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网贷是正规的-网贷正规么-网贷正规军
1. 短期需求旺盛,网贷“方便快捷”很多人在遭遇突发状况,像医疗方面的情况、房租方面的支出以及教育费用的缴纳等时,银行的贷款门槛较高且流程较为缓慢,而网贷却能够在几分钟内到账,从而满足了人们紧急用钱的需求。
传统银行要求征信良好,需要收入证明,还要求抵押物。而部分网贷不一样,仅需身份证和手机号就能放款,这样的条件吸引了无稳定收入的人群,比如学生,也吸引了信用一般的人群,像自由职业者。
2. 消费主义诱导 + 平台营销洗脑
广告轰炸 :
“轻松借且马上花”,还有“额度最高达 20 万,无需抵押”等这类宣传语,起到了弱化还款压力的作用。
短视频以及社交平台会大量推送网贷广告,并且这些网贷广告还会伪装成“福利活动”,就像“点击领取红包”实际上是在进行贷款推广。
消费刺激 :
电商平台会默认推荐“分期付款”这种方式,比如在手机、奢侈品等商品的购买场景中。这种默认推荐容易让人们产生“便宜”的错觉,从而忽视了其中所包含的高额利息。
部分年轻人被“精致生活”的观念所束缚。他们会借钱去旅游,会购买名牌商品。并且因此陷入了“借贷—消费—再借贷”这样的循环之中。
3. 信息不对称,用户低估风险
隐藏的真实成本 :
https://img1.baidu.com/it/u=1081331892,36971666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3553
许多平台以“日息 0.05%”进行模糊的宣传。实际情况是,年化利率有可能高达 36%。因为用户可能不会去计算,或者懒得去计算。
手续费、服务费、砍头息等套路,让借款成本远高于表面数字。
对征信认知不足 :
很多人认为“小额网贷不上征信”。然而实际上,大部分正规的平台已经接入了央行的征信系统。一旦出现逾期情况,就会对房贷、车贷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就业。
4. “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借新还旧 :
第一笔网贷无法偿还时,部分人只得去借第二家的网贷。接着,又因第二家网贷的偿还问题,进而去借第三家的网贷……如此一来,债务就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地膨胀起来。
平台推波助澜 :
某些平台会主动为“高风险用户”增加额度,或者向其推荐其他的贷款产品,从而使债务危机变得更加严重。
5. 监管滞后与灰色地带
违规平台屡禁不止 :
国家打击“高利贷”“套路贷”,然而仍有非法平台通过更换马甲的方式存活,并且还通过境外服务器等方式存活。
部分“714 高炮”,其借款周期为 7 天或 14 天,利率超过 1000%,这些“714 高炮”转入地下,并且通过社交软件进行放贷。
维权成本高 :
https://img1.baidu.com/it/u=632207887,73720543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借款人遭遇暴力催收时,往往因证据不足或害怕曝光而忍气吞声。
为什么明知危险还有人用?——心理学解释
人类大脑更倾向于关注眼前的利益,比如能够马上拿到钱;同时,它会低估未来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像还款时的痛苦。
乐观偏差表现为:在借钱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个月就能还上”。然而,意外情况,比如失业、生病等,常常会打乱这样的计划。
朋友圈存在“晒奢华”的风气,这种社会攀比压力会让人去借钱,以维持那种虚假的体面。
它的存在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但用户需清醒认知:
如何避免成为网贷“韭菜”?
理性借贷 :除非救命钱,否则不借!
看清合同 :算清年化利率(APR),超过24%的坚决不碰。
建立应急基金,该基金至少要能满足 3 个月的生活费需求,以此来实现强制储蓄,从而告别“借钱渡劫”的情况。
若已陷入债务困境,应立刻停止“以贷养贷”的行为,同时寻求家人的支持或者借助法律的力量来寻求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