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绘画作品-绘画运动作品图片-运动绘画作品名称
1959 年创作了《转战陕北》,这是石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作的。此画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石鲁以传统山水画形式展现了革命历史重大题材,让人眼前一亮。在这幅画中,石鲁采用间接描绘方式,核心表述为叙事性,但画面主体构成是山水。他描绘西北壮丽山水,塑造出大气磅礴空间,将观者带至具体历史情景,唤起观者联想。石鲁画面虽不见千军万马,却给人感觉大山大壑间藏着千军万马,画家以间接方式暗示出宏大历史场面。这幅画以独特的构成方式,塑造出了毛泽东的革命胸怀与英雄气概。人物所占空间虽小,但具有天地一人、统领山河的气魄,将毛泽东高瞻远瞩、气吞山河的伟人形象衬托得淋漓尽致。远景的山水由浓渐淡,给人一种向远处无止境地延伸的感觉,营造出了辽阔的意境。据说这一构图形式的灵感来源于从飞机上俯瞰到的延安宝塔孤耸在陕北高原上的形象。画家石鲁凭借其独特的眼光与创造性,将这原本壮美的自然形式转化成了艺术形式。如此一来,《转战陕北》的意境变得开阔起来,气势也极为逼人,进而成为了革命历史题材类绘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创作时间是 1959 年。
《江山如此多娇》是一幅巨幅设色山水画,由中国当代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于 1959 年合作创作,现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该画以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为创作题材。描绘了云开雪霁、旭日东升之时,神州大地呈现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景象。画中高山大岭覆盖着皑皑白雪,万里长城蜿蜒起伏,莽莽黄河奔腾不息,展现出气象万千的壮观场景。
画作中的长城形象极富象征意义,画作中的黄河形象也极富象征意义。整个画面看去十分壮丽,整个画面看去十分雄阔。此画面表现出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此画面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1959 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新建了人民大会堂,需要一幅大型国画。于是决定由傅抱石和关山月来完成此画。国务院批准了郭沫若与吴晗的建议,即以毛泽东所作的“沁园春”(咏雪)的词意为题材,主题确定为“江山如此多娇”。陈毅提出:“必须展现江山的娇美,在图中能看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白雪覆盖的西北高原,草木葱茏的江南大地,并且还要能看到东海。地理涵盖东南西北各个方位,季节变化有春夏秋冬等不同时节,要充分地体现出‘多’的宏大气势。”而对于画中“须晴日”的呈现,郭沫若认为:“须晴日那是在解放前所写的,如今已经解放十年了,难道还不出现太阳吗?”我认为画上应当出现大海波涛滚滚的景象,并且升起一轮红日。”两人一下子明白了,赶紧拿起笔开始创作,经过三个多月,完成了初稿。周恩来在审核的时候,提出画幅应该加大尺寸,太阳需要放大好几倍。傅抱石和关山月立刻剪了几个太阳的样子,尝试之后,最终选定了一个最大的。之后由毛泽东亲手书写“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在上面,然后悬挂在人民大会堂。
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作者:詹建俊创作时间:1959年
https://img2.baidu.com/it/u=2600203572,275775343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狼牙山五壮士》是詹建俊的代表性作品,它创作于 1959 年。詹建俊是中国油画界中较早对油画现代性意味进行探索的画家。他在画面处理上,概括性和象征性元素较多。《狼牙山五壮士》在创作初期,在油画界引发了许多争议。他在历史题材画中开始运用象征性处理方式。画面定格了五壮士跳崖的那一刹那。人物的组织并非自然真实,而是象征性地将人物与太行山合为一体,呈现出纪念碑的效果。这种创作手法在当时较为新颖,一些老先生对此提出了疑问,但詹建俊始终坚持了下来。在此之前,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大多遵循自然且真实的情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人物关系。而詹建俊的这种手法在当时毫无疑问是一种创新之举。正因如此,詹建俊还撰写了一篇文章——《走弯路有感》。这种具有象征性的创作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后变得十分普遍。西方将现代感定义为“平面化”。詹建俊当时运用了这种手法,使得画面呈现出平面化的效果,颜色单纯且强烈,同时还稍微有一些变形。这种变形并非生硬和做作,而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流露。
