裕。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这就需要先富起来的广大企业家,一方面要做强自身的企业,另一方面要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还要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等,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履行社会责任。
https://img2.baidu.com/it/u=4006057940,4196793992&fm=253&fmt=JPEG&app=138&f=PNG?w=500&h=667
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天然负有“更多回报社会、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改革开放后,许多优秀民营企业家在商业领域获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既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勤奋吃苦和坚忍不拔,也绝对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鼓励下,中国的民营经济开始从“小商小贩”逐步升级为现代化企业。2001 年,中国加入 WTO,我们的市场与国际实现接轨,非公企业和个体经济得以进入全球市场的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明确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强调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牢固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地位……正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非公经济有了拔节生长的机会,让民营企业家有了纵横施展的舞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里,致富要懂得思源,先富起来的要帮助后富起来的,这是企业家应当尽到的道义和责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 1501 个集体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称号,这些集体充分展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在其中有不少是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
共同富裕并非是舍弃效率的平均主义,并非是搞大锅饭,更绝对不能养成懒汉。而是对勤劳致富、创新创造以及拼搏进取进行鼓励。在 4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发展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缘由便是改革开放将人的创造力给激活了,将企业家精神给激活了,使得一大批企业家转变为了财富的创造者以及创新的实践者。今天我们要追求高质量的共同富裕。一方面要解决“分蛋糕”的问题,努力达成公平正义;另一方面,通过“分蛋糕”,能够进一步激发全社会“不断做大蛋糕”的生产力。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进一步弘扬创新创造、敢于冒险、拼搏进取、诚实守信等企业家精神,从而形成人人都争相勤奋创造、拼搏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
https://img0.baidu.com/it/u=1429083935,350311150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8
共同富裕具有阶段性,无法一下子就实现。它需要有过程意识,这个过程并非是可以坐享其成的,而是要通过拼搏奋斗来达成的。共同富裕是努力去追求“共富”,“两个毫不动摇”绝对不能改变。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处于主体地位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各类所有制的经营者能够安心,给予他们“定心丸”。其意义在于鼓励更多人凭借辛勤劳动、合法经营以及敢于创业,从而成为致富的带头人,实现先富带动后富。
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进而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要在爱国方面不断提升自己,要在创新方面不断提升自己,要在诚信方面不断提升自己,要在社会责任方面不断提升自己,还要在国际视野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企业家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能让更多人通过创新创造、拼搏奋斗而增加收入,甚至有能力积极“带后富”。只有这样,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才会更加稳固,创新创造创富的社会文化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