中国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作者是李可染,创作时间为 1963 年。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依据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创作而成的。李可染非常喜欢阅读毛主席的诗词,并且从那些激昂豪迈的诗句中领悟到了山水画的境界。这幅画是根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句意重新创造了一个艺术世界,在黑色与红色的对比中描绘出了南国深秋的景色,带有一种理想化的诗意氛围。
中国画《人民和总理》作者:周思聪创作时间:1979年
《人民和总理》是新时期著名女画家周思聪的代表作。1966 年河北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与父老乡亲一起面对灾情,鼓舞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画面截取了老百姓拥向周总理的那一瞬间,以生动坚实的人物群像塑造并凝固了那一刻的激动与肃穆。虚实对比强烈,采用倒金字塔式的三角构图,营造出庄重与平实的氛围。它既展现了人群涌动时的凝重、悲痛与期盼,又突显了总理心系人民、深沉悲悯的感人形象。此画作打破了“文革”时期“三突出”和“高大全”的创作模式,将领袖人物平等地置于普通民众之中,对神情的刻画生动且准确,笔墨酣畅且概括,极具艺术表现力。此作在中国现代人物画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展现了人道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曾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荣获一等奖。
油画《塔吉克新娘》作者:靳尚谊创作时间:1983年
《塔吉克新娘》是靳尚谊于 1983 年创作的。它描绘的是一位年轻的塔吉克新娘,此时她内心充满喜悦,但还未在脸上形成笑靥,呈现出那耐人寻味的一霎间。红色上衣,红色纱巾。暗红底色的帽子绣着亮红的花纹。精致的耳坠和雍容的项圈,将新娘那张美丽的脸庞衬托得如同众星捧月一般。修长的睫毛下,目眶冉冉而动。视线投向前方,似在沉思,又似在向往。圆润饱满的嘴唇微微扬起,神情羞涩中带着些许胆怯。抬起的左手轻轻拉着披巾的边沿,欲遮不遮,仿佛想掩饰内心的激动。新娘的表情显得腼腆,姿态显得矜持,她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憧憬。这些都被表现得既含蓄又酣畅,仿佛有一股生命悸动抑制不住,透过画面轻轻拨动了观者的心弦,在余音袅袅中,渐渐在观者灵魂深处生出了感动。雕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组雕》的作者是吴为山,创作时间是 2007 年。
逃难系列(雕塑)
家破人亡(雕塑)
https://img0.baidu.com/it/u=3879185290,254845162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78
整组雕塑运用刀砍、棒击、棍敲以及手塑等多种塑造手法。这些雕痕仿佛是心灵的伤痕。它们是民族苦难的记忆,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罪证记录。悲与愤的情感十分强烈,这种强烈的情感促使雕塑创作有了速度与力量。艺术家在 38 度的高温酷暑下露天劳作,深夜还连续创作十多个小时,在《辛德勒名单》的主题音乐回响中塑造每一个形象。他们将自己的情感与民族情感、人类情感相融合,并且把这种融合投射到了作品中。创作灵感与激情从心底和指尖自然涌现。艺术家饱含深情地写下几句诗,以此作为作品的句号并铭刻在石碑上。他用天地般的悲怆来追忆那血腥的风雨,用颤抖的双手抚摸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用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他祈求并期盼着古老民族的觉醒与精神的崛起。油画《抗疫精神》的作者是杨飞云。
创作时间:2020年
油画作品《抗疫精神》展现了钟南山院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风貌。2020 年,中国油画院杨飞云教授绘制了此作。面对人民英雄钟南山院士,艺术家借助古典写实绘画手法,以扎实肯定的笔触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其面对疫情时坚毅不屈的品质。画面整体呈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形式,显得沉稳大气。它体现了艺术家对精神性的追求,也就是对亘古永恒之美的追求。画面颜色整体分为三大色块,简洁、清晰且明了,视觉效果较为突出。作品不仅有形象,更有神韵,显示出内在的含蓄与肃穆,升华出一种健康向上且无穷的生命力。以冰雪般的心,行走在米盐般的地方。在熟悉的环境中去探寻出陌生的元素,从陌生的情境里挖掘出诗意,在挖掘出的诗意中托举出伟大。
文艺事业对于党和人民而言是重要的事业,文艺战线对于党和人民来说也是重要的战线。80 年来,在《讲话》精神的引领下,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主动投身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创作出来了一大批具备正确政治立场、深刻思想内涵以及感人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为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复兴事业给予了强大的精神力量。80 年的历史经验充分表明,《讲话》是党的文化方面的自觉与自信所孕育出的智慧结晶。它始终散发着真理的光芒,能够照亮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及道路。
页:
[1]